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暉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基本上就是教師的“一言堂”,即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五分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我們的課堂往往表現(xiàn)出重知識灌輸,輕養(yǎng)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等特征,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自然也就失去學習的興趣。很顯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難以實現(xiàn),這也與課標倡導的“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相違背。所以,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此,我們將導學式教學模式引入思想政治課堂。
一、精彩導入,激發(fā)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青年學生的學習目的與興趣是相輔相成的。由此可見,如果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將為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的學習也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生活化導入
“高大上”的材料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借用這樣的材料導入新課,效果往往較差。以生活中的趣事作為例子導入新課,一方面學生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政治知識并不是“假大空”,我們的生活處處體現(xiàn)政治知識。例如:在《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一課中,在講授“影響價格因素的間接因素”時,可以借用學生較為熟悉的網(wǎng)絡語言來分析,如“蒜你狠”“蘋什么”等。網(wǎng)絡語言的應用,使得課堂更加生活化,學生對于了解的事物也使得他們更加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的導入就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熱點導入
熱點導入使得我們的課堂更具時效性,這也充分體現(xiàn)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同時,熱點問題在社會上關注度高,學生也較為了解,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在講授“政治的職能”中“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時,我們可以借用“云南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案件”“南海爭端”等時事熱點。實踐證明,當教師運用這些熱點作為材料導入新課時,學生表現(xiàn)更為活躍,學習的積極性更好。此外,這樣的導入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良好品質(zhì),培養(yǎng)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討論
導學式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學習知識不只是為了考試,我們還應該幫助學生學會學以致用,學會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如在學習“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來反映生活的我們的消費水平受哪些因素的制約。學生在分析不同情景,可以得出影響消費水平的多種因素。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學會用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這不僅能訓練學生答題時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也能增強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能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增強克服苦難的勇氣和信心。
三、巧用學案,先學后教
“導學案”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 “學案教學”突出的是學生自己學,學案教學就是課前將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學案中的內(nèi)容,通過看書初步了解和掌握一節(jié)課的基本內(nèi)容,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nèi)容教師只須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而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以便在精講釋疑時幫助學生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導學案教學”與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對比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學生需要自己學習,自己思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責任編輯 黃日暖
實習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