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祖芬
從2013年起,我國檔案機構(本文指檔案行政管理機構(檔案局)和檔案業(yè)務機構(檔案館、檔案室、文件中心等)的微信數(shù)量不斷被刷新。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各級各類檔案機構展示自身形象、提升機構影響力的重要名片。在這個過程中,相關的研究逐漸展開,主要包括施瑞婷[1]、黃麗華、宋華、方巍森[2]、倪麗娟、陳陽[3]等學者對檔案機構微信運營情況的持續(xù)調研與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微信研究團隊對優(yōu)秀檔案機構微信成功原因的探尋[4-5],還有大部分檔案機構微信方面的研究都會涉及到問題分析和對策建議,如周耀林、姬榮偉、趙躍就從推文內容探析了檔案機構微信平臺資源建設策略[6],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研究既有宏觀的梳理,更有微觀的把脈。然而,定位不清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檔案機構微信的運營效果,長此以往,勢必影響檔案機構微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趙彥昌、張樂樂從服務功能的角度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檔案微信公眾號存在功能定位不精確及功能不完整的問題。[7]何思源、張弛、曲春梅通過采訪檔案微信運營者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公眾平臺運營初期并無明確的定位”,并認為“沒有清晰而明確的定位,自然不會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受眾群體,核心粉絲力量也就相對薄弱”[8]。李穎、孫曉苗提議,檔案部門微信公眾號應“以科學的功能定位為公眾號的健康發(fā)展定標”[9]。關于微信定位的探索剛剛起步,何思源提到“檔案新媒體運營應具備創(chuàng)新理念、協(xié)調發(fā)展、用戶至上、內容為王”四項原則。[10]這四項原則可以看作是對檔案新媒體的初步定位,但尚未進行詳細闡述。在2017年11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檔案社交媒體圓桌會議上,不少學者關注到定位問題,其中較為典型是周耀林、常大偉的觀點。他們主要以微信平臺為例分析了功能定位問題和策略,認為“檔案社交媒體在功能定位上,存在著檔案機構自我設定與用戶要求的差異”,“檔案社交媒體需要從檔案信息資源的內容挖掘、內容組織和內容表現(xiàn)方面塑造檔案社交媒體的特色形象”。[11]可見,定位準確是檔案機構微信得到目標受眾關注和持久忠誠的重要前提,定位問題正成為檔案微信研究的熱點。理性地探討檔案機構微信的定位問題對當前微信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事實上,定位理論最初是在營銷界被提出的。1969年,在產品同質化競爭背景下,美國營銷專家艾·里斯在《工業(yè)營銷》雜志上發(fā)表系列關于定位的同質化時代競爭之道,提出“定位”概念。之后,它發(fā)展為定位理論,在廣告界、市場營銷界引起極大反響。前人關于定位理論的闡述中具有共性的觀點有“肯定定位的重要性”“強調由外到內的思維方式”“強調定位是作用于消費者的心理認知”“明確定位的核心是尋找差異”。[12]在研究廣度和深度還有待提高的當前,這一理論可供檔案機構在微信定位問題上進行借鑒。
在論及檔案機構微信的定位時,很少有學者深挖過其針對的對象,即所謂定位,到底指的是什么定位?!肮δ芏ㄎ弧笔窃诙ㄎ谎芯恐刑岬阶疃嗟囊粋€詞,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定位問題呢?既然是“定位”,那一定是可以定性的對象,從檔案機構微信的組成部分看,這樣的對象應該不少。其中,功能介紹、菜單欄目設置、受眾類型、行文風格四個方面是多數(shù)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在運營中會涉及到的,也比較可見可感,具有代表性。
