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蘇軾文對歐陽修的效法與超越

2016-12-17 06:45洪本健
關鍵詞:歐陽修蘇軾

洪本健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上海 200062)

?

論蘇軾文對歐陽修的效法與超越

洪本健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上海 200062)

蘇軾效法歐公,尊崇韓愈,以文明道,關注現(xiàn)實,為文平易自然。他不僅對歐公心悅誠服,而且實現(xiàn)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可喜超越,表現(xiàn)在:堅持文道結合而更注重文,展現(xiàn)出神入化的散文藝術;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集大成而自鑄精品的偉績;景情事理融為一體的隨意揮灑,顯創(chuàng)作境界之無與倫比;落筆由歐陽修的“平易”,走向不懈追求的“暢達”。

蘇軾文; 歐陽修; 效法; 超越

宋文六大家中,蘇氏父子占了三家,輝煌的創(chuàng)作業(yè)績彪炳于文學史冊。在三蘇父子的發(fā)憤與不懈努力之外,歐陽修對蘇洵的薦引和對軾、轍兄弟的獎掖,不能不說是三蘇成才并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原因。蘇氏父子對歐公懷著無限的感激和敬意,而且忠實地沿著歐公開辟的散文發(fā)展的康莊大道盡情馳騁。其中,以蘇軾的成就最為卓絕,這是因為才華橫溢的他不僅對歐公有心悅誠服的效法,而且實現(xiàn)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可喜超越。

從小就對歐公無比崇敬的蘇軾,在登第后所作《上梅直講書》中寫道:“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在《祭歐陽文忠公文》中,蘇軾又寫道:“軾自齠齔,以學為嬉。童子何知,謂公我?guī)?。晝誦其文,夜夢見之。”可見其從小就對歐公五體投地般佩服。嘉祐二年(1057)禮部試蘇軾為歐公所擢拔。后來,在《太息一首送秦少章》中,他回顧當年歐公對自己的賞識和稱譽:“昔吾舉進士,試于禮部,歐陽文忠公見吾文曰:‘此我輩人也,吾當避之?!庇纱丝芍敃r他受到何等巨大的激勵,并得以在此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上突飛猛進,獲得累累碩果。蘇軾從對政壇和文壇的觀察和自己的成長進步中,深切地感受到歐陽修地位的崇高、指引的正確和成就的偉大?!读痪邮考瘮ⅰ吩唬?/p>

愈之后三百余年,而后得歐陽子,其學推韓愈、孟子以達于孔氏;著禮樂仁義之實,以合于大道。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師尊之。自歐陽子之存,世之不說者,嘩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無賢不肖,不謀而同曰:“歐陽子,今之韓愈也?!彼闻d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舊,論卑而氣弱。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經學古為高,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納諫為忠,長育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歐陽子之功為多……予得其詩文七百六十六篇于其子棐,乃次而論之曰:歐陽子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此非余言也,天下之言也。

這是蘇氏對歐陽修一生的概括和總結,對一代宗師全面而公允的評價。他高度肯定歐陽修推崇孔孟之道,在韓愈之后排除萬難繼續(xù)復興古文的業(yè)績;高度評價歐陽修步入政壇與文壇,為改變萎靡不振的士風和培養(yǎng)眾多優(yōu)秀士人所作的杰出貢獻;高度贊揚歐陽修詩文創(chuàng)作堪與古代最著名的大家相媲美的巨大成就。

像歐陽修極為尊崇韓愈一樣,蘇軾激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1]。韓愈亦如歐陽修而成為蘇軾十分敬重的人物。像韓、歐秉持文道結合的觀念一樣,蘇軾同樣是以文明道,不作空文。他自然也接受了兩位大師的影響,韓歐文的雄奇奔放與委婉從容,他都有所吸收。他效法歐文的平易自然,使之成為后世遵循的主流文風,而不可逆轉。他贊同并實踐歐陽修發(fā)起對駢文的改革,對宋四六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也和歐陽修一樣,為宋文體裁多樣性的發(fā)展,在創(chuàng)作上起了表率作用,他的序跋、書簡、筆記等在當時和后世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更為可喜的是,歐陽修鼓勵自己的弟子充滿個性的自由發(fā)展,而蘇軾對歐陽修也不是亦步亦趨,而是在學習的基礎上,揚己之長,自具特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創(chuàng)作的若干方面,實現(xiàn)了對恩師的超越,主要表現(xiàn)在:

