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腫瘤三科,沈陽110032)
腫瘤分子靶向治療藥物概述
張璐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腫瘤三科,沈陽110032)
文章對腫瘤分子靶向治療藥物進行概述。
靶向藥物;分子;腫瘤;概述
隨著現代醫(y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對于腫瘤的認識已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產生了很多腫瘤的靶向治療技術,即針對腫瘤在器官組織、分子水平的靶點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性技術進行靶點治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不損傷或幾乎不損傷其他正常組織細胞。如果把傳統的化療比喻成戰(zhàn)場上的狂轟亂炸,靶向治療則是在腫瘤治療中靶點精確的激光制導,靶向藥物就是激光制導導彈。靶向藥物只對腫瘤細胞發(fā)生作用,對周圍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傷相對較小。靶向藥物的攻擊目標更精確,它不是籠統地選擇生長活躍的細胞,而是首先區(qū)別正常細胞與癌細胞,辨別出兩者有什么不同,然后有選擇性、針對性地殺滅癌細胞。
靶向藥物是指被賦予了靶向能力的藥物或其制劑。通俗地解讀靶向藥物治療腫瘤的原理,比如個體組成集體,要想進行集體活動,每個個體需要溝通聯絡,這種聯絡就是信號的傳遞。如果阻斷了聯絡信號,活動就無法組織,集體也就解散了。腫瘤細胞在生長、分裂、遷移的過程中與正常細胞有著許多不同之處,比如它生長迅速,腫瘤組織周圍的血管非常豐富,靶向藥物可以阻斷血管,這樣就阻斷了癌細胞氧氣和養(yǎng)料的供應,從而抑制腫瘤組織的生長。依據上述原理,靶向藥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阻斷癌細胞信號轉導途徑的藥物;另一類是血管抑制劑,就是能夠切斷供給腫瘤細胞營養(yǎng)的血管,即所謂的“餓死癌細胞”。
靶向治療的優(yōu)勢在于,治療藥物可以在細胞分子水平上特異性地選擇結合點,干擾腫瘤細胞的生長,將其置之于死地而不會波及周圍的正常細胞。因此,相對于化療而言,靶向治療不僅精準,而且比較溫和,副作用小,患者可以在家中服藥治療,因而更加方便。當然,有了靶向藥物,并不是全盤否定化療這種方式,化療并沒有被淘汰,有些腫瘤還是要靠化療來治愈。
靶向藥物根據作用機制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大類(表1、表2)。①小分子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吉非替尼、厄羅替尼和??颂婺帷"诳笶GFR的單抗,如西妥昔單抗。③抗HER-2的單抗,如赫賽汀。④Bcr-Abl酪氨
酸激酶抑制劑,如伊馬替尼。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如Bevacizumab。⑥抗CD20的單抗,如利妥昔單抗。⑦IGFR-1激酶抑制劑,如NVPAEW541。⑧mTOR激酶抑制劑,如CCI-779。⑨泛素-蛋白酶體抑制劑,如Bortezomib。⑩其他,如Aurora激酶抑制劑、組蛋白去乙?;?HDACs)抑制劑等。
靶向治療由于療效確切、針對性強,并且副作用小,是相關臨床和基礎的研究熱點,有些已經按照循證醫(yī)學的原則進入了國際腫瘤學界公認的標準治療方案和規(guī)范。更多、更有希望的藥物也在快馬加鞭地研制和早期臨床試驗中。表1和表2按美國食品與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時間列出了FDA批準上市的靶向藥物、靶點和適應證。
R730
A
1672-7185(2017)04-0012-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4.004
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