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磊
(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體育系,廣東 湛江 524048)
分層次教學在羽毛球選項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沈德磊
(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體育系,廣東 湛江 524048)
運用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將分層次教學方法引入到羽毛球選項課中進行實驗研究,目的是探究分層次教學法運用于羽毛球選項課中的教學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分層次教學在羽毛球選項課中的實踐應用充分體現(xiàn)了其“因材施教”的優(yōu)勢特征,能夠顯著性地提高高校學生羽毛球選項課的課堂教學質量,較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更能顯著、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技能。
體育教學;分層次教學;羽毛球
近年來,為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分層次教學進入了體育界專家學者的視野,成為了研究熱點。分層次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實行有差異發(fā)展”的理念[1],有效克服傳統(tǒng)班級單一教學模式的不足,實現(xiàn)個體差異化與多樣分層教學有機結合。分層次教學是基于學生整體性、多樣性與個體差異性而建立起來一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對不同學識水平和認知經驗能力層次學生的針對性教學,突出“因材施教”與“全面兼顧”相結合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者所追求的新時代先進教學模式發(fā)展的趨勢,但在實際教學中卻較少有老師加以運用和推廣,引發(fā)了筆者的思考。
分層次教學在羽毛球選項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
在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圖書館查閱了教育學、教學論、教育心理學、體育科學、球類教法等相關方面的專著資料及體育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和羽毛球教學方式等論文多篇。通過網、萬方等期刊檢索系統(tǒng)、網絡查詢等方式收集資料并進行歸納整理,全面了解本研究的現(xiàn)狀和前沿動態(tài),為本論文的撰寫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用excel和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得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和分析。
1.2.3 實驗法
隨機從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2014級專科生中抽取一個班級60人,分成實驗組30人、對照組30人進行教學。實驗組運用分層次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教學,傳統(tǒng)教學法沒有將30個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只是籠統(tǒng)地、整體性進行授課。
為了平衡兩個對象班學生的整體條件,符合開展實驗的條件要求,需在實驗前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兩個方面進行測試。身體素質測試包括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臺階試驗、握力。技術測試包括正手發(fā)高遠球、正手打高遠球、正手吊球。實驗前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身體素質和技術測試的各項指標之間的T檢驗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從而保證了兩個班是在均衡性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實驗的。
在60名學生進行羽毛球三項技術的測評中,學生在每一項測試中均有10次測試機會。正手發(fā)高遠球的有效得分區(qū)為:對角區(qū)域的單打和雙打后發(fā)球線之間;正手擊打高遠球的有效得分區(qū)為:對角區(qū)域的單打和雙打后發(fā)球線之間;正手吊球的有效得分區(qū)為:對角區(qū)域的前發(fā)球線與球網與地面的垂直線之間。初級層:單項平均在5個以下者;高級層:單項平均在6個以上者。通過實驗前對60名學生的羽毛球技能測試發(fā)現(xiàn),能夠達到高級層標準的有23人,達到初級層標準的有37人。經過對測試成績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隨機抽取的30名實驗組學生(其達到高級層的有10人,初級層的有20人),30名對照組學生中(高級層的有11人,初級層的有19人),兩組同學的羽毛球基本技術水平差異不大。
高校羽毛球選項課的教學目的本身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運動員,而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2]。因此,在進行實驗分層教學時,初級層的教學目標和重點為:能夠掌握羽毛球技能教學的基本內容,了解羽毛球相關理論的基礎知識,一定程度上掌握羽毛球技術動作。具體教學內容是:握拍基本姿勢,基本步法移動,正手發(fā)高遠球、正手發(fā)小球,正手吊球等。高級層的教學目標和重點為:掌握教學的基本內容,并能有所拓展和創(chuàng)新;較好的掌握羽毛球的基本理論知識,并能有較深層次的理解,能熟練運用所學技術并具有較高的戰(zhàn)術能力。具體教學內容是:結合步伐移動,正、反手打高遠球技術,正、反手吊球技術,正、反手發(fā)球技術,以及結合運動實踐等。
1.2.4 對比分析法
將實驗前后測驗、收集和軟件處理后的相關數(shù)據(jù)作統(tǒng)計、整理分析,將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作為基本依據(jù),對分層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能水平是本實驗所研究的實驗目的,因此,對實驗組別和對照組學生的正手發(fā)高遠球、正手擊打高遠球、正手吊球三個單項技術進行測試,并將測試后的成績進行T檢驗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正高手發(fā)高遠球、正手打高遠球、正手吊球三項基本技術上的成績均存在顯著性的差異(p<0.05),實驗組學生的技能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的成績,實驗組學生單項成績提高較明顯,而對照組學生的羽毛球單項成績稍有提升但進步幅度遠不如實驗組。說明分層次教學法在羽毛球選項課中的應用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對促進學生羽毛球技能的學習進步更有優(yōu)勢。
2.2.1 科學分層,避免“一刀切”。
分層次教學,本身就是依據(jù)“因材施教”與“全面兼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使教學活動對學生更具有普適性和針對性。普通高校的學生因基礎背景不同而導致羽毛球技術水平高低不同。傳統(tǒng)意義上分層授課的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為簡化教學方式而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教學[3],即分層方法手段不合理,在針對學生不同水平基礎上不夠全面科學,在對學生實施分層后又過于固化分組,沒有靈活的個體調換,教師沒有建立更加有針對性和靈活性的分層機制。這種行為不僅忽略了學生不斷變化的差異性,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更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產生自卑情緒。因此,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應全面了解學生階段性的狀態(tài)變化情況,并且及時與充分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引導學生逐漸接受這種“差異化”的教學方式。
