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厚安
?
找不到歸屬的“兔子”——評約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中的“邊緣人”哈里
嚴厚安
【摘 要】《兔子,跑吧》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John.Updike在上世紀50年代末所創(chuàng)作的《兔子四部曲》之首。他以當時的美國城鎮(zhèn)生活為時代背景,成功塑造了“兔子”哈里這一形象,以“逃跑”、“自由”、“信仰”為主題透視了在那時美國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以及人們對其的質(zhì)疑與反抗。所以在美國,Updike被稱為是“游走在精神荒原上苦苦追尋靈魂的現(xiàn)代畸形人”,他在作品中的所感所想恰恰展現(xiàn)了美國在豐裕物質(zhì)經(jīng)濟時代背景下所反映出的人類精神迷惘與貧瘠,將現(xiàn)實理想之間的差距與沖突無限放大,使得人們完全找不到自己肉體與靈魂的歸屬。
【關鍵詞】逃跑 哈里 邊緣化 自我認同 困惑 追求 價值
《兔子,跑吧》是“兔子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它的故事發(fā)生于1959年的3月~6月,所講述的是主人公“兔子”哈里由于不滿其平庸的工作與失意的生活而離家出走,不斷逃離生活的經(jīng)歷。《華盛頓郵報》如此評價這部小說“它是光彩奪目而又深刻動人的故事,Updike用其透徹的洞察力、特殊的悲憫心以及水晶般晶瑩剔透的文化體將“兔子”哈里逃離生活的經(jīng)歷描寫的惟妙惟肖,仿佛使讀者與哈里一樣感同身受,悲痛在心?!?/p>
在《兔子,跑吧》中,主人公哈里是一個推銷員,他薪水微薄,整天奔波于糊口生存之間,家庭極其普通。但對于哈里本人來說,他也算是一個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理想與現(xiàn)實巨大差距的血性青年。在他的高中時代,哈里曾經(jīng)是縣內(nèi)最出名的籃球明星,他在中學聯(lián)賽中創(chuàng)造過籃球比賽的得分記錄,是教練、同伴以及漂亮女孩眼中的寵兒,而打籃球也成為了他心中第一流的事情。所以說,哈里在球場上與他人之前就體驗了人生巔峰的含義。哈里曾經(jīng)說過“我心中只有我自己,還有那籃球和高高的籃筐、像裙子一樣美麗、搖擺不定的籃網(wǎng)。”這就是享受人生與成功的云端哈里。但是,畢業(yè)工作后的哈里卻徹底的掉入了現(xiàn)實,由于家境貧困不得不選擇放棄學業(yè),提前工作的哈里只能靠做推銷員來糊口謀生。在哈里看來,這樣的生活是第二流的事情,他說“我是干過第一流事情的人,所以之后不管做什么,再去干第二流的事情,心中總會有失落感?!?/p>
(一)自我放逐的哈里
實際上,哈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與內(nèi)心深處無法抹去的孤獨才是他逃離的真實原因,因為哈里對生活是充滿焦慮不安的,在他眼里并沒有什么美好的東西,只有懷孕的妻子和令人窒息的狹小的房間。而且哈里的妻子珍妮也同婚前大相徑庭,他酗酒、吸煙,家里一片狼藉,整天對著電視不做家務。這讓哈里極其失望,那個戀愛時漂亮的珍妮一去不返。所以哈里對這種底層的生活已經(jīng)厭倦透頂,他的想象是去墨西哥灣的海灘放松,在沙灘上什么也不想。當女兒出生后,哈里似乎有將放逐自我的想法收回的意思,但是當他興沖沖的跑回家整理家務時,妻子卻并未因為孩子的降生而改變,她依然邋遢不羈,甚至拒絕與哈里同房。哈里徹底失望了,他最終選擇自我放逐。
(二)自我拯救的哈里
哈里雖然像兔子一樣逃避,但他也算是一個自我拯救者,他以離經(jīng)叛道的姿態(tài)來尋求自身所存在的實際價值。當他感覺自身所僅存的價值一天天被平庸乏味的生活所吞噬時,他那遙不可及的理想就越來越被放大。比如他在追求女人方面,他與露絲的同居并不是他渴望追求放縱、淫逸的肉欲生活,而是他看到了露絲身上有著珍妮所不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他以幻想的方式對妻子的愛加之到露絲身上,想象珍妮與露絲的虛擬結合,這就是哈里所謂的自我拯救,一種超驗感受的實現(xiàn)。露絲能夠滿足哈里對生活、對溫暖家庭的幻想,所以他將露絲視為是自己的女王。
從哈里這個人物的人性性格角度來看,他是在理想中夾雜著懦弱,卻又不希望被緊固于牢籠中的人,所以它才會選擇逃離。再加之Updike將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藝術手法進行了借鑒拼接,將夢幻、象征、反諷、夸張都藝術表現(xiàn)手法完全應用于作品中,就使得《兔子,跑吧》更加鮮明,仿佛這個故事能夠吸引讀者,讓讀者感同身受一樣,有一種臨場感。所以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美國生活的人們都會了解,哈里到底是怎樣一個人[1]。