“功能介紹”是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的基本信息之一,用于說明該微信平臺的功能。填好這部分內容有助于“抓緊”新關注受眾。第一次關注微信公眾號的受眾在關注時除了知道微信名稱外,還會看到“功能介紹”,但不少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功能介紹”的描述還比較隨意。例如,“傳播檔案文化,宣傳檔案知識”“普及檔案知識,挖掘檔案價值,傳播檔案文化”“介紹館內各種館藏資源,發(fā)布本館檔案展覽、征集、大講堂等各類活動信息,推廣檔案文化”“依法治檔,服務群眾”“檔案業(yè)務咨詢與指導”這類功能介紹只體現(xiàn)了檔案服務的一般功能,難以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基本屬于沒有定位。
菜單欄目是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的信息導航,可以幫助受眾盡快獲取所關注的信息點,也是吸引受眾的重要窗口。目前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菜單欄目設置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未設菜單欄目,二是簡單設置一級菜單欄目(如局館簡介、查檔服務、聯(lián)系方式),三是設置二級菜單欄目(如一級菜單設置掌上檔案、檔案珍藏、掌上檔案、編征利用;掌上檔案二級菜單設置我的檔案、預約查詢、檔案查詢、查檔需知、通知公告;檔案珍藏二級菜單設置鎮(zhèn)館之寶、明清檔案、革命歷史、名產特產、名勝古跡;編征利用二級菜單設置利用實例、邊征邊研、檔案故事、城市記憶、曬曬寶貝)。但是,在設置了菜單欄目的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中,普遍存在同級類目并非并列結構、概念交叉的問題,這種情況出現(xiàn)在以分類見長的檔案行業(yè)的對外傳播窗口中容易使人懷疑帳號主體的專業(yè)水平。當然,由于實際工作中有時需要突出展示某方面信息,完全不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很難做到的,但如果在菜單欄目設置時有意識地注意類目的互斥性,問題可望有所改善。從無意識的欄目定位到有意識的欄目定位尚有一段距離。此外,有些菜單欄目設置過于隨意,甚至出現(xiàn)與檔案完全無關的欄目,導致有的受眾瀏覽后感覺自己“是不是看了一個假的檔案微信號”,這就屬于定位偏差。
騰訊公司的《2017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yè)績》顯示,微信的月活躍賬戶已達 9.63 億。[13]在這么龐大的受眾總量中,有哪些受眾閱讀、關注、點贊或者評論了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是否可以對潛在的或者已有的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的受眾做出精準的定位?這是目前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需要考慮的問題。筆者通過研究微信公眾號的“功能介紹”發(fā)現(xiàn),能明確作出受眾定位的檔案機構極少。有的雖然直觀地在“功能介紹”中明確寫明了“信息公開”或“檔案利用”等定位,似乎是將受眾定位為檔案利用者,但微信里的文章卻比較雜亂,并沒有真正根據“功能介紹”中的定位組稿,這是一種模糊的定位。
微信推文的行文風格對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效果有重要影響。由于微信閱讀多為快餐式、碎片式的淺閱讀,“可讀性”成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從行文風格來看,目前有一些推文已經有意識地融幽默、趣味、文化、歷史于文章當中,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種做法對于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大有裨益,但這種情況數(shù)量極少,且并非有意識呈現(xiàn)。而且,這類行文風格在現(xiàn)有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還比較欠缺,有味有趣的文章還相當有限,用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方法撰寫的會議、領導檢查、局館活動等信息還大量存在,這類信息鮮被點擊。筆者并不反對推送局館新聞,但在受眾閱讀素養(yǎng)、欣賞水平已然提高的當下,檔案機構微信的行文風格若無創(chuàng)新,恐難吸引“口味刁鉆”的受眾。行文風格的無定位和無意識定位都需要改變。
