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萍
摘 要:經(jīng)典作品的意義不僅在于傳承文化,還在于傳承母語的運用和創(chuàng)造。經(jīng)典閱讀的價值是寓教于樂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基于幼兒語言認知規(guī)律的繪本閱讀就尤顯重要。本文重在從幼兒語言認知的規(guī)律的視域下,從繪本對幼兒語言培養(yǎng)的價值體現(xiàn)、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以及繪本閱讀需要厘清的幾個誤區(qū)來談繪本閱讀指導的意義。
關鍵詞:認知規(guī)律 繪本閱讀 語言能力 指導策略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語言發(fā)展貫穿于身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對其他領域的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著人際交往能力、判斷能力以及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過語言獲取信息,逐步使學習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
詞匯的發(fā)展可以作為言語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國內外研究材料表明: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詞匯量飛躍發(fā)展的時期。3—6歲幼兒的詞匯量是以逐年大幅度增長的趨勢發(fā)展。3歲的幼兒能掌握1000個左右的詞匯,到了6歲時他們的詞匯量增長到了3500多個。由于詞匯的掌握很大程度直接取決于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因此,兒童之間掌握詞匯量的個別差異極大,以彪勒的材料為例,同是3至4歲兒童,最高詞匯數(shù)可達2346個,最低的詞匯數(shù)只有598個。著名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蒙臺梭利也提出,3個月到1歲半的嬰兒就對語言敏感,口語學習2歲時最強,直至5歲都處于語言敏感期。
繪本是繪畫和語言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和重要的兒童文學樣式,具有圖像性、藝術性、教育性、兒童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和手段。繪本閱讀符合幼兒語言發(fā)展的認知規(guī)律,促進幼兒語言和元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幼兒掌握詞匯構成和文字表征的機會,同時提升兒童的聽說能力。幼兒可以通過閱讀繪本,自然習得一些常見的熟悉的詞匯,獲得認知,促進情感的養(yǎng)成,對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和表達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并最終實現(xiàn)教育者寓教于樂的目的。
一、繪本對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的價值體現(xiàn)
(一)繪本閱讀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和表達句式
幫助幼兒積累語言經(jīng)驗,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是繪本閱讀的任務之一。傾聽、表達和討論是豐富幼兒語言促進語言提升的重要途徑。比如繪本《抱抱》文字是一直重復詞“抱抱”,但是抱抱的對象卻是一直變化的,這樣可以加深孩子的閱讀記憶。《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劇中兩個人物的語言,文字部分一模一樣,但他們表達的內涵卻大相徑庭。成人朗讀時語氣語調上應該有變化;再如圖畫書《逃家小兔》可以用來訓練幼兒“如果……就……”句式,例如文中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我就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薄叭绻阕兂尚▲B,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背扇丝梢宰層變喊l(fā)揮想象,模仿句式充實自己的內容。大量生動有趣的畫面,重復的句式和文字,增加了閱讀體驗的快樂,不僅帶給幼兒豐富的詞匯量,還很大程度上擴充了兒童的表達句式,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效果。
(二)繪本閱讀促進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對應能力的提升
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發(fā)展的基礎。對于幼兒來說,繪本閱讀的過程就是調動自己的口語經(jīng)驗,將書面語言信息與已有的口語經(jīng)驗對應起來,是幼兒期兒童繪本閱讀能力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對應過程包含認知加工的過程,即幼兒在繪本閱讀時對語音的敏感性和對語法的敏感性,需要調動已有的口頭語法的經(jīng)驗完成對應的認知加工。例如嬰幼兒在聽到小兔的發(fā)音時,會用眼睛尋找小兔指出小兔。同時書面語言的學習不同于口頭語言,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視覺的方式來進行的,因此對于漢語文字構成規(guī)律的敏感性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視覺感知這個重要的方式來進行。繪本閱讀為這種視覺感知辨別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效的載體。
