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幼兒的成長并不直接取決于他們的年齡,更多的是取決于他們經(jīng)歷了什么、做過什么、學習過什么。在幼兒園中,要使幼兒的自主能力、生活能力提升,就應當給予幼兒更多的自己動手體驗的機會。需要聯(lián)合家長,幫助幼兒獲得行為的鞏固,以促進幼兒生活自主能力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生活區(qū)域;自主能力;體驗
1 個案中發(fā)現(xiàn),能力間差別 。
在對許多班級的觀察中,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園中自主能力差的幼兒并不僅僅局限于小班,甚至于到了大班,衣服不會穿、物品不會整理的孩子也大有人在。
場景一:班級馬上就要開始選取下周的“早安小天使”,中午幼兒起床前,教師和幼兒約定了,如果誰的衣服穿得又快又整齊、把自己的小被子疊好,誰就可以入選下周的“早安小天使”,到了起床時間,琪琪拿著自己的褲子,好不容易穿進去了,但是拿著自己的套頭衣服,怎么也沒有辦法穿好,看到別的孩子都穿好衣服、整理了被子出了睡房,她著急地大聲叫起來:“老師,老師,等我一下?!薄袄蠋?,你幫我穿衣服吧?!薄?/p>
場景二:下午離園前有一段單獨整理時間,孩子們都將背包里面很亂的東西掏出了放在自己旁邊,然后一一疊整齊,再整理好了放進去,臟衣服則是放到背包的小袋子里。琪琪的背包抱在身上,教師走過去問到:“琪琪今天自己整理了嗎?”她抬起頭說:“我沒有整理。”說完拉開背包,里面的東西混亂地塞在一起。老師說:“大家都整理了,琪琪也來試試看?!辩麋鞯拖骂^小聲回答:“我等奶奶來了,她幫我整。”
在做家長溝通時,教師發(fā)現(xiàn)琪琪在家里從來不需要自己做事,爺爺奶奶將所有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來。穿衣、吃飯、拿東西、整理等等,都不需要琪琪自己動手,琪琪缺乏體驗的機會,能力得不到提升。琪琪在教學活動中,屬于能力較強的孩子,樂于想辦法、喜歡動腦子,但是生活中,卻還是一位未曾“斷奶”的小寶寶,對未來的成長是不利的。為了能夠幫助她獲得自主能力的提升,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促進幫扶。
2 針對性優(yōu)化,以區(qū)域促發(fā)展。
2.1 優(yōu)化生活區(qū),趣與實并行。
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自主能力差并不是由于本身差,而是練習自主的機會太少。所以,我們針對其需要提升的穿衣、整理物品兩個方面進行了生活區(qū)的優(yōu)化,期望通過區(qū)域的優(yōu)化,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自主、獲得自主能力的提升。如:在生活區(qū)中設(shè)置了一個“衣帽間”,里面的衣服可以幫助琪琪獲得穿衣能力的提升。一開始,我們以給小熊穿衣的方式引導琪琪學習穿簡單的T恤,在:“把頭套進去,小手伸出來,衣服拉一拉,小熊真帥氣。”的兒歌中,琪琪順利完成了穿T恤的活動。一次區(qū)域活動時間,琪琪拉著老師的手說:“老師,我今天不給小熊穿T恤了,我想要讓小熊換上漂亮的襯衣?!彼弥r衣給小熊緩慢穿著,還自己編了小兒歌:“先穿一只手,再穿一只手,扣子扣一扣”,扣扣子時,她專注的小眼神讓老師動容。優(yōu)化后的生活區(qū),一步步引導著琪琪完成了穿衣的學習。
2.2 與教學接壤,成長更具趣味性。
在生活區(qū)活動的開展中,由于幼兒個人能力不一樣,他們在交流交往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熟練程度等都不一樣。雖然能力弱的幼兒在觀看能力強的幼兒游戲時,也能夠獲得一定的經(jīng)驗吸收,但有時候也會對能力弱的幼兒造成一定的挫折感。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首先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幼兒獲得生活經(jīng)驗的被動感受之后,再引導幼兒遷移生活內(nèi)容,并在游戲區(qū)中深入表現(xiàn)與學習,很快就能獲得針對性的自主行為提升。
如:琪琪平時愛穿綁帶的球鞋,但是由于不會系鞋帶,她非常抵觸脫鞋子。看到這個情況后,教師組織了一次關(guān)于穿鞋、綁鞋帶的教學活動“鞋帶綁綁綁”。教師并未當場指出琪琪的問題,而是在教學活動結(jié)束后在區(qū)域中投放了不同類型的鞋子,能力強的幼兒熱情地幫助琪琪,幾次活動過后,琪琪就能夠自己穿帶鞋帶的鞋子了,學習行為也顯得更為主動。
游戲化、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可以作為單獨的課程來進行,做有計劃、有實踐、有趣味、有實用性的整體教學,以此幫助幼兒獲得更為系統(tǒng)的生活自主行為感受。而與區(qū)域的有效結(jié)合則更能夠讓幼兒放松心情,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體會如何自主,從而獲得自主能力的提升。
2.3 向生活靠攏,實踐成長促表現(xiàn)。
當幼兒真正將生活技能運用到生活中來時,他們的自主行為才會真正成為自身能力。在生活區(qū)的建設(shè)中,也應當具有一定的生活指向性,這樣幼兒才能夠真正在遇到生活問題時通過挖掘游戲經(jīng)驗填補生活自主所需,如:每位幼兒在衣帽間里都有自己的背包,琪琪和她的朋友小宇非常喜歡一人拿一個背包,將里面的物品拿出,再進行整理的比賽游戲。不僅要比誰疊得整齊、放得整齊,還要比誰的速度更快。當幼兒熟悉了“疊東西、整理背包”的過程后,教師開始引導幼兒自主思考,提出問題:“背包在不同的情況下里面放的東西也可能不同,如果去公園,你會在背包里裝什么?”于是孩子們就有了按目的放物品的概念。接著,老師對游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以后每次比賽的時候,都先來說說要背著背包去做什么,需要把什么放到背包里,然后再尋找物品來比賽整理吧!”
3 家園共促進,攜手助幼兒成長。
針對琪琪進行的區(qū)域優(yōu)化與實施、促進,很快就起到了效果,在穿衣、整理物品方面琪琪的變化都很大。但是在家庭中,爺爺奶奶仍然很樂于幫助琪琪,讓琪琪“等著”他們幫助,琪琪在“自助”、“他助”的角色中不停互換,這對于幼兒的判斷能力、是非觀與價值觀的建立都非常不妥。在生活區(qū)域建設(shè)期間,教師多次與其家長溝通,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主題家長會,幫助他們了解幼兒在園期間的表現(xiàn)、活動對于她的影響以及家園教育統(tǒng)一性的重要等等。
每一位家長對幼兒都是十分關(guān)心、愛護的,教師在引導家長時,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只要是對幼兒有益的,大部分家長都樂于接受并實踐。
幼兒園區(qū)域的建設(shè),正是為了幫助幼兒獲得成長,不管是一般的游戲化區(qū)域,還是以生活為原形創(chuàng)設(shè)的生活化區(qū)域,目的都在促進幼兒成長。家長與教師都應當首先提升教育理念,切勿忽視幼兒自我服務的重要性,讓幼兒在區(qū)域、游戲、生活的輔助下,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鞠慶平.以生活區(qū)游戲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 2015(52):283-284.
[2]汪麗.走進幼兒心靈的田野:區(qū)域活動叢書.生活區(qū)[M].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一中心幼兒園 江蘇省昆山市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