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馬松雅
【摘要】 目的 對乳腺良惡性腫塊超聲造影典型模式作出分析, 并評價臨床價值。方法 97例乳腺腫塊患者作研究對象, 按腫塊良惡性分良性組51例, 惡性組46例。兩組均采用超聲造影典型模式, 對比分析。結果 良性組多為均勻增強(92.16%), 且邊界平滑(82.35%);惡性組多為不均勻增強(58.70%), 邊界放射狀增強(71.74%);惡性組達峰時間更快, 上升支斜率和下降支斜率更大,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良惡性腫塊超聲造影典型模式有特征性表現, 臨床價值大。
【關鍵詞】 乳腺腫塊;良性;惡性;超聲造影;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24
乳腺腫塊與乳腺癌密切相關, 按不同性質分良性和惡性, 其鑒別診斷為影像學研究重要內容[1]。超聲造影為常用檢查方法, 有無創(chuàng)性特點, 當前, 各種新型造影劑層出不窮, 乳腺腫塊增強模式、血流動力學及灌注形態(tài)改變等均能清晰顯示, 鑒別能力有極大提高[2]。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因乳腺腫塊于本院就診97例患者作研究對象, 對超聲造影典型模式作出分析, 評價價值,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因乳腺腫塊于本院就診97例患者作研究對象, 按腫塊良惡性分良性組51例, 惡性組46例。良性組患者年齡31~67歲, 平均年齡(42.56±8.15)歲, 右乳27例(52.94%), 左乳24例(47.06%), 均單發(fā)。惡性組患者年齡31~66歲, 平均年齡(41.49±8.17)歲, 右乳25例(54.35%), 左乳21例(45.65%), 均單發(fā)。兩組患者年齡、腫塊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采用超聲造影典型模式, 選用百勝Technos MPXDU8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探頭LA532(5~13 MHz), CnTI造影成像, 單聚焦, 探頭LA532E, MI 0.07~0.10。取Bracco Sono Vue冷干粉劑, 加入生理鹽水5 ml, 稀釋, 搖晃均勻后, 取2.4 ml, 給予肘正中靜脈輸注, 取5 ml生理鹽水注入, 注意在造影劑注射同時, 啟動CnTI, 實時諧波造影狀態(tài), 針對造影全過程給予錄像[3]。錄像回放的過程中, 對腫塊造影模式進行分析, 并對比周圍正常的腺體, 對病變增強水平予以觀察, 并對增強邊界清晰性及均勻性作細致觀察, 選擇感興趣的區(qū)域, 描繪出時間-強度曲線, 并記錄各項指標, 包括開始增強時間、峰值強度、達峰時間、上升支斜率及下降支斜率[4]。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造影模式 良性組(51例)中, 39例高增強, 占比例為76.47%, 12例等增強, 占比例為23.53%;47例均勻, 占比例為92.16%, 4例不均勻, 占比例為7.84%;42例邊界光滑, 占比例為82.35%, 9例放射狀, 占比例為17.65%。惡性組(46例)中, 29例高增強, 占比例為63.04%, 17例等增強, 占比例為36.96%;19例均勻, 占比例為41.30%, 27例不均勻, 占比例為58.70%;13例邊界光滑, 占比例為28.26%, 33例放射狀, 占比例為71.74%。兩組在增強是否均勻及邊界光滑上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時間-強度曲線參數 良性組開始增強時間(8.63±0.34)s, 峰值強度(0.11±0.49), 達峰時間(18.72±0.18)s, 上升支斜率(0.009±0.001), 下降支斜率(0.0010±0.0002)。惡性組開始增強時間(8.61±0.22)s, 峰值強度(0.12±0.53), 達峰時間(16.41±0.31)s, 上升支斜率(0.013±0.002), 下降支斜率(0.0018±0.0003)。兩組開始增強時間及峰值強度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達峰時間、上升支斜率和下降支斜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乳腺腫瘤生長和轉移與間質新生血管有緊密聯系, 良性腫塊的新生血管較少, 走形規(guī)則[5];惡性生長演化分血管前期與血管期, 在前期腫瘤生長非常緩慢, 氧和養(yǎng)料主要憑借彌散作用獲得, 并運送代謝產物;血管期, 瘤體將會增大到1~2 mm, 大量釋放血管生長因子, 尤其是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刺激下, 大量生成新血管, 此時由血流供應變?yōu)楣嘧ⅲ?