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歌
?
一切都將繼續(xù)
荊歌
我為什么要寫?
我似乎從來也不問自己。也沒有人問我。我只是想寫,愿意寫。寫的時候,忘記了周遭的現(xiàn)實。而曾經流淌在身邊的現(xiàn)實,則變了形,在腦海里涌動。這是一種既忘我又非常自我的感覺。不知道是令自己痛苦呢,還是愉悅。這種感覺是奇妙的,非現(xiàn)實的。我被這種感覺牽著走。我享受著這種感覺,就像一種巨大的慣性,更像是一種對秘密體驗的迷戀,上了癮,成了一種強迫行為和強迫性的心理。
如果我說,寫作,寫那么多小說,說那么多故事,講那些男人女人老人孩子,講他們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把無數(shù)的細節(jié)捕捉到,或者想象虛構出來,這些,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對寫作者個人有意義,你會同意嗎?
反正在我這里,就是這樣的。
如果之前的二十多年,我不是一個狂熱的寫作者,如果我沒有把大好的青春和幾乎所有的時間都交給了寫作,我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會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我刻板地上班下班,去推銷一些化妝品或者聞所未聞的生活用具;我或者開出租車,跟所有的客人胡扯中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要不就是繼續(xù)當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習雷鋒的重要性,講《荷塘月色》和《祝福》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再或者,就是過一種游手好閑的生活——那才是我天性中的最愛。
但我選擇了寫作。沒有其他各種的如果。我在寫作中把自己一路擦亮。擦亮自己的情緒和內心。感覺在這條路上飛奔著,拖曳著自己,跑得很快,卻又很安靜。寫作成了一種農活,一門手藝,一件讓自己充實的事。不寫難受。
一個人,用他一生最好的年華,干同一件事,樂此不疲,這無論如何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至少對他個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后來,我愛上了別的事情。玩古這個事情,非??简炄说闹橇ΑD阋チ私夂芏嗟臇|西,你要學習很多東西,要觀察,要對比,要總結,要琢磨。要注意不能被許許多多的假象迷惑了雙眼,要注意在眾多的信息中辨別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看上去真的其實是假的,哪些是本以為是假的不料卻是真的。真真假假,占據(jù)了你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和精力。玩古擠走了寫作的時間,它帶來了別樣的人生況味。有歡樂,有悔恨,有迷惑,有頓悟。
一件同樣只對個人有意義的事,似乎要擠走另一件。
然而在我的內心深處,文學寫作所打下的烙印,卻是揮之不去的。它經常在我的腦部生化反應異常,就像犯了毒癮似的。它閃爍著,誘惑著,令我不安,讓我惆悵。
近年來,我寫一些與收藏有關的筆記,在一些報刊開設相關的專欄,我給欄目起的名字叫“玩物志”。玩物喪志這個成語,我特別去掉了那個“喪”字。我是要表明,我的志一直都還在的,沒有喪失。強調什么,就是害怕失去什么,不是這樣嗎?原來,我這個文藝老青年,到了該安度晚年的歲數(shù),原來內心還是像有出息的年輕人一樣,把“志”看得很重??!
這個志,還是小說。寫小說這件事,原來,對我而言,依然是那么的重要!這個重要,沒有深文大義,只是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支點和落腳。有了它,心里踏實,活得香甜。不虛無,不恍惚,不后悔。
所以,不管是否江郎才盡,我依然要寫小說。這是我最珍視的一件事,應該是最值得干下去的事。生命不息,寫作不止,這是一些人的追求,更是一些人的宿命。當然,人生移步換景,生活的興趣不同了,視角轉移了,知識點變化了,寫出來的悲歡人生,也別是一番滋味了。最近兩年,我的小說,背景似乎都離不開玩物和收藏,《一刻》《香如故》《他日物歸誰》以及這篇《珠光寶氣》。
玩物還將繼續(xù),小說決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