一、堅持文道結合而更注重文,展現(xiàn)出神入化的散文藝術

秉持文道結合的理念,但十分注重文的價值,史無前例地突出散文藝術的重要性,是蘇軾與包括他所敬重的歐公在內的同時代作家的有所不同之處。歐陽修的文道觀,在他的《與張秀才第二書》《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與樂秀才第一書》《與荊南樂秀才書》《答吳充秀才書》等和曾鞏的《與王介甫第一書》中均有較詳盡的論述,他主張文道并重,強調道亦重視文,沒有偏廢,肯定文的藝術價值。當然,他也講過“道勝者文不難于自至”[2]的話,似有重道輕文之嫌,其實“不難”并非“必然”,倘若綜觀歐公的文論,不應產生這種誤解。當然,毫無疑問,蘇軾比起他的恩師來,對文的強調和重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首先,蘇軾對道的理解已經突破儒家強調的孔孟學說的范圍,往往擴及自然、社會中的萬物,表現(xiàn)出對客觀規(guī)律的積極探究。如《日喻》言水之道:“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也?!憋@然,“水之道”指的是水的客觀規(guī)律。《書李伯間山莊圖后》曰:“有道有藝,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于心,不形于手?!边@里的“有道”,應是掌握物理的意思。無疑,蘇軾的道已不等同于傳統(tǒng)的儒學觀念,亦非政治家的治教政令,更非理學家的心性之說,以致朱熹斷定他只是一味為文,到需要的時候,方去討一“道”來[3]。在韓、柳、歐、蘇四家中,蘇軾之道內容最是深廣,他對道的理解也最為宏通。

其次,蘇軾不是高談只為明道而為文,而是強調“有為而作”。他在《鳧繹先生詩集敘》中說:“先生之詩文,皆有為而作,精悍確苦,言必中當世之過。鑿鑿乎如五谷必可以療饑,斷斷乎如藥石必可以伐病。其游談以為高,枝詞以為觀美者,先生無一言焉?!睆娬{文人士大夫不為空言,“言必中當世之過”,起“療饑”“伐病”的作用,因此,他深嘆“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實用”[4]。蘇轍亦稱贊蘇軾“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5],“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庶幾有補于國”[6]。我們看到,他因好言時弊,故元豐不見容,元祐不見信,紹圣更遭無以復加的摧殘。前人不是沒有主張文應針砭時弊,但像蘇軾這樣毫不猶疑地將明道定位為杜絕“空文”“有為而作”,亦即在文道結合上,比起歐公的反對“棄百事不關于心”[7],更加旗幟鮮明地賦予“明道”以“必中當世之過”的社會功能,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再說,應該如何為文呢?蘇軾《答謝民師書》曰:“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文說》又稱:“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可見蘇軾堅持并提倡不拘一格、出神入化的散文藝術,贊賞并追求文的獨立性及其美學價值,重視散文創(chuàng)作隨心所欲的技巧。蘇軾還說:“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盵8]焦竑稱贊曰:“古今之文,至東坡先生,無余能矣。引物連類,千轉萬變,而不可方物,即不可摹之狀與甚難顯之情,無不隨形立肖,躍然現(xiàn)前者,此千古快心也?!盵9]蘇軾把文學視為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充滿“快意”的事業(yè),從發(fā)掘散文藝術瑰寶中領略了無限的樂趣。蘇軾指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決非一夫所能抑揚”[10],這是對散文客觀存在的美學價值的充分肯定。蘇軾不遺余力地探討散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技巧,總結出隨物賦形而姿態(tài)橫生、胸有成竹而意在筆先、身與物化而神與物交等諸多超越時輩的創(chuàng)作經驗,和他的大量散文精品一起,成為后人珍藏、學習的寶貴財富。

