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馬睿,女,漢族,陜西寶雞人,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摘 要:盧梭一生著作頗豐,《愛彌兒——論教育》一書最能體現其回歸自然和人本性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教育思想。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引起了教育領域一次影響深遠的革命,對西方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本文闡述了盧梭的自然主義思想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的體現以及給我們當前教育帶來的反思和啟示。
關鍵詞:盧梭;自然主義;教學觀
中圖分類號:G40-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0-0266-01
一、盧梭獨辟蹊徑,倡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由的人”,而非“合格的公民”
在《愛彌兒》的第一卷開頭,盧梭就提到了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明確提出應以培養(yǎng)“自然人”作為教育目的。
從自然教育的目的來看,盧梭教育目的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自然人,而不是處于自然狀態(tài)中的野蠻人。盧梭認為這種自然人,既不是一個回到原始社會的、無文化的人,也不是一個脫離現實的野蠻人。他強調將兒童培養(yǎng)成一個自然人,但不能因此就一定要他成為一個野蠻人。盧梭所說的自然人并不是一個單獨的人,而是社會中的一員,并能擔負社會成員的職責。在理性的社會制度中,每個人既能很好發(fā)展自己的天性,又能把自己看作社會的一份子。他既不是封建國家的公民或國民,也不局限于某一階段和某種職業(yè),更不是孤獨的野蠻人,而是一個有見識、有個性、身體和頭腦健康的人。
從對人性的探討來看,自然教育不是根絕人的本性或是改變人的本性,而是依據對人的本性善良的認識,遵循人的本性法則進行教育。因此,從這一層面可以得出,盧梭所謂的自然教育是以兒童的自然傾向為基礎,受兒童自身發(fā)展法則支配,培養(yǎng)適應一切環(huán)境生活的自由人的教育。
二、盧梭主張讓兒童在大自然里發(fā)展智力,以地理、天文、數學等自然知識來武裝學生
盧梭認為,教師在“大自然里”進行教學時,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直接觀察山、樹、森林、太陽等自然現象,向他們提出問題,進行探索,獲得知識。在《愛彌兒》第三卷里,盧梭提出使人接近于自然狀態(tài)的職業(yè)和工作就是手工業(yè)勞動。于是,根據在“大自然”里學習的思想,盧梭把智力教育與對兒童進行掌握手工業(yè)技能的訓練結合起來,并要求兒童要掌握手工業(yè)的技巧。
盧梭堅持用地理、天文、數學等自然知識來武裝學生。這一點反映了當時法國資本主義生產的要求,適應了社會的需要。也許在現在不足為奇,但在當時“神學”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歐洲,以“大自然”為教材,是對舊的封建教育的否定,這無疑是進步的。
三、盧梭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感官教育,這是教學方法上自然教育的具體體現
按照盧梭的觀點,應該遵循自然法則去教育兒童。在盧梭看來,生活在鄉(xiāng)村的兒童,用他的眼睛觀察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所以,應特別注重“感官教育”。盧梭以“感覺論”的思想為指導,從兒童外部感官的發(fā)展以及兒童智力的培養(yǎng)兩方面來論述這個問題。他認為,“大自然”里的各種食物是“通過人的感官而進入人的頭腦的”,據此主張對兒童進行“實物教育”。
盧梭要求盡量用兒童可以感覺到的事物去影響兒童,讓他們去接觸實際事物,這樣兒童就可以從各個方面看到周圍的物質世界。這就是他所倡導的“感官教育”的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是兒童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的“效用”與“職能”是不相同的,為此,在對兒童進行“感官教育”時,“要使每種感官都各盡其用,用這個感官獲得的印象去核實另一個感官獲得的印象”以便準確反映實物本來的面目。
四、自然主義教學觀對當前教育的啟示
教育的目標是“使人成為人”,然而,我們造就的卻是工具的人而非自由人。在大一統(tǒng)標準化教育模式下,他們成了“早熟的果實,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為我們當前的教育帶來了反思和啟示。
(一)把兒童當成兒童來對待。培養(yǎng)“自然人”就是順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兒童當成兒童。一方面批評了現在的成人過分保護兒童,兒童的過錯皆由其年齡過小而被袒護,進而形成懦弱、需要人保護的個性。在幼年時期一點痛苦都沒有經歷過的兒童,長大以后是沒有勇氣對付痛苦的。另一方面,指出現在的家長用大量的學業(yè)負擔剝奪了兒童的快樂,完全按照成人心中的樣子去塑造兒童。導致兒童缺乏個性,儼然一個個小大人。因此父母應尊重兒童的權利,讓兒童的天性真正釋放,根據兒童身心成長的自然節(jié)律因材施教。
(二)鼓勵學生自己探索知識。這里的鼓勵學生自己探索知識一方面在于倡導學生不可墨守陳規(guī),只專注于書本,應多思考,多動手,只有自己動手探索的知識才更能加深印象。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自己探索知識是引導學生總結學習的方法,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愛好學問和科學的興趣,啟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因此,我們應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多探索知識,發(fā)展興趣愛好,自己去獲取知識,畢竟教學的目的不是被動地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除了在教育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面的體現外,在女子教育,兩性交往方面亦有涉足,這足以體現盧梭教育理念的前瞻性。同時,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中也有局限性,比如,在女子教育上,他主張女子應該是一個只會“順從”和管理家務的“賢妻良母”。但他摒棄封建“神學”教育對人的荼毒,提倡適應當時資本主義社會需要的新的教育在當代仍有諸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不得不說,盧梭的《愛彌兒》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2]朱鏡人.外國教育思想簡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3]滕大春.盧梭教育思想述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單中惠,楊漢麟.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5]李文奎,王立功.外國教育名著述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
[6]曹孚.外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王鑫.從《愛彌兒》看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J].新課程研究,2011,(1):10-13.
[8]楊海,肖灑.解讀《愛彌兒》中的自然教育[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73-76.
[9]段麗娟.《愛彌兒》中盧梭的自然教育理念評述[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4,(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