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丹
論《貞觀政要》的官德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
葉 丹
唐初貞觀政治集團治世期間,其將亂世快速轉為盛世,在國家統(tǒng)治上常懷畏懼,勤政為民,各當其任,同心協(xié)力,開創(chuàng)了政治清明的大治局面,形成了獨特的官德思想體系?!敦懹^政要》書中的克己修身、勤政為民,居安思危、慎行抑欲,諫言至上、誠信任賢等豐富的治國思想和官德思想,展現(xiàn)了唐朝貞觀王朝治國安邦的大智慧。其中的官德思想能夠為現(xiàn)代經濟體制急劇轉型及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廉政道路指出可行路徑,為執(zhí)政黨的全面從嚴治黨及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官德建設找到立足本國國情的良方。
貞觀政要;官德;反腐;政治倫理
在貞觀之治的前朝——隋朝,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也是真正統(tǒng)一嚴重分裂數(shù)百年中原的王朝。其開國皇帝楊堅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輝煌的“開皇之治”。而后的隋煬帝并沒有將輝煌和穩(wěn)定持續(xù)下去,隋煬帝整日驕奢淫逸,置民眾與水深火熱之中。在此社會背景下,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最終隋朝滅亡。貞觀君臣目睹隋朝的滅亡,深知由一個強盛的王朝到被農民起義迅速推翻的整個歷史由來。在以唐太宗李世民、魏徵等為代表的政治集團執(zhí)政期間,經過23年執(zhí)政實踐,貞觀官員勵精圖治,以史為鑒,君臣同心,勤政務實,迅速將隋朝的亂世轉變成為大唐貞觀盛世。
當前,對于中國傳統(tǒng)官德普遍認同的一個說法是許啟賢先生所說的:“‘官德’——從政者的道德原則和道德品質。這其中又包括‘君道’與‘臣道’兩個主要部分?!盵1](P4)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xiàn)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正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思想體系的優(yōu)勢。只有根植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國官德思想才能形成獨特的氣質與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說,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數(shù)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fā)展道路。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tǒng)決定的。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當然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從我國的現(xiàn)實條件出發(fā)來創(chuàng)造性前進[2](P5)。本文試以《貞觀政要》為視角,整理和提取貞觀政治集團的優(yōu)秀官德思想,并力圖揭示其官德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和意義。其中的官德思想不僅能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由其思想重構的現(xiàn)代價值能為當代中國的官德建設和當前的反腐敗斗爭起到積極的啟示意義。
唐代史官吳兢的《貞觀政要》分為10個部分,從君道政體到任賢,從求諫納諫到君臣鑒戒,從封建到擇官,從尊師到教戒、規(guī)諫太子,從仁義忠義到公平誠信,從儉約謙讓到慎言慎行甚至還包含務農安邊等等,闡述了貞觀王朝的政治倫理思想及治國方略。在整個政治集團的治國理政過程中,為快速實現(xiàn)盛世,從上到下的政治集團成員常懷畏懼,勤政為民,各當其任,同心協(xié)力,達成共識和形成保障制度,從而形成了可代表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良官德思想?!敦懹^政要》書中的官德思想,涵蓋了克己修身、勤政為民,居安思危、慎行抑欲,諫言至上、誠信任賢等三個方面的深刻內涵。
1.克己修身、勤政為民
在中國古代宗法體制社會,政治和倫理常常合為一體。古代官員通過自律修身的道德實踐來推及齊家、治國、平天下,通過德治使國家安定與繁榮,要實現(xiàn)以德治國的出發(fā)點是克己修身。官員的正身修德在《貞觀政要》中也是其優(yōu)良官德思想的基點。如書中記載著大臣魏徵通過古代圣主近取修身、遠體諸物的做法,將其給唐太宗舉例表達修身與治國的同一性:“昔楚聘詹何,問其理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楚王又問理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理而國亂者?!菹滤?,實同古義?!盵3](P2)君主的克己修身要求自己有強大的道德自律,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其大臣們的監(jiān)督。正是由于貞觀大臣的監(jiān)督與促進,才能使唐太宗及大臣們常保持正身修德的常態(tài)。又如唐太宗贊揚魏徵的監(jiān)督和規(guī)正說:“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公約朕以仁義,弘朕以道德,使朕功業(yè)至此,公亦足為良工爾?!盵3](P40)“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3](P64)儒家思想一直以正身修德作為官員道德修養(yǎng)的根本,政治集團君臣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起引領社會風尚及表率作用。
