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凌云
【摘 要】班主任工作中最難的是和家長打交道。但如果我們換位思考,多想想“如果我是家長,希望老師如何對待我的孩子”,我們就會對家長多一份理解,更好地做好家校溝通,從而做好個別學生工作,推動班級工作的發(fā)展。班主任要與時俱進,運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并通過換位思考的工作方式,正確引導學生。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換位思考;家校溝通
班主任工作中最難的是什么?是事故不斷的班級管理,還是層出不窮的各項活動?在我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倒覺得:做班主任最難的還是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出現(xiàn)行為問題、思想問題、學習問題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把教師自己擺在與學生、家長平等、民主的位置上,多替孩子與家長著想,進行“換位思考”,進行“換位分析”。當學生犯了錯,氣憤主宰了你所有的情緒時,你要對自己說:如果我是學生,我不會喜歡吼叫著批評我的老師。當學生遇到了挫折而傷心難過時,你要對自己說:如果我是學生,我希望老師能坐在身邊握著我的手給我再一次站起來的力量。當學生取得了成功時,你要對自己說:如果我是學生,我希望老師分享我的快樂并為我驕傲。
一、案例
君不見,當學生未完成作業(yè)時,班主任的第一反應是“通知家長”;當學生調皮搗亂時,班主任的最后一招還是“通知家長”。家長,作為學生法定的監(jiān)護人,自然在對孩子教育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都是把“教育”這一責任完全交給了學校。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當班主任告知家長“您的孩子昨天又未完成作業(yè)”時,態(tài)度好一點兒的家長會說:對不起啊,老師,我們工作較忙,回家較晚,沒認真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文化較低的家長會說:老師,我們都沒什么文化,不知道孩子做些啥?更有蠻橫的會給你來上一句: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就是讓你們老師教的,孩子的作業(yè)難道不是你們老師的事嗎?
面對這些回答,作為班主任的你,是怒發(fā)沖冠?還是無可奈何?
于是,我們還可以看到:當班主任告知家長“您的孩子今天又打了同學”時,家長首先會問;我家孩子受傷沒?然后接著會說“是那個同學先打他吧?”最后來個表態(tài)“回來我們會說他的!”
當你滿懷希望地期待著這位動手打人的孩子能在家長的“教育”下“脫胎換骨”,再不濟也能“偶然悔悟”一下時,他的拳頭又出手了!怒氣沖沖你把他帶回辦公室,開口一句:“昨天你們家長怎么教育你的?”怒氣沖沖的他接口一句:“他們昨天都沒回家!”
面對這種場景,作為班主任的你是愕然?是驚詫?還是目瞪口呆?
于是,我們會抱怨:這些家長怎么當?shù)??孩子的事一點都不管!于是,我們會憤怒:他自己的孩子都不管,我也不會管!
可抱怨、憤怒之余,作為班主任,我們還是得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和家長聯(lián)系:“您的孩子又未完成作業(yè)”,“您的孩子又打了同學”……作為班主任,我們似乎只是充當著家長的一個不受歡迎的“線人”,隨時向家長匯報著關于他孩子的種種不是……
這一切的轉變,源于我身份的轉變。我也做了一名家長。
作為家長,我滿懷期望地看到孩子在學校的一點點進步,盡管我也知道,她還有很多不足;作為家長,我滿心歡喜地聽著老師對孩子的一個個表揚,盡管我也知道,她還做得遠遠不夠。
我由此想到了我的家長,他們不也和我一樣,想看到孩子在學校的一點點進步,想聽到老師對孩子的一個個表揚嗎?作為家長,誰愿意自己心中的寶貝,在老師的眼中一無是處呢?
于是,我換了一種和家長交流的方式。不再是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再聯(lián)系家長,而是把我所發(fā)現(xiàn)的每個孩子的進步都告知家長。于是,我會在短信中,表揚某些孩子,今天在活動中表現(xiàn)得很出色;于是,我會在QQ群里,表揚某些孩子,今天在課堂上回答得很精彩;于是,我會在“聯(lián)系本”上,表揚某些孩子,今天的作業(yè)本寫得非常棒……
班上的小楊是個調皮的男孩,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課上聽講的情況也鮮有所見,每次把他出現(xiàn)的狀況告知家長,他總會惹來父親的一頓拳打腳踢,事后他依然故我。但在今天的一節(jié)語文研究課上,他卻主動舉手回答了一個問題,盡管那答案惹來了哄堂大笑。于是放學后,我專門當著小楊的面,給他父親打電話,表揚孩子的進步。孩子聽到我對他父親表揚他,兩眼熠熠生光;家長可能也是第一次聽到老師對孩子的表揚,在電話里連聲道謝。接下來的日子中,小楊終于罕見地按時交上來了作業(yè),把課代表都弄得有些不太適應。他上課的時候也特別的認真,尤其是家庭作業(yè)完成的進步也特別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長的幫助??磥砦覀儼驯頁P也作為與家長聯(lián)系和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也很重要的。
二、思考
是啊,俗話說: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在每一個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寶貝。他們多么希望我們老師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覀儼嘀魅温?lián)系家長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沒按我們的要求來做事的時候再去聯(lián)系,家長自然心頭有疙瘩。自己的寶貝在老師眼里就一無是處?我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家長也迷茫。再加上文化程度、工作條件等情況的差異,家長有時對老師提出的“督促孩子學習”的要求也確實難以做到。假如我是家長,我希望班主任如何對待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家長,我希望班主任如何與我溝通?作為一位班主任,把自己換到“家長”的角色上去,我就理解了家長們的很多言行。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只是對這“好”的內涵和達成“好”的途徑,我們可能未能取得一致。假如我是家長,我希望班主任會……作為班主任,多做做這樣的換位思考,就會對家長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方法,也會讓自己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會讓班主任換出一片更寬闊的天地。
與家長溝通聯(lián)系,要先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尊重家長;以誠相待,架起家校溝通聯(lián)系的橋梁;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聯(lián)絡;適時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父母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等,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前提,有助于我們與家長溝通時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只要家長是重視孩子的學習的,那么我們就有溝通的機會和希望。教師是我們的職業(yè)角色,但在生活中我們也是孩子的家長、或未來是孩子的家長,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其實許多教師都是愛學生的,但在“恨鐵不成鋼”的時候,說話時會不選擇用詞,有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很傷害家長的自尊心。“如果你想得到一個人的認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傷害一個人,使你們的關系中止就責罵他的孩子吧。”這一句直白的話就揭示了人際交往的原則。對學生家長要像對待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友好,和家長談話,發(fā)短信要客氣,要注意禮節(jié),不起高調,不發(fā)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對待學生的冒失和錯誤,與學生家長溝通,講究一個“誠”字。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他就會愉快地與你合作,班主任應該用誠心架起與家長溝通聯(lián)系的橋梁。
【參考文獻】
[1]陳秋麗.《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6(5):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