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餅廣東
童趣“豬籠餅”【萌萌噠!】
以小豬為載體的豬籠餅,是廣東湛江吳川的傳統(tǒng)中秋食品。它是用面粉做成,形如小豬,皮厚,表面光亮。
80年代,豬籠餅在廣東曾盛極一時。除了它別致的外形招人喜愛,還因其有著獨特的寓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豬是旺財吉祥的靈物,“豬籠”在廣東地區(qū)則寓意“豬籠入水”,意為財源廣進(jìn)!所以象征吉祥的豬籠餅無疑為中秋的團圓多加一層美好祝愿。
中秋節(jié)時分,小眼長鼻短尾的小豬,配上紅綠相間的竹籠,這樣逗人的豬籠餅是當(dāng)年許多廣東人兒時的恩物。舍不得吃,把“小豬”穿上繩掛在脖子上,與小伙伴們穿街過巷……
金黃飽滿的豬籠餅重約一、二、三兩,80年代以前沒有餡,只有烤餅的味道,入口香甜。后來大、中豬籠餅加入伍仁、蓮蓉、豆沙等餡料,還有的加入了冬蓉、哈蜜瓜等清淡的口味。在包裝上,除了簡單的傳統(tǒng)包裝,有的廠家用透明的塑料紙把“小豬”包好,再放入竹籠,甚至做成精美的禮盒裝,系上絲巾、或中國結(jié),打造出贈送親友的手信系列,不僅在本地銷售,還在網(wǎng)上售賣。
現(xiàn)在離中秋節(jié)漸近,吳川的城鄉(xiāng)處處月餅飄香,大餅、小餅、豬籠餅琳瑯滿目,芬芳中透著甜蜜的情感。
小竹豬籠有大、中、小三種規(guī)格,一般織成六眼、六眼半、或者八眼。小豬籠看似很簡單,但工序一道都不能少,要買竹、浸竹、破篾、浸篾、編織、染色、晾曬。做籠仔的竹要選擇軟柔的竹子,太粗的不好繞;破篾,用刀破竹時,出的篾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厚了難做工,薄的易斷;浸篾也要講究,以前大家都把竹篾吊在大塘水中浸泡一夜,使竹篾變得柔軟易于編織;編織豬籠并不難,但如果稍有分心織錯一根竹篾,就收不了口,要翻工重來;染色,染上紅色和綠色,還要染兩層,色彩才能均勻;染好的籠還要曬,否則易發(fā)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