此外,檔案機構微信在微信選題、敘事方式、版面風格定位等方面亦尚有差距??傮w上檔案機構微信的整體定位問題有四類:一是沒有定位,二是定位模糊,三是定位偏差,四是無意識定位。
近來檔案機構微信發(fā)文量迅速增加,業(yè)內影響力有所增強,但社會影響力仍相對微弱,10萬+(指閱讀量達到10萬以上)的熱文居指可數(shù)。除了微信公眾號的整體定位問題外,微信推文的定位也是關鍵一環(huán),因為文章是檔案機構微信的主體,而熱文更是決定微信號活躍度和運營效果的關鍵因素。下面以清博指數(shù)公布及檔案微平臺研究整理的數(shù)據為依據,用歸納推理的方法對檔案機構微信熱文的定位進行分析。因選取的文章數(shù)量有限,其代表性還有待商榷,分析結果僅供參考。
目前發(fā)現(xiàn)已達到10萬以上閱讀量的檔案機構微信推文共5篇。其中,3篇出自天津市檔案館微信公眾號,帳號主體是天津市檔案館;2篇出自檔案春秋微信公眾號,帳號主體是上海市檔案館。第一篇是2015年7月8日天津檔案館發(fā)布的《1989年老西北角街景珍貴視頻:追尋26年前的回憶》,第二篇是2016年3月4日檔案春秋發(fā)布的《“可惜認識你太晚”——張駿祥和周小燕的故事》,第三篇是2016年7月27日天津檔案館發(fā)布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天津受災照片》,第四篇是2016年11月15日檔案春秋發(fā)布的《曾經落寞的五角場》,第五篇是2016年12月23日天津市檔案館發(fā)布的《慶祝天津建衛(wèi)612周年!百張老照片帶你去穿越》。
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作為小眾化的公眾號能創(chuàng)下10萬+的閱讀量是很不容易的。高閱讀量帶來了高點贊量,增加了關注人數(shù)、留言人數(shù)、互動頻率,提高了微信指數(shù)(WCI),提升了微信的社會影響力。那么,這5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我們通過查看受眾反饋和隨機調查發(fā)現(xiàn),這5篇文章的典型特點有“善于把握社會關注點”“在恰當?shù)臅r間點推出合適的內容”“耐看的內容”“極具吸引力的標題”“長尾效應”[14],還有原創(chuàng)性、故事性、有創(chuàng)意、利用檔案二度創(chuàng)作、圖文并茂、能勾起人們內心的情感、名人情懷等。例如,天津檔案館微信公眾號的3篇文章利用了老視頻、老照片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引發(fā)了人們對過往生活圖景的追憶,以情感人。在隨機訪談中,在被問到“你怎么看待這幾篇文章的長度”時,有被訪談者說:“如果文章是觸及內心的,我愿意一口氣讀完?!睙嵛闹小丁翱上дJ識你太晚”——張駿祥和周小燕的故事》全文約5500字,按照1分鐘500字的正常閱讀速度,讀完這篇文章需要11分鐘,速度提高一倍,也需要5分鐘,對于已經習慣于碎片化閱讀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在挑戰(zhàn)他們的閱讀耐心,這就更需要上乘的閱讀內容。從目前10萬+的閱讀量和890個的點贊量(數(shù)據統(tǒng)計時間:2017年11月14日)來說,這篇文章無疑是成功的。
重點
月榜前三名微信推文的內容豐富,可讀性強,從中也能發(fā)現(xiàn)近期的檔案機構微信熱文的定位重點。
從文章主題定位上看,大致可分為四大類,一是地方文史類,主要包含主題老照片、方言、地方名優(yōu)特產、地方名人、地方古跡等,如德興檔案局2017年11月4日推送的《德興首部方言紀錄片〈老正街〉帶你領略德興魅力》一文,當月閱讀量達到51126次,為2017年前11個月全國檔案機構微信推文月榜閱讀量之首。二是校史介紹類,主要是轄區(qū)內一些中小學的校史和教育特色,如金山記憶的校園主題推文;三是地方民俗類,如皇史宬的《清宮過小年》、檔案春秋的《會“做人家”的上海人》;四是名人追憶類,如檔案春秋的《駱新:我的父親母親》;五是投票評選類。
