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列女傳》故事的互文性

2017-01-28 13:52瞿華英
棗莊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互文性詩經(jīng)文本

瞿華英

(首都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48)

《列女傳》故事的互文性

瞿華英

(首都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48)

《列女傳》在講述故事、塑造女性典型特征時,互文性是其故事中蘊含主要特點之一。其主要表現(xiàn)為兩方面,首先對于前人認同的故事的借鑒。通過對文本的細讀,我們發(fā)現(xiàn)《列女傳》的故事與《韓詩外傳》《戰(zhàn)國策》等古籍中的記載有許多意義上的承繼,同時又有作者為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目的而進行的創(chuàng)新。其次表現(xiàn)在前人解釋的基礎上,對文本中所引用的《詩經(jīng)》進行獨特的闡釋?!读信畟鳌坊ノ男允址〝U大了文章張力,把文本話語和前人話語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我們今天理解的龐大而綿密的故事流和人物形象。

列女傳;互文性;前理解;教化;詩經(jīng)

《列女傳》在塑造女性人物的典型特征時,藝術手法具有共同性,即以通俗的語言在對話的雙重形式、故事的互文性、細節(jié)描寫以及語言的簡潔表現(xiàn)一群群性格各異、形象鮮明的女性人物。目前研究者對其語言簡潔、細節(jié)刻畫、動作描寫等藝術手法多有研究,而對其互文性手法關注較少。本文擬對文本講述故事互文性特征進行論述,擬解釋故事連續(xù)性中蘊含女性性格的差異所在。

一、互文性界定

互文性通常被用來指示兩個或兩個以上文本間發(fā)生的互文關系。它包括兩個具體或特殊文本之間的關系,也包括某一文本通過記憶、重復、修正,向其他文本產(chǎn)生的擴散性影響?!拔谋九c文本之間的對話關系又稱為互文性。它的基本意思是,一個文本不可能是憑空產(chǎn)生,全無依傍的,此文本的出現(xiàn)以歷史上彼文本的存在為依據(jù)和條件?!盵1](P182)這種文本之間的對話關系在《列女傳》中有突出表現(xiàn)。其中104位女性的故事,不是完全憑借作者任意想象而產(chǎn)生,而是在前歷代故事積累基礎上,作者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重新演繹。假如沒有以前關于姜嫄的神話、孟母事跡等記載,我們在理解《列女傳》文本的故事時,可能會因為缺少相關背景而困惑。這關系到一個有趣的歷史現(xiàn)象,無論人們談話的主題是什么,它總是被談論過的,人們無法避開先前曾涉及這一主題的所有話題。

法國著名文論家托多羅夫說:“自亞當以來,不存在沒有命名的物體,也不存在沒有使用過的詞。每一段話語都有意或無意的與先前同一主題的話語,以及他預料和明示的將來可能發(fā)生的話語產(chǎn)生對話性。個體的聲音只有加入到由業(yè)已存在的其它聲音組成的復雜和聲中才能為人所知?!盵2](P172)每一段話語只有與其他的話語發(fā)生聯(lián)系,進入一定的語境中,才能為人們所準確理解。

這也是《列女傳》故事的互文性主要闡明的意圖,即把當前的文本與歷史上與之相對應的文本放在一個相互對話的關系之中,從而體現(xiàn)出包括文學文本在內(nèi)的話語形式所具備的歷史性問題:“話語發(fā)自不同的主體,由多個主體發(fā)出的多重對話凝結(jié)在歷史之中,積淀在集體記憶之中,就形成了一種整體的文化氛圍?!盵1](P183)因此,我們要把握眼前的《列女傳》文本內(nèi)涵,闡釋它的意義,意味著要把這個文本放到歷史背景中,用充滿歷史感的眼光和態(tài)度對待它。以唐代詩人李商隱《錦瑟》為例:“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比绻麤]有“鮫人泣淚,顆顆成珠”,“藍田日暖,良玉生煙”的古老傳說和歷史典故的參照,其意思就讓人無法捉摸?!读信畟鳌分心凶鹋坝^念由來已久,從《周易·系辭》 “男尊女卑”觀念提出到西漢系統(tǒng)女規(guī)建立,“正式確立了男尊女卑的性別關系,并逐漸形成了‘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等規(guī)范和束縛女性的封建禮教……數(shù)千年來,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男尊女卑’的觀念已根深蒂固地沉淀在中國人的意識深處。”[3](P49)因此葉維廉先生說:“文、句是一些躍在龐大的歷史空間中的活動的階梯。詩不是鎖在文、句之內(nèi),而是進出歷史空間的一種交談?!盵4](P72)文句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有自己的歷史空間,把文本間的對話處于變動的歷史空間中,處于文化氛圍中。

