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 張海英*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急診科,遼寧 沈陽 110001)
D-二聚體的檢測及臨床應用新進展分析
劉 鑫 張海英*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急診科,遼寧 沈陽 110001)
血漿D-二聚體為繼發(fā)性纖溶特有的代謝物,屬于纖溶酶水解交聯(lián)纖維蛋白形成的降解產物的一種。D-二聚體的含量變化在臨床中可作為鑒別患者體內高凝狀態(tài)或者原發(fā)性、繼發(fā)性纖溶的重要指標,不僅如此,同時也可是溶栓治療效果是否有效的主要觀察指標之一。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臨床中D-二聚體檢測的應用不斷更新。本文中,就D-二聚體的形成情況、相關檢測方法以及在臨床中的新進展等進行文獻綜述。
D-二聚體;檢測;臨床應用;新進展
D-二聚體(D-Dimer,D-D)屬于一種特異降解產物,主要來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lián)纖維蛋白[1]。該產物具有增高、陽性反映纖維蛋白溶解的功能。其中,臨床上以繼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屬于最常見。近十幾年來,伴隨著臨床醫(yī)學對D-二聚體的不斷研究和突破,其生理以及病理功能得到有效進展[2]。對于D-二聚體在臨床上的新應用,主要包括用于高凝狀態(tài)、腎臟疾病、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惡性腫瘤以及溶栓治療等,且效果被廣泛確認。D-二聚體對于以上臨床疾病的早期診治、病情監(jiān)測以及預后評估提供了較為重要的指導,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3]。本文中,主要對D-二聚體的相關檢測方法、臨床新應用等進展進行相關文獻綜述。
迄今為止,對于D-二聚體的檢測,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ELISA法、膠乳凝集法、膠體金免疫滲透法以及膠乳增強型免疫比濁法四種[4]。①ELISA法:主要采用的為雙抗體夾心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盡管如此,但該操作的復雜性較高,對于檢測結果的相關影響因素過多,在臨床急診的快速檢測中并不適用。因此,快速ELISA法(VIDASDD)應運而生,不僅將傳統(tǒng)ELISA法的高敏感、高特異性等優(yōu)勢得到保留,且彌補了檢測時間長等缺陷,極大縮短了檢測時間,在單個標本的臨床檢測中極為適用。然而檢測時需要用到VIDAS免疫分析儀,在臨床中的使用具有較大的限制性。②膠乳凝集法:該檢測方法主要定性或半定量地測定D-二聚體的含量,優(yōu)勢為操作簡單、檢測快速,在急診快速檢測中適用性較大。缺點為結果判斷靠肉眼觀察、主觀差異較強,在大批量檢測中適用性不強。③膠體金免疫滲透法:該檢測方法操作簡便、檢測快速,對于單個或成批標本的檢測均適用,且可進行定量檢測。然而在靜脈血栓栓塞排除診斷中,其敏感性、陰性預測值并不高,同樣具有局限性。④膠乳增強型免疫比濁法:該檢測方法主要通過儀器,對其濁度的變化進行檢測,進而對血漿中的D-二聚體含量進行有效反映,主要優(yōu)勢包括檢測快速、穩(wěn)定性強以及靈敏度高。
2.1 用于靜脈栓塞的診斷和篩查:靜脈血栓栓塞(VTE)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形成深部靜脈血栓(DVT)以及出現(xiàn)肺栓塞(PE)等并發(fā)癥[5]。其中靜脈造影術、肺血管造影術屬于診斷DVT的金標準。雖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該診斷方法屬于侵入性操作,對患者的機體損傷較高,患者本身具有引發(fā)深靜脈栓塞或其他并發(fā)癥的風險,且費用較高,難以被廣大患者接受。于2010年,經過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的H59-P指南指出,臨床危險度在低、中峰值時候,定量檢測的D-二聚體結果可用作為VTE的排除依據;而其陰性的檢測結果,與Wells<2分相結合,可作為排除VTE的標準。然而,若患者的D-二聚體檢測結果呈現(xiàn)為陽性時,需與影像學檢查相結合進行綜合性的評估。
2.2 用于DIC的早期監(jiān)測: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在臨床中,屬于眾多疾病在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種出血性綜合征。該綜合征的相關致病因素可將凝血系統(tǒng)激活,進而導致患者的血液廣泛凝固(于全身微小血管內)。血液凝固后,進而形成微血栓(主要成為為血小板和微纖維)。凝血因子的大量被消耗,使得纖溶亢進繼發(fā),使得微血栓的交聯(lián)纖維蛋白被纖溶酶降解,最終產生D-二聚體。研究結果中顯示[6],在DIC的診斷中,D-二聚體的陽性率高達100%,其預測值同樣達到91%,不僅如此,其特異性達到97%,極高的陽性率、預測值以及特異性,使得D-二聚體被認為屬于目前為止,用于診斷DIC準確性最高的指標之一。