二、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集大成而自鑄精品的偉績

蘇軾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能集前人之大成而加以發(fā)展,取得驕人的成績并不是偶然的。他從小以父為師,勤奮學習,收獲甚豐。其父蘇洵熟讀“《論語》《孟子》、韓子及其他圣人、賢人之文”[11],“大究六經、百家之說”[12],對“詩人之優(yōu)柔,騷人之精深,孟、韓之溫醇,遷、固之雄剛”[13],皆深有所悟。蘇軾耳濡目染,得益匪淺,故雜取百家,學問廣博,對文學性強的著作,尤為喜愛,說:“熟讀《毛詩·國風》與《離騷》,曲折盡在是矣?!盵14]又說:“宜熟看前后《漢史》及韓、柳文。”[15]蘇轍說他“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16]博觀約取,融會貫通,自鑄宏文,這就是蘇軾的創(chuàng)作。故商輅評三蘇云:“莊之幻,馬之核,陶之逸,白之超,蘇氏蓋集大成云?!盵17]此評蘇軾最是當之無愧。

蘇軾的“集大成”是在學習繼承文學遺產精華的基礎上,求變出新,自成一家的。他以書法為例說:“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盵18]崇尚自然,立主變革創(chuàng)新,而文臻化境的蘇軾,決不拘守什么凝固的現(xiàn)成的法度,理所當然地反對一家之學,反對用一種模式來限制和窒息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創(chuàng)作?!洞饛埼臐摃吩疲骸拔淖种?,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實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顏淵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學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鹵之地,彌望皆黃茅白葦,此則王氏之同也?!痹凇端腿诵颉分校K軾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王氏之學,正如脫槧,案其形模而出之,不待修飾而成器耳,求為桓璧彝器,其可乎?”他反對千篇一律,不斷地呼吁在繼承傳統(tǒng)精華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與革新。

羅大經評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云:“《莊子》之文,以無為有;《戰(zhàn)國策》之文,以曲作直。東坡生平熟此二書,故其為文,橫說豎說,惟意所到,俊辯痛快,無復滯礙?!盵19]學《莊子》《戰(zhàn)國策》,是承繼傳統(tǒng);“惟意所到”、痛快淋漓的寫作,是蘇軾創(chuàng)造的結果。茅坤評《留侯論》云:“此文只是一意反復,滾滾議論。然子瞻胸中見解,亦本黃老來也?!盵20]“本黃老”,亦是承繼傳統(tǒng)。歸有光釋為“尋大頭腦,立得意定”。然妙在“遣詞發(fā)揮,方是氣象渾成”,即“以‘忍’字貫說”[21],是蘇軾得意之發(fā)揮。賈誼、陸贄的文章,亦為蘇軾所喜好與效仿。軾有《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札子》,稱贊陸贄“論深切于事情,言不離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又曰:“如贄之論,開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鑒?!睂﹃戀椀囊娮R與文章,可謂傾倒之至。蘇軾的奏議,感情充沛,析理明快。他的《上神宗皇帝書》,李淦認為“是步趨賈誼《治安策》”[22];茅坤以為“其指陳利害似賈誼,明切事情似陸贄”[23];沈德潛則指出,該篇“極愷摯,亦極婉曲”,“賈長沙之雄恣,陸宣公之整頓,兼而有之”[24]。當然,才氣奔放的蘇軾并非一味模仿前人,而自有鮮明的特點,故劉大櫆曰, “宣公止敷陳條達明白,足動人主之聽”,此文“雖自宣公奏議來,而筆力雄偉,抒詞高朗,宣公不及也”[25]。博聞多識、善取善創(chuàng)的蘇軾,并非只學一家,《孟子》的氣勢磅礴、雄辯有力,《莊子》的汪洋恣肆、詼詭奇妙等特點,在他的文章中都時有所見,故劉熙載云:“東坡文亦孟子,亦賈長沙、陸敬輿,亦莊子,亦秦、儀?!盵26]

唐宋兩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歐陽修,都是蘇軾十分敬重的人物。蘇軾的為文自然也接受了兩位大師的影響。韓文的雄奇奔放、氣盛言宜,歐文的平易流轉、從容不迫,蘇軾都有所吸收,且融匯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因而,他的那些行云流水般揮灑自如的作品,兼有韓、歐的長處。昔人以“奇”“粹”之類稱韓、歐,而以“博”譽蘇軾,當是看出蘇文兼收并蓄而自成一家的特點??梢哉f,蘇軾是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集大成而自鑄精品的偉績。