在中國古代,作為君主及其肱股的大臣,在倫理道德上要求君主與大臣勤政恤民,以國事為重。修德正身是內在的修養(yǎng),外顯就是治民、恤民。修身與為民思想在《貞觀政要》中是其全書的總綱,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通過君臣內在修身,外顯勤政為民,以堅持民為邦本的指導思想來進行政治實踐,以求封建統(tǒng)治得以安定為旨歸。再如唐太宗對大臣司空裴寂說明自己的勤于政務,同時也要求大臣們也應如此:“比有上書奏事,條數(shù)甚多,朕總黏之屋避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盵3](P101)如:“太宗手詔答曰:‘省頻抗表,誠極忠款,言窮切至。披覽忘倦,每達宵分?!盵3](P20)唐太宗親自寫詔書回復魏徵表揚魏徵的奏表誠懇和懇切至極,自己往往翻閱再三忘記了疲倦,直至深夜。再如“房謀杜斷”的典故,講的就是大臣房玄齡和杜如晦能夠為國家做到夙夜盡心,心甘情愿,勤于政務的事例。貞觀統(tǒng)治者在政治實踐中提出“君依于國,國依于民”的為重思想,時時將民眾放在優(yōu)先地位,并將國家治理的重心也放在民眾上,勤政為民便是其政治集團執(zhí)政過程中的重點。貞觀官員勤政為民的精神發(fā)揮了良好的道德表率作用,促進了社會的道德風尚向積極面發(fā)展,從而有利于國家的繁榮與社會風氣積極向善發(fā)展。
2.居安思危、慎行抑欲
居安思危思想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愛國傳統(tǒng),《貞觀政要》中的官員的憂患意識是其政治思想的特點,是其政治集團對國家興衰的關切與擔心。在國家危難時期,表現(xiàn)為一種亂世之憂。在國家繁榮時期,表現(xiàn)為一種治世之憂。亂世時期的思危者表現(xiàn)在無所畏懼,治世時期的思危者表現(xiàn)在勇氣和擔當。大臣魏徵說:“觀自古帝王,在于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為此也?!盵3](P24)“自古失國之主,皆為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3](P36)再如大臣魏徵上疏對唐太宗說明居安思危及抑欲節(jié)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在危難時期,君主和大臣常能思敬畏,勵精圖治。在安樂時期,其能保持謹慎的行事作風就很難。居安思危在不同時期對于政治實踐者來說有不同程度的要求,特別是在守成時期。如唐太宗與大臣們討論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哪件事比較艱難時,就有:“魏徵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盵3](P8)縱觀歷史,創(chuàng)業(yè)時期能夠居危思危,能夠產生勵精圖治、臥薪嘗膽的決心,以草創(chuàng)成業(yè)。但是守成時期能夠居安思危就比較少了,常常是不能做到的,同時也是國家開始走向滅亡的開端。
貞觀官員慎行抑欲的政治理念是這一時期難得的一種美德的體現(xiàn)。在《貞觀政要》中,慎行抑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言行、節(jié)欲從儉,謹慎行事、用兵、安邊等方面。在用兵方面,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國家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zhàn)則人凋;中國雖安,忘戰(zhàn)則人殆。凋非保全之術,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農隙講武,習威儀也;三年治兵,辨等列地?!盵3](P584)唐太宗從歷史教訓中感覺到了作為君主用兵的影響。在古代以農業(yè)為主的經濟社會下,要減輕民眾的負擔,重要一點就是要求統(tǒng)治者自身抑欲,節(jié)儉去奢。唐太宗看到了這一點,在《貞觀政要》中對大臣王珪說:“公言是也。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盵3](P521)再如唐太宗對侍臣說:“自古帝王凡有興造,必須貴順物情。昔大禹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極廣而無怨讟者,物情所欲,而眾所共有故也?!盵3](P399)再如其王公大臣們的抑欲節(jié)儉程度更是嚴厲有加:“岑文本為中書令,宅卑濕,無帷帳之飾。有勸其產業(yè)者,文本嘆曰:‘吾本漢南一布衣耳,竟無汗馬之勞,徒以文墨,致中書令,斯變極矣。荷俸祿之重,為懼已多,更得言產業(yè)乎?’言者嘆息耍退。戶部尚書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無所,令有司特為之造廟。溫彥博為尚書右仆射,家貧無正寢,及薨,殯于旁室。太宗聞而嗟嘆,遽命所司為造,當厚加賻贈。魏徵宅內,先無正堂。及遇疾,太宗時欲造小殿,而輟其材為徵營構,五日而就。遣中使赍素褥布被而賜之,以遂其所尚。”[3](P409)正是由于唐太宗及大臣們能慎行抑欲,因而上行下效,促使整個國家社會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公私富給。
3.諫言至上、誠信任賢