從文章風格定位上看,這些文章寫法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有的唯美抒情,如1月份月榜第1名吳江通的《前世今身(生)吳江景之盛澤只為與絲綢最美的邂逅》結合使用了詩配畫和照片檔案;有的平實接地氣,展現(xiàn)百姓人生,如《會“做人家”的上海人》;有的情感真摯,令人動容,如《駱新:我的父親母親》;有的充滿自信,鼓舞人心,如7月份月榜第3名《厲害了,習近平為這位吳江百歲老人授勛!快來看,吳江人眼中的程開甲!》。
從文章的受眾定位看,他們的受眾定位都十分明確,雖然類型不一,但各有勝人之道。地方文史類主要包括地方歷史、地方風物、地方名人,定位對象主要是本轄區(qū)的公眾,勾起的是“鄉(xiāng)愁”情感和故鄉(xiāng)自豪感,如《山林花香 詩意棲居——“三個百里”繪染的金山美麗》;校史介紹類的定位對象主要是校友和他們的親朋好友,吸引他們閱讀的原因是校友情結,所以閱讀量很大,如中山大學檔案館《那些年山高水長》的定位對象主要就是校友;地方民俗類的定位對象主要是本轄區(qū)的青少年和外鄉(xiāng)人,致力于地方文化傳承與推廣;四是名人追憶類,利用名人效應,再加上史料和故事,引人入勝,定位對象是“名人粉絲”;投票評選類定位的對象則主要是與被投票或評選的人或項目相關的民眾。另外還有一篇比較特殊的轉載文,即原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的一份關心檔案工作人員的提案,這篇民生所向的文章雖非原創(chuàng),卻獲得了很高的閱讀量,而且從留言來看,大部分閱讀者應該是檔案工作人員自己和他們的親朋好友。
上文所議的檔案機構微信熱文從不同的角度喚起了受眾內心的閱讀沖動,多以“情”取勝,不管是出于對文章內容反映對象的感情,還是出于對微信運營者的熟人感情,只有打動人心的作品才有比較強的生命力。
明確整體定位、找準受眾動情點,對于提升檔案機構微信的閱讀量乃至影響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定位前,我們需要分析本機構微信號的先天優(yōu)勢和后發(fā)潛力,并進行受眾分析,然后分階段進行定位。在定位中,無論是整體定位還是局部定位,都可以奉行“受眾主宰檔案機構微信表達”的理念。以下四個方面可以成為現(xiàn)階段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定位時考慮的重點。
“受眾定位”回答的是“給誰看”的問題,引申問題有“誰會來看”“我的目標‘粉絲’是誰”等等。早期的營銷定位理論認為,定位是作用于消費者的心理認知。在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的定位問題上,定位的效果能否引起“受眾”共鳴尤其重要,“受眾定位”還同時決定著其它方面的定位。從當前檔案機構微信號的受眾面看,檔案機構微信號作為公益性的文化類公眾號,受眾面比較窄。如果受眾定位不明,不顧受眾需求只憑運營者感覺去做,做出來的公眾號就可能鮮有人問津。
因此,我們有必要先做一次受眾調查,了解之后再確定目標受眾。受眾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收入、家鄉(xiāng)、工作地點、居住地點等都是比較重要的基本調查項,而受眾的需求、喜好、對微信的行文建議則是關鍵調查項,了解受眾的基本民生需求和精神需求(了解檔案、探秘、獵奇、娛樂、文化)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館藏檔案的作用;了解受眾的個人愛好后,我們可以根據受眾的興趣點從館藏中發(fā)掘微信素材,加工編輯微信推文,這樣得到受眾認同的可能性就更高了;對微信的行文建議也十分重要,它決定了受眾的閱讀體驗是“走心”還是“虐心”,是“對味”還是“反胃”,是“獲得新知”還是“老調重彈”等。
如何根據調查結果確定目標受眾?我們可以將調查結果中的受眾關鍵調查項和基本調查項作一個對照。在關鍵調查項獲得的有需求可能的受眾都是些什么樣的受眾,什么年齡段比較多,男性多還是女性多,本地多還是外地多等等,都可以作為參考。這樣,“平臺定位”“功能定位”和“內容定位”也就都有了參考依據。