二、《列女傳》互文性特征

從互文性的角度詮釋《列女傳》,其互文性突出表現(xiàn)為兩個特征:

(一)對于前人認同故事的借鑒。通過文本細讀,我們發(fā)現(xiàn)《列女傳》故事與《韓詩外傳》《戰(zhàn)國策》等古籍中的記載有許多意義上的承繼,同時又有作者為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目的而進行的創(chuàng)新。

《列女傳》與《韓詩外傳》文本的互文性主要表現(xiàn)在《貞順傳·召南申女》《辯通傳·阿谷處女》《仁智傳·魯漆室女》《賢明傳·楚莊樊姬》《賢明傳·楚接輿妻》《節(jié)義傳·魏節(jié)乳母》《辯通傳·晉弓工妻》等故事。

1.《韓詩外傳》卷一:“夫行露之人許嫁矣,然而未往也,見一物不具,一禮不備,守節(jié)貞理,守死不往,君子以為得婦道之宜,故舉而傳之,揚而歌之,以絕無道之求,防污道之行乎!詩曰:“雖速我訟,亦不爾從?!盵5](P2)

《列女傳》卷四《貞順傳·召南申女》:“‘女終以一物不具,一禮不備,守節(jié)持義,必死不往,而作詩曰:“雖速我獄,室家不足?!右詾榈脣D道之儀,故舉而揚之,傳而法之,以絕無禮之求,防淫欲之行焉。又曰:‘雖速我訟,亦不女從?!?/p>

2.《韓詩外傳》卷一:“孔子南游,適楚,至于阿谷之隧,有處子佩填而洗者。

《列女傳》卷六《貞順傳·阿谷處女》:“孔子南游,過阿谷之隧,見處子佩璜而渙?!?/p>

3.《韓詩外傳》卷二:“魯監(jiān)門之女嬰相從績,中夜而泣涕?!?/p>

《列女傳》卷三《仁智傳·魯漆室女》:“漆室女者,魯漆室邑之女也?!兄鴩[,旁人聞之,莫不為之慘者?!?/p>

4.《韓詩外傳》卷二:“楚莊王聽朝罷晏。樊姬下堂而迎之?!盵5](P43)

《列女傳》卷二《賢明傳·楚莊樊姬》:“王嘗聽朝罷晏,姬下殿迎曰……”

5.《韓詩外傳》卷二:“楚狂接輿躬耕以食。其妻之市未返。楚王使使者赍金百鎰造門……”[5](P66)

《列女傳》卷二《賢明傳·楚接輿妻》:“接輿躬耕以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鎰、車二駟,往聘迎之,曰:‘王愿請先生治淮南?!虞浶Χ粦?,使者遂不得與語而去。妻從市來……”

6.《韓詩外傳》卷八:“弓人之妻往見景公。”[5](P354)

《列女傳》卷六《辯通傳·晉弓工妻》:“平公怒,將殺弓人。弓人之妻請見曰……”

此處而文本不同之處在于:《韓詩外傳》是“往見”, 而《列女傳》中使用的是“請見”?!罢堃姟蓖怀龅氖桥缘姆e極參與政見的意識,而“往見”則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感覺。在用詞(字)上的微妙不同正突出了作者選材的目的所在。

7.《韓詩外傳》卷九:“秦攻魏,公子乳母與俱亡。”[5] (P370)

《列女傳》卷五《節(jié)義傳·魏節(jié)乳母》中則詳細地把當時的情景進行了敘述,聲情并茂展示乳母不出賣公子深明大義,被秦臣追問:

