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英
(白城市實驗高級中學)
探索“減負增效”的化學作業(yè)設計
于海英
(白城市實驗高級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育改革在全國普遍推行,但改革不應該只停留在課堂上,課后作業(yè)的設計同樣需要廣大教師提高重視,“減負”的同時還要“增效”。
課程改革;作業(yè)設計;減負增效
教育改革的理論我們學習過,也正在努力地實踐著,但教育改革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應該只體現在課堂上,也應該發(fā)展延伸到課后?,F在教育改革要求給學生“減負”,因此取消了學生在校的晚補時間以及周末在校學習時間,使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大大減少,確實可以實現給學生“減負”的目的,但減負并不是最終目的,減負的同時還要增效。那么,要提高學生成績,如何設計卓有成效的課后作業(y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一直以來,課后作業(yè)卻被很多教師所忽視,布置的作業(yè)往往只是一種形式或任務,而無實效性。作為一名高中一線化學教師,筆者認為想要布置高效的課后作業(yè)要具備以下幾點:
教師的學情分析能力是指教師在調查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和技能水平、生活經驗和心理狀況等基礎上,分析學生學習需求的一種專業(yè)能力。
了解學情就要求教師對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的層次、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力等都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教師對學情的掌握情況,直接關系到課后作業(yè)布置的深度和數量,只有教師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掌握好所留作業(yè)的尺度,才能保證學生的完成情況。
1.預習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教材的能力
化學教材既是教師的教學依據,也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依據。預習是一個較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新知識前,提前一個晚上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在不懂的地方做出標記,同時注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例如,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提出了解概念、原理、方程式書寫、實驗過程等;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上述要求的基礎上,要會做一些適當的習題或拓展性習題。這樣的預習作業(yè),開始時有些學生認為較難,但是慢慢的學生會發(fā)現不僅找到了學習方法,而且還儲備了知識,對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很有幫助。
2.“串燒”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知識建構能力
例如,在講化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jié)“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后,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進行總結。
教師可以選出優(yōu)秀的作業(yè)展示給同學們,或張貼在教室里。事實證明,這樣的練習不僅激起了學生極大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及時總結,把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做到心中有數,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見下圖)
3.作業(yè)與生活結合,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化學學科是與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化學又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可以多布置一些與生活聯系密切的作業(yè)。例如,在學習原電池原理及應用時,可以讓學生回家利用所學原理制作水果音樂卡,在學習蛋白質的性質時,可以讓學生辨別真假羊毛衫,在學習了膠體的性質后,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豆腐等。
所謂時效,是指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所留作業(yè),經常會有學生交不上作業(yè),理由是沒寫完,可事實是有些學生在寫作業(yè)時經常邊寫邊做一些其他的事,往往不是完成不了就是寫到很晚,貌似沒有減負,反而使學生更累。而如果同樣的作業(yè),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做完,開始時可能需要家長幫助計時,慢慢的學生養(yǎng)成習慣,就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了。這樣學生早早完成作業(yè),就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擴展一些課外知識等。
布置下去的作業(yè)一定要及時檢查,所謂有留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長此以往,學生才能重視教師所布置的作業(yè)。
總之,“教者有心,學者得益”。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不能放棄嘗試。實踐讓我認識到,開放性作業(yè)的優(yōu)化設計與有效實施,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面的學生,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更能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使教育真正做到“減負”又“增效”。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