在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宗法制度的政治局面下,君主的言論被認為是金玉之言,君主的決策往往無制度上的制約,作為一個政治上開明的君主,其從諫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君主是否有虛心納下的品質。唐太宗以史為鑒,特別是親見隋煬帝迅速亡國的悲劇,他深知誠心求諫、虛心納諫的重要性。如唐太宗對大臣說:“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3](P97)所以,在其執(zhí)政的大部分過程中都做到了禮賢下士或屈己以求諫納諫。諫言至上是貞觀君臣同心論政的獨特風景線。在《貞觀政要》中:“《求諫》及下篇《納諫》,記錄了唐初君臣虛己外求、從諫如流的盛況,以及唐太宗求諫的嘉言美行,反映了唐初統(tǒng)治集團內部能夠發(fā)表聽取不同意見,君主比較開明,君臣關系比較和諧的事實?!盵3](P94)魏徵曾多次提醒君主:“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3](P4)“是故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盵3](P4)再如唐太宗把大臣們的諫言當作能照見自己過失的鏡子:“人欲自照,必需明鏡;主欲知過,必籍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睘榱瞬皇勾蟪贾G言時惶恐、不敢言語的情況發(fā)生,每次在大臣進見時都屈己而“必假顏色”。自身對待諫言的態(tài)度很誠懇,引導大臣們樂于開口諫言。同時也鼓勵臣下進行真諫,甚至給予獎勵或加官。唐太宗的后宮嬪妃等,都有人敢于直接切諫。“夫人久相與處,自然染習。自朕御天下,虛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進諫。自徵云亡,劉洎、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繼之。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見朕心說諫者,因染以成姓,故有今日之諫?!盵3](P130)在此種環(huán)境下貞觀君臣對重大政事各抒其意,無論是大小事,大臣小吏及后宮嬪妃,都能建言獻策。以上君主求諫、大臣直諫等事例體現(xiàn)了貞觀政治集團對諫言至上的獨特治國理念。
貞觀政治集團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與唐太宗的求賢如渴、誠待臣下的品質有關,在整個執(zhí)政過程中,他都貫徹著誠信待人、選賢與能的人才觀和用人觀。這要求君主就個人道德來說要克己明德,誠信納下,同時需要有一大批肱股大臣支持君主將其治國理政的思想落實與踐行。在唐太宗執(zhí)政期間,他的確營造了一種君臣共治的良好政治倫理環(huán)境,對臣下用而不疑、唯才是舉,臣下對君主忠誠而敢于勸諫君主的過失并為其竭誠效命,從而形成了貞觀王朝的官員文韜武略、人才濟濟的景象。唐太宗認為:“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輩,既義均一體,宜協(xié)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極言無隱。儻君臣相疑,不能備盡肚膈,實為國之大害也?!盵3](P34)“夫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于內外無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盵3](P394)這都表明了唐太宗深知誠待大臣對上下同心治國的緊密聯(lián)系。君主與大臣共治天下的政治環(huán)境下,要求君主要誠待臣下,君臣一本,君如為心腹,臣則為肱股。大臣是有效地踐行君主治國方略的保障,求賢納士是唐太宗始終放在心頭的第一要務,同時也要求王公大臣將擇官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唐太宗的用人原則表現(xiàn)在唯才是舉,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如對其原舊部的任用上:“朕以天下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豈以新舊為差。”[3](P349)再如大臣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他擔心有人說是親戚關系而重任,故而請辭,唐太宗不答應他的要求。而對于前政敵李建成屬下的魏徵,唐太宗發(fā)現(xiàn)其才干,就馬上委以重任,用而不疑。正是因為唐太宗的真誠待下,貞觀大臣無不盡心竭力。
總體而言,貞觀君臣將其王朝發(fā)展由弱到強,由亂世迅速扭轉為盛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其治國理政思想是基于對儒家德治思想、老子無為思想的吸收和具體應用,甚至也有對荀子的禮治思想以及韓非子的法治思想的吸收[4](P79)。這與政治集團的優(yōu)秀的官德思想是緊密相連的。該書中體現(xiàn)的內修德性、外修德行的官德思想,二者相互補充而形成一體。這種管理體系充滿脈脈的人情關懷,同時相關的制度又有君王的權威和現(xiàn)代“法治”觀念。筆者認為,此種二者有機結合的管理體系可以應用于中國當下多元因素融合的國家治理中:在大方向的國家治理層面,法治要有其優(yōu)先性,全面推行依法治國。在決策主體層面或領導層面,德政在一定的范圍內有其優(yōu)越性,特別當前中國治理要走中國特色的道路的形勢下,我們應該堅持由“內行”領導“專家治理論”等精英主義觀念,可以實現(xiàn)決策的科學性、避免隨意性[5](P6)。由這樣的一種有機統(tǒng)一的模式應用于現(xiàn)代中國的國家治理才能履行國家的調節(jié)職能,從而更有利于中國特色現(xiàn)代化國家的健康發(fā)展。
