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書果+俞進琎
摘 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在制度層面、教育層面、管理層面和社會引導等多個方面相互協調,多策并舉,在實踐中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教育提供堅實的機制保障。
關鍵詞:培育,踐行,價值觀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科學的認知和轉化過程,是個體將科學思想理論體系轉化為日常生活的意識、觀念和語言的動態(tài)認知與內化過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性認知是前提,情感共鳴是關鍵,堅持多策并舉,將理論學習與價值實踐有機結合,才能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開展奠定堅實的機制保障。
一、重視制度建設,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保障機制
美國學者奧勒姆:“任何社會為了生存下去都必須成功地向社會成員灌輸最適合于維持其制度的思想”[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辦發(fā)〔2013〕24號)為原則。
一是建立和加強黨的領導,逐漸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機關院系分工負責的領導體制。
二是完善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健全校院兩級規(guī)章制度,細化分工,明確責任,做到規(guī)范化、制度化、長效化。
三是充分依托班級團組織、黨支部、社團等基層組織,實行“朋輩教育”。
二、重視理論認知,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認同機制
習近平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培養(yǎng)十分重要[3]。
一是建立穩(wěn)定、綜合素質高的思政教育隊伍。馬克思在《思想如何變成物質的力量》中說到:“理論一經群眾掌握,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币虼耍⒁恢А罢瘟鰣远?,業(yè)務精湛,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思政隊伍,是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教材;積極引導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的關鍵因素。
二是注重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變“灌輸教育”為“滲透教育”,改變“填鴨式”被動接受教育模式,尊重學生主體作用。運用疏導式、對比式、激勵式等現代教育方式,以“三貼近”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三是堅持利益導向機制,注重維護和保障學生切身利益,建立完善的激勵考評機制。著名思想家馬克斯.韋伯層寫到:“利益,而不是理念,直接控制著人的行動”[4]。人總是生活在現實之中,人也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利益關系之中。我們只有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現實矛盾問題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去解決,維護好學生根本利益,才能使學生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三、重視實踐教育,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引領機制
“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認同本質是一種價值契合、價值滿足的實踐過程”[5]。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過程。
一要堅持理論學習和課外實踐相結合,增加思政課程實踐性教學。以典型的案例輔助教學,以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講授理論,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自覺掌握理論知識內涵。
二要重視大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依托“三下鄉(xiāng)”,有計劃、有目的的引導學生深入基層,運用內化的理論信念,指導外化的實踐行動,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水平和踐行能力。
三要注重學生社團建設,引領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學生社團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入到學校社團開展的團日活動、黨日活動、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去,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主動了解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理念。
四、重視載體創(chuàng)新,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創(chuàng)新機制
思想教育工作者運用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的教育方式對學生行教育的互動過程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素。核心價值觀要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自覺追求,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打造與時俱進的教育平臺。
一是借助多種傳統載體,豐富教育形式。注重課堂教學、理論宣講、各類報刊、影像資料、講壇、海報、理論培訓、報告會、主題活體、知識競賽等傳統載體,豐富教育內容,以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的特征進行核心價值觀理念教育。
二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源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絡建設,是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政交于的重要手段”。媒介傳播已經成為研究生表達個人情感和認知,展現個性的最主要平臺。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與時俱進,豐富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通過建立主題紅色網站、利用微博、QQ、飛信、微信等手段,建立“網絡校園”,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媒體和手段,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拓寬教育內涵,提高教育效果。積極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構建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體思想網站[6]。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網絡”、“進公寓”、“進社團”,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和親和力。
三是充分利用各種載體,注重媒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積極發(fā)揮廣大黨員干部、先進模范和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學生在教育中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各種表彰、宣講、宣傳等形式,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實踐性,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導向從思想和輿論層面營造良好的精神風貌,激勵廣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安東尼.M.奧勒姆著.政治社會學導論—對政治實體的社會剖析[M].董云虎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師范大學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4]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9-20.
[5] 陸樹程,崔昆.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元問題—基于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觀的一種理解[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8):81.
[6] 陶紹興,朱芬華,計宏亮.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探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