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國浪漫派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席卷歐洲的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重要組成部分。浪漫主義濫觴之地——德國,其浪漫派不僅成員眾多、大家云集,而且理論底蘊深厚、影響深遠?!墩摰聡寺伞肥顷愃×纸淌?0年德國文學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書中表現(xiàn)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科學嚴謹?shù)膶W術風格令人敬佩,它彌補了我國在德國浪漫派研究專著方面的不足,對國內德國浪漫派乃至德國文學的研究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學術價值。
【關鍵詞】《論德國浪漫派》;陳恕林;學術價值
【作者單位】闞丹,長春理工大學。
浪漫主義是一場發(fā)軔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波及范圍廣、影響深遠,至今余波仍未平息的文學和藝術運動。浪漫主義表現(xiàn)對啟蒙理性的反叛,推崇感性、情感、激情和主觀性,重視靈感、直覺、想象力,崇尚個性、天才和英雄人物等特點,波及英國、法國和俄國等國,曾一度風靡歐洲,誕生了諸如法國雨果,英國拜倫、濟慈和雪萊,德國席勒、霍夫曼和施萊格爾以及美國索羅、霍桑等許多有影響的作家和優(yōu)秀文學作品。
浪漫主義是西方近代文學最重要的文學思潮之一,涉及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席卷了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繼承和發(fā)揚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理念,極力駁斥了法國僵化的古典主義,徹底顛覆了統(tǒng)治歐洲文壇幾千年的古典主義清規(guī)戒律,與后來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主義共同構建了西方近代文學的兩大體系,對19世紀文學盛極一時的繁榮局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并對后來的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德國文學史重要篇章之一的德國浪漫派,是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是浪漫主義濫觴之地,德國浪漫派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成員,其中不乏重量級的作家,諾瓦利斯、弗·施萊格爾以及霍夫曼等都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德國浪漫派在文壇崛起之時,就與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聯(lián)系緊密,或者說德國浪漫派一開始就自覺地用獨特理論來武裝、創(chuàng)建并系統(tǒng)發(fā)展自己的文藝理論,而且進行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這在當時的歐洲是難能可貴的。德國浪漫派的理論主張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通過多種方式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對歐洲各國的浪漫主義運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德國也因此被認為是浪漫主義的故鄉(xiāng)。
陳恕林教授20世紀50年代于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接著又留學德國萊比錫大學選修德國語言文學,回國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一直從事德國文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其重點研究方向就是德國浪漫派。他在研究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獨立思考、不盲從的治學態(tài)度,以及科學、嚴謹?shù)膶W術風格在如今功利主義、浮躁盛行的學術環(huán)境之下不禁讓人肅然起敬。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論德國浪漫派》是由陳恕林的女兒和他生前好友、同事張黎共同執(zhí)筆整理而成,演繹了一段“文人相助”的佳話。這部專著出版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者前期研究成果的歸納與總結