三、景情事理融為一體的隨意揮灑,顯創(chuàng)作境界之無與倫比

蘇軾作品的隨意揮灑,表現(xiàn)在他的寫景、敘事、抒情、議論,莫不得心應手,精彩絕倫;而實現(xiàn)景情事理的自然交融,可謂天衣無縫,真有天工之巧,天成之妙。

蘇軾注意觀察生活,又有如椽的健筆,故能隨物賦形,神態(tài)盡出,寫景記人,莫不皆然。《放鶴亭記》寫景:“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币浴按蟓h(huán)”形容“四合”之“岡嶺”,十分貼切;西面地勢平坦,如環(huán)之缺口,“適當其缺”,極巧妙而確切地點明“山人之亭”的地理位置?!按合闹?,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以凝練的筆墨,通過景色和氣候的變化,勾畫出迷人的大自然。山人之鶴,或立或飛,隨心所欲,山人隱居的樂趣自在不言之中。

《方山子傳》記人:“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贬ゅ忮耍剂衔醇?,“矍然”刻劃出方山子驚異的表情。得知蘇軾貶官黃州的情況后,他的神態(tài)耐人尋味:“俯而不答”,是陷入沉思,為友人而不平,無限感慨盡蓄于胸中;“仰而笑”,是看透世事和豪爽不羈的寫照。由蘇軾的耿直忤世,他再次確認自己由俠入隱為正確的選擇。至于“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描寫,更從側面襯托出方山子自甘清貧的曠達胸襟。

蘇軾的抒情不假雕飾,發(fā)自肺腑,《祭歐陽文忠公文》云:“昔其未用也,天下以為??;而其既用也,則又以為遲;及其釋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復用;至其請老而歸也,莫不惆悵失望,而猶庶幾于萬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謂公無復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豈厭世混濁,潔身而逝乎?將民之無祿,而天莫之遺?”祭文按歐公“未用”“既用”“釋位而去”“請老而歸”四個時段,用逐層遞進的手法,敘寫天下人對歐公的期待和祝福,“孰謂”二句,痛惜歐公驟然仙逝,又連用兩句反問表達失去歐公的無限悲痛,抒情可謂淋漓盡致。茅坤評曰:“歐陽文忠公知子瞻最深,而子瞻為此文以祭之,涕入九原矣?!盵27]

蘇軾的議論亦震撼人心。以“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發(fā)端的《潮州韓文公廟碑》,盛贊“塞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的威力,說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正是浩然正氣的體現(xiàn)。在抨擊昏君佞臣的同時,頌美韓愈感天動地的誠心。全篇感情充沛,縱橫揮灑,充滿了雄渾的氣勢和強烈的感染力,以致洪邁發(fā)出“大哉言乎”的感嘆,極為佩服地說:“劉夢得、李習之、皇甫持正、李漢,皆稱頌韓公之文,各極其摯”,“及東坡之碑一出,而后眾說盡廢?!盵28]

更值得人們敬佩的是,蘇軾在他的諸多佳作里,熔寫景、記敘、抒情、議論于一爐,用筆若天馬行空,當行當止,操控自如,落墨即自由揮灑,云卷云舒,儀態(tài)萬端。膾炙人口的《前赤壁賦》,記“蘇子與客”泛舟夜游赤壁,風平水靜月明,令人陶醉,飄飄欲仙;然而悲涼的簫聲引出“客”對曹操和赤壁之戰(zhàn)的遐想,并由此生發(fā)宇宙永恒、人生短促的喟嘆;于是“蘇子”就宇宙人生“變”與“不變”的問題展開一番議論,終于使“客”轉悲為喜,得以超脫。文章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又由情入理,情理相生。寫景展示了可資議論的生動形象,議論又發(fā)掘了景物的潛在意蘊,而抒情則成為貫通全篇的脈絡。風水月緊扣不離,樂悲喜一波三折,情境理融為一體,使這篇名賦充滿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謝枋得贊此篇“非超然之才、絕倫之識,不能為也。瀟灑神奇,出塵絕俗,如乘云御風,而立乎九霄之上?!盵29]李調元指出:“蘇東坡前后《赤壁賦》,高出歐陽文忠《秋聲賦》之上?!盵30]