“今魏國已破亡,族已滅,子匿之,尚誰為乎?”母吁而言曰:“夫見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棄義者,亂也。今持逆亂而以求利,吾不為也。且夫凡為人養(yǎng)子者,務生之,非為殺之也。豈可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jié)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擒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澤之中。[6](P191)

《列女傳》在《韓詩外傳》的基礎上加入比較詳細的故事情節(jié)。在這一情節(jié)中,劉向的意圖為了表明魏節(jié)乳母重“義”的高貴品質(zhì):不見利而反上,不怕死而棄義,不帶著叛逆和昏亂的罪名去追求私利。在對乳母具體行為的描寫之后,作者還加入了對于乳母死后故事的補充:

秦王聞之,貴其守忠死義,乃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寵其兄為五大夫,賜金百鎰。君子謂節(jié)乳母慈惠敦厚,重義輕財。禮,為孺子室于宮,擇諸母及阿者,必求其寬仁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次為慈母,次為保母,皆居子室,以養(yǎng)全之。他人無事不得往。夫慈故能愛,乳狗搏虎,伏雞搏貍,恩出于中心也。[6] (P191)

《列女傳》與《戰(zhàn)國策》中有些故事也存在互文性的特征。如《列女傳》中《節(jié)義傳·周主忠妾》的素材來自《戰(zhàn)國策》?!稇?zhàn)國策·燕策一·蘇代謂燕昭王章》:

蘇代對曰:“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忠灾倚胖首镉谧笥摇!蓖踉?“安有為人臣盡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對曰:“臣請為王譬。昔周之上奎嘗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歸,其妻愛人?!逼渌鶒壅咴?“子之丈夫來,則且奈何乎?”其妻曰:“勿憂也,吾已為藥酒而待其來矣。”已而丈夫果來,于是因令其妾酌藥酒而進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慮日:“吾以此飲吾主父,則殺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則逐吾主母。與其殺吾主父,逐吾主母,寧佯跟而覆之?!逼湔煞虿恢?,縛其妾而答之。故妾所以答者,忠信也。[7] (P1123)

劉向又向其中添加了可以“臨教化”的成分:主人知道了事情真相后,問妾為什么不說明情況,她說(應當是劉向借其口說):“殺主以自生,又辱主之名。吾死則死耳,豈言之哉?”(維護了“義”的準則)而當主人想以她為妻時,她又說(應是劉向認為):“主辱而死,而妾獨生,是無禮也;代主之處,是逆理也。無禮逆理,有一猶愈,今盡有之,難以生矣?!?欲自殺。結(jié)果主人厚幣嫁之,四鄰爭娶。劉向認為她忠誠其主,終蒙其福,以此來鼓勵人們向君王盡忠。劉向常將故事的主角置于兩難的處境,最終讓她們選擇殺身而取義,以達到宣揚其道德教化的目的。

除此以外,《辯通傳·齊女徐吾》本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齊章》:

甘茂亡秦奔齊,逢蘇代而寓言設理以相比興:夫江上之處女,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與語以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棄逐于秦而出關,愿為足下掃室布席,幸無我逐也。蘇子曰:“善?!盵7]( P139)

這個故事至《列女傳·辯通傳·齊女徐吾》中則演化為:

齊女徐吾者,齊東海上貧婦人也。與鄰婦李吾之屬會燭,相從夜績。徐吾最貧,而燭數(shù)不屬。李吾謂其屬曰:“徐吾燭數(shù)不屬,請無與夜也?!毙煳嵩唬骸笆呛窝耘c?妾以貧燭不屬之故,起常早,息常后,灑埽陳席,以待來者。自與蔽薄,坐常處下。凡為貧燭不屬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何愛東壁之余光,不使貧妾得蒙見哀之?恩長為妾役之事,使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莫能應,遂復與夜,終無后言。[6] (P249)