“平臺定位”回答的是“我是誰”的問題。我們在策劃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時就可以把這個問題列入考慮范圍。但遺憾的是,不少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并沒有重視,這就導致了后期發(fā)文工作的隨意性,也使微信管理陷入無序和被動。
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是以官方名義申請和運營的,所以要站在檔案機構的立場上考慮平臺定位。下列問題供自我提問:
1.我的平臺是什么性質的? (思路:服務性、宣傳性、公益性、知識性、親民性等;可以有幾種性質,要明確,不相互沖突,不貪多。)
2.我的平臺形象是什么?(思路:平臺人格化,有溫度、有感情。)
3.我的平臺提供的是什么?(思路:產品、服務、產品和服務兼顧。)
4.我的平臺最終目標是什么?(思路:讓我的受眾喜歡上檔案、開發(fā)館藏檔案信息資源、提升檔案文化自信,等等。)
5.我的平臺的運行指標是什么?(思路:平臺要設定運行指標嗎?如果要定指標,是定性還是定量,要定哪些指標?是關注量、閱讀量、點贊量,還是留言量?社會影響力要怎么測評?等等。)
議定后的“平臺定位”可以體現(xiàn)在運營策劃方案中、功能介紹中,也可以通過“關于我們”這類文章在微信中告訴受眾。例如,“吳江通”的功能介紹是“利用檔案和地方志豐富資源,建設一個吳江地域歷史文化權威數(shù)據庫,打造讀者最滿意的公共檔案文化服務平臺”。這句話表明的就是“吳江通”微信平臺的最終目標。金山記憶的功能介紹是“記憶,對現(xiàn)在和未來都有用。留住記憶,并且讓它說話----讓聽到的、看到的,成為您的喜歡”。
“功能定位”回答的是“我想做什么”的問題。有明確的功能定位說明帳號主體的運營思路是清楚的,這樣才可能在后期工作中針對已確定的功能組織線上文章或線下活動。
每個微信公眾號的基本信息框里都有一個“功能介紹”,這是受眾了解一個微信公眾號的入口,也是界定“功能定位”的最佳位置,不少檔案機構的微信公眾號已經利用陣地說明了功能定位。如“發(fā)布檔案知識、檔案里的故事和檔案相關活動信息”“以館藏資料為依據,展示檔案資料,講述檔案故事,提供檔案服務”“發(fā)布日常工作動態(tài)、業(yè)務簡介,提供業(yè)務咨詢、檔案查詢預約服務”。尚有遺憾的是,這些功能描述在內容上并沒有什么問題,但這些表述方式實在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定位可以考慮宣傳檔案工作、發(fā)布檔案新聞、提供檔案服務、普及檔案知識、利用檔案解說歷史等多個功能,但表述可以靈活一點,醒目一點。例如“宣傳·咨詢·服務”六個字簡潔地體現(xiàn)出,這個微信號是以檔案業(yè)務工作為功能定位的;又如“挖掘館藏檔案,講述XX故事”突出的是對館藏檔案的開發(fā)成果發(fā)布。
當然,體現(xiàn)在“功能介紹”中的功能定位常常難以涵蓋微信平臺里的所有內容,在菜單欄目設置中體現(xiàn)功能定位也是一種較為通行且直觀的辦法。南京市建鄴區(qū)檔案局的“建鄴蘭臺”微信訂閱號的菜單欄目設置就有自己的特點,它的一級欄目設置了“憶建鄴”“秀建鄴”和“微服務”三個欄目,“憶建鄴”下設“書說建鄴”“畫寫建鄴”“走遍建鄴”三個二級欄目,“秀建鄴”下設“我要秀”和“市民檔案員”兩個二級欄目,“微服務”下設“預約查檔”“蘭臺講座”“關于我們”三個二級欄目??梢姡涔δ軕饕ㄎ辉诮ㄠ捨氖沸麄?、市民互動和檔案服務三個方面。
“內容定位”回答的是“受眾愛看什么”的問題,引申問題是“我的優(yōu)勢是什么”“怎么吸引受眾來看”等。微信內容直接面向受眾,在分析自身優(yōu)勢的前提下,細化內容定位問題至關重要。
首先是基本定位。檔案機構微信源于檔案,老百姓對檔案機構“信任”是做好微信服務的優(yōu)勢,立足館(室)藏撰寫微信推文是檔案機構的強項。李興利認為,“熱門推文基本是圍繞檔案、檔案人或檔案事來展開的。也就是說,網友訂閱檔案微信公眾號,閱讀、點贊檔案微信推文,最關注的還是那些與檔案、檔案工作、檔案工作者關系密切的內容,特別是那些既有史料性,又有可讀性的編研文章”[15]。所以,檔案機構微信一定要姓“檔”,檔案機構微信內容的基本定位是:與檔案、檔案工作相關。對此,“檔案春秋”微信公眾號已做出表率,其功能介紹中稱其“以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為依托,集真實性、內幕性、可讀性于一體,尊重歷史,以檔案說話,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本來面目”。
