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張根 李金霞 曹琳
摘 要:高職自主招生的比例逐年擴大,該群體的英語教學問題亟待解決。嘗試引入基于智能手機的英語移動學習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開展為期約15周的教學實驗。結果表明: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英語水平,特別是閱讀、翻譯及寫作水平。
關鍵詞:智能手機;英語移動學習;高職“單招生”;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55(2016)03-0077-04
安徽高職自主招生(以下簡稱“單招生”)比例逐年擴大,2015年高職單招生計劃新增4萬人[1],相比2014年數(shù)量翻一番。相對于統(tǒng)招生,單招生英語基礎較差,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偏弱,課堂注意力難以保持。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急需調整,需要為單招生量身打造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卜愛會等對高職單招生英語教學現(xiàn)狀進行問卷調查后,提議根據(jù)真實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設計任務,進行任務型教學,并在教學中融入經(jīng)典英文電影、影視插曲、內容導向插圖、多媒體課件等。[2]張薔指出,單招生英語教學需要打造興趣課堂,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3]然而,諸多研究中鮮有提及利用手機為載體進行移動學習。鑒于單招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充斥玩手機的“低頭族”的現(xiàn)狀,筆者順勢在單招生英語教學中引入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并開展教學實驗,進行實證研究。
一、移動學習理論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移動學習已進入大眾的視野,得到廣泛的實踐,也受到學者的關注。目前,學界對移動學習的定義尚不統(tǒng)一,王佑鎂等認為,從不同的認知角度出發(fā),有以下三種:(1)將移動學習理解成遠程學習的一種形式;(2)看成數(shù)字化學習的一種擴展;(3)從認知學習的維度看,移動學習的移動性和情境性使其成為一種全新的技術與學習方式。[4]筆者采取的是第三種,參照黃榮懷教授等人的定義,“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在非固定和非預先設定的位置下發(fā)生的學習,或有效利用移動技術所發(fā)生的學習。”[5]移動學習具有“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style”的特點。[6]關于移動學習的理論基礎,Keskin和Metcalf從理論的視角,詳細列舉了與移動學習相關的認知主義、建構主義、情境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等學習理論,并闡述了每種學習理論所關注的移動學習實施要點及其主要依賴的移動技術。[7]對于移動學習應用研究的展望,王佑鎂認為,研究者需整合現(xiàn)有的移動技術工具和內容,將其無縫地應用于移動學習實踐,設計更為完善的移動學習活動和策略,并對移動學習實踐進行學習效果的實證研究,逐步形成完整而可靠的評價體系,也將有效促進移動學習的發(fā)展。[8]
二、教學實施與評估
基于智能手機的高職單招生英語移動學習是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站或APP為載體,不限時間和地點的碎片化微型化學習,隨時隨地均可進行,完成教師事先布置的任務并提交學習成果,分為課上提高和課下提高(如表1)。課上教學主要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即課前師生單獨實踐移動學習,完成既定任務,課上師生共同分享移動學習的成果。課下學習成果的分享,主要基于社交應用WeChat(海外版微信),全班同學互加好友。此外,朋友圈里面還配有若干名外教,每名外教每天至少需要發(fā)兩條文字說說,學生繼而進行點贊和評論,評論和回復的數(shù)量作為移動學習的重要考核指標。在教學內容方面力求契合教材的單元主題,具體來說,每堂課分為常規(guī)型移動學習任務和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特色移動學習任務。常規(guī)型任務主要是每堂課的前5分鐘學生做的PPT展示與口頭匯報,其內容主要來自英文網(wǎng)站Yahoo Answers和IMDB,需要學生對原語料加以增刪和整合。Yahoo Answers是類似于國內的百度知道,IMDB類似于豆瓣網(wǎng)等影評網(wǎng)站(觀影后使用)。選擇這兩個網(wǎng)站內容作為素材的原因有三:(1)語言地道,均是美國本土網(wǎng)站;(2)語言偏口語化,通俗易懂,詞匯語法相對簡單,符合單招生的語言水平;(3)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兩網(wǎng)站是業(yè)界翹楚,規(guī)模和影響力巨大,海量信息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選擇需要。特色型移動學習任務與單元主題相關,如高教社出版的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綜合教程1(第二版)的Unit 3 Road Signs and Commuting,特色任務設有實操美國流行的拼車APP(Sidecar),以及讓學生登陸美國加州某駕校官網(wǎng),當堂進行駕照理論課在線測試,并公布成績。兩人一組協(xié)作完成,一人手機查生詞,另一人手機閱讀題目。
移動教學評估包括學業(yè)評估和教學效果評估兩個部分:(1)學業(yè)評估,結合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其中課堂表現(xiàn)占總評成績的40%,課后拓展占20%和期末考試占40%;(2)教學效果評估,定期找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學生對于移動教學的態(tài)度、需求和反饋,并及時對教學進行調整和完善。
三、實證研究
為了論證基于智能手機的高職“單招生”英語移動學習的效果,項目組于2015年在安徽某高職院校開展了為期約15周的教學實驗。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通過教學實驗,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模式是否對高職單招生的英語學習動機產(chǎn)生影響?(2)是否對其英語水平產(chǎn)生影響?
