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潤偉
搭建學生與文本溝通的橋梁
馬潤偉
語文教學存在著一個長期性、全局性的失誤,那就是“以學生研究語言取代了學生學習語言”,也就是說我們對“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個基本性質(zhì)的理解和實踐出現(xiàn)了嚴重偏差,沒有把“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而是把語文當作了一門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學科來教,過多注重知識傳授和內(nèi)涵分析,淡化了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感悟。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回歸到語文教學的本體——學習語言上來,真正落實語文學習的根本任務?我認為首要的是課文朗讀。只有不厭其煩的朗讀,才能搭建起學生與文本溝通的橋梁,才能使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基于以上的認識,結合榆林市教科研規(guī)劃課題《初中語文朗讀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研究》的實踐研究,我對開展朗讀訓練進行了如下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我們試著把朗讀和默讀的感官活動方式作如下比較:
朗讀:目→腦→口→耳→腦
默讀:目→腦
由此可以看出,缺少了口、耳的參與,默讀可以極大地簡化閱讀教學的程序,加快閱讀的速度。但由于缺少了口、耳的參與,學生是否認真誦讀,讀得是否正確、流利,朗讀技巧的運用和朗讀情感的表達是否到位,教師恐怕都難以掌握。可見,默讀降低了讀的效果,削減了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而朗讀,是在大腦指揮下,經(jīng)過口、耳、眼的感官活動將無聲的文字轉(zhuǎn)化為有聲的語言,這種出聲的誦讀,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朗讀現(xiàn)狀,便于教師及時的指導、訓練。同時,朗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學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所以,筆者的語文課堂上不讀則已,如果讀就一定要朗聲誦讀。
新課程理念中對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引導者,我覺得引導者的作用在朗讀教學中尤為重要。一方面體現(xiàn)在教師的認識上,教師應充分認識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積極的引導;一方面體現(xiàn)在教師的行動上,教師在組織朗讀教學時要躬親示范,為學生做出表率。教師干巴巴地講技巧、說方法、作要求,對學生來說都是空洞的。說一千遍、一萬遍恐怕也比不上一遍實實在在的朗讀示范。當然,教師范讀的語音也許不很標準,節(jié)奏把握也許不夠準確,感情表達也許不夠到位,但只要我們用心動情地范讀,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曲曲傳達出來,就能溝通課文與師生的感情并產(chǎn)生共鳴。教師的范讀還可以使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和啟發(fā),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的教學氛圍一旦形成,其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不斷實踐和糾錯的基礎上。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這么多同學都參與朗讀,互相交流,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能較好地解決這個教學需求。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開展小組朗讀訓練的:①課前預習。由小組成員合作,通過工具書及注釋掃清讀音障礙,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在小組閱讀中,先由小組成員輪讀,其余的成員聽讀、指正。再由組長組織大家齊讀一兩遍。這個訓練一般安排在課余時間。②課堂訓練。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誦讀展示。誦讀展示可以是個人代表小組朗讀,可以是小組成員齊讀,可以是小組成員輪讀,也可以是分角色誦讀。組內(nèi)、小組間、老師針對朗讀情況及時互評、糾正、指導。在互評的基礎上,可以開展組與組之間的朗讀競賽,也可以各組推選一位同學或兩位同學參賽。③課后鞏固。針對課堂訓練情況,課后由學習小組開展鞏固練習或完成背誦任務。在這種組內(nèi)互助、組間競爭的學習中,學生收獲了成功的體驗,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晨誦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陣地,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的絕佳時間。一般而言,早晨的記憶力是一天里最好的,正所謂:“一日之計在于晨。”其次,晨讀時間學生比較集中,又是專門要求開展朗讀活動的時段,便于教師集中指導和訓練。那么,晨讀訓練該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是目標明確。教師應設定晨讀的目標和要求,只有讓學生帶著目標和要求去讀,才能使學生的每一次朗讀都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提高朗讀的效果。第二,內(nèi)容具體。不論是教材課文還是課外閱讀資料,都應在前一天告知學生,便于學生提前準備。第三,過程有序。教師對每天的早讀安排都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讀什么,讀多長時間,讀到什么程度。第四,指導到位。晨讀過程中,教師要講清楚朗讀技巧,如重音、停頓、節(jié)奏等實際應用。教師有針對性的精心指導,有意識的強化訓練,學生才能讀出味道,獲得能力。最后,形式多樣。教師應注意變換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避免因形式單一而產(chǎn)生枯燥、厭煩的心理。
總之,我們應該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與訓練給予高度的重視,使語文課的特點真正得以體現(xiàn),使學生在朗讀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使朗讀教學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成為初中語文課堂一道永恒的靚麗風景。
陜西榆林綏德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