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煜 喆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 401524)
?
重慶西沱碼頭歷史景觀與現代景觀的對比分析
葛 煜 喆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 401524)
根據西沱碼頭景觀改造的需求,從文化主題、景觀空間結構、建筑風貌、景觀鋪地、小品設施、植物六方面,對西沱碼頭的歷史景觀與現代景觀進行了對比分析,剖析了古鎮(zhèn)碼頭在現代景觀改造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傳承地域文化的景觀改造建議。
碼頭,景觀,空間結構,小品設施
1)地理位置。重慶西沱碼頭地處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長江南岸之回水沱,與忠縣石寶寨隔江相望,其位于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街”的云梯街的下段,云梯街為一條沿碼頭而起,垂直于山脊等高線蜿蜒而上,直達獨門嘴的古老街鎮(zhèn)[1]。而西沱碼頭也正是欣賞這氣勢恢宏的云梯街景觀的最佳觀景點。
2)歷史沿革。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的西沱碼頭始建于東漢末年[2]。北宋真宗咸平五年,西沱碼頭成為“川鹽銷楚”的鹽運大道起點和貨物集散地[3],元代此地設有“梅沱小水站”驛站,促成宋、元時期水運繁榮。而后,清乾隆、咸豐及民國時期的三次“川鹽濟楚”,更促使西沱碼頭興旺發(fā)達,其間匯集了各地商賈,達到全盛時期。
3)現狀。三峽庫區(qū)蓄水至175 m高程之后,西沱老碼頭隨著云梯街下段一起被淹沒,而后在云梯街180 m高程處建有新碼頭以滿足新時期客輪??康男枨?。
西沱碼頭歷史景觀與現代景觀的差異化是因景觀的形成條件有所不同,這些不同體現在功能需求與居民生活的差異上。
2.1 地理環(huán)境因素
西沱碼頭的地理位置沒有改變,三峽大壩落成,長江水位達到175 m后,西沱云梯街下段被淹沒,中上段保留了下來。
2.2 功能的需求
西沱老碼頭的景觀因通商貿易的需求而逐步發(fā)展形成,因長江水時有漲落,故修建石臺階通入江水中以供人員、貨物的上下,然后沿著云梯街而上通往其他城鎮(zhèn),因此,碼頭與云梯街是有機的整體,無法割離。
目前云梯街的日均游客量不足百人,政府希望借助于碼頭的改建發(fā)展進而吸引長江三峽的游客從而帶動云梯街的復興。
2.3 居民的生活
西沱老碼頭的居民多為定居于此的從事販鹽活動的商賈與力夫。
西沱新碼頭上的原有居民多外出打工,云梯街上的房屋因此多為空房,留下來的居民如同其他小鎮(zhèn)的居民一樣,多從事農業(yè),或到工廠打工,或開小賣部,販鹽不再是他們特有的貿易活動。
3.1 文化主題的對比
西沱碼頭是云梯街的重要景觀節(jié)點,是西沱古鎮(zhèn)整體景觀空間中的關鍵部分,商貿與交通影響了川東式民居的布置,發(fā)展出老碼頭特有的場鎮(zhèn)文化。
在新建的碼頭環(huán)境景觀之中,以延續(xù)古鎮(zhèn)的文化為主,特別是體現交通運輸文化。
3.2 景觀空間結構之對比
西沱古鎮(zhèn)由老碼頭而起源興旺,老碼頭因云梯街作為空間背景而出名[4]。云梯街又聞名于層層上疊,鱗次櫛比的穿斗式結構的川東民居樣式人字山花建筑墻面[5]。大量有序的建筑立面疊加組合諧以江流浩瀚之勢,讓人感受到一種特殊的空間巨制[6],這樣的空間形態(tài)由獨門嘴一直延續(xù)到江邊的老碼頭(如圖1所示)。
新碼頭設計以大臺階的方式通向水面,以廣場空間銜接云梯街與濱江道路,一大一小兩個廣場組成新碼頭的主體,下鹽店與永成商號兩組歷史建筑遷建于主廣場之上,兩組建筑之間新修建的弧形臺階踏步就是西沱古鎮(zhèn)云梯街的入口,主廣場也是游客集散的主要活動場地。緊靠岸線設置有一組觀景亭廊的小廣場作為游客候船的觀景平臺(見圖2)。