《論德國浪漫派》是一部研究德國浪漫派的學術專著,是對陳恕林教授一生研究德國文學成果的系統(tǒng)總結。德國浪漫派歷來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其派中有派的復雜性和爭議性就已經(jīng)讓許多人望而卻步,而陳恕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對德國文學情有獨鐘,早期不僅翻譯了霍夫曼、霍普特曼和卡爾·邁的小說,還發(fā)表了多篇重量級的論文。陳恕林在研究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方面可謂下足了功夫,張黎教授在整理他的遺稿時發(fā)現(xiàn)“他為研究浪漫派所收集的論文、專著和評論文章的復印件足足訂了厚厚二十幾冊,規(guī)規(guī)矩矩地堆放了一大摞,復印資料分門別類裝訂得整整齊齊”[1]。這部著作集中展示了陳恕林生前德國文學研究的豐碩成果,可以讓我們系統(tǒng)、全面了解他的思想觀點,具有重要的文獻資料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在本書最精彩的第三篇“熱點難點問題”部分,作者對與德國浪漫派關系密切的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魏瑪古典文學、海涅以及歐洲浪漫主義等做了深入、系統(tǒng)的闡述,與傳統(tǒng)權威展開激烈論爭,發(fā)表了與眾不同的觀點。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篇則集中展示了作者早期的研究成果。如《從德國浪漫派看“積極”與“消極”浪漫主義的劃分問題》《海涅與德國浪漫派》和《啟蒙運動與德國浪漫派》等是他在20世紀90年代以學術論文形式發(fā)表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外國文學評論》的作品,《德國浪漫派及其評價問題》是發(fā)表在《外國文學研究集刊》的作品。其中,《啟蒙運動與德國浪漫派》獲得香港世界華人交流協(xié)會和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頒發(fā)的“國際優(yōu)秀論文獎”,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與肯定。
在第四篇“人物研究”部分,作者重點關注德國浪漫派理論家弗·施萊格爾、詩人諾瓦利斯和怪誕小說家霍夫曼?;舴蚵堑聡笃诶寺傻拇砣宋?,也是一位享譽世界的重量級小說大家,以別具一格的作品和獨特的敘事藝術而備受世人關注。實際上,作者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研究霍夫曼,他不僅翻譯了霍夫曼長篇小說《雄貓穆爾的生活觀》和中篇小說《斯居戴里小姐》,還撰寫了論文《德國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淺論霍夫曼的〈雄貓穆爾的人生觀〉》和《一個藝術狂人的悲劇——E.T.A.霍夫曼的〈斯居戴里小姐〉析》等發(fā)表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外國文學研究》上。這些成果無疑成為“人物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關于霍夫曼的生平創(chuàng)作,還是對他的創(chuàng)作原則及影響的研究,都反映了作者在研究過程中深入的理解與成熟的思考。
二、內容全面系統(tǒng),具有指導性意義
國內學者對德國浪漫派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諸如陳恕林、馬家駿、任國強等學者從不同層面對德國浪漫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偟膩碚f,國內學者關于德國浪漫派的研究還稍膚淺,一些觀點囿于傳統(tǒng)偏見而缺乏新意,富有建樹的學術專著更是鳳毛麟角。而陳恕林先生一直走在德國浪漫派研究的前列,并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專著的出版是對德國浪漫派研究的巨大貢獻,使德國浪漫派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對國內研究德國浪漫派甚至德國文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正如張黎教授的評價:“它是我國學者在這個領域撰寫的第一部專著,開創(chuàng)了中國學術界系統(tǒng)研究德國浪漫派文學的先河,對我們開始擺脫對這個領域一知半解的窘困狀態(tài)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帶動我國學界對此開展深入的研究?!?
一方面,作者能宏觀把握德國浪漫派的整體框架。陳恕林對德國浪漫派研究框架的搭建是比較完整、系統(tǒng)的,無論是德國浪漫派的形成歷史,還是理論基礎、藝術特色、代表人物以及重要影響等重要環(huán)節(jié),無一疏漏,構成了整個研究的骨架。在每一個小框架中,作者嚴謹安排、設置具體內容。如在“人物研究”部分,他選取了德國浪漫派最具有代表意義的三位人物——弗·施萊格爾、諾瓦利斯和霍夫曼作為重點考察的對象,分別從浪漫派理論家、浪漫派詩人和怪誕藝術大師的角度作為重點考察的對象進行提綱挈領的深入分析。另外,作者并沒有按照當初的設想撰寫成一部斷代史類型的著作,而是突破局限將諸多與德國浪漫派有關的問題都納入寫作的視野。如對與德國浪漫派關系緊密的啟蒙運動、魏瑪古典文學、海涅和法國大革命等進行深入討論,還關注了德國浪漫派與歐洲浪漫主義的關系,從而肯定德國浪漫派的重要影響。
另一方面,作者深入德國浪漫派的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鑒于德國浪漫派發(fā)展的復雜性,他將浪漫派的發(fā)展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浪漫派、中期浪漫派和晚期浪漫派,對每一個發(fā)展階段進行分門別類的梳理。他闡述了浪漫派產生的理論基礎,強調指出德國浪漫派在發(fā)展過程中重視以理論來武裝,有著深厚的哲學底蘊。無論是康德的美學論著《判斷力批判》、費希特的“唯我論”,還是德國哲學家謝林的自然哲學,抑或是黑格爾的美學思想,都對德國浪漫派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還選取了與德國浪漫派關系密切的人物以及藝術特色進行重點介紹和分析。如在談到德國浪漫派獨特的文藝理論時,作者追溯了文藝理論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闡述了其美學革命和文學綱領,深入探討了德國浪漫派獨特的理論形式“斷片”和“反諷”,重點分析了浪漫文學核心的長篇小說——歌德的《威廉·邁斯特》和弗施萊格爾的《盧琴德》。此外,作者在附錄部分對德國其他浪漫派作家進行補充介紹,無疑給讀者和研究人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參考價值。