從以上故事不同敘述角度的對比,我們可見劉向?qū)τ谇叭斯适逻M行的再創(chuàng)造,蘊含了作者明顯的創(chuàng)作意圖。劉向作為漢代的儒家大師,其各種學術,最后往往總要歸結(jié)到諷勸當世、懲惡揚善這一“喻教”目的。這和滲透在中國上古原始宗教中的顯示著豐富實踐理性精神的“天命”與“人德”相輔依的觀念有關。那時的人們重天命,更重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下,劉向也認為文學活動可以是促進人們進行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徑,倫理說教是各種形式文學寫作的主旨。曾經(jīng)孕育了傳記文學的史學著述,亦不能擺脫這種觀念的籠罩,許多重要的歷史典籍的真正意義往往并不單純在于傳人紀事。劉向在《列女傳》中對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視,以傳記體的形式傳達,實際為了表達自己“著禍福榮辱之效,是非得失之分”、“以戒天子”的理想,偏重于“取義”,而非史實。如“羅蘭·巴特對于客體的重建的努力,在其《敘事作品結(jié)構(gòu)分析導論》中也能看,其理論主張,巴特認為,敘事性作品總是飛躍在國家‘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存在,不管其作品質(zhì)量的好壞?!盵8](P106)

其濃厚的倫理色彩在中國古代其他文本中已經(jīng)存在,只不過在劉向這里,他通過一系列與眾不同的女性形象來傳達、再度強調(diào)這一倫理,這也正是在漢代文人觀念中傳記所應發(fā)揮的作用。其實,《左傳》等歷史著作在漢人眼中己經(jīng)完全屬于“釋經(jīng)”之作,即便被后世奉為傳記文學創(chuàng)世之作的司馬遷《史記》在當時亦不能擺脫“經(jīng)學”的籠罩,所謂的“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只不過是太史公對自己著述境界的追求,而其真正的目的還是借助對人與事的傳述,來闡發(fā)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支柱的社會倫理觀念,而這正是漢代人觀念中“傳記”所應發(fā)揮的作用。劉向也秉承了司馬遷在敘事中傳達自己的倫理觀念的方式,在對前人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改編,以達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理想。從這個角度看,對《列女傳》故事互文性的關注,更有助于我們對其故事文化內(nèi)涵的深入全面理解,也更有助于理解作者深刻的創(chuàng)作目的?;ノ男允址ò选读信畟鳌饭适轮糜诰唧w的、深刻的文化的背景中,更顯示出《列女傳》故事意味的深刻和雋永。

(二)《列女傳》的互文性表現(xiàn)在對前人解釋的基礎上,以引《詩經(jīng)》進行獨特的闡釋。

運用《詩經(jīng)》寫人記事的表達方式在《春秋》等古籍中已見一斑,劉向?qū)@一方式運用的獨到之處在于,在先人解釋《詩經(jīng)》的基礎上,對《詩經(jīng)》的含義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運用,從而使得《列女傳》中詩句的意義與“三家詩”的注釋不同,與具體情景結(jié)合,從而獨辟蹊徑。劉向在《列女傳》中對《詩經(jīng)》的闡釋是與他所敘述的史實相互呼應,同時他對《詩經(jīng)》的這種理解又不可能完全脫離前人敘述的影響?!读信畟鳌芬谩对娊?jīng)》時,《詩經(jīng)》已經(jīng)被抬到了“經(jīng)”的高度上,但較為權威性的解釋還不多,劉向在《列女傳》中所引用的《詩經(jīng)》中的句子,包含了他自己對《詩經(jīng)》主題的認識和理解,但不能代表漢代主流傾向,也不能代表《詩經(jīng)》本義。但這種理解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現(xiàn)象。因為人們理解文學文本意義的活動都依賴于一種“前理解”,即理解的“先行結(jié)構(gòu)”,這種前見出自一種整體性的歷史意識和歷史傳統(tǒng),它能夠把被理解的文本放入歷史發(fā)展之中,通過在連續(xù)演進的歷史中對文本的準確定位來幫助人們對文本意義加以理解和闡釋。劉向在《列女傳》中對《詩經(jīng)》的闡釋也是在所謂的“前理解”中進行,具體分析如下。

在《列女傳》卷四《貞順》篇中,記載了“衛(wèi)宗二順”的故事,靈王死后其妾:

