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孫潔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中,語用理念越來越被重視,很多學者對語用理念下的語文教學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五篇說理文有著獨特的語用教學價值,在語用理念下按照年段對它們進行分析,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中高年級;說理文教學;語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1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105
說理文是提高學生邏輯能力、培養(yǎng)學生闡發(fā)觀點的技能的好材料。本文試圖從語用的視角,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特點,以及新課標對不同年段的教學要求,審視說理文教學,探尋說理文教學中對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新策略。
一、初識說理文,了解篇章思路
說理文的文體特征有別于敘事性作品、說明文和詩歌,它思路清晰,板塊清楚,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從整體把握,理清說理思路,了解文體特點。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說:“為了使主題變得深刻,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取來的一些題材,它本身常常是一種‘沒有順序‘沒有秩序的東西。我們把它拿來拆散,一如孩童堆砌積木那樣,把它試驗著堆砌起來,再拆開,再試用另一種方法堆砌起來。”
如在教學蘇教版四上《說勤奮》一文時,我也嘗試讓學生通過“堆砌”來了解篇章思路。
我根據(jù)說理文“提出論點,舉例論證,得出結(jié)論”的結(jié)構(gòu)特點,先讓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接著又找出了作者舉的兩個例子,最后得出結(jié)論:“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化說理文的篇章思路,我做了如下的教學嘗試: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和學習了說理性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點,現(xiàn)在我們利用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于“勤奮”小故事和名言來創(chuàng)作新版《說勤奮》。
(四人小組合作,借助前置性作業(yè)收集的資料試著口頭創(chuàng)編一篇新的課文。)
小組展示合作成果。
生1:下面我們小組來給大家交流?!奥斆鞒鲇谇趭^,天才在于積累”,這是我們《新說勤奮》的論點。
生2:戰(zhàn)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fā)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刺股懸梁”的故事,這是我們找到的一個例子。
生3:毛澤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是我們《新說勤奮》的結(jié)論。
從上述案例可見,教師為學生搭建語言表達的平臺,引導學生活用文本的結(jié)構(gòu),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說理能力。學生不僅對說理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了然于胸,并能夠活用結(jié)構(gòu),創(chuàng)編說理文,他們將手中的語料像搭積木似的堆砌,但這種堆砌是對規(guī)律的探尋,是對結(jié)構(gòu)的模擬,是對認知的內(nèi)化。
二、再認說理文,感知表達方式
中高年級的說理文教育應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讓學生領(lǐng)悟說理文的文體特點和表達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強化語言形式的體悟,只有揣摩文本語言中,賞析其表達方式,對文章作進一步的閱讀,才能知其所以然。
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滴水穿石的啟示》時,我發(fā)現(xiàn)文章多處運用了問句,于是以此為語言訓練點,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請同學們找找文中的問句,把問句改成陳述句。
(學生自主標注書中的問句,共找出兩句設問,兩句反問,并加以修改)
師:你們覺得用問句好還是用陳述句好?
生1:我認為問句好,問句容易引發(fā)思考。
生2:我也覺得問句好,反問句的語氣更加強烈。
師:在說理文中運用問句更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如果把文中的反問句改成設問句,設問句改成反問句可以嗎?
生3:我覺得不可以,因為設問句改成反問句不通順。
生4:我也覺得不可以,反問句改成設問句,問題太過呆板,沒有問的必要。
師:看來,說理文應在恰當?shù)牡胤接脝柧洹?/p>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找問句,改問句,比較問句,引發(fā)學生兩個層次的思考,第一個層次讓學生理解問句在說理文中的作用,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明白不同問句在說理文中起到不同的表達效果。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比較、賞析、體悟,層層深入,最終解決了在說理文中怎么樣寫問句,什么時候?qū)憜柧?,寫什么樣的問句等問題,感受到了不同語言的表達效果,最終明白了問句可以使語氣更強烈,可以拉近作者和讀者的距離,讓讀者更容易認同作者的觀點。這樣的感知是立體的,是深刻的,是意識和行為的融合,是得意與得言的兼得,可以讓學生在有價值的言語活動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三、熟知說理文,生成個性思維
說理文的教學不僅僅要關(guān)注“說什么理”,更要關(guān)注“如何說理”。但是“如何說理”這樣的思維方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教師引導學生從“理”到“例”的演繹,從“例”到“理”的歸納,將說理和敘述有機結(jié)合起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思維方式、言語表達能力,這樣的個性思維需要教師開放性的言語實踐活動來充分包容學生的異同,顧及到每個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同一個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語用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談禮貌》時,我嘗試讓學生搜集身邊禮貌待人有好處的事例,并簡單講述。有的學生不明就里,將其作為流水賬講了一遍,有的學生在敘述的時候,將重點提煉了出來,而非面面俱到,這樣的事例概括為說理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這樣的語用教學環(huán)節(jié)看似只是講個小故事,但卻轉(zhuǎn)變了學生對一件事的表達模式,使他們學會了將具體事例用于論證論點。
以上教學片斷,融閱讀理解、概括表達、深度思維于一體,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同構(gòu)共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說理能力,也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說理文奠定了基礎。
四、深探說理文,推敲言語效果
新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提高閱讀品味。好的文本往往有不同尋常的表達,滲透著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思考和敏銳感受。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引導學生用“比較”的眼光與文本對話,反復推敲和琢磨言語表達效果,學生就會捕捉到文本潛在的信息,并捕獲精粹語言的表達密碼。
在說理文教學中,教師必須緊扣說理文的特點,在理性的關(guān)照下進行文本的解讀和教學設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學習說理的方法,掌握說理的能力,并能恰當?shù)剡\用到今后的閱讀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