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英 侯水珍 王世春
1例頸動脈內(nèi)膜剝脫術后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的護理
The nursing care of a postural hypotension patient after the carotid endarterectomy
付海英 侯水珍 王世春
低血壓;動脈內(nèi)膜剝脫術;護理
頸動脈內(nèi)膜剝脫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通過去除導致頸動脈狹窄的斑塊而達到恢復或改善腦供血不足、預防缺血性腦卒中、改善受損部分大腦功能的目的[1],目前仍認為CEA是治療顱外段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2]。近年來頸動脈內(nèi)膜剝脫手術在國內(nèi)有了迅速發(fā)展,對于其術中、術后的護理報道較多,但對術后體位性低血壓的護理的報道甚少。體位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診斷標準通常采用美國自主神經(jīng)科學學會(AAS)和美國神經(jīng)病學會(AAN)1996年的診斷標準:臥位轉為立位3 min以內(nèi)收縮壓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伴或不伴各種低灌注癥狀的臨床綜合征[3]。嚴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每逢變換體位時,可以出現(xiàn)血壓迅速下降,導致暈厥、頭暈、跌倒、骨折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被迫臥床不起[4]?,F(xiàn)將1例CEA術后OH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旨在為CEA術后患者順利康復提供參考。
患者,女,60歲,因“頭暈伴頭皮感覺異常7年,右側肢體精細動作差,智力、記憶、語言、思維等能力
漸漸下降并加重”于2016年1月25日入院,診斷為:①頸動脈狹窄(頸內(nèi)右);②頸內(nèi)動脈閉塞(左);③高血壓;④糖尿病;⑤白內(nèi)障術后。術前行CT血管造影顯示:頸部血管多發(fā)動脈粥樣硬化改變;雙側頸總動脈管壁見低密度斑塊,左側頸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左側頸內(nèi)動脈自起始部閉塞,右側頸內(nèi)動脈起始部混合斑塊,管腔重度狹窄。2月1日12∶40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右側頸內(nèi)動脈內(nèi)膜剝脫術,手術順利,于2月8日術后第7天出院。2月9日患者午餐后(30 min內(nèi))散步約200m,出現(xiàn)雙下肢發(fā)軟、打顫、不能站立,坐下休息5 min后站起走約50m,上述癥狀重新出現(xiàn),持續(xù)約2 h,患者自始至終神志清醒,無頭暈目眩、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無語言障礙,吐字清晰,檢查肌力、肌張力好。2月13日11∶00患者再次出現(xiàn)上述癥狀,坐位測得血壓86/52mmHg,立即讓患者平臥測得血壓126/69mmHg,臥位檢測肌力、肌張力正常,因患者不能站立未能測量立位血壓,隨機測血糖8.4mmoL,隨后對患者進行血壓監(jiān)測,停止應用降壓藥物。
2.1 監(jiān)測血壓
定血壓計、定專人、定時間、定部位監(jiān)測患者血壓,根據(jù)血壓變化和患者的作息時間,選擇6∶00、11∶00、17∶00、21∶00測量血壓,每次測量先測量臥位血壓值,然后再測得坐位血壓值,最后測量立位血壓值。測量中密切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及神志變化,以防患者出現(xiàn)暈厥、跌倒等意外,確?;颊甙踩?。將患者術后第2~9周的血壓測量值匯總分析。
2.2 癥狀觀察
患者癥狀出現(xiàn)規(guī)律:餐后立即活動癥狀明顯,中午比早、晚癥狀明顯,白天比夜間明顯。觀察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2~5周90°坐位和臥位血壓值明顯不同,患者可以耐受坐位,僅在站立時發(fā)生OH癥狀。術后6~9周立位和臥位測得值依然存在明顯的差距,但是患者能夠耐受立位改變,且活動后不發(fā)生OH癥狀。
2.3 康復鍛煉指導
指導、監(jiān)督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尤為重要[5]。指導、監(jiān)督患者在床上練習踝泵運動和小腿的肌靜力收縮,加強患者的肌肉運動;為患者穿彈力襪或緊身衣。患者可以下床時囑咐患者緩慢起身,先適應坐位后再站立扶物原地踏步3 min,無不適后再活動,如出現(xiàn)頭暈、目眩、腿軟等不適時立即坐下或平臥。告知患者餐后1h內(nèi)不站立活動;不泡熱水澡,用接近體溫的水沖澡,因任何導致皮膚血管擴張的刺激,均會加重癥狀[4];作息規(guī)律,充分睡眠;適度鍛煉,如打太極拳、步行、慢跑等,鍛煉強度以保證活動后無氣喘、心率不超過100次/min為宜。
2.4 心理護理
患者頻繁出現(xiàn)不能站立行走,出現(xiàn)焦慮、著急、擔心甚至恐懼心理,擔心不能恢復到術前獨立行走的狀態(tài),甚至后悔做手術。關心、鼓勵、安慰、陪伴患者,避免患者獨處,引導患者訴說,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有關的知識,告知患者手術非常成功,康復過程循序漸進,不能過早和過度,鼓勵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
2.5 飲食護理
以糖尿病飲食為基礎,每天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分配均衡,食鹽攝入<5 g/d,進食低脂、低膽固醇食物,少食動物內(nèi)臟、蛋黃和貝類,避免低血糖,忌食油炸食物,適當增加新鮮蔬菜,適量飲水,禁酒。
該患者住院期間體位變化不明顯,術后活動只是短距離地走動,整個住院過程未發(fā)生OH及伴隨癥狀?;颊叱鲈汉蟀l(fā)生的雙下肢發(fā)軟、不能站立癥狀,及時診斷為OH,并給予有效地護理,患者未發(fā)生不良事件。
通過加強對頸動脈內(nèi)膜剝脫術后OH患者的護理,及時預測了OH風險并加以干預,有效預防了心腦血管事件及其他意外的發(fā)生,確保了患者的安全,對患者的康復起著重要的作用。
[1] 張勤奕.缺血性腦血管病外科治療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76.
[2] 刁永鵬,劉昌偉,宋小軍,等.頸動脈內(nèi)膜剝脫術治療老年頸動脈狹窄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29(6):448-451.
[3] 郝學民,李艷紅.急性低灌注性腦梗死50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5):108-109.
[4] 沈丹彤,林仲秋,潘春梅,等.體位性低血壓的診斷意義.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1):1218-1221.
[5] 秦玲.家庭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中國臨床護理,2015,7(2):159-160.
264309 山東威海,榮成市石島人民醫(yī)院
付海英,E-mail:13561826486@163.com
個案護理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4.028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