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建偉
【摘要】隨著小學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已經(jīng)逐漸在小學展開了。就小學音樂教育而言,已經(jīng)成為了小學生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小學生的年齡而言,其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因此,小學音樂教育需要更多的以感性和形象思維去教學,而不是以理性和邏輯思維去教學。本文分析和闡述了小學音樂課的教學模式,目的是提倡小學音樂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唱歌或演奏,更要通過動作或者舞蹈或戲劇性的表演增加音樂教育的趣味性,給小學生提供一個綜合的音樂體驗,來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音樂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 趣味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3-0220-01
1.引言
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得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得以大力提高,在物質生活滿足的基礎上,人們對精神的追求也逐步在提高,因此我國的文化事業(yè)進入了繁榮時期,尤其是流行音樂,可以說是蓬勃發(fā)展,很多流行音樂不僅吸收了國外的音樂元素,而且在本民族音樂元素的基礎上,形成了本民族特色的流行音樂。小學生對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和容納度是很高的,因此,對音樂的接受和吸收程度是非常之快的,但是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給學生講解的是一些古典及民族音樂,這些音樂內容由于歷史久遠而顯得有些脫離時代的感覺,加上上課時教學方法的枯燥,使得小學生對音樂課堂的內容和形式都不感興趣,因此小學音樂教育如何做到生動有趣是值得小學音樂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2.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使得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得以充分的滿足,在物質生活滿足的基礎上,對精神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加上我國文化藝術的繁榮發(fā)展,使得音樂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也更加受到重視。在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繁榮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2.1 填鴨式教學
大部分音樂教師把音樂課的目標設置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上。在這種被動式的填鴨教學中,學生對音樂的內涵和魅力的感受力并不強,又牽涉于學習成績的束縛,更多的學生只有將死記硬背應用于音樂的學習當中。這種單純的理論性的教學完全不符合我們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對小學音樂課堂的具體要求也不夠明確,降低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此外也降低了老師上課的積極性。
2.2教育的非藝術化傾向
音樂藝術的特點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并沒有突顯出來,而且也較少考慮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在授課形式及音樂教授內容上還是沿襲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太過知識化和理論化的音樂教學,忽略了音樂教育中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使得小學生逐漸對音樂課產(chǎn)生了煩躁和厭學的情緒。
3.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教學的運用
就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而言,小孩子對某一事物和活動所表現(xiàn)出的興趣時間為二十五分鐘左右,過了這一時間段,興趣會慢慢減退、消失,再加上學生的心理也會“審美疲勞”,時間久了,很難持續(xù)音樂興趣,那么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保持學生的興趣。以《雪花帶來冬天的夢》為例,教師提前制作好歌曲中提到的動物的裝飾,放著音樂,模擬大自然的情景,有小青蛙,小甲蟲,小刺猬等動物在森林里,蹦蹦跳跳,小學生對于這種情景模擬是非常感興趣的。然后就會模仿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趣味性音樂教學中,在快樂中感受音樂,學習音樂。
另外,啟發(fā)式教學適合小學音樂趣味性課堂教學。例如:在學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在唱歌之前先和小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教學,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引出主題。
——冬天是什么特征?
——冬天很冷,會下雪。
——雪花漂亮嗎?
——漂亮。
——那小動物們到哪里去了呢?比如小熊,刺猬,小青蛙等?
——在家里,在臥室里,不知道?。ㄐW生知識結構還不健全,因此回答也是多種多樣的。)。
——對,他們是在家里,可是他們在冬眠。有些哺乳動物像小熊,青蛙或刺猬等在他們的體溫降到和冬天室外溫度差不多時,他們進行冬眠,當外界溫度一旦升高,他們就醒過來啦。
這時老師拿著已經(jīng)準備好的雪花圖樣,以及冬眠小動物們的圖片給小朋友展示一下,讓他們知道這些冬眠的小動物很多是對人類有益處的,不能在他們冬眠時傷害他們,他們是人類的好朋友。在問答的過程中,引出歌曲的背景含義,豐富了學生對歌曲的情感。
4.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教學的成效
趣味教學最大的特征是趣味性,他體現(xiàn)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實際上,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里,也具體規(guī)定了小學音樂教育的標準,即興趣為主的音樂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找樂趣,在快樂的學習中成長。情景教學對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情境教學會幫助學生在心里產(chǎn)生更好的共鳴,比如讓不同的孩子戴上不同的頭飾,并且根據(jù)自己所戴頭飾的動物特點進行模仿,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生好動的年齡特征產(chǎn)生了共鳴。
4.1 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非常適合于小學生課堂教學和學習,讓小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才能使得他們在小學音樂課堂里學到相應的知識,打好音樂知識的基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最關鍵的是能夠提高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和記憶力,以及對相關事物的聯(lián)想力和反應能力。通過音樂趣味性教學的嘗試,學生從被動的填鴨式的學習轉換到了體驗性的學習模式,而且從單一死板的教學模式轉換到了生動有趣的學習過程中,激起了小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以及他們對歌曲理解時的情感世界,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小學音樂趣味教學有效的避開了那些單調的音樂賞析及音樂歷史的灌輸,在趣味教學中悄無聲息地把這些知識傳遞給了學生。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也學習和獲得了和音樂相關的知識。
4.2 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與律動的加入,會使得學生對課堂及歌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轉變了枯燥的學習方式。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知識廣度還非常有限,不可能短時間內將整首歌曲唱出來,因此以接龍的方式進行整首歌曲的反復循環(huán)練習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得他們對歌曲的學習更加有興趣,也學的更加到位,這樣才能使得小學生能夠接受課堂上的教師教授的音樂知識,才能使得他們通過意志而延長注意力的時間,并且保持相對的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才能有足夠的意志體會到歌曲的語境,了解歌曲的情緒,增加小學生對歌曲風格的認識和了解,提高課堂的效率。
5.結束語
趣味性音樂教學的方法在小學音樂教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如何將趣味教學有效的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是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而且在新課程標準的指揮下,進行音樂教學的改革和嘗試是十分必要的,非常有利于提高全民音樂的素質。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