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芳
內(nèi)容摘要:本文指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促成師生交流的陣地。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文章提出滿懷希望的擇要評價、受益良多的當面批改、同舟共濟的互評互改、循循善誘的情感激勵等四種方法促進作為批改交流。
關鍵詞:作文 批改 交流
作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一個學生,看其語文水準如何,往往從作文的角度便可獲得較為完整的證明。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師生頭疼的。對學生而言—作文難寫;對老師而言—作文難批。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教師都修改過不計其數(shù)的作文本,他們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體會,都認為改作文是種徒勞無功的工作。”可這項徒勞無功的勞作,又是語文教師繁重的事務,一疊疊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壓得教師“苦不堪言”。長期以來,在此種情緒的影響下,作文成了夾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礙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其實,筆者以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促成師生交流的陣地,唯有實現(xiàn)“教師—作文—學生”一體化,才能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一起來探究這個“頭痛”癥的病因,對癥下藥,我認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強化作文批改的藝術。
教師如能很好地利用評價—批改這一重要手段,喚起學生的寫作熱情,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那么他們的作文水平必定會有所提高。所以,教師在作文批改中的藝術就非常重要.在此,謹以自身教學歷程中的粗淺體會,談幾點做法。
一.滿懷希望的擇要評價
由于小學生都是初學寫作,盡管有的學生已經(jīng)上到五六年級,然而在他們的寫作中,所接觸到的作文,大多數(shù)都仍是各有“殘缺”的。有的作文,敘事完整卻缺乏重點;有的作文,重點明顯,然而必要的過程卻交代不清;有的作文,人物的神態(tài)和動作較為生動,整體卻不夠感人;有的作文,不但內(nèi)容平平淡淡,而且還有很多的小毛病等等問題,如何批改?我覺得,針對這類學生中的不同情況,就可運用“擇要評價”的方法。如一篇作文寫得平平淡淡,其中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錯別字與病句,過渡不自然,小毛病也不少,但從總體上看,還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則給予“習作寫得有頭有尾,主體部分清楚”等一類肯定的評語;如一篇作文從總體上看連這樣的質(zhì)量也達不到的話,那么就從作文的局部—段來尋找其成功之處,給某一段以較高的評價,可用:“本段記敘較具體,描寫較生動”、“本段寫得條理清楚,用詞恰當”等評語;如是一篇更次等的作文,則也要從更小的角度挖掘出它的“閃光點”,如某一句寫得好,某一詞用得準確,可在其下面畫上醒目的紅圈,并寫上一個“好”字,外加一個“!”號??傊瑢@類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要偏愛一點。評價時,運用“擇要評價”的方法,盡量將眼光落在作文的“閃光點”上面,予以肯定和贊揚,決不要吝音,應千方百計激發(fā)出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迸發(fā)出寫作的熱情,讓他們在獲得低層面上的喜悅后,獲得高一層次的成功。
二.受益良多的當面批改
作為一般常用的書面批改法,盡管教師常常費盡心思,力圖指正學生習作中的問題,幫助他們提高寫作水平,但教師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會被每一個學生真正理解。因此,作為書面批改形式的補充—當著學生的面,對其作文進行邊分析邊批改的面批法,雖然費時費力,但效果明顯,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對于這種面批法,學生也是十分歡迎的。因為他們覺得受益良多,進步快。面批法在實施時,有兩種做法:1.一對一,即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采用這種做法,教師可以對某一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毛病—大至篇章結構,小到詞句標點全面進行診治,在批改中師生可以直接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能從中了解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原始動機,批改就可以更有針對性,更為恰當。而學生在平等對話中,能在闡述自己的思想中發(fā)展個性,讓個性趨于優(yōu)良化。結果表明,面批法能在親和融洽的氣氛中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師的評判。2.一對幾,即一個教師對幾個學生。采用這種做法,教師應事先把全體學生寫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毛病進行分類,然后分批集中進行批改(每批以四、五個學生為宜)。如第一批學生語言哆嗦、不簡潔,就著重指出他們的哆嗦、不簡潔的原因及如何克服;第二批學生說話前后脫節(jié),就著重指出他們的失于照應;第三批學生邏輯思維有錯誤,就著重指出他們的邏輯思維錯誤;……這種批改方式,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對教師的批改能牢記于心,以后不再重犯類似的毛病。當然,批改的著重點對每一個學生來說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缺點克服了,別的缺點還存在,或出現(xiàn)新的缺點。因此,過一階段要重新排列組合,進行新一輪的分類面批,以幫助學生不幽醒高寫作水平。
三.同舟共濟的互評互改