(三)繪本閱讀提升兒童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繪本的特點與年幼孩子的特質和需要決定了繪本閱讀從方式到目的均不同于一般的文本閱讀,繪本閱讀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而且也是培養(yǎng)兒童探究意識、探究能力的良好載體。在繪本閱讀中,教師通過組織聽、說、看、讀、問、想象、表演、創(chuàng)作等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孩子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高,與此同時,由于繪本中蘊涵著豐富的知識、情感、人生哲理智慧,幾乎涵蓋了兒童生活、成長的方方面面,又能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對自然、社會、藝術、人生等領域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而這種好奇心會引領孩子不斷探究與閱讀,去尋找到問題的答案,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圍繞著毛毛蟲蛻變的過程,我們看到文本擁有多元層次:一是關于食物的名稱的詞匯:蘋果、梨、李子、草莓、橘子;二是關于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序數(shù)詞,以及數(shù)詞;三是關于畫面顏色的概念詞:紅的蘋果、綠的梨、紫的李子和橙的橘子等。挖掘文本語義不是讓幼兒記住背出,而是要讓幼兒了解語義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指導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運用。
二、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
(一)繪本選擇的原則
繪本種類繁多,數(shù)量繁多,選擇好的繪本是進行繪本閱讀指導的第一步。選擇繪本的基本原則,需圍繞生活性、適應性、針對性、豐富性、系統(tǒng)性、地域性和價值性展開。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因此,兒童繪本的選擇要以生活為中心,在內容上、類型上、主題上力求豐富,能涵蓋孩子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要緊密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的閱讀心理、發(fā)展需要、接受能力加以有針對性的選擇,必要時結合教學、孩子們的生活進行創(chuàng)編。同時要追求文化、審美等方面的價值,選擇在語言、情節(jié)、內涵、繪圖上均有較高價值的作品。也可以形成3-6歲繪本閱讀的體系和適合0-3歲的生活繪本體系等。
(二)分主題選擇繪本內容
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即愛的母題、自然的母題和成長的母題始終貫穿于兒童文學的每一部作品。因此,進行繪本閱讀指導時,可以根據(jù)內容的不同開展主題閱讀,不僅能培養(yǎng)語言能力,也加深了主題教育。
愛的主題如:《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月亮,生日快樂》《我有友情要出租》《小貓玫瑰》《愛心樹》等。
交往主題如:《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換一換》《你真好》《你看起來很好吃》《我是霸王龍》《我的名字叫克麗桑絲美美菊花》《幸福的種子》《鱷魚怕怕與牙醫(yī)怕怕》《獾的禮物》《好寂寞的螢火蟲》等。
科學主題如:《植物旅行》《昆蟲躲貓貓》《蚯蚓日記》《首先有一個蘋果》《這是什么形狀》《我的顏色是什么?》《風到哪里去了》《花園里有什么》等。
認知主題如:《好忙的蜘蛛》《好餓的毛毛蟲》《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農夫去旅行》《雪地里的腳印》等。
成長主題如:《我喜歡我的小毯子》《大衛(wèi),不可以》等。
通過主題閱讀,引導孩子產(chǎn)生對生活、自然、社會、科學、藝術、文化的好奇心與探究興趣,并由此引領他們走向對生活與其他學習領域的觀察與探究;在對自己喜歡的作者與繪者的關注中,激發(fā)閱讀的興趣與研究的內驅力。
(三)選擇多樣的閱讀方式
繪本里的圖畫與文字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文字可以講故事,圖畫也可以講故事,但繪本故事是圖畫與文字一起講出來的故事,即圖文合奏。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里指出:“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后所產(chǎn)生的故事。”因此,看、聽、說是基本的閱讀方式,表演則是閱讀層次的提升。
閱讀方式的選擇首先取決于閱讀對象。對于嬰幼兒而言,引導閱讀更為貼切,因為這有助于孩子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分享閱讀則可以在3-6歲間開展,可以是教師帶領,也可以是幼兒帶領。幼兒帶領會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同時每一本繪本它的精彩之處不僅僅是一個圓滿完美的故事,更多的是蘊涵在畫面中、語言中、編排中一些隱藏的細節(jié),這個細節(jié)使得繪本可以通過重復閱讀來增加趣味性和教育意義,讓孩子們不斷接受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的畫面、豐富的色彩、人文的生活和精神的陶冶。這是在成人閱讀與親子閱讀中都需要注意把握的重復閱讀,以便加深記憶,訓練語言。
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可以把繪本閱讀與繪本制作、繪本表演相結合:繪本留給每一個閱讀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讓孩子們通過表達表演、手工制作、繪畫等方式傳達自己的理解,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欣賞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還可以拓展改編故事的情節(jié)、創(chuàng)編新的故事以及制作故事書,以繪本為表演的素材,選擇故事情節(jié)起伏、角色豐富、語言描寫生動的繪本,在角色對話與情節(jié)表演中培養(yǎng)聽、說、演的多種能力,都能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想象能力,充分發(fā)掘孩子的創(chuàng)造天賦。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因此游戲閱讀模式也是繪本閱讀的一種方式。游戲中呈現(xiàn)的孩子們熟悉的閱讀內容,調動了孩子邊說邊表演的熱情。同時孩子們又在游戲中對繪本進行了再次閱讀,加深了對繪本的理解,實現(xiàn)了繪本閱讀與游戲的有效融合,也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三、繪本閱讀的幾個誤區(qū)