中華民族有數(shù)千年的政治實踐和文化積淀,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中的官德思想是現(xiàn)代中國官德的根和魂,官德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明中的優(yōu)秀遺產?!柏懹^之治”被后世歷代執(zhí)政者效仿并實踐,成為世界文明發(fā)展史上的奇葩。當下我們要堅持依規(guī)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官德建設要根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并應用于現(xiàn)代治國理政的實踐。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抓好道德建設這個基礎,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這就是從執(zhí)政黨道德建設的理論高度向全黨提出的更高的道德要求,特別是黨員干部要努力成為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從嚴治黨對今天加強執(zhí)政黨的官德建設有非常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正成為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
1.有利于黨員干部的堅定的黨性的養(yǎng)成和踐行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
從《貞觀政要》書中可以看到貞觀執(zhí)政者內修德性、外修德行,從而形成良好的德行合一的官德思想。為官重德,是該書體現(xiàn)其治國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君主注重德才兼?zhèn)?,大臣注重修身養(yǎng)德的官德思想都能為黨員干部提升個人和黨性修養(yǎng)有啟示意義。德與才是為官者的兩個基本要素,在當前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進入全面轉型的時期,要以德領才,要加強黨員干部的政治自信的意識、為民服務的基本出發(fā)點,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信念,再與有能力、有擔當?shù)娜瞬沤Y合起來,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能力。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創(chuàng)立之初的根本目的在于心系天下,拯民族于危亡,救民眾于水火。所以,勤政為民、心系群眾、親民、愛民、一切為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任務,也是黨員干部道德素養(yǎng)的出發(fā)點和初心所在。黨的純潔性的集中體現(xiàn)就是群眾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宗旨更是黨員干部官德的核心準則。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是一個高度注重克己修身的民族,在這方面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思想遺產?!盵6]在現(xiàn)代經濟體制急劇轉型期,克己修身仍是符合我國政體與國情的一種有效的內在自律的方式。由于官德具有表率與引領社會風尚的特點,所以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設仍應該是當前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關鍵點。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內高級領導的品德,不僅影響自身的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影響公共權力的正確運行或國家前進的方向。加強黨員干部的個人、黨性修養(yǎng)可以防止官員錯誤地使用權力,從思想源頭上遏制其向錯誤的方向發(fā)展。事實證明,選拔或任用有才無德的干部危害更大,影響更惡劣,我們必須加強黨員干部的官德修養(yǎng),真正提升干部的精神境界和修養(yǎng),才能防小杜微從始從初防患濫用公共權力,保證權力的運行健康有效。
當前的官德建設在外在的制度規(guī)范與限制,加之以內在的自律相結合,使之自律與他律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共同促成可持續(xù)的良性官德。如十八大后黨中央的“打虎拍蠅”行動的進一步加大,并且有形成常態(tài)化的趨勢的情況下,加強官員的道德修養(yǎng)和黨性修養(yǎng)尤為重要?!叭龂廊龑崱睂n}活動就是領導干部修身養(yǎng)德、做事從業(yè)的根本。習近平同志指出:“惟有務實,才能腳踏實地,不圖虛名,勇于探索,敢于攻堅,扎扎實實地為民辦事,才能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充分尊重客觀規(guī)律,不搞那些勞民傷財?shù)摹児こ獭?、‘形象工程’,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盵7]勤政為民是官德思想顯于外在的一種道德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有利于讓民眾明白整個政治集團都在為國家和民眾的福祉而努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官員與民眾凝聚力,促使國家的繁榮昌盛。
2.有利于黨員干部增強責任意識和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斗爭