哈里之所以被稱之為“兔子”,不僅僅因為他的外在,而在于作者Updike通過《兔子,跑吧》這部作品對于當時美國現(xiàn)實社會人們精神與生存狀態(tài)的摹寫與抨擊。雖然困擾哈里的是家庭問題,工作問題和人生問題,但實際上在《兔子,跑吧》中哈里作為當時美國社會中的底層,他的存在和所作所為卻具有典型意義。哈里的困惑與追求是特定時代的社會所造成的,他所追求的所有夢想都要通過“跑”來實現(xiàn),所以在作品中,我們看到他與社會的決裂,以及后三部作品中他與社會的調(diào)和,最終達到融合,是跑了又停,停了又跑的曲折過程。他為什么要跑?為什么找不到歸屬?為什么是社會的邊緣人群,作者Updike借用哈佛大學教授Greiner的話來說就是“兔子哈里到底應該用社會世俗來規(guī)范自己的所思所為,還是用自己的幻想來規(guī)范和追求自己的信仰與行為?”這是個問題,也是美國人直到現(xiàn)在都在苦苦思索的。
(一)兔子“跑”的本質(zhì)原因
哈里對生活的逃避表象來看是因為對社會、對家庭甚至對自己成就的不滿,但是如果深層次探討其本質(zhì)就會發(fā)現(xiàn),哈里所生活的年代普遍存在著與他相似的美國青年精神危機,因此后來的美國人也評價哈里是“頹廢的一代”。當時的美國正處于外強中干的時期,雖然二戰(zhàn)后對外國力強盛,到處征伐,但是國內(nèi)民眾卻民生凋敝,反戰(zhàn)情緒極
其高漲,而思想也處于從腐化到糜爛的破敗時期,商品經(jīng)濟社會所帶來的機械乏味感到處彌漫。而哈里卻是一個不甘平庸的異類,它渴望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與美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他卻深陷于美國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束縛之中,所以他選擇“跑”。
應該說,哈里的“跑”正折射了一大群人對于美國50年代社會的不滿。由于當時的西方社會正處于狂熱的信仰與存在主義哲學思潮當中,所以許多人感覺自己的人生目標突然被社會的熱潮所蒙蔽,感覺自己處于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是隨波逐流追逐信仰思潮還是做回自我,這種糾結與矛盾讓人們誠惶誠恐,哈里恰好就是這樣一個迷茫的人,他想通過實現(xiàn)夢想來挽救自己頹敗的生活與家庭,所以他覺醒、反抗、甚至反叛自己的家庭和朋友,選擇逃跑。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哈里的這種行為是有異于大眾群體的,他的存在感陡升,與其他逆來順受的人不同,哈里的希望與憧憬讓他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意義,所以他并未考慮自己是否能在如此環(huán)境中自救成功,而是希望在不斷自救,逃離的過程中找尋屬于自己的精神與靈魂,尋求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才是Updike希望傳遞給讀者的內(nèi)涵[2]。
(二)哈里追求的現(xiàn)實意義
哈里的“跑”可以理解為逃避,但實質(zhì)上是去追求,但它具體追求的是什么,他的理想又是什么,Updike并沒有明確表達,不過從哈里的“跑”,作者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哈里的逃避折射出了美國在建國過程中的狀態(tài),當美國的領土擴張在19世紀上半葉趨于停滯后,他們的夢想?yún)s并未消失,對外擴張的心理一直以來都沉淀于美國人的內(nèi)心深處,并通過各種形式不斷被表現(xiàn)出來。實質(zhì)上,美國人一直在追求,即使那夢想是模糊的、無法實現(xiàn)的東西。
Updike希望用《兔子四部曲》來激勵五六十年代精神貧瘠、充滿焦慮與頹廢感的美國人,希望動搖甚至連根拔起傳統(tǒng)的舊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像哈里在中學時代那樣,一直突破自我,永遠做一流的事情。雖然美國曾經(jīng)在戰(zhàn)爭中輝煌過,獲利過,但是那都已是過去,美國人需要從歷史中走出來,并樹立自己的信仰,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所以哈里的奔跑也是美國的奔跑,在無限的自由中探索自我,找到屬于自我的對抗世界的方式,這才是美國人應有的姿態(tài)。
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特別的角色來抒發(fā)自己對于當時美國社會的看法與價值觀念,就像他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我通過兔子哈里的眼睛來看世界,我看到了哈里的周圍有著許多膽小懦弱的兔子,這比我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更值得講述?!?/p>
參考文獻:
[1]徐夫玲.《兔子,跑吧》的人物形象與文體風格[J].芒種,2014(18):83~84.
[2]莫芹.失衡的兔子——“兔子四部曲”的主體性分析[D].南寧:廣西大學,2011.
[3]桑迪歡.論《兔子四部曲》對當代美國文化的透視[D].南昌:南昌大學,2005.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學院外國語學院)
作者簡介:嚴厚安(1970-),男,安徽壽縣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二戰(zhàn)后美國文學中的“邊緣人”研究。項目編號: SK2016A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