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俊紅
(天津市第四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40)
主動脈氣囊反搏術后下肢固定裝置的制作與應用
竇俊紅
(天津市第四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40)
介入治療;固定裝置;制作
主動脈氣囊反搏(IABP)的置入對改善嚴重心衰的患者極為有效,術后管道護理及限制手術側肢體活動對護理提出要求,同時下肢制動可能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形成[1],護理人員需加大人力和精力進行守護以防導管脫出或出血危險發(fā)生。為防止患者術后變換體位管路打折、移位、脫落或穿刺處出血形成血腫。制作下肢固定裝置,以期達到限制或提醒患者肢體活動及防止靜脈血栓形成作用。
1.1 材料選擇 棉布220 cm×40 cm 1塊,棉布30cm×40 cm 2塊,尼龍搭扣20 cm×4 cm 5個。長方形氣囊1塊,外接電動充氣放氣裝置1個。
1.2 制作方法 見圖1
1.2.1 固定帶的制作 棉布對折縫制成220 cm×20 cm的長方形固定帶,保持平整。固定帶兩端的正反兩面分別縫制20×4 cm尼龍搭扣的絨面和鉤面2個,從而使固定帶形成一個直徑可調(diào)的環(huán)形。
1.2.2 布帶圈的制作 棉布30 cm×40 cm 2塊分別對折縫制成30 cm×20 cm的長方形布帶,兩側布帶兩端分別縫制20 cm×4 cm尼龍搭扣的絨面和鉤面3個,作為加固棱,從而再次形成一個直徑可調(diào)的環(huán)形布帶圈。布帶圈內(nèi)側縫制定時充放氣氣囊裝置,固定帶的非布帶圈部位為填充層,可根據(jù)需要填充發(fā)熱材料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功效,或者填充降溫材料用來收縮血管、止痛等。
圖1 下肢介入治療用肢體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1.2.3 充氣氣囊的放置 在加固囊中置入尺寸合適的氣囊,通過縫制對氣囊進行固定,氣囊外接口連接電動充氣放氣裝置,電動充氣放氣裝置可進一步設定充放氣時間。
患者行主動脈球囊反搏術后將下肢介入治療用肢體固定裝置橫向平鋪病床上,將固定帶形成一個直徑可調(diào)的環(huán)形,橫向固定于床面上,放置在小腿肌肉血管豐富處,對其進行循環(huán)加壓,周期為60 s,包括約15 s的充氣時間和隨后大約45 s放氣時間。壓力設定為80 mmHg(1 mmHg=0.133 kPa),以此循環(huán),以6 h為間隔,重復使用。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減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2]。肢體固定裝置使用時固定應松緊適宜。同時觀察下肢的皮溫、足背動脈搏動,確保下肢體征的安全[3]。當患者身體出現(xiàn)下滑需向上移動患者身體時要先松開肢體固定,解除牽絆,避免導管牽拉。
3.1 IABP術后下肢肢體固定裝置,可適用于不同體型的患者,通過布帶圈固定肢體、固定帶固定身體或床板,使各部分均可以嚴密固定而無縫隙,起到了很好的限制患者肢體活動的作用。
3.2 加固棱和充氣氣囊裝置的設計使肢體固定更加緊固,保證固定部位無位移。
3.3 對氣囊進行定時充氣放氣,通過對固定側下肢的擠壓從而促進固定側下肢靜脈回流,減少因制動導致的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3.4 固定帶上的填充層則起到了很好的理療輔助作用,使患者在使用過程中更加舒適。同時此裝置也可使用于骨科下肢術后的患者,對減少靜脈血栓形成及局部理療有良好的作用。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 [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12:354-357.
〔2〕王凈凈.抗栓泵結合下肢操預防肺癌根治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觀察[J].天津護理,2015,23(3):251-252.
〔3〕景明,李斌,鄧寶蕓.循環(huán)充氣壓力系統(tǒng)與深靜脈血栓預防[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3,1(9):69-71.
(2016-03-03收稿,2016-06-15修回)
R472
B
10.3969/j.issn.1006-9143.2016.05.047
1006-9143(2016)05-0455-01
竇俊紅(1975-),女,主管護師,護士長,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