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欣 侯雯玲 周健健
(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淺談目的論指導下的外國汽車品牌的漢譯技巧
孫 欣 侯雯玲 周健健
(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在汽車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中國, 外國汽車仍是中國汽車市場的主流。全球經(jīng)濟的一體化帶動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在此環(huán)境下,一個好的汽車品牌名稱在國際市場上變得越來越重要,優(yōu)質的汽車品牌翻譯對于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宣傳和競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汽車品牌的翻譯技巧則對該國汽車順利進入他國市場并得到新市場目標客戶的認可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本文以德國翻譯目的論為理論基礎,提出了四種翻譯技巧:直譯法,意譯法,音譯法,音意結合法。
目的論;汽車品牌翻譯;翻譯技巧
作為汽車企業(yè)宣傳和推廣產(chǎn)品的利器,汽車品牌具有特定的標志意義和豐富的象征意義。它承載著汽車所特有的商品信息和文化信息,是消費者認識或購買汽車產(chǎn)品的向導。在全球市場經(jīng)濟的大背景下,品牌作為廣告營銷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商業(yè)競爭中的意義重大。中國主流的汽車產(chǎn)品大多來自國外, 各種各樣的外國汽車各有其獨特的品牌, 要想在中國市場上立足并獲得巨額利潤,這些外國汽車品牌的漢譯顯得尤為重要。優(yōu)質的汽車品牌譯名更成為企業(yè)的無形資產(chǎn)和巨大的財富。
本文以目的論作為理論基礎。所謂翻譯目的論,就是認為翻譯中的最高法則應該是“目的法則”。也就是說,翻譯的目的不同,翻譯時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換言之,翻譯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策略和方法。即只要能達到翻譯的目的,譯者對原文既可以采用逐字直譯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完全改寫的方法,或者采用介于兩者之間的任何翻譯技巧。由此可見,翻譯目的論的核心是: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由譯文的預期目的或功能決定。所以,在汽車品牌的翻譯中,譯者應根據(jù)譯文的預期功能和目的靈活地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汽車品牌翻譯主要以目的語即汽車消費者為導向,所以在翻譯汽車商標時,譯者應始終以“激發(fā)消費者購買欲望,促進汽車銷售”為目的,同時也應盡量遵循翻譯要求,綜合考慮譯文的預期功能,文化差異和各位顧客的不同消費心理等因素。在此理論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四 種翻譯技巧:
2.1 直譯法
所謂直譯指的是在語言條件許可下,在譯文中不僅傳達原文的內容, 還盡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辭風格及組句形式。就是必需遵循“字字對應”的原則。例如:英國著名越野SUV品牌Land Rover旗下的優(yōu)秀越野車defender直接翻譯為衛(wèi)士,威猛霸氣,體現(xiàn)出其堅固可靠和對各種復雜路況的不懼,也間接顯示了其與英國軍方的密切關系,從而吸引了不少越野車愛好者的青睞,日本豐田旗下的Crown,直譯為“皇冠”,顯示出該商標尊貴,奢華的氣質,把轎車車主的九五至尊氣息成功地顯現(xiàn)出來,完美地迎合了轎車車主的消費心理。再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豪華跑車Mustang直譯為野馬,在漢語中有脫了韁的野馬一說,突出了該跑車馬力強勁,提速快,和個性張揚的特征。深受年輕的跑車發(fā)燒友的垂青。
2.2 音譯法
所謂音譯是指用發(fā)音近似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于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音譯通常用在翻譯人名和地名上。中國汽車工業(yè)起步較晚,雖然發(fā)展速度較快,但是目前國產(chǎn)汽車產(chǎn)品的質量仍然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汽車質量有較大差距。不少中國的汽車消費者仍然比較偏好“洋品牌”,尤其是歐美品牌,這使得許多汽車譯名直接采用音譯譯名,以保留原商標名的音韻美和異國情調,凸現(xiàn)外來色彩,迎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例如美國著名汽車品牌Ford音譯為福特,一看就是外國名字,同時也讓人聯(lián)想到特有福氣,有吉祥之意。美國福特汽車另一款汽車品牌Lincoln 音譯為林肯。在中國,林肯這位歷史上美國偉大的總統(tǒng)可謂家喻戶曉。用美國總統(tǒng)的名字直接作為譯名既揭示了過去其長期作為美國總統(tǒng)專車的歷史,又彰顯了其雍容華貴的品質和王者氣息。這是一箭雙雕的成功譯名范例。再如雪鐵龍公司生產(chǎn)的Elysee 汽車的名字源于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愛麗舍宮。愛麗舍宮自古便是法國皇室貴族居住的場所。該汽車品牌音譯為“愛麗舍”,透露出該品牌汽車高貴典雅的氣息,并帶有濃厚的法國浪漫情調,因此備受追求精致、高雅生活的汽車消費者的推崇。而日產(chǎn)Mazda 汽車音譯為“馬自達”,則標榜了該品牌汽車的安全性能優(yōu)越,在官方中文介紹中有“不需駕車人費心,座駕自能安全到達?!钡恼f法。此外有些外國汽車品牌譯名短小精焊并講求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樣既便于識別記憶,又便于口頭傳播。比如世界第一豪華汽車品牌-英國的Rolls-Royece(勞斯萊斯)以尾韻的形式增強了該汽車中文品牌的音響效果,讓人印象深刻,此外也紀念了創(chuàng)建該品牌的勞斯和萊斯兩兄弟。瑞典汽車品牌Volvo 翻譯為“沃爾沃”,該品牌譯名重復第一個音節(jié)vo,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車輪滾滾向前,這也與該汽車標志相匹配等。
