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松+劉利
一個星期六的上午,記者根據(jù)約定來到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兒童青少年門診的三樓。在杜亞松教授診室的門口,排隊等候的都是帶著孩子的家長們。他們有的人神情有些焦慮,顯然是為孩子的事操心;還有的家長為了看門診,從凌晨就開始排隊,顯得非常疲倦……
孩子“多動”成績差:耐心點,加點藥
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兒子專程從浙江寧波趕來看杜教授的門診。她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二次來看杜教授的門診。她兒子上小學二年級,學習成績不理想。老師反映說,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課,總是自己在下面玩,學習上總是注意力不集中。這位母親帶著孩子求助于杜教授。在做了一系列檢查后,杜教授診斷孩子患有多動癥,并開了鹽酸托莫西汀治療。治療一個月后,這位母親覺得“效果還不明顯”,今天特地再次來就診。
杜教授看她心情焦急,特意叫她要放松下來,并告訴她,多動癥患兒需要綜合治療,藥物治療是基礎;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考慮在安全的范圍內(nèi)加大劑量。杜教授讓小孩子稱體重后,確定藥物劑量在安全范圍內(nèi),就重新給孩子開了藥方。他同時囑咐這位母親:對待多動癥的孩子要多點耐心,治療也要有耐心,相信服藥后肯定會起效的。
杜亞松教授特別告訴記者,多動癥全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在兒童中發(fā)病率很高,是兒童心理咨詢門診中最常見的疾病?;加写瞬〉暮⒆又饕憩F(xiàn)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度、沖動任性等。除此之外,孩子還常會有自卑感、情感和社交障礙等。多動癥除了會影響學習外,還可能增加患者青少年時期及成 年后的犯罪率,所以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很多家長擔心藥物治療多動癥會有副作用。杜教授認為這方面的藥物是安全的,不會導致藥物依賴。
韋氏智力測驗是兒童心理咨詢門診中常用的工具,可以測試孩子的智商、語言水平等,幫助醫(yī)生做出診斷。
孩子愛發(fā)脾氣:別理睬,冷卻療法最有效
接下來進診室的是一位小女孩,帶她來的是她的母親和外祖母。這位母親見到杜教授就不停地抱怨說,孩子太愛發(fā)脾氣了,總是在家里無緣無故地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她們覺得孩子“精神不正?!?。這位母親還特地把用手機拍的孩子哭鬧喊叫的視頻給杜教授看。杜亞松教授問:“孩子是不是由她外祖母帶呢?”這位母親和孩子的外祖母一齊點頭說是。杜教授說,我猜一定是這樣的情況,這就是祖輩帶孩子的缺點——過分溺愛,導致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可以“無法無天”。孩子家長對此半信半疑,問道:“那孩子哭鬧、發(fā)脾氣那么厲害,我們應該怎么處理呢?”杜教授告訴她倆:孩子大發(fā)脾氣、愛發(fā)脾氣,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去理睬,你越是關注和理睬她,她發(fā)脾氣越是來勁,要采取“冷卻療法”。他囑咐家長:“除此之外,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一定不能把這件事全交給孩子的祖輩,否則孩子過分被寵愛不可避免。”
記者觀察
與孩子交流不簡單
做兒童咨詢門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門診中醫(yī)生不能只和家長交流,還要親自與孩子交流。杜亞松教授在這一點上顯得非?!皩I(yè)”。他與孩子的交流既有長輩的風范,又不失風趣幽默,讓孩子覺得他可親可近,自然而然地就與他“聊了起來”。而通過這些看似“拉家常”的對話,杜教授能掌握很多信息,包括孩子的語言能力、智力水平、交際能力等。再結合其他診療的結果,醫(yī)生才能開出最佳的“處方”。
先天智商一般,要靠后天來補
一位家長特地帶著孩子從北方趕到上海看杜教授的門診。這個男孩子學習成績較差,家長為此非常焦急。杜教授問孩子年齡多大,孩子回答說“10歲”。杜教授又問他“過兩年他是幾歲”,孩子沒有回答上來。杜教授又問孩子好幾個問題,比如問他“國慶節(jié)是哪一天”“中秋節(jié)是哪一天”等。孩子有的能回答,有的則回答不好。結合孩子此前做過的各種測驗,如智商測驗的結果(智商偏低)等,杜教授告訴家長:孩子天分不是很好,學習成績差與此有關。家長說:現(xiàn)在多動癥不是很多嗎,這孩子也調皮,是不是也是多動癥呢?杜教授耐心解釋說:這個孩子學習成績差不是因為多動癥,更多是因為先天的智商沒有那么高,但和孩子交流后發(fā)現(xiàn),他還是很開朗活潑的,建議你們在平時學習上多輔導輔導他,用后天的努力來彌補先天的不足,這樣最終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會上去的。
記者觀察
愛心第一位
一位患精神分裂癥的青少年,因為疾病發(fā)作而打了老師,于是老師和家長一起來門診咨詢。面對滿腹委屈的老師,杜教授耐心解釋說:“你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我們精神科醫(yī)生,因為患者精神病發(fā)作身體上受到攻擊,也是有過的。但對待精神病患者,首先我們一定要有愛心,要用愛心來對待他們。當然,這并不是說不要嚴肅對待這個問題。對于孩子的疾病,一定要積極治療和控制。家長必須承擔起監(jiān)管人的責任,配合醫(yī)生給孩子服藥治療,這必不可少,不能有絲毫放松。而在具體對待孩子的時候,不管是醫(yī)生、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有愛心,讓孩子體會到愛的存在,這樣對他的康復有好處?!?/p>
父親需要管孩子,母親的 “焦慮”會傳染
一對年輕的夫婦帶著兒子來看杜教授的門診。孩子看上去很文靜,也很懂禮貌。但他的母親抱怨說,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沒耐心,總是靜不心來學習,另外孩子不活潑,不喜歡到外邊玩,也不喜歡和人打交道。這位母親顯得很著急,她把自己記錄下來的關于孩子問題的滿滿的一大張紙遞給杜教授看,并說:“孩子這么多問題,應該怎么辦啊!”杜教授問孩子的爸爸:“這個男孩子平時誰帶?”孩子爸爸說:“孩子母親是老師,孩子就在她學校里讀書,基本上是她帶的,我工作很忙,沒時間管孩子?!?/p>
孩子的母親一再要求杜教授想點辦法治療好孩子的問題。杜教授讓她平靜一下,然后對她說:“你看你這么著急,說實話,你的心理問題比孩子的更大,因為你的這種焦慮情緒會影響和感染孩子的。作為母親,應該適當與孩子分開點,不要時時刻刻罩著他?!比缓螅沤淌趪诟篮⒆影职终f:“作為父親,一定要承擔管教孩子的責任,即使平時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比如,多帶孩子到外邊玩一玩,讓孩子體會到爸爸作為男性干練、豁達和堅毅的一面?!?/p>
結束語
由于來就診的患者人數(shù)眾多,杜教授的門診一直持續(xù)到中午12點半才結束。而杜教授顧不上吃飯,還要急匆匆趕去外地參加學術會議。杜教授特別告訴記者:心理健康一定要從小就抓起,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成年后才能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大眾醫(yī)學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