比較而言,西沱老碼頭的空間形態(tài)與云梯街的景觀空間結構一脈相承,而新修建的西沱碼頭則切斷了這種聯系,稀少的游客顯得廣場空間過于空曠,新增加的小廣場使得本已無法收束的景觀空間更加渙散,整體空間比例嚴重失衡。原本與自然山水環(huán)境有機嵌合的西沱老碼頭已被高直的混凝土擋墻、過于寬大的石臺階以及過長的混凝土護坡所替代。
3.3 景觀元素之對比
1)建筑風貌之對比。老碼頭上的建筑多為川東式民居風格,其中以永成商號與下鹽店為代表。永成商號始建于清代晚期,由天井式鋪面房及后院房屋組成,建筑正廳為“千柱落地式”穿斗構架,懸山頂,小青瓦屋面[7]。后院有三開間房屋,前設檐廊,前檐柱為方形石柱,柱礎造型古樸,花板木雕精細,頗具特色。
下鹽店原為清代楊氏舉人的商住用宅,該建筑構件用料大方,裝修雕刻非常精美,可作為地方民間建筑藝術的代表[8]。建筑群全部采用穿斗構架,夾以白粉壁墻,各屋宇構架交接聯系較有章法,并非胡亂拼湊。建筑造型及色彩都獨有特色,清新古樸。
三峽大壩蓄水后,下鹽店、永成商號遷建于新碼頭處,較好地重現了其原貌。云梯街中上段的老建筑由于在175 m水位線之上,得到原樣保留。
除此之外,緊靠下鹽店另新建有一擬用作西沱古鎮(zhèn)文化展覽館的建筑。該建筑試圖從外立面模仿下鹽店等西沱原有民居建筑的樣式(見圖3),但其紅色的立面裝飾條太過突兀,破壞了云梯街整體上灰白色調為主的群體建筑風貌。
小廣場上新建的以紅色立柱搭配灰瓦屋頂的中式組合亭廊,也并無細部的紋樣裝飾,亦難以與云梯街保留的建筑群之間產生聯系。
2)景觀鋪地之對比。西沱老碼頭以鋪砌石板或就地鑿石為主,石板路沿著云梯街而上,整體上較規(guī)整,仔細比較則石板有大有小,相互咬合,經過歲月的磨礪,棱角已變圓潤。
新碼頭的地面鋪裝主要使用了青石板鋪砌,并以灰色燒結磚作分隔帶。文化展覽館門前的廣場鋪地使用了大面積的深灰色火燒磚,并以淺色卵石作地面裝飾帶。但廣場上大面積平整的青石鋪裝顏色較淺,反而更顯得廣場空曠,也未能體現出老碼頭石板路的味道,削弱了西沱云梯街傳統(tǒng)街巷空間所帶來的感染力。
3)小品設施之對比。西沱老碼頭缺少刻意制作的小品構件,有的卻是人們生活中長期使用的物件,例如石墩子、燈籠、老水井、石磨盤、栓船柱、竹籮筐等,這些構成了老碼頭特有的風景。
新碼頭上的青石欄桿立面雕刻有古帆船航行圖案,并裝飾以漢代典型的云氣紋,隱喻西沱碼頭悠久的歷史。庭院燈外形模仿了提燈的造型,柱頭也裝飾以云紋。但是碼頭上的小品形態(tài)比較單一,對于西沱古鎮(zhèn)文化的宣揚力度不夠。
4)植物景觀之對比。西沱老碼頭被自然植被所環(huán)抱,以黃葛樹為主的喬木構成了整體的植物天際線,碼頭邊則少有水生植物,藤本及草本植物組成了地被景觀。
新碼頭綠地保留了原坡地植被,以場地原有的黃葛樹為主,還種植了琴絲竹、紫薇、天竺桂。由于碼頭建設還未完成,故綠地植物沒有得到梳理。碼頭岸邊裸露的混凝土擋墻以及消落帶護坡缺乏植物的遮擋,整體植物空間顯得雜亂。
3.4 對比小結
西沱新碼頭的環(huán)境景觀主題傳承了西沱古鎮(zhèn)文化,然而其整體景觀空間布局卻未能體現出老碼頭順應山勢跌落式布局的手法,過于夸張的空間尺度也失去了老碼頭自然親切的空間尺度感。同時,新建的建筑破壞了云梯街的入口關系,擾亂了云梯街梯
云直上的氣勢。植物綠地雜亂而破碎,小品設施未能烘托出文化氛圍,鋪地材料與周圍環(huán)境反差較大。總的來說,新碼頭環(huán)境景觀對于古鎮(zhèn)文化的傳承與表達有待加強。
新碼頭傳承古鎮(zhèn)老碼頭的文化景觀元素。
4.1 文化活動的延續(xù)
人文景觀是西沱碼頭的重要特點,文化活動會為景觀增添色彩。例如每年農歷三月三為西沱的“提燈節(jié)”,入夜,人們提著燈籠從江邊攀登到山頂,放眼望去,整條云梯街如同一條游動的長龍,異常壯觀,形成了“火龍入江”這一勝景。這一節(jié)日活動可鼓勵游客參與進來,不僅可激發(fā)古鎮(zhèn)沉寂已久的活力,還可作為宣傳名片,促進西沱的傳統(tǒng)景觀演變發(fā)展。
4.2 地域性景觀的傳承
