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芥川龍之介前期作品中人物形象及關聯(lián)性研究,項目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393號。
摘 要:芥川龍之介通過對《今昔物語集》中故事的再改編再創(chuàng)作,寫下了許多成名小說。成名之后,芥川龍之介又把自己的體會和對《今昔物語集》的深切感悟傳播到國內外,使人們認識到《今昔物語集》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關鍵詞:《今昔物語集》;芥川龍之介;前期創(chuàng)作
作者簡介:武鳳娟(1965-),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工商學院副教授,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日本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9--01
《今昔物語集》也被稱作《今昔物語》,是日本文學史上最大的說話集,也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它成書于日本平安年代,共有三十一卷之多,作為用國文寫成的最早最大的說話集,應該被視為世界文學的瑰寶。
可以說《今昔物語集》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日本文學的走向和風格,許多日本作家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作品特色都受到它的影響和熏陶,其中尤以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最甚。
一、《今昔物語集》是芥川龍之介的文學啟蒙讀物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的著名的作家,他被稱為日本文壇的鬼才怪才。他只活到35歲就自殺了,卻寫出了150多篇小說。芥川龍之介在日本文學史上有獨特的地位,以他名字命名的芥川文學獎相當于中國的茅盾文學獎。研究芥川和芥川作品的學者很多,人們被芥川吸引,既因為他的思想,也因為他的筆法,都認為他是日本文學史上的一座奇峰,冷峻高聳,難于逾越。芥川成為這樣偉大的作家,離不開《今昔物語集》的啟蒙。芥川不是他的本姓,他原來姓新原,小時候過繼給他的舅父,遂改姓芥川。他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孤單寂寞的芥川用讀書來打發(fā)日子。他從小就接觸了《今昔物語集》,他被那里的故事深深吸引?!督裎粑镎Z集》共有1040則故事,他天天翻閱,把《今昔物語集》全部讀完。遇到問題,他一般不去問別人,而是順著《今昔物語集》故事的線索去查閱別的典籍,這樣就擴大了他的閱讀量和知識面。芥川的文學功底就是在那時鋪就的,為日后成為文學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今昔物語集》是芥川龍之介早期再創(chuàng)作的源泉
生活的單調寂寞,經歷的單一沉重,本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短板,很多文學巨匠能寫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是因為他們有復雜曲折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可對芥川來說,這些都不具備。他只能在家中寂寞地讀書,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與他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瘋媽媽,聽到的是瘋言瘋語,后來瘋言瘋語也聽不到了,因為他母親也去世了。他到了青年時代,經歷了一次戀愛,但因家庭反對而被迫終止。之后,芥川把目光投向他所熟悉的《今昔物語集》,像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寶藏,等著他去挖掘。
芥川的第一篇小說《羅生門》就取材于《今昔物語集》,《今昔物語集》中有一則《登羅城門見死人之盜人之話》,原文只有幾百字,簡單地敘述了一個普通的盜竊行為,這個老故事被芥川拿來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賦予了不同的人性意義。一個被辭掉工作的仆人,沒了生活來源,來到了羅生門,他未來的選項有兩個,或是被餓死,或是去偷去搶,這時一個拔女尸頭發(fā)的老太婆給了他啟示,不偷不搶就不能活,于是他先剝了老太婆的衣裳去賣。小說寫得一波三折,耐人尋味,振聾發(fā)聵。《羅生門》發(fā)表后,引起很大反響,獲得巨大成功。從《羅生門》開始,芥川一發(fā)不可收,他又對《今昔物語集》里其他故事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如著名的《鼻子》、《竽粥》、《地獄變》等等??梢哉f,芥川早期的創(chuàng)作都是對老故事的再創(chuàng)作,故事多來自于《今昔物語集》,后來又延伸到其他書籍。
三、《今昔物語集》是芥川龍之介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芥川對《今昔物語集》充滿了熱愛,他以作家敏銳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今昔物語集》中的文學之美,成名后立即發(fā)表了著名的評論文章《關于〈今昔物語〉》。他在評論文章充滿激情地寫道:“這種鮮活勁在本朝部分之中,發(fā)出了更加野蠻的光芒。更加野蠻?——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今昔物語》的本來面目。《今昔物語》的藝術生命并不僅僅止于鮮活的氣息。借用紅毛人的話講,那應該是野性之美,或者說距離優(yōu)美、纖細等最遠的美?!苯娲ú粌H發(fā)現(xiàn)了《今昔物語集》中的“野性美”,而且還把這種野性美,通過攝取材料,改編故事,融入到他個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去。芥川的評論更加大了《今昔物語集》的影響力。正如著名文學評論家長野嘗一所說的:‘將《今昔物語集》從雜錄雜纂的垃圾箱中拾起的最初恩人是芥川龍之介”。由于芥川龍之介的評論及其創(chuàng)作傳奇,《今昔物語集》為日本民眾所喜愛,引起廣泛閱讀和研究。芥川龍之介的成功,也在日本國內受到廣泛關注,這種影響隨即便擴展到了中國。魯迅于1921年5月在北京“晨報副鐫”上發(fā)表了譯作《鼻子》,接著又在6月份發(fā)表了譯作《羅生門》。之后芥川的作品相繼被翻譯成中文,芥川被中國文壇接受,而且影響越來越大。芥川的作品和《今昔物語集》都成為文學熱議對象。芥川龍之介于1921年3月下旬到中國訪問,拜訪了當時中國的文化名人,游覽了中國的許多名山大川,并以此段游歷和人生經歷寫了許多游記,其間又創(chuàng)作了多篇小說。他的創(chuàng)作也開始多元化,轉入后期的創(chuàng)作階段,更加成熟起來。
總之,《今昔物語集》成就了一代名家——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也讓《今昔物語集》更廣泛地傳播,確立為世界文學的瑰寶。
參考文獻:
[1]秋山虔,三好行雄。新日本文學史[M].東京:日本文英堂,2000.
[2]龍之介全集第四卷評論[M].揭俠譯,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