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媛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但在實踐中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區(qū),小學語文教師在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度”呢?筆者從“引領、拓展、引導”這三個層面展開思考與實踐,以求得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
關鍵詞:引領;拓展;引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0B-0082-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在實施新的教學計劃時缺乏周密考量,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備課,把握好課堂教學中的“度”,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主要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把握好“度”這一問題。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語文教學內容繁多,頭緒繁雜,有的教師在嘗試新理念時,沒有把握好“度”,講授的內容過于艱澀難懂。雖然初衷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往往不能吸收教師所講內容。其次,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多媒體,而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師沒有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
教師作為課堂上的引導者,要把握好課堂的度,確認課堂的主體。素質教育倡導教師要以學生為主,給予學生最大的自由學習知識。教師由于缺乏經(jīng)驗,在教學中往往不能把握好“度”,導致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過于浮夸,學生雖然得到了自由,但是并沒有學到任何有用的知識。
(三)教學方式僵化
過去教師教學以課本為中心,教師在授課時過分強調課本內容,忽視了課外拓展,導致學生思想僵化,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素質教育倡導教師走出課本,回歸生活。但是有的教師沒有掌握好課外拓展的“度”,在教學過程中與課本分裂開來,完全無視課本教學。
二、 教師如何把握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度”
小學語文教師在把握課堂教學“度”的過程中,需要從“引領、拓展、引導”這三個層面展開思考。接下來,筆者針對這幾個方面,展開較為詳細的論述:
(一)教師應科學備課,把握好引領的“度”
教師應在課前精心備課,把握課堂節(jié)奏。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要做到讓學生的思維張弛有度。有的教師雖然語言生動活潑,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不能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浪費教學時間,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什么事情最快樂》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導入時問學生“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感覺最快樂呢?”學生激起討論的興趣,各抒己見,有的說:“和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我們……”,有的說:“吃到好吃的食物的時候,我最喜歡……”,學生將最快樂的事情和同學分享,教師也沉浸在了學生的描述中,當下課鈴響時,相應的課本知識還沒有講解。教師沒有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致使教學效率降低。一個好的課堂引導者,不僅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開放思維,享受徜徉在知識的海洋的樂趣,也應該把握好課堂的節(jié)奏,在學生展開思維后,及時收住,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教師應統(tǒng)籌時間和課本知識,張弛有度,做好課堂的引導者。
(二)教師在進行課外拓展時應點到為止,拓展有“度”
知識是無限的,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教師的任務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到大量的知識。課本知識雖然內容不夠完善,具有局限性,但是教學內容還是應該以課本知識為主,有的教師過分重視課外知識拓展,導致學生沒有熟練掌握課本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梅蘭芳學藝》這篇課文的時候,在課前導入給學生介紹梅蘭芳的生平,從默默無聞到聞名天下,講梅蘭芳的努力與天賦。雖然在介紹的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教師備課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知識有限,不能理解梅蘭芳的精神,導致收獲的知識很少。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在課堂拓展時點到為止,張弛有度。課外知識是永無止境的,教師要篩選出最利于學生理解的知識,融入課本教學,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課本教學上。這樣才利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打好文學基礎,提升綜合素質。
(三)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做到引導有“度”
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學生課本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往深處拓展。但是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時要把握好思想的“度”,不要帶偏學生的思維,走入死胡同。例如,在學習《木蘭從軍》這篇課文時,于正式授課前,教師應贊揚木蘭的孝順,替父從軍。然后根據(jù)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木蘭替父從軍固然令人敬佩,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局面是什么造成的?”學生就會想到是荒淫無度的君王造成的,皇帝不體恤百姓的苦,連年征戰(zhàn),讓百姓民不聊生。學生的思想,從個體層面上升到了國家層面。此外,學生養(yǎng)成深入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習慣,達到了素質教育教學目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度”,課前科學備課,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既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又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在拓展知識時把握好度,以課本知識為主,讓學生學習到更多課外知識,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時把握好度,讓學生深入思考,提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偉玲.教師在課堂拓展教學中怎樣當好配角[J].廣東教育,2006,(2).
[2]陳海云.小學作文教學與評價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