“奉上下之儀,修先古之禮,此順道也。今夫人難我,將欲居外,使我居內(nèi),此逆也。處逆而生,豈若守順而死哉?” 遂欲自殺。其子泣而止之,不聽。夫人聞之,懼,遂許傅妾留,終年供養(yǎng)不衰。君子曰:“二女相讓,亦誠君子,可謂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对姟吩?“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贝酥^也。“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盵6] (P155)

其中“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是出自《詩經(jīng)·邶風·柏舟》第三章第一句。這句詩在《柏舟》中的主題如《毛詩序》所言:“《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詩經(jīng)集傳》曰:“婦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盵9](P11)《列女傳》引用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則為了表明靈王妻妾自誓不嫁、一心守節(jié)的決心。

由此可見,《列女傳》對前人故事以及《詩經(jīng)》與史實結(jié)合后的新闡釋,擴大了文章的張力,在文本中進行言說的不再是作者一個人的聲音,在某種程度上,他的話語和前人的話語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我們今天對文本深層意義的理解。葉維廉先生在其《中國詩學》中則用更具有詩意的語言對互文性進行了進一步引申:“打開一本書,接觸一篇文,其它書的另一些篇章,古代的、近代的、甚至異國的,都同時打開,同時呈現(xiàn)在腦海里,在那里顫然欲語。一個聲音從黑字白紙間躍出,向我們說話,其它的聲音,或遠遠的回響,或細語提醒,或高聲抗議,或由應和而向更廣的空間伸張,或重疊而劇變,像一個龐大的交響樂隊,在我們右耳無法聽見的演奏里,交匯成洶涌而綿密的音樂?!盵4](P65)我們面對的《列女傳》文本,正是在古人與劉向的意義的交匯中形成的無聲的語詞之流、龐大而綿密的故事流。

[1]譚好哲主編.文藝學前沿理論綜論[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

[2]托多羅夫,巴赫金.對話理論及其它[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

[3]趙秀媛.論棗莊民間故事中的女性形象[J].棗莊學院學報,2016,(4).

[4]葉維廉.中國詩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2.

[5]賴炎元譯注.韓詩外傳今注今譯[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1.

[6]張濤.列女傳譯注[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

[7]劉向.戰(zhàn)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8]楊波.羅蘭巴特符號學研究的理論視域與文學路向[J].棗莊學院學報,2017,(1).

[9]朱熹集注.詩經(jīng)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責任編輯:楊全順]

TheIntertexualityofStoriesinLienvzhuan

QU Hua-ying

(The College of Literatur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Intertexu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in the story, when it is tell create typical characters through telling stories in the Lienvzhuan. There are two aspects in the book, one is the reference of previous identification stories. We found there is creation from the author' aim ,as well as Inheritance in meaning from the ancient books asHanshiwaizhuan and Zhanguoce. The other point is the unique interpretation to The Book of Song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explanations. Intertexuality constitutes the vast and meticulous story flow and shapes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 that we understand today, which is expanded the tension of the article and Interweave the text discourse with the former discourse in Lienvzhuan.

Lienvzhuan;Intertexuality;pre-understanding;enlightenment;The Book of Songs

2017-09-11

瞿華英(1976- ),女,山東臨沂人,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主要從事秦漢文學研究。

K828

A

1004-7077(2017)06-0017-05

猜你喜歡
互文性詩經(jīng)文本
文本聯(lián)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詩經(jīng)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山重水復 柳暗花明——再議互文性理論關照下的高年級古詩詞教學
現(xiàn)代詩經(jīng)
現(xiàn)代詩經(jīng)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浪子回頭”中的倫理敘事——《基列家書》與《家園》的互文性解讀
薩特存在主義哲學與杰克·倫敦的《海狼》的互文性
房产| 南城县| 灵武市| 襄樊市| 通河县| 西青区| 孝昌县| 中宁县| 张家港市| 加查县| 克什克腾旗| 祁连县| 临城县| 凉城县| 阳高县| SHOW| 海安县| 宁津县| 新昌县| 凉城县| 凌海市| SHOW| 凤凰县| 通化县| 师宗县| 封丘县| 达尔| 海南省| 磴口县| 邓州市| 恭城| 改则县| 黑山县| 尤溪县| 垫江县| 左权县| 寿宁县| 赤壁市| 东安县| 涡阳县|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