(二)受試者
本項研究的受試者為104名安徽某高職院校2015級的兩個單招班,其中實驗班54人,控制班50人,生源均來自省內普通高中,母語均為漢語,且兩個班的人數(shù)、人均年齡與性別比例都相當。前測顯示(見表2),兩班在英語學習態(tài)度(t=-1.15,p=0.254)、學習愿望(t=-1.16,p=0.249)和動機強度(t=-1.04,p=0.301)三方面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總體水平相當(t=-1.16,p=0.099)。同時,表3顯示,兩班英語水平的差異也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聽力:t=-0.64,p=0.524;語法:t=-0.29,p=0.770;閱讀:t=-0.69,p=0.490;翻譯:t=-0.31,p=0.759;寫作:t=-0.50,p=0.619;總計:t=-0.60,p=0.458)。綜上,實驗前兩個班基本同質,滿足實驗的先決條件。
(三)研究工具
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實驗前后均填寫了同一份英語學習動機問卷調查表,該表改編自Gardener等編制的學習動機量表[8],涉及英語學習態(tài)度、學習愿望和動機強度三個方面,每個方面包括10道封閉式題目,采用Likert五級記分制。實驗前的試測顯示,該量表的內部信度為0.713>0.7,表明量表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此外,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實驗前后均參加了英語水平測試,試卷均來源于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的真題試卷,受試者在測試前均做過。試卷包括聽力、語法、閱讀、翻譯和寫作五大部分;后兩部分為主觀題,均由兩名老師獨立閱卷,最后取兩者的平均分。
為了驗證兩個班英語學習動機和英語水平的差異,本研究使用SPSS 18.0,對兩個班在實驗前后的英語學習動機和英語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四、結果與討論
(一)動機水平
實驗后的動機水平測試顯示(見表4),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習態(tài)度(t=7.51,p=0.000)、學習愿望(t=11.98,p=0.000)和動機強度(t=13.68,p=0.000)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的總體動機水平(t=18.00,p=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對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產(chǎn)生了顯著影響。
在傳統(tǒng)課堂里,教師主要進行課本知識點的講解和篇章分析,以及課堂提問,單招生由于基礎過于薄弱沒有自信去面對,常常感到焦慮,甚至焦躁,而手機移動學習,特別是手機操作是他們的強項,增強了學生對課堂參與的自信心,降低了其焦慮水平,有助于培養(yǎng)其積極的情感因素,從而改善學習動機。
相對于傳統(tǒng)教材,移動學習更具趣味性,而且選用的手機APP都是服務于日常生活,承載的都是關于日用場合的實用信息,符合學生的學習期待,如查詢出國旅游攻略,讓學生試用“Tripadvisor City Guides”的英文APP。通過手機應用查詢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不僅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英語的實用性,更有利于提高英語學習的成就感。訪談中,學生表示更樂于通過手機接受信息和資訊,因為APP界面美觀、操作方便,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傊苿訉W習的知識性、真實性、實用性、趣味性、易于操作性、便利性等特征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動機。
(二)語言水平
英語水平的后測顯示(見表5),兩個班級的閱讀(t=5.61,p=0.000)、翻譯(t=7.08,p=0.788)及寫作水平(t=7.73,p=0.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的閱讀、翻譯及寫作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兩個班級的聽力(t=0.27,p=0.000)和語法水平(t=0.39,p=0.699)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對提高學生閱讀、翻譯和寫作水平具有顯著作用,而對聽力與語法無顯著效果。
