◆趙佃芹 馮守霞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習評價
◆趙佃芹 馮守霞
課程標準指出:“強調評價對教學的激勵、診斷和促進作用,弱化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功能。發(fā)揮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實踐?!敝饕獜亩嘣嵌热胧郑U述對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探究。
小學信息技術;電子成長記錄袋;多元評價;過程評價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型評價體系已在各類學科教學中催生出“教與學”“師與生”相互促進的良好態(tài)勢。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任務驅動模式和教學評價已不再適應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課程標準也指出:“強調評價對教學的激勵、診斷和促進作用,弱化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功能。發(fā)揮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實踐?!币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有注重、運用好“多元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才能讓學生學會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激勵、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讓學生認識到在學習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長處與不足;認識自我,學會借鑒,在建立自信的基礎上真正體驗成功與進步的喜悅,以達到進行教學評價的目的。
努力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評價只有教師評價學生,由教師根據學生對預設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評判,教師是評價學生學習表現的唯一主體,是唯一的評定者。這種評價方式多停留在認知領域層面上,如知識、技能、學習方法、行為習慣等,而很少涉獵學生的情感領域和心理態(tài)度,如性格、思維、觀察、注意、意志等,缺乏對教學過程和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發(fā)展過程的形成評價,較少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更顯得捉襟見肘。
小學信息技術并非純粹的計算機技術課程,而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體的學科,當課堂上只能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時,也就缺乏了學生探知求問的好奇心,失去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
1)鼓勵自我評價。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往往更多地讓學生演練操作技能,在學生學會操作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這是一種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讓學生從技能的掌握上升到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自我調整、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效果。同時,結合小學生想象力豐富,評價反思時往往富有創(chuàng)意性的特點,一方面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fā)展、自我成長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真切認識到自我評價的必要性。
2)開展相互評價。學生對他人的評價也是一種學習和交流的過程。學生個體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在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課上顯得尤為突出。為了讓學生能比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狀況,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和競爭意識,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同時,為了避免學生在相互評價時會出現的彼此間進行過度褒貶的不良現象,引導學生多作鼓勵性評價和建議性評價,以增進學生多向交流,彼此間取長補短。這種互評,可以在小組內間展開,也可以全班范圍內展開。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正是學生在精神上特別強烈需求的。因此,讓學生開展評價,正是為學生提供發(fā)現、研究、探索的空間。而且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別人發(fā)言,通過交流、學習,最終獲得知識,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應堅持以三維課程目標為指引,關注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以往的實際教學中,評價集中在知識的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上,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思維、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的激勵評價。
1)注重個性化。傳統(tǒng)教學評價往往采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一把尺子量到底,但小學生天賦不一、志趣各異,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常常受到自身能力以及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較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人而異,因境而異,因時而異,制定和采取個性化的評價標準,盡可能客觀準確地對學生在學習操作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做出個性化的評價,以期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2)注重綜合性。在教學中,為避免把各個教學目標孤立相待,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達成要求,從多個維度去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做出相應的評價。例如: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下,評價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實踐能力;在小組合作中,評價學生的協(xié)作與交往能力。注重對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等做出綜合性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清楚自己的所長所短,以便自我改進、完善自己。
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評價指針,注重學習的形成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它是基于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方向、培養(yǎng)目標而制定,其著眼點放在學生的未來。因此,評價內容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只讓學生學會對某種軟件的操作、某種技術的使用,而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以達成“授之以漁”的教學目的。因此,形成性評價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努力把評價結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圍繞每個階段應達到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動態(tài)地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來糾正、引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發(fā)展,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以及探索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評價的標準也同時隨著學生的發(fā)展變化而變化。
充分利用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袋 目前電子成長記錄袋的構建方式多為電子“文件夾”方式,它通過由學生自己收集并記錄的反映成長進步的資料和作品,來構建開放的、多樣的形成性評價系統(tǒng)。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我的基本資料——學生的基本資料部分,包括家長資料。
2)我的學習記錄。
①學習時間記錄,記錄學生每次瀏覽網絡學習的時間。如:2016年8月10日早上9:00點擊“某某網站”的“某某學案”進行學習。
②考試成績記錄:由教師或學生輸入每次測試成績,然后由系統(tǒng)統(tǒng)計出各類統(tǒng)計信息和圖表信息。
③學科學習記錄:按“時間段”“星級評價”和“名次”記錄學生各學科的學習信息。
④學科綜合評價:教師或學生根據評價標準,按“時間段”給學生進行的相應的級別評定或文字性的綜合評價,以激發(fā)學生熱情。教師可以看自己以前的評價或者其他學科教師的評價,讓學生無法更改教師的評價信息。
3)我的個性空間。
①設置封套:學生自己定義界面風格及顯示方式。
②成長日志: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學習心得、日記等,形成他的網上日志。
同時把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袋集成在網站上,方便所有學生、教師、家長通過網絡共同參與,實現評價的不斷發(fā)展。
善于運用作品評價法 作品評價法,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掌握軟件的技能去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然后教師根據作品對學生的認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課堂中,根據對作品的質量要求擬定評價指標,并將評價指標在開始制作之前告知學生,引導學生有的放矢地按要求完成作品。評價指標不必要求過細,以便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闊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出迅速的響應,讓學生得到鼓勵,以更好地幫助他們保持更高的學習熱情。
如在具體操作中,根據情景定作品基調,以任務驅動模式定作品要求,請學生用Word編制電子小報,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用Dreamweaver編制網頁等。為制作好一個作品,讓學生有目的地、系統(tǒng)地將素材編輯整合到作品中去,通過他們文字的輸入、圖片的簡單處理、上網查找素材等,以便綜合評價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由于作品的完善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已學技能的演練,對新知識逐步學習、掌握和熟練應用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用動態(tài)評價方式評價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效果。
學生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制作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并對在制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審美情趣、意志品質進行評價,激發(fā)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多元評價”“過程評價”,是促使學生學好信息技術、養(yǎng)成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良好途徑。無論什么樣的學生,用什么方法、態(tài)度去對待學習,教師都應該及時地、全面地、多樣化形式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與鼓勵。要充分發(fā)揮評價在教學中的激勵、引導功能,使學生在評價中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更加靈活,對學習更加有興趣。
[1]袁澤姬.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構建: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4(Z1):138-140.
[2]張學軍.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生評價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7.
[3]王治.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多元評價方法研究[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06.
[4]黃光揚.新課程與學生學習評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G623.58
B
1671-489X(2017)13-0088-02
10.3969 /j.issn.1671-489X.2017.13.088
作者:趙佃芹、馮守霞,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岔河分校(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