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乒乓球運動一直深受我國廣大民眾喜愛的國球運動,它在高校學生群體之中也是備受歡迎,但如何能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學習乒乓球的技術能力,一直都是重要的課題。本文旨在探索高校乒乓球教學中應用合作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以期能促進乒乓球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乒乓球教學 合作教學 模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37-01
在如今的體育新課標之中,“合作”已被強調(diào)成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在高校乒乓球教學過程之中引入合作教學模式,是對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團體意識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提升高校學生對于乒乓球運動的熱愛,從而提升各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
1 高校乒乓球教學合作模式的特點
乒乓球作為我國的國球,乒乓球運動本身對于運動場地的要求并不高,同時具有很多的變化性,因此乒乓球運動也是深受我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喜愛的運動形式之一。對于高校體育專業(yè)而言,這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銜接階段,因如何在乓乓球教學過程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深厚的理論學習基礎,同時培養(yǎng)良好正確的運動習慣和乒乓球的正確鍛煉素質(zhì),這也是高校乒乓球教學模式不斷探索的意義所在。
乒乓球運動本身便是一個具有極大合作意義的運動,它既能展現(xiàn)運動員個人自身優(yōu)秀的運動技術和素質(zhì),同時也依賴于大量的合作練習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技術。因此在高校乒乓球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教學的模式具有極大的協(xié)作性和配合性的特點,能幫助乒乓球的教學過程中充滿未知的興趣性,激發(fā)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積極性。
2 高校兵乓球合作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2.1 應用合作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校的體育教學與其他的專業(yè)教學不同,它非常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的參與性。而體育教學中的乒乓球教學具有入門易,深入難的特點,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如果只是僅僅針對理論性的技術要點進行教學的話,將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樣,如果學生在進行實踐練習之時,如果沒有任何合作性的回合性對打,只能一味地陷入撿球的境地,那么非常容易帶來學生的厭倦感。因此,應用于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團體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性地對打聯(lián)系,彼此的技術水平不會差距太大,可以讓乒乓球運動基礎較好的同學對基礎稍差的同學起到一個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帶領作用,這樣學生群體之間的合作性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基礎較好的同學的成就感,同時還不會讓基礎稍差同學的信心受到打擊,真正實現(xiàn)協(xié)作性的資源共享教學目標。
2.2 應用合作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應用合作教學模式,可以讓乒乓球教學課程不再是教師傳授乒乓球理論技術要點的單一模式,而是充滿了團隊合作的趣味性,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團體小組之間的對打練習而發(fā)現(xiàn)自身技術和運動習慣方面的不足,提高自身總結和反思的學習能力。當前的乒乓球這項運動的打法有很多類型,包括削球,兩面弧旋,弧旋結合快攻以及直板快攻等等,不同的學生所擅長的乒乓球運動技術打法或是偏好的運動習慣都不一樣,因此針對如此多樣化的學生學習水平,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學生組成不同的團體小組,對其應用合作教學的模式,有助于激發(fā)不同學生的學習潛力,同時在彼此切磋之間能提高團體之間的合作默契程度,互相發(fā)現(xiàn)問題,指正問題,并在不斷的合作聯(lián)系中改善不足,這樣的合作教學模式不再依賴于教師的指點,而是可以通過大量的合作練習,在大量的實踐對打過程之中發(fā)現(xiàn)運動技術上的問題,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高校乒乓球合作教學模式的合理建議
3.1 需建立互動性更強的教學模式
在高校乒乓球教學過程之中應用合作模式,會幫助學生提高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另一方面,不能因為注重合作性的教學模式而忽視了教師的教學指導性的作用。新型的合作教學模式應該往“教師→團體小組→學生個體”這一模式方向上發(fā)展。比如在乒乓球平凡拍擊球的教學課程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乒乓球運動水平以及課程的掌握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成為不同水平的團體小組,在團體小組進行理論和實踐學習過程之中,可以針對教學過程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由教師給予指導和指正,并為團體小組的學習目標提供專業(yè)性的指點和設計,幫助團體小組的自主學習拓寬知識的廣度,加深知識的深度,使合作模式往深層次方向拓展。因為分組是基于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因此在合作練習中不會出現(xiàn)一直撿球的情況,也有利于減少學生的消極驗血情緒,可以通過“教師→團體小組→學生個體”這一模式幫助每一位個體學生都能從合作教學模式中得到乒乓球理論知識和技術層面上的改善和提升。
3.2 需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高校乒乓球教學應用合作教學模式不再是教師的單一教授知識的課堂教學方式,而是注重了教師與學生組成的各個團體小組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但這并不意味著是對于學生群體的完全放養(yǎng)式教學。因此針對于學生的合作教學成果,是需要建立一個科學化的評價體系,才能真正總結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為以后的教學過程起到借鑒作用。同時還可以建立一定的獎勵機制,來幫助進一步挖掘?qū)W生的練習熱情以及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高校的乒乓球教師由此制定更為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訓練計劃和教學目標,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4 結語
乒乓球運動一直以來都是在我國深受喜愛的運動形式,有很高的普及率,同時乒乓球在高校學生之中也是備受歡迎的一門運動形式。但不同的教學模式帶來的教學成果也是不一樣的,應用合作模式的乒乓球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團體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之中,提高乒乓球的技術水平,同時還能提高學習乒乓球的積極性,增強自主學習能力,但另一方面還是需要注重教師的指導性作用,還需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真正把控合作模式的教學成果,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的乒乓球運動素質(zhì)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蘇金慶.合作學習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3.
[2] 孫洪.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武魂,2013,09:209-210.
[3] 張少瓊.關于高校乒乓球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J].新課程(下),2014,05:134.
[4] 首潔等.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04:57-59.
作者簡介:安棣(1983-),女,漢族,籍貫:天津,學歷:本科,學位:碩士,講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