教材的系統(tǒng)性雖然不容置疑,但是畢竟更新慢,而且內容很難達到APP語料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單招生比較叛逆,甚至本能地排斥教材知識點和傳統(tǒng)教學?;谠~匯、句法、篇章的講解和翻譯的教學法,最后極容易落入“教師獨角戲”的窠臼,因而教學效果難以實現(xiàn)。移動學習的內容鮮活真實且實時更新,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基于問題和任務的學習方式,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符合單招生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移動學習內容雖然來自網(wǎng)絡虛擬空間,但 “線上”完全服務于“線下”真切的生活場景和真實的語境,有助于學生深度習得詞匯。學生為了解決生活中具體的問題,會勤查字典,提高詞匯量。導致學生閱讀、翻譯及寫作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是詞匯(詞塊)量太小和語言輸入不足,移動學習恰巧彌補了這個短板。此外,B級翻譯和寫作,甚至閱讀測試的基本是應用文,跟學生平時使用的“生活型”APP不無關系。
聽力和語法成績,實驗組表現(xiàn)并未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原因可能是移動學習占據(jù)了過多的教學時間。課堂上圍繞聽力的教學任務比較少,為了騰出時間,甚至課本上的聽力材料都是選擇性地播放。聽力作為日常交際的重要部分,今后教學中要引起重視,需設計專門的聽力移動學習任務。在實驗組里,本著節(jié)省時間和“鼓勵學生忘記規(guī)則束縛,敢于脫口而出,增強言語流暢性”的原則,課本中的語法專題基本忽略,筆者反思后認為該做法過于極端。B級語法題目比較理論化,日常生活語言中較少涉及,指望學生從中習得的想法過于簡單,這可能是語法成績未有顯著改善的緣故。
五、結論與啟示
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是在高職單招生英語教學面臨困境時的一項積極探索和嘗試,實證研究表明對于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和英語的閱讀、翻譯及寫作水平具有顯著作用,而對于聽力和語法水平無顯著效果。由于尚在摸索階段,筆者對于移動學習資源的整合、教學及學習活動設計、課堂管理等方面有諸多不足,可能影響移動學習效果的全面發(fā)揮,今后在以上方面需積累經(jīng)驗、深入研究。此外,基于實驗結果,不能希冀移動學習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將兩者有機結合才是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技能的出路。
參考文獻:
[1]錢晶.安徽省2015年高職自主招生計劃新增4萬人[EB/OL].
[2016-03-20].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5/02/10/006681666.shtml.
[2]卜愛會,曲靜.高職單招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調查與教學改革分析[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4):8-10.
[3]張薔.高職院校單招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思考[J].海外英語,2014(4):79-80.
[4]王佑鎂,王娟,楊曉蘭,等.近二十年我國移動學習研究現(xiàn)狀與未來趨勢—基于中西方對比的研究綜述[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1):49-54.
[5]黃榮懷, Jyri Salomaa.移動學習——理論·現(xiàn)狀·趨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3.
[6]高蓉蓉,呂森林.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教育技術研究的新熱點[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6(6):13-15.
[7] Keskin, N.O.&Metcalf;, D. The Current Perspective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Mobile Learning[J].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1(2):202-208.
[8]Gardner, R., Tremblay, F., Masgoret, A. Towards of a Ful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7,81(3):344-362.
An Empirical Study of English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Smart Phones among the Vocational College Independently-recruited Students
CHENG Zhang-gen, LI Jin-xia, CAO Li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