2.3 用于溶栓治療的監(jiān)測:對于使用溶栓藥物治療的患者,D-二聚體是其治療效果的重要觀察指標。其血栓形成后,患者溶栓的活性情況僅可通過D-二聚體進行反映,主要表現(xiàn)為:應用溶栓藥物治療后,患者的D-二聚體存在顯著升高的情況。若藥效反映,則D-二聚體升則會迅速下降。若用藥后,患者的D-二聚體升仍舊維持在一定水平或者為出現(xiàn)明顯升高,則表示所使用的溶栓藥物的劑量嚴重不足,需調整劑量。若患者停止溶栓,則其D-二聚體水平即恢復正常,針對不同的疾病,其使用溶栓治療后的D-二聚體峰值同樣各不相同[7]。
2.4 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和病情評估:對于多數冠心病患者,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和纖溶失衡情況。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可以D-二聚體水平變化為主,對不同疾病患者,其D-二聚體水平各不相同,D-二聚體的水平變化與患者的病情的嚴重程度具有密切關聯(lián)。D-二聚體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硬化、不穩(wěn)定心絞痛(UAP)以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狀態(tài)。D-二聚體水平在AMI患者中,檢測呈顯著升高狀態(tài),因此可作為該疾病的診斷參考指標;在UAP患者中,同樣呈現(xiàn)明顯升高狀態(tài);而在SAP中若不升高,則同樣可用于鑒別的診斷依據之一。
2.5 用于惡性腫瘤療效和預后評估:自1865年以來,醫(yī)學上首次將腫瘤描述為一種血栓性疾病。之后越來越多醫(yī)者均認識到,對于腫瘤患者,其體內同樣存在著異常的凝血狀態(tài)。大部分腫瘤患者均有纖溶亢進現(xiàn)象,導致D-二聚體檢測水平呈升高趨勢。D-二聚體雖然并不屬于腫瘤的特異性標志物嗎,但同樣對腫瘤的相關臨床診斷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尤其對于卵巢癌的診斷,使用D-二聚體輔助檢測,可降低誤診率。
綜上所述,對于患者體內的高凝狀態(tài)或者纖溶亢進,D-二聚體可作為特異性較高的分子標志物。一旦體內有活化的血栓形成,或者纖維溶解活動,其D-二聚體水平便會升高。近幾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對于D-二聚體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D-二聚體對與臨床協(xié)助疾病診斷、病情監(jiān)測以及預后判斷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1] 石恩榮,周格琛.血漿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6):779-780.
[2] 王德才.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體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檢測和臨床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5):16.
[3] 孟憲君.D-二聚體、FDP檢測在急性與陳舊性腦梗死診斷臨床應用[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28(3):350-351.
[4] 楊良.凝血四項和D-二聚體與血清AFP聯(lián)合檢測在肝癌患者中的臨床運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A1):245-247.
[5] 梁妙翎.D-二聚體的臨床應用新進展[J].右江醫(yī)學,2016,44(3):347-349.
[6] 李永生,謝筱穎,盧燕金,等.兩種試劑定量檢測D-二聚體值臨床應用價值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7,19(1):71-72.
[7] 李哲誠.溶血磷脂酸及D-二聚體檢測預測進展性腦卒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yī)學,2015,35(10):87-88.
R446
A
1671-8194(2017)25-0023-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