組織學生進行作文的互改,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表現(xiàn)欲,能極大地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內(nèi)驅(qū)力和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活躍性。同時,學生在批改過程中,能饒有興味地吸收他人的長處,在直言不諱指出他人短處時,對自身也是一個教訓,能成為前車之鑒。而學生用自己的學生腔語言為同學批改,可能更容易為同樣是學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學生批改得大體正確,不失為一舉兩得的好方法。具體操作時,可以四人為一組,每人先瀏覽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確定一篇自以為能改出點“名堂”來的作文進行批改。四人批改完畢后,相互傳閱,對不同意見進行討論、爭辯。這一步至關重‘要,它能使學生在質(zhì)疑問難中學會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觀察和思考,在爭論答辯中發(fā)展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傊?,通過語言的交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見一致后,再交教師審批。再次,對學生批改后的作文,教師不能采取不聞不問的“放羊式”的方法,因為畢竟學生的寫作能力、賞析能力、批改能力尚淺,所以,教師應在學生批改的基礎上,參考學生的批
語,再次批改。教師的批語應尊重學生的觀點,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不宜對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和批語作較大的改動,以防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可提高學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有一次,為了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我故意布置了一篇老掉牙的作文題—秋天。其中有一個同學在作文自批中寫道:“本文圍繞秋天寫了幾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與涼爽,秋天的豐收與繁忙,但又寫到了秋雨中樹葉的綠,似與要求不符,但這確實是我的所觀所感?!倍诨ヅ幸策@樣寫:“本文抓住秋寫了不少景象,語言很優(yōu)美,讓人讀后仿佛跟隨作者也走進了那溫柔的綠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寫秋,文中卻出現(xiàn)了不少綠,好象給人以春天的感覺。”從學生的批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此類作文的寫作方法認識有誤差,竟以為寫秋天時顏色必是黃,而不能用綠。于是我在批語中寫道:“其實,秋天時寫綠未嘗不可,關鍵是寫出秋天中的綠與春夏中綠的不同之處來。例如,春天中的綠是新綠,夏天中的綠是墨綠,而秋天中的綠是黃綠,綠中泛出黃點。
所以寫景作文重點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是相似的東西寫出一個與眾不同來?!比绱艘詠?,就在這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同舟共濟的互評中,既糾正了學生批改中的失誤,又指導了寫作方法,正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四.循循善誘的情感激勵
創(chuàng)造學的基本規(guī)律告訴我們:寫作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技巧之外,還需要有靈感的產(chǎn)生。而靈感的產(chǎn)生,必然需要有主觀良好的心境及客觀的一“激發(fā)”作動力。對待學生的作文,教師應盡量予以“激發(fā)”動力,對他們的主觀起引導作用。所謂的“激發(fā)”,我以為,首先而且甚為有效的方法是情感的融入和激勵,因為,只有融入了學生作文中的情感后,教師也才能有感而發(fā),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記得有一次,我批改作文時,讀到一位女生寫的《我的生日》的作文。該作文寫得一般,基本內(nèi)容是:“那天,正好是雙休日,她去市場為媽媽買了一條鯉魚,親自做了媽媽最愛吃的‘紅燒鯉奧(詳寫了燒鯉魚的過程)。媽媽那天加班,傍晚回來時,也為她買了一個奶油蛋糕。晚飯后,她和媽媽在生日的燭光之中吃蛋糕,聊天,看電視(略寫)。最后在結尾寫道:媽媽,我的好媽媽,我愛你”!讀了這篇文章后,我被她為媽媽做好吃的而感動,也被母女倆的互愛所感動,可從文章內(nèi)容來看卻比較平淡,不夠感人,對媽媽的愛更沒較好的展露。讀著這篇作文,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雖然年近80高齡,可總是為孩子們著想,不讓她干活她總是悄悄干,還常念著:你們年青人上班壓力大,工作忙,回家就該好好休息,媽媽多干點兒活沒問題。是啊,世上的哪個母親不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世上的哪個母親不是全身心為孩子付出著?在淚眼朦朧中,我寫下了這樣的批語:“孩子,在你生日那天,能想到給媽媽做飯,你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可你知道嗎,為了你的出生,為了你的健康成長,媽媽付諸了莫大的艱辛。對此,希望你能‘采訪一下你的媽媽,然后再補充、修改這篇作文,將作文寫得更好,讓所有的讀者都能被感動!如何?”在我的激勵下,她果真“采訪”了她的媽媽,并將作文進行了一次次修改,最后還覺得不足,索性重寫了作文。后來的作文,內(nèi)容詳實,情感真摯,由原來的400字,變成了1000多字,一個愛女兒的母親,一個愛母親的女兒,清晰地呈現(xiàn)在每一位讀者的眼前。課堂上我講評她的作文時,很多同學都被感動得哭了,甚至有的同學懷疑她的作文是抄的,因為她平常的作文內(nèi)容平淡,字數(shù)不多。于是,我趁熱打鐵,告訴孩子們,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傾注了你的真情實感,你也一樣會寫出這么優(yōu)秀的作文。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激勵和鼓舞下,孩子們的作文有了相當?shù)钠鹕?/p>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講求作文批改的藝術,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諸熟門徑,讓那些貌似“老大難”的作文都成為“小兒科”!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望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