三、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富有創(chuàng)新和開放精神
所謂學術專著,是指“作者在某一學科領域內從事多年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撰寫的在理論上有重要意義或實驗上有重大發(fā)現(xiàn)的學術著作”[2]。近些年由于職稱評定的需要,一些學者在他們的專業(yè)領域內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而是臨時抱佛腳、胡亂拼湊甚至抄襲便可“勾兌”完成一部所謂的學術專著,其內容根本談不上什么真知灼見,更談不上有多大學術價值。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作者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一直在從事德國文學的研究和翻譯工作,而且在研究德國浪漫派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并沒有故步自封,而是繼續(xù)向前推進,始終走在國內研究德國浪漫派的前列。
陳恕林在論證過程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勇氣與創(chuàng)新精神。就《論德國浪漫派》的內容而言,一般學者可能僅圍繞其發(fā)展歷程、代表人物、藝術特色及影響等方面進行斷代史研究就已經(jīng)算是大功告成,而陳恕林卻花了大量篇幅去質疑、思考歷史上關于德國浪漫派的論爭,有理有據(jù)地與學術權威進行辯駁,闡述和表明自己的學術立場,這也是整部著作最為精彩、華麗的篇章。如德國文化史上大師級的人物歌德、海涅和盧卡契等都成為他論戰(zhàn)的對象,表現(xiàn)了他驚人的勇氣。與當時這些大家對浪漫派的諷刺、挖苦的評論風格迥然不同,陳恕林采取心平氣和、言之有據(jù)的評論方式,既尊重和敬畏他們的成就,又不盲目崇拜,極力表達自己的主張。
關于海涅與德國浪漫派的問題,他用發(fā)展的眼光,冷靜、理智而又辯證地評價海涅的著作《論浪漫派》,指出應該運用具體問題去分析而不能簡單地判定海涅的流派歸屬,陳恕林認為,海涅與德國浪漫派的關系是復雜的,他既是德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參加者和浪漫遺產的批判繼承者,又是浪漫派的批判者或背棄者。這一論斷顯然與傳統(tǒng)的僅依據(jù)《論浪漫派》一文就斷定海涅是浪漫派的敵人,并把他排除在浪漫主義運動之外的觀點大相徑庭。關于積極與消極浪漫主義的劃分問題,陳恕林就歷史上高爾基關于積極與消極的劃分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鑒于德國浪漫派本身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他認為這種劃分方法過于武斷,容易產生誤導,一些作家的流派歸屬問題不僅難以解決,而且還牽扯到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界限問題。關于啟蒙運動與德國浪漫派的關系問題,作者首先介紹了德國浪漫派啟蒙運動“對立論”的來龍去脈,以及海涅的評論對19世紀乃至20世紀意識形態(tài)領域產生的深遠影響,他認為這種傳統(tǒng)“對立論”的觀點缺乏科學辨證的分析,偏離了客觀事實,難以自圓其說,與其說浪漫派是對啟蒙運動的反叛,倒不如說是啟蒙運動精神的繼承發(fā)揚者。
與此同時,本書還呈現(xiàn)一種開放的精神。陳恕林在導論部分指出德國浪漫派的重要性,認為它是德國文學史上的重要篇章,不僅對當時和后來德國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影響當時整個歐洲乃至美洲文學。德國浪漫派的歷史長達數(shù)十年,留下了珍貴又豐富的文化遺產,成為一座尚待開發(fā)的礦藏。而國內對德國浪漫派的研究依然相當滯后,觀點陳舊,仍未擺脫傳統(tǒng)偏見的束縛和影響,陳恕林期待國內學術同仁對它進行開拓性的研究。
總之,《論德國浪漫派》是一部研究德國浪漫派的學術專著,凝聚了陳恕林一生的心血,是他三十年磨礪的一把“利劍”。該書結構嚴謹、條理清晰、行文流暢,可讀性強。作者在闡述過程中既宏闊之至又細致入微,讀者不僅能深入德國浪漫派的諸多派別探求它們的面貌和特征,還能了解當時與德國浪漫派有關的文化現(xiàn)象、思潮以及政治事件。作者在論證過程中既尊重、敬畏前人的成就,又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在與傳統(tǒng)大家的論戰(zhàn)過程中表現(xiàn)出英勇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科學嚴謹?shù)膶W術風格,令人印象深刻。
參考文獻
[1]張黎. 前言 論德國浪漫派 [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
[2]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申請指南[EB/OL]. http://www.most.gov.cn/tztg/201207/W020120713602432184652.doc.
[3] 陳恕林. 論德國浪漫派 [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