需要指出的是歐陽修雖然吸收老莊鄙棄榮利、全性保真的觀念,但篤信儒學是其思想的主導。而蘇軾的思想為三教兼容,釋、道二教的濡染對其散文創(chuàng)作產生積極的影響,這從東坡文謀篇布局的虛實相生,出入變化,直至用詞造句上的驅遣佛典、化用老莊,均可看出?!肚俺啾谫x》“客亦知水與月乎”一段,緊扣水、月談變與不變的道理,頗為辯證,清人儲欣譽之為“出入仙佛”[31]。段末“而吾與子所共適”之“適”,多種古本作“食”,因佛經有“風為耳之所食,色為目之所食”語,東坡蓋用佛典也。[32]當然《秋聲賦》中必須善待生命、自我珍重的意識,也可以看出老莊思想對歐陽修的影響。

篇幅短于《前赤壁賦》的《喜雨亭記》亦魅力無窮。在點出“亭以雨名,志喜”的主旨,敘過作亭、降雨、慶喜的情況,并發(fā)了一通喜從天降、意義重大的議論之后,又以一段頌雨之歌抒情。作者信筆而書,觸處皆春,幽默中見樂民之樂的情懷。樓昉評曰:“蟬蛻污濁之中,蜉蝣塵埃之外?!盵33]吳楚材、吳調侯評曰:“只就‘喜雨亭’三字,分寫、合寫,倒寫、順寫,虛寫、實寫,即小見大,以無化有。意思愈出而不窮,筆態(tài)輕舉而蕩漾,可謂極才人之雅致矣?!盵34]

《記承天寺夜游》篇幅極短,也是信筆揮灑而美不勝收: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短短八十多字,先記事,次寫景,后發(fā)慨,一氣呵成,詩情畫意交織,生動地展現(xiàn)出身處逆境的作者那惆悵不平的復雜心境。至于《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談藝術,憶亡友,述交往,寄哀思,有詩有賦,有笑有哭,敘議抒情,熔于一爐,真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了。

蘇軾自評其文云:“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盵35]晚年作于海南的《書上元夜游》即是例證: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糅,屠沽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遠貶海南是政敵無以復加的迫害,但蘇軾坦然面對,隨遇而安?!袄蠒鷶?shù)人”來邀共賞“良月嘉夜”,遂“欣然”同游,足見作者之隨和與因緣自適?!安健薄叭搿薄皻v”三動詞引出愉悅的上元夜游過程,“民夷”三句再展現(xiàn)當?shù)卮緲愕拿耧L和盡興而歸的心境。“放杖而笑”以下是發(fā)慨,用“自笑”答幼子蘇過之問,抒寫自己因耿直不阿被貶至天涯海角之不悔和對小人不擇手段的打擊的蔑視。又引出韓愈之語意,表達自己的無奈,回應前文“孰為得失”的發(fā)問,灑脫中隱含著落寞。這是敘事簡明而暢抒胸臆的短篇,亦即“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的杰作,東坡已然臻于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作境界。

無疑,這和蘇軾當年的人生處境和精神境界相關。與歐公晚年雖遭誣陷仍身居高位而后退老潁州相比,蘇軾已陷缺醫(yī)無藥、食飲不具、至為難堪的窘境。在海南,晚年的東坡有很多“和陶詩”,像陶淵明一樣,表現(xiàn)出絕不折腰而以自由灑脫為傲的崇高人格,這種人格光輝也必然投射到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領域中來,成為造就“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的崇高藝術的堅實的思想基礎。

四、落筆由歐陽修的“平易”,走向不懈追求的“暢達”

歐陽修繼承王禹偁“傳道明心”之文應“句之易道,義之易曉”之說[36],提出“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主張[37],又在《與王介甫第一書》等文中,強調作文必須“自然”。在文壇領袖身體力行的推動下,平易自然遂成為宋文發(fā)展的主流,這是歐陽修對整個古代散文發(fā)展做出的極其重要的貢獻。