《貞觀政要》中的居安思危思想,體現(xiàn)了貞觀政治集團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政治美德。這種憂患意識是唐初時期的時代思潮,是其政治集團的共同的心態(tài),這種思想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書中體現(xiàn)的居安思危、慎行抑欲的思想對我國扎實推進經濟發(fā)展,有力改善民生,深入改進黨風和政風起到有益借鑒作用。在當前腐敗力度加大且常態(tài)化的形勢下,有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怕問題出現(xiàn),不愿意有所作為,看到不危機的存在。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對于當前新形勢下的黨員干部來說,其實就是一種面對問題的責任意識。是否有憂患和問題意識,體現(xiàn)著是否有對黨和對人民群眾的責任感。黨員干部要有責任意識,敢于面對問題,勇于承認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對于高層領導來說更為重要,應當科學決策,做出相應的戰(zhàn)略部署。新頒布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管黨治黨理論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成果,以黨章為根本,重點解決不擔當、亂擔當問題,權力釋放了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將成為常態(tài)的強烈信號。
唐太宗身為君主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抑欲,節(jié)儉去奢,其各級官員形成上下崇尚節(jié)儉的社會風氣。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是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凝聚力的武器?!氨3謨?yōu)良的生活作風,不僅是保持黨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是加強和鞏固執(zhí)政黨的政治合法性和在人民心中的政治地位?!盵8](P4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開創(chuàng)了黨的建設新局面。這要求全體黨員干部應加強思想道德認識,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思想狀態(tài),時刻提醒自己注意抑欲從儉,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發(fā)揮好執(zhí)政黨的核心與引領作用。新頒布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基本上是道德規(guī)范,說明從嚴治黨的關鍵是以德治黨。七一重要講話,習近平深刻闡述了“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八方面要求,將反腐斗爭再次提上新高度。黨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脈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習近平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的要求。十八大以后,面對依然嚴峻復雜的反腐敗斗爭形勢,中央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從作風建設、打虎拍蠅到扎緊制度的籠子,開出一系列治標治本的“藥方”,無論是力度還是成效,都可以說是舉世矚目。十八屆六中全會中提出了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的政治生活建設問題,要求其嚴守黨的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要求堅持率先垂范,為全黨做出示范。從出臺“八項規(guī)定”,重拳整治“四風”,到踐行“三嚴三實”,中央政治局堅持從自身抓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領導干部的率先垂范可以形成強大的引領力量,促使整個社會崇尚儉樸,形成政治格局和諧,營造一種上下一體、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局面。
3.有利于黨員干部保持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和鞏固建設學習型政黨
《貞觀政要》書中的唐太宗的從善如流的求諫納諫思想,魏徵等大臣的忠摯上書和直諫思想對當前黨員干部保持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貞觀君臣通過縱覽歷史興替,深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其政治集團在面臨重大事項、重大決策時,都是引古論今,以史為鑒,向歷史學習。君主誠信任賢,大臣為國殫精竭慮。貞觀君臣同心協(xié)力,君臣共治的獨特官德思想無不體現(xiàn)德治統(tǒng)治思想的魅力。唐太宗貞觀政治集團謙虛謹慎的從政態(tài)度強化了治國的正確性,同時也提高了其政治集團的民主性。謙下納諫相對于黨員干部個人來說,意味著虛心向群眾學習。對于一個政黨來說,聽取民眾或黨員的建議和意見意味著“明鏡”,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活力。新時期的合格黨員亦應常以明鏡來對照自己、鞭策自己、警示自己。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學習為顯著特點的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是“在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孕育和建立起來的學習型政黨;是一個在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發(fā)展和壯大起來的學習型政黨;是一個在著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基礎上,勇于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學習型政黨;是一個在與中外政黨比較競爭中展示鮮明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盵9](P63)近來的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群眾路線教育、反腐倡廉教育都是政黨虛心學習的活動。因此,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和善于學習的態(tài)度對當下黨員干部官德建設有其現(xiàn)實啟發(fā)意義。