其次是個性定位。個性定位對于提高檔案機構微信的受眾認同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熱文多以“情”制勝的現(xiàn)況看,人格化表達有助于拉近與受眾的關系,差異化的表達有助于引起受眾的注意,并爭取在受眾閱讀體驗的過程中逐步與之建立較為穩(wěn)定的關系,所以,個性定位在創(chuàng)造情感性價值方面可以有所作為。檔案機構微信可以通過主題、選材、語言、版面設計、用圖、昵稱等多角度表現(xiàn)這種個性定位。例如,天津檔案館微信公眾號發(fā)揮館藏照片檔案優(yōu)勢,專設“老照片”欄目,并堅持用心做微信推文,用老照片娓娓道出了一段段觸動人心的百姓民生史。
在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定位中,“受眾主宰檔案機構微信表達”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畢竟不是營銷性公眾號,缺乏經濟效益內驅力,解決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整體定位問題并非易事,到底什么樣的定位是最合適或者相對合適的?不同的檔案機構微信公眾號如何尋找自身的優(yōu)勢?又如何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找到合適的定位?這些問題都尚待進一步探討。
[1]施瑞婷.國家綜合檔案館“官微”傳播行為分析——基于新浪微博和微信平臺的實證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5(2):80-88.
[2]黃麗華,宋華,方巍森.基于社會服務的檔案微信平臺應用調查與分析——副省級以上檔案局(館)移動檔案館建設調研報告[J].檔案學研究,2016(3):49-53.
[3]倪麗娟,陳陽.“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檔案微信建設的SWOT分析——基于全國檔案微信公眾號的調查[J].檔案學研究,2017(3):41-47.
[4]田呈彬.調研“檔案春秋”,探尋檔案微信公眾號“10萬+”秘訣![EB/OL]. http://www.sohu.com/a/191652556_734807.
[5]田呈彬.“金山記憶”為何穩(wěn)坐全國檔案微信號排行榜鐵王座?[EB/OL].http://www.sohu.com/a/195101142_734807.
[6]周耀林,姬榮偉,趙躍.檔案機構微信平臺資源建設策略探析——基于典型平臺的推文內容分析[J].檔案與建設,2017(6):18-22.
[7]趙彥昌,張樂樂.檔案微信公眾號服務功能解析及其實現(xiàn)[J].蘭臺世界,2016(26):26-29.
[8]何思源,張弛,曲春梅.檔案“微”平臺發(fā)展現(xiàn)狀及運營策略研究——以檔案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山東檔案,2016(6):6-11.
[9]李穎,孫曉苗.我國檔案部門微信公眾號現(xiàn)狀與建設策略研究——以省市級檔案館為例[J].檔案與建設,2016(9):36-39.
[10]何思源.檔案新媒體運營應具備“四項原則”[N].中國檔案報,2017-09-07.
[11]周耀林,常大偉.檔案社交媒體的功能定位及發(fā)展策略[C]//創(chuàng)新與拓展:第三屆檔案社交媒體圓桌會議論文集,2017:8-18.
[12]陳艷梅.從百度的定位戰(zhàn)略分析定位理論在我國的實踐[D].暨南大學,2007.
[13]騰訊.騰訊公布 2017 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yè)績[EB/OL].http://www.qq.com/pdf/2017s02.htm.
[14]檔案微平臺研究.全國檔案微信平臺第五篇10萬+文章誕生[EB/OL].http://mp.weixin.qq.com/s/txEM-GEOc0ZzRAqotYcB0w.
[15]李興利.最受歡迎的檔案微信推文[J].中國檔案,2016(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