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摘 要:科技創(chuàng)新與教育密不可分,大力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必須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文章對如何構建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體系,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研究,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推動學校科技教育工作。
關鍵詞:創(chuàng)造;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0-0007-01
陶行知曾指出:“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毙抡n標特別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這與陶行知先生談到的“創(chuàng)造的教育”是不謀而合的。教師要用敏銳的眼光抓住青少年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萌芽,鼓勵他們積極投入到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活動中去,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基于此,學校十分注重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小科學家”等各種科技體驗活動,以期培養(yǎng)學生對科技的濃厚興趣,給予學生科技體驗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技實踐操作能力。學校以學科教學為基本依據,按照科學實驗活動的基本原理和特點開展“小小科學家”科技探究活動,分為地球科學(地理中的天文)、生命科學(生物)、物質科學(物理、化學)、科學技術(小機器人)等四大類別開展活動,具體按照四個步驟實施。
一、重視隊伍建設,以賽代練
學校科技工作由校長主管,分管行政干部具體負責,精心挑選有一定特長和動手能力的教師組成學校的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骨干教師隊伍,加強培訓,提高素質,從而有效地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的質量。同時,教師精心準備、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比賽,既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激發(fā)了他們的內在動力,在校園內營造了“學科學、用科學、當能手”的良好氛圍。每個學期初輔導教師都對市賽、省賽、國賽的時間充分了解,組織學生培訓的力度也相應調整,并針對各項比賽題型精心出題,讓學生切實掌握每一章的知識點。對于操作實驗題,學生必須既能做還要能寫,即寫出每項操作實驗的過程。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在答題及操作上都心里有底,在各項比賽當中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二、積極進行宣傳,全面鋪開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都參與到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中來,學校多部門協助,如教學處、大隊部和總務處等,同時班主任和科技教師大力推廣。可充分利用校園科普宣傳欄或校門處大屏幕展示一些有趣的實驗,在校園內做各科目的小達人展板,在校門口展板展示相關海報等,力求全面鋪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接觸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的機會。
三、精心設計備課,層層培訓
科技活動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題材廣泛,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都很強,要求學生在課堂里既動腦又動手,這就要求輔導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其中的重難點就是參加培訓的學生因為年齡、動手能力的差異等帶來的學習效果參差不齊。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充分利用隊員幫扶的形式,在分組時就注意引導學生互幫互助,組成學習小組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效。學校每學年的學期初都會組織學生購買“小小科學家”實驗箱,購買的年級主要集中在二三年級。購買實驗箱后,五個科目的輔導教師利用每周的社團課來進行輔導,介紹器材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實驗,一個學期社團課大概有二十個課時,為科技活動提供了時間和場地的保障。已購買實驗箱的學生在做實驗時,同班的同學也會一起來研究學習,也會建議家長為其購買,進一步增加了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人數。針對這一批學生的年齡、心理等條件,教師在初期培訓階段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科技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注意觀察學生是否適合參加強化培訓。在初級培訓之后,學生已經能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和操作技能,此時可再舉行校內選拔賽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進一步培訓。通過這些步驟,既保護了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又發(fā)現了優(yōu)秀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擴大家校合作,努力參賽
教師要經常發(fā)動家長陪孩子一起觀看科普節(jié)目,觀察天文現象,在家里一起完成各種實驗、拼裝小機器人等。另外,在比賽前夕給參賽的學生和家長開會,發(fā)出溫馨提示,制作緊急聯絡卡,登記學生信息和家長聯系電話等。在比賽后進行總結匯報,舉行頒獎典禮,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請孩子和家長代表發(fā)言,談談收獲和感想等。
五、結束語
通過積極踐行上述步驟,從2005年到2015年,學校連續(xù)11年參加該項活動,該活動已成為學校的第一大科技品牌活動。這不僅提高了學??萍冀處煹慕虒W水平,而且能引導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科學體驗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科技意識,鍛煉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推動學??萍冀逃ぷ鏖_創(chuàng)新局面。展望未來,“小小科學家”科技體驗活動會越辦越好,學生在這個活動平臺也會學到越來越多的知識,真正成為“今天的小科學家,明天的大科學家”。
參考文獻:
[1]孫建為,王晶.中小幼科技教育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王國鳳,葉寶生,李長征.多元化小學科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張玉英.小學科技教育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