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秋
摘 要:學習語言就是為了在生活中運用。英語,是一種活的語言,它是人們在生活中用來交流和表達的。它源自生活,又回歸生活。英語這門學科實踐性很強,小學階段,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教師教師更需要讓英語教學與生活教育相結合,這樣更利于學生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教育;小學;英語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D-0081-01
當前,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未能注重以學生為本,教學過程枯燥乏味,教學效率低下。因此,順應新課程改革潮流,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推行生活化教學已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筆者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闡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與看法。
一、把生活帶入課本
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語言習慣、語法規(guī)則、語言文化與我們的母語存在著巨大的差別。這就為小學生的學習設置了障礙。不少英語教師在當前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語法教學,不知不覺中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導致學生們想用英語表達的時候,不知道如何選擇。因此,教師不能用書本上的條條框框、各類知識點將學生的頭腦束縛住。課標的要求固然重要,但教師要讓學生容易接受,樂于接受。
比如,在學習“There be”句型時,教師可以把生活帶入課本,讓學生們想一想自己家里有幾口人、有幾輛車,然后大膽用“There be”句型表達出來。又比如在學習有關方位的詞匯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學校為對象,解放出他們的雙手、眼睛,讓他們在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建筑或其他事物,并用英語標上。這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還能讓英語在潛移默化中進入他們的生活。
二、把生活帶入課堂
實踐證明,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會讓教師精心準備的講授事倍功半,甚至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即讓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學習英語產生抵觸情緒。如何讓學生們輕松快樂地上課,深入淺出地學會知識呢?陶行知以及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約翰·杜威給出了明確答案,那就是把課堂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認識英語語言與生活的關系,將語言作用于生活,讓學生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感悟生活、了解生活,這應是教師課堂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努力形成“你—我”對話型師生關系。小學生情感正處于豐富期,如同潺潺流動的小河水,如果想要它漣漪不斷,需要老師正確有效引導。老師在把知識點設計成對話與學生交流時,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英語,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還能及時了解到學生對課堂講授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樣,課堂在無形之中就被生活化了。
三、把生活帶入認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只是把英語學習當做一種任務,為考試而學習,他們可能并沒有發(fā)現(xiàn)或者重視生活中的英語。教師要讓學生們意識到英語時刻在身邊,裝飾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注意觀察路邊的標語,留意一下身邊的外國人或者找一些日常用品的英文說明。學生能否看懂聽懂不重要,關鍵是他們的認知會慢慢被改變,也許會深刻意識到英語就在自己的身邊。
四、把生活帶入實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學目的是學以致用,人一旦脫離了生活,語言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英語學得很不錯,但卻難以在實際中應用,致使使學習和實踐嚴重脫節(jié)。英語是我們的第二語言,教師應該努力讓學生對其產生親近感,從而將英語自然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
在學習之余或者學校舉辦的文體活動中,教師們可以通過音樂、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將所學得以實踐。音樂是人類另一種感人的語言,教師選擇適合小學生的英文歌曲讓他們學習和演唱,這既可以讓學生們調節(jié)學習狀態(tài),也能幫助他們深入理解英語內涵,還能讓他們在歡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表演也是人類表達情感、感悟生活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表演可以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如果教師能將課程內容或者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改編成劇本,整個實踐過程就變成了有趣的表演過程。與生活相結合的表演,不僅見證了學生主體在表演與觀看中的轉換,也見證了學生生命精神能量的生成。這樣,實踐就不再枯燥乏味,才能充分展示學生們的才能、彰顯個性。
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掙脫枷鎖,讓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用學到的知識改變生活。教師可以通過把生活帶入課本、帶入課堂、帶入認知、帶入實踐,推動小學英語教學與學生生活深度融合,為學生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的同時又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蘭蘭.精彩源于生活—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初探[J].吉林教育,2014,(2).
[2]陳春明 .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探析 [J].校園英語,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