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題組在庫爾勒市教育局、巴州師范學校、庫爾勒市第四中學、巴州蒙古中學、華山中學、庫車縣六中、庫車縣十小等領導的協(xié)助下,根據(jù)調(diào)研方案對上述學校開展了全面的實地考察,并順利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對巴州蒙古族高級中學的調(diào)查工作中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形成了此次田野調(diào)查工作的最終成果。
【關鍵詞】巴州蒙古族高級中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251-02
一、巴州地區(qū)音樂教育概況
6月11日下午4:30調(diào)研庫爾勒市教育局,從教育局獲得一些巴州地區(qū)中小學校分配的情況如下:
二、巴州蒙古族高級中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
(一)學校音樂教育概況
巴州蒙古族高級中學始建于1983年,是一所州直屬全日制高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14392平方米,建筑面積21635平方米,共有教學班48個,其中高中29個、初中19個。有漢語、蒙語、雙語三種授課班級,其中雙語班12個、蒙語班8個、漢語班30個。學生1544名,其中蒙古族學生648名,漢族學生896名。教職工237名,其中專任教師217名,專任教師中研究生5人,本科196人。
1.音樂組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本校有音樂教師6名,蒙古族教師4名,漢族教師2名,均為本科學歷。其中高級職稱兩名,中級職稱3名,初級職稱1名。學校會根據(jù)教育局計劃,定期安排教師參加自治區(qū)教育廳“音樂教師國培計劃”及自治州學科教研室組織開展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業(yè)務培訓及學術研討。
2.教材使用情況
初中部分為三個班級,漢班、雙語班統(tǒng)一使用人民音樂出版社的音樂教材(漢語言、簡譜版),高中部漢班和雙語班統(tǒng)一使用的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鑒賞》。蒙語班使用的是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鑒賞教材。
3.學校教學設備配備情況
有音樂教室兩間。教學設備:鋼琴三架,多媒體便攜式音響六臺,并配有基本打擊樂器。馬頭琴教室兩間:馬頭琴25把,托布秀兒教室一間,配有托布秀兒20個。除此以外,有在建標準化音樂教室4間。
(二)教師訪談
高中部漢班
在藝術教研組的談話:
教師一:我們學校比較有特色的課程是托布秀兒課和馬頭琴課。托布秀兒課有民間藝人專門來上,馬頭琴老師是從歌舞團請過來的。馬頭琴課是在每周四的二課堂(活動課)?;顒诱n上還開設有葫蘆絲、手風琴、電子琴、竹笛。學校配備馬頭琴25把,托布秀兒20把。我們還從歌舞團請來了舞蹈老師為我們指導。學校學生還參加那達慕大會、點燈節(jié)的表演,學校還開設有民族特色教育,如有江格爾頌班、長調(diào)班、薩沃爾登班、托布秀兒班、民族手工藝班。
教師二:蒙古族,高一音樂教師。我們學校的課間操采用的是由本校老師編排的蒙古族語版《小蘋果》,并且這段舞蹈還上過電視節(jié)目。但是沒有編寫校本教材,蒙語班學生音樂課上采用的教材為全疆通用的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的蒙語版音樂教材,教材的內(nèi)容為音樂課的共通內(nèi)容和本土特色內(nèi)容。我自己本身比較擅長音樂制作,制作過很多電視臺演出的音樂。
教師三:我們學校有自己的校本教材,是去年編好的,分別有合唱、電子琴教材,但是還未投入使用。我們的校園活動有“我是歌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展示,主要是蒙古族的特色音樂文化,在藝術節(jié)、藝術展演、那達慕大會、點燈節(jié)、“盛世中華”、“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上的演出。
采訪者問:那是否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特長班?
教師四:我們學校沒有開設特長班,原因是現(xiàn)在有太多私立的音樂培訓機構,學校領導也不太重視音樂教育,比較偏重文化課的升學率,并且能考上藝術類院校的蒙古族孩子很少,孩子們也沒有這個意識,我們也沒有這個意識。而且音樂課教材上的歌曲曲調(diào)普遍很高,孩子們唱不上去,但這也與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有關。
(三)問卷統(tǒng)計
1.教師問卷統(tǒng)計
調(diào)查人數(shù):3,工齡分別為1年、23年、27年,職稱為初級1名、中高級各1名,分別畢業(yè)于新疆藝術學院、新疆師范大學、新疆教育學院,學歷均為本科??蒲谐晒?名教師5篇以上、1名2~3篇,還有一位沒有科研成果;授課內(nèi)容:教學生唱歌、欣賞音樂;教學用具:鋼琴、電子琴、錄音機、多媒體等;學校舉辦的文藝活動:校園藝術節(jié);使用教材為國家教材。
注:蒙古中學在教師培訓方面,需要接受新的學習機會和新理念,加強專業(yè)知識技能的提高,研究新課程理念,定期集中探討教唱讀譜的能力,不斷探索適合學習接納的教法和技能。
2.學生問卷
高一(7)班音樂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統(tǒng)計
實行雙語教學;上音樂課的目的:可以緩解學習文化課壓力,個人興趣愛好,為考上藝術類大學,學音樂可以提高個人素質(zhì);對音樂教材的喜歡程度:僅有少數(shù)人不喜歡,多數(shù)人都很喜歡;對本民族音樂感興趣程度:90%的學生都很感興趣;參加文藝活動情況:有44%的學生經(jīng)常參加,41%的有時參加,15%的偶爾參加;民間藝人進課堂情況:經(jīng)常76%,有時12%,偶爾6%,從來沒有6%;民族特色聲樂與器樂教學:馬頭琴、托布秀兒、呼麥、長調(diào)、冬不拉;音樂欣賞課曲目選擇:本民族民歌、長調(diào)、呼麥、外國交響樂、民族管弦樂;文藝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那達慕大會、江格爾頌、詩歌朗誦;學生學習器樂情況來看,主要有馬頭琴、托布秀兒、小提琴、架子鼓、吉他、鋼琴等。
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學校很重視民族音樂教育,把很多蒙古族特色的音樂元素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但是學生上音樂課的積極性不高。解決問題方案:該學校根據(jù)學校具體情況編寫一些蒙古族音樂元素的校本教材,針對學生的專業(yè)設置江格爾、馬頭琴、托布秀爾、長調(diào)、薩吾爾登等課程。讓學生學習本民族音樂的同時了解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從而珍惜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讓民族音樂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
三、總結
本課題調(diào)查組對巴州地區(qū)各級各類學校的分布、音樂教師的分布、蒙古族高級中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主要針對音樂組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教材使用情況、學校教學設備配備情況,還有對教師訪談、問卷,學生問卷進行調(diào)查。針對巴州蒙古族音樂教育現(xiàn)狀,可以從開發(fā)本民族特色的學校音樂教育課程,傳承與創(chuàng)新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進行研究。
作者簡介:
馮吉亮(1989-),男,漢族,山西臨汾吉縣人,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