2.2.2 激勵“差生”,提升自信心
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自愿接受“被分組”,部分學生雖然有意見有想法,但礙于“面子”,只能接受現(xiàn)實。存在這種心理的學生,并不能真正體現(xiàn)出實驗本身的意義[4]。這里就需要教師在授課時講清楚如此分組,并不是為有些學生貼上“差生”的標簽,而是按“因人而異”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基礎技術水平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授課方式,起點不同并不代表終點距離就遠。教師應耐心上給予勸誡,鼓勵其打牢羽毛球基本技術水平的“地基”,夯實前進的每一個階梯,使學生自覺性“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實現(xiàn)學生自我學習觀占主導地位的目標,改變學生本身自卑的觀念,讓更多的“差生”逐漸轉為“好生”。
2.2.3 競爭“上位”,實現(xiàn)層級更替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羽毛球的技術水平也會隨著學習的深入而出現(xiàn)上下浮動的過程。分層次教學本身也是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與技能水平兩個方面來分開教學的,因此,分層次教學也應適時進行調整。實驗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5],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層級調整,能夠有效的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提高學生練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克服了自卑心態(tài),壓制了驕傲心理,而且活躍了班級的學習氣氛,和諧了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激勵學生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都積極進行羽毛球訓練,實現(xiàn)了初級層和高級層學生間的有機循環(huán),突出體現(xiàn)分層教學的良性競爭特征。
3.1.1 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中,分層教學法實現(xiàn)了兩方面改善: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改善了傳統(tǒng)的枯燥式教學法,顯著提高教學質量,順應了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
3.1.2 分層次教學法在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基本情況,分別制定不同層次級別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倡導學生間互相合作、共同進步的和諧模 式,把“因材施教”和“全面兼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貫穿其中,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提升了羽毛球選項課的教學效果。
3.1.3 針對分層次教學容易產生高水平者驕傲自滿或低水平者自卑墮落的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通過層級和教學內容的不斷調整,使部分學習超前的學生得得更高發(fā)展,使學習基礎薄弱,進步較慢的學生同樣得到相應發(fā)展[6],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優(yōu)生“吃不飽”和差生“吃不消”的極端分化現(xiàn)象的問題。
3.2.1 動態(tài)分層。分層次教學法的分層不能始終如一,要隨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實時變化而采取改變分組的辦法,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科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設立升降機制,適時掌控好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以達到提高班級整體水平的教學目的。
3.2.2 重視師資。教師是實施教學法的領軍人物,而分層次教學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全面的、系統(tǒng)的持續(xù)性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自覺發(fā)揮好自身的主導作用。
[1] 胡江.分層次教學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12).
[2] 吳毅.高校羽毛球選項課現(xiàn)狀討論[J].讀與寫(教育學學刊),2008(6).
[3] 李賢彪,夏志琴.我院大學體育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2008,28(6).
[4] 閆洪杰.高校體育選項分層次教學的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院,2005,19(6).
[5] 喬誠、許建生.大學體育分層次探討與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6).
[6] 史鮮玲.體育教學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實驗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8(4).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Layered Teaching in Badminton Optional Course Teaching
SHEN De-lei
(Elementary Education College of Lingnan Normal College,Zhanjiang 524048,Guangdong,China)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comparison analysis,experiment,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experiment research on badminton introduced to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badminton 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effect.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badminton in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fully embodies the advantages of its"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dminton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teaching method,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badminton skills.
PE;layered teaching;badminton
沈德磊(1987-),廣東湛江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