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李文武
在陶瓷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陶瓷衍生出的各類品種瓷器多不勝數(shù),就拿景德鎮(zhèn)陶瓷來說,分為如下種類:雕塑、青花、釉里紅、斗彩、粉彩、古彩、五彩、新彩、顏色釉、綜合裝飾以及現(xiàn)代陶藝。就釉來說分為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瓷器一直是收藏界的寵兒,不管是高古瓷、青瓷、白瓷、黃瓷、藍瓷、綠瓷等單一色澤釉色的瓷器,還是官、哥、汝、定、均五大宋窯、明清瓷器等等,都一直是藏家追尋熱門。值得注意的是,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
瓷器種類的劃分必須是有依據(jù)的,不同的依據(jù)就會有不同的劃分。如以用途來劃分、以器型來劃分等。通常我們以釉色作為劃分瓷器的標準,這是由于瓷器的外表釉層不僅可使瓷器表面光潔,更具有實用性、觀賞性,而且縱觀中國的陶瓷史,釉色的變化是貫穿其中的主線,不同歷史時期各地瓷窯生產(chǎn)出的瓷器產(chǎn)品,幾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釉彩品種。
五彩瓷是我們漢族的藝術珍品,它的出現(xiàn)是在繼承和發(fā)展?jié)h族傳統(tǒng)彩繪瓷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五彩瓷,也被稱為“古彩”,“硬彩”。據(jù)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覆其上,微微凸起”。其施彩方法,是勾線后平涂填色,以水或膠水作溶劑,按紋飾需要,在已燒成的白釉瓷器上,施以多種顏色進行再度創(chuàng)造,在770~800℃的溫度中焙燒而成。燒成后的色彩呈現(xiàn)玻璃質(zhì)狀,有堅硬質(zhì)感。其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色彩鮮艷多樣,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其實它的五彩所指的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種顏色的彩,而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于或少于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但是一定要有紅色。很多人認為五彩瓷出現(xiàn)在明代早期,大約是因為收藏于西藏薩迦寺的三件明宣德青花五彩瓷器,兩件為宣德青花五彩云龍鴛鴦蓮花藏文碗,另一件為宣德青花五彩鴛鴦臥蓮紋高足杯,當為珍品。在杯身外口沿上,青花繪一圈龍紋,下腹部五彩繪鴛鴦臥蓮圖,杯內(nèi)口沿青花繪一圈藏文,為吉祥之意。這是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專門為西藏地區(qū)燒制的瓷器。早期五彩在元代成型,當時景德鎮(zhèn)逐漸發(fā)展成中國瓷業(yè)生產(chǎn)的中心,“樞府窯”的瓷器為五彩瓷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清朱琰《陶說》記載:“新燒大足素者,久潤。有青色及五色,花且俗。”這一評述認為,作為新品種的五彩器不如元代以白為主的樞府瓷、卵白瓷和青花瓷好,反映了元代尚白的審美習俗。這對后人了解元代有五彩瓷這樣一個事實,恰是一個有力的注腳。
明代早期釉上五彩瓷器傳世品不多見,因為當時景德鎮(zhèn)延續(xù)元代制瓷主流產(chǎn)品青花、釉里紅的生產(chǎn)。然而從所見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洪武釉上紅彩可以判定,洪武時期的紅彩瓷器已為“五彩”瓷的蓬勃發(fā)展造聲蓄勢,可以說洪武釉上紅彩己拉開了明代五彩瓷輝煌的序幕。明代五彩瓷器裝飾以濃重艷麗的紅彩為主,顯得熱烈而鮮明。明代各朝都很愛用紅彩器,這就給紅彩器的出現(xiàn)和釉上五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明代出現(xiàn)以紅色為主的彩瓷,可能與洪武皇帝以紅色為貴的審美意識密切相關。明代嘉靖萬歷時期五彩瓷得到很大的發(fā)展,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特別是嘉靖時期五彩非常的高端大氣,燒造也更加成熟,表現(xiàn)非常豐富。當時五彩器多以紅、綠、黃三色為主,以紫、赭色為輔,以釉下青花代替藍彩,色彩艷麗,圖案花紋布滿器身,紋飾繁茂,畫筆靈活隨意,色彩以濃紅艷綠取勝。其造型豐富,有瓶、觚、罐、壺、葫蘆瓶、壁瓶、魚缸、缽、酒器、蓋盒、插屏、香爐、繡墩、燈臺、棋盤、棋罐、花盆、臉盆、碗、盤、碟、杯以及筆架、印盒、硯臺、筆管、硯滴、筆洗、筆盒等文具。五彩瓷在明代出現(xiàn)并興盛絕非偶然,這完全是陶瓷文化經(jīng)發(fā)展積累到其時被催生而出的一種必然現(xiàn)象。
