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昳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小學數(shù)學教改基礎上教學策略的分析逐漸受到重視,從教學內容以及教育方法上,小學數(shù)學教育策略都有待提高和改善,同時,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其學習效率大大提升。本文將主要基于教改基礎上分析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策略分析,以期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同時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習動機,讓學生更有自信,同時也更有興趣學習,全面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改;教學策略
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時期為人的一生最寶貴的時期,思想、行事及習慣等的發(fā)展均基于該時期的基礎,它會決定人一生的命運。而小學期恰處于該時期,小學階段的學習足可以影響人一生。據(jù)教育專家的觀點:我國目前的教育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社會的發(fā)展。我國在教育方面盲目引用國外理論,沒有與我國的教育實際相結合,在教師素質、教學設施、教學理念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對此,規(guī)范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的主要任務。
一、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不足
(一)忽視了教學模式自身的重要性
美國一位知名心理學家指出,在學習成績收效方面,其實無關乎一個人的智力水平,當中大部分決定因素都是非智力性因素,比如像學習習慣、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等方面,良好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同時把相應思維、能力與知識融合起來,最終在學習結果中體現(xiàn)出來,使學生可以收獲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但是,當前教育改革基礎上,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教學模式的重要性,過多的追求培養(yǎng)學生思維模式,導致數(shù)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物質條件匱乏,極大了限制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有效落實,同時也影響著我國教育改革的質量和速度[1]。
(二)無形中加大了小學生的學習難度
一般來講,展開教學時加強引導、培養(yǎng)及養(yǎng)成學生數(shù)學良好學習習慣,是收獲最大學習效益及提升學習能力有力手段,然而,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初中知識,極大了加大了小學生的學習困難性,繼而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眾所周知,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至關重要,自信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加大學生學習難度極容易挫敗學生的自信,同時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數(shù)數(shù)學教學改革中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一)培養(yǎng)小學生自行反思的習慣
首先,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對數(shù)學知識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學會知識梳理。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演化,讓學生對整個過程進行反思,使學生反思中對知識形成和邏輯結構掌握清楚。還要對學生情感體驗加以重視,重視不同學生間差異,對底子薄弱的學生加強輔導,提升他們知識梳理能力。其次,對數(shù)學思索過程進行反思,培養(yǎng)解題策略理念。針對學生學習時產生分歧,應適時引導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思索進行反思,幫他們選擇正確解題策略。要知道學生想法是智慧的體現(xiàn),學生學會帶有批判性對自身與他人思維加以審視,對思考過程進行反思,讓學生掌握知識同時,也掌握正確解題策略[2]。再次,對失誤進行反思,培養(yǎng)刨根究底理念。學生把題做錯,有很多原因,我們應當將錯誤當做資源與經驗,深究出錯原因,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成長。
(二)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首先,合理設置情境,引發(fā)學生好奇心。興趣為對某事情關心的心理活動,是人活動出發(fā)點。學生對要學知識產生興趣,就會覺得學習會讓人身心愉悅,化被動為主動,但學習是帶有交互性的,因而教師與學生要一起努力,方能促進學生得到更好成績。還有所有人都有渴望成功,獲得他人贊賞的需要,小學生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老師要從多角度給學生以鼓勵,接下來給他們提供成功機會,看到學生做出些許成就便適時鼓勵學生。還要鼓勵學生堅持下去,爭取取得更大的成功,讓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信心滿滿。其次,要養(yǎng)成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能力。多鼓勵學生自己動腦,尋找知識點,給學生時間與機會去思考,大家多交流溝通,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促進課堂氣氛的和諧放松。要和學生沒有距離溝通,師生間、生生間要彼此尊重,包容理解。最后家長也要給學生大力支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3]。
(三)提高小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
首先,朗讀出聲領會題意。通常朗讀會發(fā)生在語文課堂上,而數(shù)學課堂基本不會采取這種辦法,很可能造成學生讀題存在障礙,進而影響對題意的理解。所以,學生朗誦題目時,邊讀邊思索,將關鍵詞標劃出來,方便自己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反復研讀題目,幾經推敲以后題意自然領會其中,掌握其中神髓,使問題分析與解決變得更加容易。其次,用眼睛觀察條理清晰。到三年級學生開始學習應用題,該類題目一般具有條件對且相對復雜的特點,同時很多是圖文相結合形態(tài)反映于學生眼前。想要讓學生洞察力從中加強,將問題與條件捋順清楚,在開課前,八班教師可以先張貼圖文信息圖,學生可先從尋找能用到的信息,學生分析與觀察力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再帶領學生依次朗讀問題與條件,明白其中關聯(lián)[4]。這樣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生會取得巨大進步,將解決問題必要條件找齊。
結語
總而言之,教育改革基礎上,教師在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學習是從提問與思索中得來的,疑問也可以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加熱情,讓學生做學習主體,引導學生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同時,教改基礎上教學難度也不斷提高,所以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專業(yè)知識,并在此過程中,采用各種有效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小學生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并自此基礎上,帶動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果的提升,以此推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王金海.小學數(shù)學教改基礎上的教學策略研究[J].赤子(中旬),2013,09:206-207.
[2]姚永妃.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