致使腫瘤較快生長, 并逐漸轉移, 該階段大量形成新血管, 異形性相對較明顯, 表現特點有:①走形扭曲, 較紊亂, 外形不規(guī)則, 且內徑粗細程度不一[6];②多聚集于瘤體浸潤性的生長邊緣, 分布非常不均勻, 加上管壁缺乏肌層及基底膜, 壁偏薄, 彈性比較差, 血管通透性較大, 極易壞死及出血, 偶見管腔阻塞及狹窄;③功能及結構異形性, 可擴展到整個血管樹, 如毛細血管及滋養(yǎng)動脈等。良性腫塊和惡性腫塊不同血管增生方式及形態(tài), 為超聲造影診斷乳腺良惡性腫塊病理學基礎。既往檢查多為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檢查, 但對于乳腺腫塊內部低流量、低速微小血管較難檢測。周圍靜脈注射超聲造影劑Sono Vue, 憑借超聲造影諧波成像技術, 在腫瘤微血管灌注超聲早期評價中有很大價值。據報道, Sono Vue是血池造影劑, 微氣泡的平均直徑2~6 μm, 可于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中自由通過, 且不通過血管壁進入到細胞間隙, 當微氣泡接收到超聲探頭所發(fā)射聲波之后, 可進行二次散射, 大量產生散射回波信號, 能夠被探頭所接收, 故組織中只要有血流通過, 便能利用造影劑微氣泡散射回波信號, 從而被超聲檢測。超聲造影能夠較清楚的顯示病變內和周圍血管分布、走形, 使得病變區(qū)域和正常腺體組織聲學有更明顯的差異。據研究指出, 新生血管不單是病灶生長及侵襲的基礎, 同時也是乳腺病灶的重要特征, 對預后有特別重要的影響, 能引起良性病灶及惡性病灶在增強模式上的差異。此文中, 比較良性組與惡性組造影模式特征及時間-強度曲線參數, 前者多為均勻增強(92.16%), 且邊界平滑(82.35%);后者多為不均勻增強(58.70%), 邊界放射狀增強(71.74%), 比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灶超聲造影表現及微血管分布、密度之間有較強相關性, 良性腫塊特別是纖維腺瘤, 上皮增生非常活躍, 微血管的密度大, 此為良性病灶與惡性病灶在增強程度上無差異的原因;而惡性腫塊, 由于其新生血管不均勻分布, 結構為網狀, 中心區(qū)無血管或者血管非常稀少, 極易造成液化壞死, 此為不均勻增強病理基礎;其內部和周圍的新生血管走形迂曲, 粗大, 為導致病灶周邊呈放射狀增強的原因。在造影時間-強度曲線中, 腫瘤血管床進入微泡數總量主要通過曲線峰值最大強度反映, 良性組與惡性組在開始增強時間及峰值強度方面無顯著差異, 證實良性腫塊和惡性腫塊增強都主要是高增強。惡性組達峰時間(16.41±0.31)s
快于良性組的(18.72±0.18)s,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惡性腫瘤血管管徑粗, 密度大, 間質成分較少, 引起造影劑灌注加快。時間-強度曲線上升支斜率指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造影劑的灌注速度, 其值越大, 速度越快;而下降支斜率指造影劑達峰值后消退速度, 其值越大, 則說明消退越快;惡性組上升支斜率和下降支斜率更大, 上升支斜率(0.013±0.002), 下降支斜率(0.0018±0.0003), 而良性組上升支斜率(0.009±0.001), 下降支斜率(0.0010±0.0002), 惡性腫瘤內部血供相比較良性有特殊性, 造影劑灌注微泡流速及流量快于或多于良性,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乳腺良惡性腫塊超聲造影典型模式表現具有特征性, 時間-強度曲線可提供定量信息, 分析較準確, 診斷價值較大, 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康小燕. 超聲造影在乳腺良惡性腫塊中的典型模式分析及其臨床價值.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3, 24(10):1195-1196.
[2] 蔡麗珊, 張建興, 宋光輝, 等. 超聲造影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3, 33(12):1801-1805.
[3] 董曉秋, 邵小慧, 王思明, 等. 乳腺良惡性腫塊超聲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其臨床價值.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0, 26(10):893-896.
[4] 張曉光, 張小利, 帕麗達·帕爾哈提, 等. 超聲造影對乳腺腫塊良惡性鑒別診斷價值的系統(tǒng)評價. 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 2014, 14(1):79-84.
[5] 朱巧英, 周鋒盛, 陳俊, 等. 對比增強超聲造影對乳腺不典型腫塊的診斷價值. 江蘇醫(yī)藥, 2014, 10(13):1559-1561.
[6] 劉華, 李國杰. 超聲造影在乳腺良惡性腫塊鑒別診斷的研究進展.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2, 14(12):837-839.
[收稿日期: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