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萍
摘 要 分析新課程指導下的藏族學生對漢語文認識和認知程度,找到適合本地風情的有效對策,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合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實施,是民族地區(qū)實施漢語言教學最為緊迫的責任。
關鍵詞 新課程 藏族學校 漢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3-0044-01
少數(shù)民族學校語文教學工作是我國學校語言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從教師的數(shù)量、教學質量、學校的硬件,還是教學的內容安排中均存在著一些缺陷。特別是在新課程倡導的情況下,要加強我國民族學校語文工作的研究,如何才能改變這些落后現(xiàn)狀、達到新課程的標準,對于提高我國學校語文工作的整體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藏族學校的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課及參與態(tài)度、藏族學生對漢語言課的認識狀況、學生對漢語言課外閱讀、寫作等活動的興趣以及對新課程的了解和對比作過一系列的調查,現(xiàn)將各項比較如下:
1.學生對漢語言課及課外延伸活動的調查:對1300多名藏族學生(學生來源于全州不同縣及牧區(qū),其中藏族學生占80%左右)作過調查,對于漢語言(包括民族文化)喜歡的人占70%以上;對于閱讀及寫作活動喜歡的人占30%——40%左右;了解新課程的只占到20%左右。藏族學生所了解的這些與他們的民族性和居住的環(huán)境有著直接的關系。
2.藏族學生對漢語言課內容的認識程度參差不齊,經調查:對于有些漢語言課的內容,比如詩歌意境賞析、閱讀理解、作文技巧,難以理解和完成的大約占70%左右,甚至不知道這些教學名詞的有30%左右。其中基本字詞學習,因受本民族語言和積累少的原因,都成了老大難。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的學生除了認識幾個字外,一篇完整的課文都讀不下來,一些簡單的漢字筆畫都完全不知道。
3.藏族學生對漢語的興趣與漢族學生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的興趣帶有明顯的民族特點和地域特征,他們對語文活動故事會、詞語接龍、參觀、課本劇表演等,對猜謎、朗誦、俗語積累、上街找商鋪錯別字等活動比較有興趣。
從以上的分析的結果來分析,我國的學校漢語教學大綱項目,對于藏地區(qū)藏族學生的漢語言教學還不夠全面。如何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對漢文化的興趣,并進而開始學習掌握,提高藏族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新時期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是從事藏地區(qū)教學工作的同仁任重道遠的責任?,F(xiàn)根據(jù)本人工作體驗,從中找出如下幾點供參考的對策:
1.甘肅甘南州的藏族學校漢語言教學環(huán)境與硬件設備,雖然在當?shù)貙儆谳^好狀況,但是與其它地方的學校,尤其是發(fā)達省份的地區(qū)相比還是非常落后,條件還很艱苦。要使學生能和外地相比,對漢語言工作者來說任重道遠,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大投入力度,以使藏族學校在漢語言學習硬件方面有所改進。
2.初級中小學校的大綱是學校漢語言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檢查評比漢語言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jù)和標準,但是由于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且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風俗,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風俗愛好與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影響。因此在教學大綱方面可以考慮根據(jù)我國各少數(shù)民族的不同風俗、愛好在原有的漢語文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增設一些各少數(shù)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語言活動內容,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與語言內容必須要符合新課程的發(fā)展,以藏地區(qū)學生為主體,提高藏族學生的興趣為目的。這樣才能更進一步地增強藏地區(qū)學校教學大綱內容的可行性,提高少數(shù)民族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從而提高藏地區(qū)學生漢語言水平與質量,增強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文化知識和國學素養(yǎng)。
3.藏族學生對漢語文課及課外閱讀、寫作活動的興趣與愛好是提高漢語教學效果及培養(yǎng)學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調查中表明,藏族學生對漢語文課與課外語文活動的喜歡程度分別占學生總量的60%左右,而對漢語文活動項目的興趣次序是故事會、詞語接龍、參觀、課本劇表演、猜謎、朗誦、俗語積累、上街找商鋪錯別字等。
由此,總的來看,學校要結合新課程增強藏族學生對漢語文課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藏族地方的學校的經濟和物資上的投入,改善硬件設備與環(huán)境,加大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培訓與優(yōu)秀人才的引入;在漢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課堂上下由引導者變成組織者,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提高教師對漢語文課的組織教法水平,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精心選擇教材,把傳統(tǒng)教學課的封閉式教學轉變?yōu)殚_放式教學;在開展課外語文活動中,積極開展興趣活動班,如國學班、書法班、朗誦班、演講班、課本劇表演班等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組織代表隊訓練,提高學生的漢語基本技能,增強學生對新課程環(huán)境下漢語文的認識。所以,結合新課程進一步完善漢語文教學,根據(jù)民族和地域特點設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對于提高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素質有著積極的意義。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