嘉靖、萬歷五彩瓷器紋飾多樣,繪畫多是正面花卉,畫面無陰陽、反側、凹凸之分。人物面部多用青花勾畫輪廓線,其他輪廓線多用紅、黑、赭或青花勾畫。用筆老練剛勁,構圖飽滿,紋飾之間相互呼應,充滿動感。較有代表性的有法國吉美博物館館藏的五彩天馬紋蓋罐,明嘉靖,通高18.0 cm,口徑8.5 cm,足徑8.7 cm。其罐直口、短頸、圓腹、圈足、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釉上五彩裝飾。腹部繪四匹天馬在云海間躍奔,頸部繪蕉葉紋,肩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此罐胎堅釉潤,構圖嚴謹,突出使用紅、綠二彩,并以黃、黑、紫彩作局部的點綴,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嘉靖的彩通常是大綠大紅大黃,就是農(nóng)村最為喜慶又最為世俗的這些顏色,非常搶眼非常跳。紅、黃、綠包括配的釉下青花都是如此,紅黃藍綠是非常喜慶的顏色,同時也透著一種古拙,特別是在嘉靖朝雖然用大紅大綠,但是卻使用得非常好,很舒服,有種古拙之美,并不會讓人覺得難看不舒服。嘉靖時期的礦物料特別有特點,也很好分辨,它早期的礦物料是有一定的厚度感,不像現(xiàn)代釉子可以用化工調(diào)配,可以用機器球磨機打磨得非常細,打磨的細密程度是古人所打磨的十倍一百倍以上,但是過去的礦物料都打不到那么細,所以說他的礦物料是有一種厚度感。在當時對于陶瓷的利坯還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他的坯胎修的不是特別的規(guī)整,圈足也不是非常的圓,泥鰍背也不是做得那么滾,所以說還是有一些粗獷的感覺。加上整個底足,除了圈足不掛釉的部分,其他掛釉的部分掛的不是很均勻,經(jīng)常會有漏掉的地方或者是掛的不均勻,整個底胎釉子掛的不是很規(guī)整,有時候凹凸不平,邊沿不是很整齊很圓。總的來說,當時的不管是釉還是坯還是色彩都給人一種粗獷的感覺,但是我個人是很喜歡并且欣賞的,感覺那就是代表著那個時代,就是屬于那個時代的東西,只能那時候做,現(xiàn)在也做不出來。
清代五彩瓷蓬勃發(fā)展,這離不開宮廷對其的寵愛。清初,康熙年間在北京皇城設造辦處,歸內(nèi)務府所管。清代粉彩、五彩瓷器等,均是由景德鎮(zhèn)造模拉坯做成半成品,而后送入宮廷造辦處由宮廷畫師專填彩描摹再次燒造。由于皇帝的喜愛,很多造辦處所產(chǎn)精美瓷器亦有皇帝參與設計。清代康熙五彩瓷在繪畫、畫風上面的表現(xiàn)力比較之前就更加的細膩,更加地具有層次,他的材料的過渡和運用也更加地有手法的多變以及他的層次感,包括顏色多樣化也都變得更加的嫻熟,康熙朝在這方面有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包括整個畫風,細節(jié)的處理,細膩的刻畫,都更進了一步,整個康熙朝的器型變得多種多樣,比明代的器型變得擴充和增加,特別是康熙朝的器型,包括棒槌瓶、鳳尾尊、各種的罐、壺、瓶。康熙五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和運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康熙時的五彩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由于有了深色調(diào)的藍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對比更加和諧、沉穩(wěn)??滴鯐r藍彩燒成后的色調(diào),其深艷程度超過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澤。康熙五彩瓷,繪畫工致精麗,生動傳神,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歷時只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其收藏價值亦是很高,簡單舉個例子,清康熙的五彩“果鳥圖”趴足碗以15,220,000HKD拍出。此碗臥足饅頭心碗,器型嬌小,繪圖入微,細筆絲毛,宛如花鳥繪畫,精致僅見。上繪畫眉,生氣盎然。畫眉,因目有白圈,如白眉,故名,其聲婉轉悅耳,乃常見籠鳥。瓶上畫眉佇立桃枝,上結飽滿碩大的桃實。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鳥譜》,記錄各鳥名稱、特征、習性及居所等,其中有繪畫眉冊頁,所畫之鳥與瓷碗上的十分相似,立于桃枝之上,花繁葉茂。
五彩瓷的圖案是以裝飾性語言展現(xiàn)出來的,它的構圖、畫法以及所使用的線條,均追求一種形式美規(guī)律。正縣這種裝飾件的彩繪語言,形成了五彩獨特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