2.3 意譯法
意譯是指原文的有些內容與形式不宜用漢語直接表達,而是經(jīng)過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更著重于意思的翻譯,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德國豪華汽車BMW是該譯法的經(jīng)典之作。BMW 是英文Bavarian Motor Works (巴伐利亞汽車制造廠)的縮寫,沒有任何文化含義。在翻譯它的名字時,直譯太長,音譯保留BMW,極為普通,沒有任何亮點可言,并且不能反映該車的過人之處。而通過意譯為“寶馬”,則達到了形神兼?zhèn)涞墓π?,堪稱絕妙!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馬是人們的座駕,擁有一匹日行千里的寶馬良駒更是古代達官顯貴炫耀的資本,使用寶馬這個譯名既顯示了汽車在現(xiàn)代中國所起的代步工具的作用與馬在古代中國所起的作用極為相似,也體現(xiàn)了該車的稀有名貴身份,可以與古代的赤兔馬,汗血寶馬等名馬相媲美。因此備受中國土豪,富二代的喜愛。另一日本汽車品牌斯巴魯旗下的“ legacy” ,如果直譯為“遺產(chǎn)” ,在中國人看來很不吉利,非?;逇?,被認為是逝者用過的東西,于是譯員將其巧妙地譯為“力獅”。在西方文化中,獅子是力量和勇猛的象征,在中國文化中, “獅”意指官運亨通,成王拜相,飛黃騰達,譯名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然會引起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再如英國越野車 Land Rover的英文意思是陸地上的流浪者,在中國文化中是貧窮破敗的代名詞,如果按照原文翻譯,該車將在中國汽車市場上銷售慘淡。而中文意譯成“陸虎”,讓中國消費者聯(lián)想到中國文化中的“攔路虎”的霸氣和野性,為該產(chǎn)品無與倫比的公路駕駛體驗及優(yōu)質的越野性能做了很好的詮釋。
2.4 音意結合法
音意結合法吸取了音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既表達出汽車商標的含義,又部分保留了與原名相似或相近的讀音。與音譯相比,這種譯法僅選擇與原商標品牌發(fā)音大致相近的諧音,同時利用漢字所蘊含的多義文化信息,賦予譯名實際意義,這樣既保留了品牌的音美,又增添了意美,引導消費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共鳴,達到良好的汽車營銷效果。例如英國豪華汽車品牌Jaguar的本意為生長于南美洲兇猛的貓科動物美洲豹,譯者將其譯為捷豹,不僅體現(xiàn)了該車像美洲豹那樣行動敏捷,還體現(xiàn)了該車的外觀像美洲豹的皮毛那樣漂亮。同時與Jaguar的第一個音節(jié)Ja發(fā)音類似,與漢語的“捷報”同音,喜氣洋洋。既顯示了意境美,又顯示了音韻美。Bora 是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以亞得里亞海風命名的一款汽車。在進入中國市場后該汽車品牌被翻譯成“寶來”,是寶貝過來的簡稱,充分迎合了漢語文化中祈求“招財進寶,財運滾滾來”的國人心態(tài),因而成為中國國內廣受歡迎的一款家用轎車。Mercedes-Benz是德國的豪華汽車品牌,起名是以奧地利巨商Emil Jellinck 之女Mercedes和該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Car l Friedrich Benz的姓氏合二為一形成的。它的中文譯名并沒有完全按照音譯法譯作梅塞德斯.本茨,而是譯為梅塞德斯.奔馳,把Benz譯為奔馳讓汽車消費者眼前一亮,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在廣闊原野上驅車奔馳的畫面和該款汽車飛馳電掣的身影。同時奔馳的中文發(fā)音與Benz的英文發(fā)音頗為類似。譯出了恰如其分的韻味。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德國豪華汽車生產(chǎn)商Porsche旗下的高端子品牌 Cayenne ,它本身是保時捷旗下的一款高檔越野運動型多功能車,中文譯名叫卡宴。“卡”,“宴”取自“Ca”和“yenne”的諧音,也恰到好處的反映了這款車型的性能和舒適性讓消費者就像是在享用了一頓美味的盛宴一樣。所以深受中國社會各界精英名流的喜愛。
品牌作為汽車的外在表現(xiàn), 不僅是推銷商品以及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的一種手段, 還為企業(yè)樹立了信譽。因此汽車品牌的翻譯顯得尤為重要。汽車品牌包涵著極大的審美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種綜合語言藝術,因此對于汽車品牌的翻譯要有創(chuàng)意,必須充分發(fā)揮譯者的想象力和能動性。在翻譯汽車品牌時,譯者應始終以“激發(fā)消費者購買欲望,引發(fā)消費者購買行為”為最終目的,同時也應盡量遵循翻譯要求,強調目的語讀者、綜合考慮目標文本的預期功能、文化差異和消費心理等因素,在此基礎上靈活利用以上翻譯技巧等譯出高質量的譯本,使學術、藝術和商業(yè)達到完美的融合。
[1] 范祥濤, 劉全福。論翻譯選擇的目的性.[J]。中國翻譯,2002,(6)25—28
[2] 李玉香。從功能目的論看商標詞的翻譯[J]。同濟大學學報,2006,(4)76—82
[3] 陳陵娣.國際名車品牌漢譯賞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
[4] 安亞平.中國名牌產(chǎn)品商標詞譯名分析及其翻譯方法[J].上??萍挤g,2004
[5] 劉凝.從目的論角度論汽車商標的翻譯[D].長沙: 中南大學,2009.
[6] 殷召榮.從歸化異化的角度論名車品牌的英漢翻譯[J].才智,2005.
孫欣(1991-),男,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級翻譯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侯雯玲(1991-),女,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級翻譯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宣翻譯(旅游翻譯)理論與實踐。周健健(1989-),男,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級翻譯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H315
A
1672-5832(2016)06-02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