(一)問答式不等同于啟發(fā)式
啟發(fā)式的本質內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啟發(fā)誘導下,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智能、陶冶個性。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提問,具有啟發(fā)作用,能較好地引導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幼兒積極思考。但簡單地把問答式等同于啟發(fā)式,輕易地認為提問越多,越能啟發(fā)幼兒,顯然是有失偏頗的。還有很多所謂的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其實并不是“問題”,幼兒無須思考就能夠直接用“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好”或“不好”回答出來,缺乏懷疑和認知沖突,以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幼兒深入的思維活動,形成幼兒思維的表象,最終會導致幼兒的問題意識的喪失,更不能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繪本閱讀中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閱讀的問題才有可能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功效。
(二)繪本閱讀不等同于講故事
很多教師和家長認為,繪本閱讀就是給幼兒講故事。因此在繪本閱讀中,我們總是能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很特別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隨后,教師就開始把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讀一遍,讓幼兒熟悉其大意,然后就著故事的內容向幼兒提問和討論。最后,通常是引導幼兒再復述一遍故事,或總結一下故事主題,整個繪本教學過程就結束了。
講故事往往會使幼兒在活動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沒有給予兒童自我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機會,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探索、感受、需要和反應往往被忽視。同時教師在繪本閱讀中總是講讀過多,且常常根據(jù)自己對情節(jié)、人物的理解去把握課堂節(jié)奏,很少預留給幼兒自我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機會。教師在提問和組織幼兒討論時,如果有幼兒的回答超出預設答案范圍之外,不管幼兒的答案和想法多新穎、多有創(chuàng)意,只要不符合自己預設好的“軌道”,往往都會被忽略不計,最終使幼兒失去對繪本閱讀的興趣。
(三)重視繪本文字忽視圖畫價值
繪本的“繪”就是“繪畫”。由此可見,繪本更注重其圖畫表達,具有看圖就能明白故事的主體敘述性,這不僅符合幼兒喜歡直觀、形象、具體的思維發(fā)展特點,更彌補了幼兒識字經(jīng)驗不足的缺陷。因此有學者提出,“繪本”實際上是“圖畫故事書”,是“一種專為兒童設計,依靠一連串圖畫和為數(shù)不多的文字結合,或者完全沒有文字,全靠圖畫來傳遞信息、講故事的圖書”。但許多教師在開展繪本閱讀時,不善于挖掘和利用繪本中的圖畫價值,過多關注繪本中的語言文字或是只把繪本當成講故事的工具,從而使繪本閱讀的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經(jīng)典繪本《大衛(wèi),不可以》,文字故事就是“大衛(wèi),不可以”。家長和老師看到的更多是“不可以”??墒呛⒆觽儏s看到的是開心,可以帶著泥巴進客廳,可以玩超人游戲,可以在浴缸里玩海軍大戰(zhàn),幫助弱小。這些都是文字里沒有講到的,如果只讀故事,幼兒肯定會覺得這個故事索然無味,但明快跳躍、故事性強的畫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使幼兒一看就愛不釋手。因此成人要多引導幼兒觀賞繪本的畫面,多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細節(jié)的樂趣,而不是枯燥地讀文字或講故事。
繪本閱讀對語言發(fā)展的作用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也是人們普遍認同的繪本閱讀的最大價值。繪本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幼兒的詞匯量,還可以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曹文軒說:“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你沒見到好書,你一生很難培養(yǎng)好真正的讀書興趣?!币虼耍哔|量開展繪本閱讀指導不僅是孩子幸福童年的開始,也是培養(yǎng)幼兒讀書興趣和審美能力的開始。
參考文獻:
[1] 李季梅,馮曉霞.《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jīng)典[M].北京: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6.
[3] 康長運.幼兒圖畫故事書閱讀過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名作欣賞·下旬刊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