“平易”表達的是平順、平正、易知、易明之意;“自然”表達的是不做作、不牽強、不怪異、不拘束之意,行文理當如此。蘇軾不滿“浮巧輕媚叢錯采繡之文”,也反對“求深者或至于迂,務奇者怪僻而不可讀”之作[38],完全贊同歐公的理念??梢姡汀白匀弧倍?,歐、蘇完全一致;在行文用語的“平易”上,蘇軾還有更具體和深入的闡述?!杜c王庠書》云:“孔子曰:‘辭達而已矣?!o至于達,止矣,不可以有加矣?!薄洞鹬x民師書》又云:“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衷唬骸o達而已矣?!蜓灾褂谶_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辭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從“了然于心”,到“了然于口與手”,這是他對“求物之妙”的要求,也是他對當行當止,舒卷自如,行云流水般創(chuàng)作境界的追求。正因為有如此自覺的追求,故蘇軾的筆觸已由平易而臻于暢達。他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純屬信筆而書,十分隨意,通俗生動,趣味盎然,特別是晚年的作品,看似平淡,實則雋永,畢現(xiàn)爐火純青的藝術。在書札、雜記、序跋等文體中,蘇軾的語言不假雕飾,卻分外暢達靈動,個性色彩濃烈,極受讀者喜愛。

《記游松風亭》寫道: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

在嚴酷的政治斗爭中,作者深感自己如“掛鉤之魚”,受盡磨難而無法解脫,就像朝松風亭所在的山上攀登,目標可望而不可即那般。經過“良久”的思索,他頓悟出半山腰亦可休息的道理,如同“兵陣相接”之際,“也不妨熟歇”一樣。作者以登山喻仕進,以戰(zhàn)場比政壇,闡明了自己置進退榮辱于度外,身處逆境,隨遇而安的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尺幅短章中,用語通俗、暢達、雋永,包含著鮮活的思想內容、豐富的人生體驗和十分深刻的哲理,有無限的意味,卻不假雕飾,明白如話,“恁么”“熟歇”等口語,亦入文中,別有風味。

東坡的題跋、書簡、筆記數(shù)量遠超過歐公,皆以暢達、靈動、通俗、口語化而耐人尋味?!稌鴧堑雷赢嫼蟆肥且黄瘎尤说漠嬚摚骸暗雷赢嬋宋?,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shù),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睂τ趨堑雷拥漠嫾?,既有“如以燈取影”等形象評價,又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等抽象論述,還動用了《莊子》的典故加以稱贊,內涵極為豐富,“逆來順往”“各相乘除”等皆極順口,通俗曉暢而又活潑生動。

東坡六十歲時在惠州作《答參寥》一書:

某到貶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細說。大略只似靈隱天竺和尚,退院后卻在一個小村院子,折足鐺中,罨糙米飯吃,便過一生也得。其余瘴癘病人,北方何嘗不???是病皆得死人,何必瘴氣?但苦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參寥聞此一笑,當不復憂我也。

遠貶南方的政治迫害未能使蘇軾屈服消沉,他以無比蔑視的口吻述及苦難,以曠達的態(tài)度對待坎坷的人生。行文完全口語化,以“靈隱天竺和尚”的妙喻,“何嘗不病”“何必瘴氣”的反問和“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的諧謔,“更不能細說”“便過一生也得”等拉家常的話語,表達對當權者的不滿,宣泄?jié)M腹的牢騷,同時抒發(fā)自己不向命運低頭的氣概和萬分灑脫的情懷。

筆記文《二紅飯》也寫得饒有趣味: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乃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云是嚼虱子。日中饑,用漿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樣二紅飯也?!?/p>

此篇寫的是貶官黃州時的生活,純屬口述其事,通俗之極,寓苦澀之情于詼諧的描寫中。大麥為粗糧,不如粳米精細,故“嚼之嘖嘖有聲”,又有“甘酸浮滑”之味,小兒女開玩笑,說是“嚼虱子”。更妙的是“雜小豆作飯,尤有味”的自我寬慰,及“老妻大笑”稱“新樣二紅飯”之妙語,將苦中作樂的情懷調侃一番。