古鎮(zhèn)碼頭的景觀應體現地域文化,首先確定需要體現的地域文化主題,然后從景觀空間結構、建筑風貌、鋪地、小品設施、植物幾個方面來體現景觀的地域性。景觀空間結構上應與原空間結構相契合,空間尺度關系應相仿,西沱碼頭應體現地勢的變化,從高處而下,以臺階通入水中。建筑風貌上應與周邊建筑相融合,以白粉夾壁墻與灰瓦體現川東民居風格。鋪地材料可選用青石、灰磚,整體色彩不宜過淺,可在鋪地上使用地雕或做紋樣肌理處理,體現西沱的文化印記。小品設施如燈具、坐凳、垃圾桶、栓船柱等可以借鑒居民們常用生活用具樣式進行設計。植物選擇上可選用當地鄉(xiāng)土樹種,以喬木作植物景觀骨架,可選用半濕生植物作消落帶植物。
現有的改建碼頭整體上顯得與云梯街融合度不夠,與周邊環(huán)境未能有機地聯系起來,孤立地進行修建,導致整體空間尺度失調,只有通過景觀元素的體現進行地域性景觀的傳承,才可能展現出西沱的魅力。
[1] 石柱縣志編纂委員會.石柱縣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
[2] 龍 彬,陳 茜.重慶西沱古鎮(zhèn)云梯街保護修復設計研究[J].規(guī)劃師,2008(2):31-34.
[3]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名錄[M].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名領導小組,1986.
[4] 季富政.三峽古典場鎮(zhèn)[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5] 季富政.巴蜀城鎮(zhèn)與民居[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6] 袁 玨.尋找記憶中的街道[J].四川建筑,2002(2):19.
[7] 周文婷.西沱鎮(zhèn)傳統(tǒng)街區(qū)景觀形態(tài)保護與發(fā)展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
[8] 吳 濤.巴渝歷史名鎮(zhèn)[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On compariso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nd modern landscapes at Xituo dock in Chongqing
Ge Yuzhe
(ChongqingCollegeofHumanisticsScienceandTechnology,Chongqing401524,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the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of Xituo dock, the paper undertak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and modern landscapes of the dock from the cultural themes, landscape space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styles, landscape pavement, small article facilities, and plants, interprets the problem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towns, and points out the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to inherit the regional culture.
dock, landscape, spatial structure, small article facility
1009-6825(2016)28-0032-02
2016-07-24
葛煜喆(1991- ),男,碩士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