古代的諫言在當代即廣泛聽取民眾及各方面群體建議,幫助政體更好地決策。在現(xiàn)代中國政治中,就是要以人民為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體制,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正如學者俞可平所說:“治理是一個上下互動的過程,它主要通過合作、協(xié)商、伙伴關系,確立認同的目標的方式對公共事務的管理?!盵10](P6)聽取群眾和其他社會團體對于國家公共事務的管理建議是現(xiàn)在全體參與國家治理的發(fā)展趨勢。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民眾的建議與意見,向來就有以史為鑒、向歷史學習、向群眾學習的光榮傳統(tǒng)。當下,表達建議或意見的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xié)商會議,各省市縣的人大,政協(xié)為主體、八大民主黨派、近來發(fā)展而來的智庫、中國留學生海外聯(lián)合會、網(wǎng)絡媒體。再下一步還將開通全方位的發(fā)表意見與表達合理訴求的渠道。如:草根智力、民營企業(yè)智力等更接地氣,更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更能幫助執(zhí)政黨在重大方略和政策上作出科學決策。筆者認為,當前我們國家的治理體系應該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中國特色道路。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堅持由“內行”領導“專家治理論”等精英主義觀念,中國的國家治理上面由精英領導下的專家治理團體,下面由各種力量形成國家的智庫為上層提供智力支持,從而形成環(huán)狀動力支持體系。這樣的體系可以實現(xiàn)決策的科學性,避免隨意性。這樣的一種根基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英治國思想并立基于現(xiàn)代的國家依法治國及國家治理的思想體系,將有利于中國更好地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道路。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國理政,關鍵在黨。從嚴治黨,力在官德。從歷史和現(xiàn)實中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的國家治理問題,關鍵在于執(zhí)政黨,執(zhí)政黨的問題,關鍵在于黨員干部。中國共產黨有8900多萬黨員,黨員領導干部是國家治理的主體,執(zhí)政黨的官德建設關系到政黨的興衰、國家的繁榮穩(wěn)定。中國的治理體系、治理能力與中國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tǒng)相關,我們的文化DNA決定了中國的未來只能走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中國特色文明發(fā)展道路。
[1]肖群忠.君德論[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
[2]俞榮根,彭彥華.“法治中國”與儒家思想——俞榮根先生訪談錄[J].孔子研究,2015(2).
[3]吳兢.貞觀政要[M].駢宇騫,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
[4]葉丹,呂錫琛.從《貞觀政要》看唐太宗執(zhí)政倫理及其現(xiàn)代價值[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5]彭新武.賢人之治:價值與流弊[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6]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干事[N].學習時報,2008-05-26.
[7]習近平.用權講官德 交往有原則[J].求是,2004(19).
[8]呂錫琛,葉丹.《貞觀政要》的德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9]何祥林,薛平軍.學習型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顯著特征[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5).
[10]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葉 丹,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井岡山大學講師。
江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唐太宗的官員治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以《貞觀政要》為視角”(ZX1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