概而言之,蘇軾對歐公不僅有學習與效法,更有超越與創(chuàng)造。筆者對呂祖謙編《皇宋文鑒》和《古文關鍵》、樓昉編《崇古文訣》、謝枋得編《文章軌范》四書的選文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蘇軾入選數(shù)量已以162篇超過歐陽修的132篇。而在元明清9個選本中,除茅坤與張伯行各自選編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和陳兆崙的《陳太仆批選八家文鈔》外,其他選本(元杜仁杰《歐蘇手簡》、明唐順之《文編》、賀復徵《文章辨體匯選》、清徐乾學《古文淵鑒》、愛新覺羅·弘歷《唐宋文醇》、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所收蘇文數(shù)量皆超過歐文。[39]兩位大師在古文創(chuàng)作上的傳承,真切地顯現(xiàn)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特點,堪稱北宋文壇上引人注目值得稱道的佳話。

注釋:

[1] 《蘇軾文集》卷一七《潮州韓文公廟碑》,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第509頁。

[2][7] 《歐集·居士集》卷四七《答吳充秀才書》,四部叢刊本。

[3] 《朱子語類》卷一二六:“今東坡之言曰:‘吾所謂文,必與道俱?!瘎t是文自文,道自道,待作文時,旋去討個道來,入放里面。此是它大病處?!鼻逋稳缮昕?。

[4] 《蘇軾文集》卷四九《與王庠書》,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422頁。

[5][6][16] 《欒城集·后集》卷三二《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21,1414,1421頁。

[8] 何 薳《春渚紀聞》卷六“文章快意”條,學津討原本。

[9][17] 見楊慎原選、袁宏道參閱《嘉樂齋選評注三蘇文范全集》卷首,掃葉山房1919年再版石印本。

[10] 《蘇軾文集》卷五三《答毛澤民》,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571頁。

[11] 蘇 洵:《嘉祐集》卷一二《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曾棗莊、金成禮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29頁。

[12] 見《歐集·居士集》卷三四《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四部叢刊》本。

[13] 蘇 洵:《嘉祐集》卷一一《上田樞密書》,曾棗莊、金成禮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19頁。

[14] 見許 顗:《彥周詩話》,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386頁。

[15] 《蘇軾文集》卷六〇《與侄孫元老》,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842頁。

[18] 《蘇軾文集》卷六九《評草書》,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183頁。

[19] 《鶴林玉露》乙編卷三《東坡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67頁。

[20] 《唐宋八大家文鈔·蘇文忠公文鈔》卷一四,皖省聚文堂重???。

[21] 《文章指南》信集,清光緒二年閏五月皖江節(jié)署刊本。

[22] 《文章精義》,王水照:《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170頁。

[23] 《唐宋八大家文鈔·蘇文忠公文鈔》卷三,皖省聚文堂重??尽?/p>

[24] 《唐宋八大家文讀本》卷一八,清光緒壬寅年孟夏寧波汲綆齋石印本。

[25] 王文濡:《評校音注古文辭類纂》卷一八,北京:中華書局,1923年。

[26] 《藝概·文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9頁。

[27] 《唐宋八大家文鈔·蘇文忠公文鈔》卷二八《祭歐陽文忠公文》評語,皖省聚文堂重???。

[28] 《容齋隨筆》卷八《論韓公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07-108頁。

[29]《文章軌范》卷七,清同治五年刊本。

[30] 《賦話》卷十,《叢書集成》本。

[31] 《唐宋八大家類選》卷一四《前赤壁賦》評語,清光緒壬辰湖北官書處重刊本。

[32] 見王水照《蘇軾選集》第386頁注釋(23)“共適”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33] 《崇古文訣》卷二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4] 《古文觀止》,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第489頁。

[35] 《蘇軾文集·佚文匯編》卷四《與二郎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523頁。

[36] 王禹偁:《小畜集》卷一八《答張扶書》,《四部叢刊》本。

[37] 《歐集·居士外集》卷一六《與張秀才第二書》,四部叢刊本。

[38] 《蘇軾文集》卷四九《謝歐陽內翰書》,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423頁。

[39] 夏漢寧:《從歷代古文選本看歐陽修散文的經典化過程》,《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責任編輯:陳未鵬]

2016-04-23

洪本健, 男, 福建福州人,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I206.2

A

1002-3321(2016)04-0079-06

猜你喜歡
歐陽修蘇軾
畫眉鳥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從善如流
蘇軾錯改菊花詩
蘇軾“吞并六菜”
戴花的歐陽修
快樂的“長工”
蘇軾吟詩赴宴
班門弄斧 唇亡齒寒
勤奮的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