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diào)靈敏。球類活動是最適合幼兒開展的運動內(nèi)容,其趣味性、多功能性可以有效激發(fā)幼兒的運動興趣。中班的幼兒在開展球類游戲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同伴間合作互動的意識了。比如幼兒喜歡玩兩人接拋球,互相滾球等活動,都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互動?!毒V要》中指出:“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動。”那么怎樣才能實現(xiàn)良好的、有效的師幼互動呢?對此,本文進行了淺要分析。
關鍵詞:球類游戲 中班幼兒 師幼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71-01
1 用心觀察傾聽,是師幼互動的前提
1.1 教師要關注每個孩子的發(fā)展表現(xiàn)
根據(jù)班級的特色,根據(jù)自己班級的特點開展各類球類游戲。我們班主要是以皮球為主的球類游戲。外出自由活動的時候幼兒自己探索皮球的玩法,我們時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活動中,老師對自己眼前幼兒關注得多,對遠處孩子關注得少,對積極踴躍的孩子關注得多,對默默無聞的孩子關注得少。有時會不自覺的和拍皮球很棒的幼兒一起玩。我們玩搶球游戲,互拋游戲,大家都玩的不亦樂乎。顯然,在這些狀態(tài)下,老師的目光并沒有關注到每一位孩子。要想讓每一位幼兒都能體驗到皮球的樂趣,教師的眼中必須要有孩子。如何實現(xiàn)呢?那就是要把每個孩子裝在心里,用心聆聽他們的心聲。
杜威強調(diào)教師的價值在于應答觀察。他認為教師不應該把某種想法強加于兒童,也不強迫兒童形成某一種習慣,而應該成為這一團體的一份子來選擇那些對兒童有用的影響,并幫助他們作出反應。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如果沒有觀察,就很難滿足每個幼兒的不同需要,不能進行很好的互動。
1.2 從案例中探究更好的互動方法
在一次幼兒球類活動中,幼兒自由活動時間,我發(fā)現(xiàn)樂樂一個人坐在球上面,低著頭,不說話。我關住了她很久,她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動作沒有動過。當看到樂樂異常的表現(xiàn),我便適時的介入進去。我走過去,蹲下來問她:“樂樂,為什么不玩球,要坐在球上呢,你不喜歡玩嗎?”她搖搖頭說道:“不是的,我拍球的時候萱萱笑我,我拍的不好?!笨礃幼觿偛攀潜淮驌袅?,現(xiàn)在有些泄氣。我想現(xiàn)在不是教她要怎樣拍球,應該先讓她樹立信心。我說:“剛才你肯定沒有準備好,是嗎?我知道你拍球一直很棒,你再試一試,讓我看看?!睒窐藩q豫了一下,站起來拍了幾個斷掉了。她看著我,仿佛在說:你看吧,我真的拍不好。我回她一個驚奇的眼神:哇,樂樂好棒,可以連續(xù)拍幾個呢,你多試幾次一定能拍的更多。樂樂有些不相信的看著我,不過馬上臉上露出了微笑。她撿起球開心地拍起來,我將拍球的要領告訴她,讓她練習幾次,每次都給她最大的鼓勵,果然拍得比之前好很多,更重要的我看到了她的自信。這一互動過程中,老師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出有效辦法,使孩子順利進行球類活動。這是在細致觀察和了解孩子現(xiàn)狀基礎上實現(xiàn)的。
2 及時把握教育契機,是提升師幼互動有效性的關鍵
教師一般在開展球類活動前,都有既定的內(nèi)容和目標。具體實施中,原則上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來進行。然而當出現(xiàn)了一些突發(fā)狀況呢?陳鶴琴先生創(chuàng)立的“活教育”理論中提出:教師要活,在與幼兒的互動中要具備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育手段,尋找活的教材,培養(yǎng)活幼兒?!毒V要》中指出:擅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能夠把握活動的隨機性,適時的進行引導。
在上一節(jié)特色活動:你拋我接,通過與同伴對拋對接中,有效控制力度的同時發(fā)展協(xié)調(diào)能力。教師先做示范,幼兒開始找同伴進行練習,練習到一半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幼兒基本都掌握了拋接技能。因為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對皮球的興趣。在練習的時候部分幼兒開始明顯感覺厭倦。有的幼兒開始自己玩起來。這時小明和小紅的一個球拋到小健那去去了,小健接過球說要不我們四個人一起玩接拋球吧。很快他們就玩起來了,我看到了覺得很好,也是練習拋接,只是加了人數(shù)他們就又感興趣了。我馬上表揚他們:哇,你們這么多人玩球球都沒有掉,好厲害啊。聽了我的話,馬上有小朋友開始效仿了。又一輪接拋球開始了,不同的是孩子們重新變得興趣盎然了,這很好。幾人不同接球不在我的預設范圍內(nèi),我只是希望通過兩人對接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增強幼兒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當實踐后,發(fā)現(xiàn)孩子活動一半就失去興趣,我沒有一定讓幼兒繼續(xù)下去。這時發(fā)現(xiàn)幼兒有自主活動的愿望,這是一個教育契機,幼兒不僅能夠感覺到活動的自由性,也因為不同的玩球方式讓他們對球類游戲更加感興趣。
3 了解幼兒的實際水平,是師幼有效互動的保證
許多時候教師能夠關注孩子,也能夠抓住一些隨機教育契機,并具備有效互動的意識。但是互動下來感覺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是教師對幼兒實際水平、幼兒的發(fā)展能力把握不夠。
集體活動中,我組織幼兒討論自己拍球的技巧,一起進行經(jīng)驗交流和分享。我提出問題:你是怎么拍球的?你覺得怎么拍球可以讓你能保持長時間連續(xù)不斷?幼兒都在積極思考,回憶自己拍球的過程。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道:老師,我是這樣……這
樣……拍的,然后我不動的,我很厲害的。因為這個孩子家里人交流用韓語比較多,所以漢語不是很流利,但意思都能聽懂。他說了半天,大家都不清楚他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這是,我及時回應了一句:“你五指張開用力拍球,而且站著不動,這樣你能拍很多球,對嗎?”他很高興的點點頭,其他小朋友也理解了他的意思。在這一互動中,教師在傾聽了孩子的話語后,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將他要表達的動作幫助組織成語言說出來,引導孩子清晰的表達,也能夠讓其他孩子都能夠聽懂。
4 在自我反思中提高互動質(zhì)量
自我反思是教師提高球類游戲活動中師幼互動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每次球類活動后教師應該認真的反思、分析幼兒在活動中反映出來的各種信息:幼兒的興趣點在哪里,幼兒從活動中獲得了什么,缺失了什么,如何提高幼兒球類游戲的能力等。在不斷審視教育實踐、反思教育行為和指導方式的過程中,提高發(fā)現(xiàn)、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自我成長。
球類游戲活動中有效的師幼互動,不僅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也提高教師的教育過程,讓孩子們更好的在球類游戲活動中有更多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