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音
編者按:3月4日,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那只柔弱卻永遠熱愛春天,那個永遠知性而又美麗、被譽為“中國夜鶯”的周小燕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周小燕先生是中國美聲聲樂的教育大師,幾十年來,她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聲樂人才,他們在國內(nèi)外歌劇舞臺上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彩。本刊特組織“紀念”欄目,緬懷這位中國美聲聲樂教育大師。
3月7日,北京,晴轉(zhuǎn)陰,空氣中度污染。聽著窗外陣陣呼嘯的風聲,心里漫過層層憂傷的思緒。霧靄迷蒙、淚眼婆娑,早春陽光竟裹藏著如此深濃的寒意……三天前,一位年近百歲的高壽老人,溘然辭世、駕鶴西去,雖說她此生已經(jīng)了無遺憾,但我仍無法釋懷和表達“祝賀”之情。此刻,我同先生所有親友和弟子的反應一樣:哀、泣……
在音樂記者崗位上,我曾先后采寫過約300位中外音樂家,“紫茵筆記”卻留下了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空白——周小燕教授。所幸的是,這些年有機會和周先生的一些學生相識,早期的羅良璉,后來的魏松、楊小勇,再后來的廖昌永、郭森等。培養(yǎng)出如此眾多讓國人為之驕傲的優(yōu)秀學生,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的榮耀,可謂是名副其實、眾望所歸;因為中外音樂舞臺有了這些閃光的名字,周小燕教授的藝術人生,更加具有了永恒的價值與意義。
3月4日,我在微信上看到廖昌永凌晨發(fā)布的消息。從震驚到悲傷,很快朋友圈和各個群里有了持續(xù)的連鎖反應。我隨后趕緊在羅良璉老師的帖子下留言:“您千萬節(jié)哀啊!”作為周先生的老學生,今年她也年屆78歲了。幾天內(nèi),全國各地聲樂界人士紛紛給羅教授打電話、發(fā)微信:節(jié)哀節(jié)哀、珍重珍重!大家都是好心、擔心,可她怎能忍得???周先生與羅教授,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師生關系,她們兩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3月10日,清晨,最先在微信上看到雷巖從上海發(fā)出的照片??吹搅暯街飨头蛉伺睇悑芄餐鹈传I的花圈:沉痛悼念周小燕先生。滿眼淚水、心情沉痛,想著羅良璉教授此刻又會是怎樣的悲傷?果然,一個電話打過去,高為杰教授說羅教授這幾天心臟又出現(xiàn)早搏,今天感覺特別不舒服,起不了床。接著,羅良璉教授微信語音留言表示抱歉:“我沒能去上?!逼饺绽镏袣馐恪⑶辶撂饾櫟呐咭?,此時的嗓音竟然唏噓暗啞、微弱漂浮,數(shù)度哽咽、泣不成聲。我只能強忍住憂傷,再次勸慰羅教授,請她節(jié)哀珍重!可她實在是哀慟難捱,周先生于她來說,既是恩師又是慈母?!昂瓤Х冗€是喝茶?”那句溫暖的話語就在她的耳邊縈繞盤旋、余音不絕!“唉!真對不起!我忍不住……”一聲嘆息、無盡悲情。
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羅良璉教授開始講述:“可能就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通過小事可以感受到先生人格的高大、偉大?!绷_教授說先生留給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實事求是。她舉了幾個例子:
一、1980年,在全國音樂院校聲樂比賽中,周先生做總結報告,當談及中國聲樂教育的發(fā)展歷程時,她竟然說:“上音的聲樂教學,上世紀50年代培養(yǎng)的男高音‘逢g2必破,這個換聲點的問題,我們解決得不好?!币粋€如此權威的大專家,卻能“自曝家丑”、毫無隱晦、實事求是,在一個自吹自擂、浮夸成風的社會,這多么的難能可貴!早年留洋的某些前輩,總喜歡把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與成就造詣無限放大,“絕對不會像先生那樣實事求是地講真話、講實話”。
二、周先生高足張建一,上世紀80年代在國際上屢獲大獎,如1984年第三屆維也納國際歌劇歌唱家比賽第一名、1988年帕瓦羅蒂國際聲樂比賽大獎、1989年美國音樂家基金會歌唱比賽第一名等。“周先生并未陶醉在榮譽中,而是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和世界聲樂藝術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努力再努力?!币驗槲覀兊膶W生出去參賽雖獲獎,可只會唱幾首詠嘆調(diào),還不能留在國外演唱整部歌劇。
三、中國音樂學院建立了博士點,聲樂學科帶頭人順理成章當了博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難道不行嗎,周先生不行嗎?周先生說,不行!因為她已經(jīng)采用了世界經(jīng)典歌劇經(jīng)典唱段作為現(xiàn)在碩士生的實用教材,“她說她無法再制訂更高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她不愿徒有虛名,當什么博士生導師”。全國音樂院校頂著碩導、博導頭銜的教授何其之多,在周先生面前難道就個個理直氣壯,人人問心無愧?一點也不自覺慚愧汗顏?
3月10日,在周小燕告別儀式現(xiàn)場,廖昌永那張熟悉的面孔有些浮腫。他幾度掩面、痛哭失聲……從聽到他的名字那天起,他傳奇般的故事便始終如影隨形。我記得,2006年春節(jié)期間,這位舞臺上、熒屏里的大忙人,終于答應我在元宵節(jié)晚會結束后接受我的采訪。那晚,在長安街東延線的一家酒店大堂內(nèi)廖昌永老遠就伸出手來,他那樣笑,兩眼瞇縫著,像孩子般天真率性。
從未接受過正規(guī)系統(tǒng)專業(yè)訓練的廖昌永,帶著舒伯特歌曲《土撥鼠》和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選曲“再不要去做情郎”闖進了上海音樂學院1988年的考場。他先后被兩所音樂學院拒之門外,竟絕處逢生接到了上海音樂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新生入學,小廖的聲部卻遲遲定不下來,教授們?yōu)榇藸幷摬恍?。從二年級開始,廖昌永被幸運地轉(zhuǎn)至周小燕教授門下,“她教我的時間最長,我從她那里受益最大”。從發(fā)聲技術、音樂表現(xiàn),到藝術審美、人格塑造,以及心智完善等方面,廖昌永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得益于這位恩師。而周小燕慧眼識才,早就看好廖昌永難得的天賦條件和資質(zhì)人品。她相信,這塊璞玉一經(jīng)雕琢打磨,定會光彩照人。周先生讓廖昌永不僅學到了更科學先進、更適合自己個性的演唱技藝,而且還學會了純正的法語,最重要的是克服了語言障礙,為他日后向歌劇領域進一步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許多年以后,廖昌永功成名就,仍然不忘恩師惠澤。在獲得榮譽之后,先生總會第一個鼓勵他、提示他,并告訴他怎樣保持平常心,怎樣做事為人。
這位“中國制造”的歌唱家曾接到過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發(fā)來的邀請,一個月3000美元的生活費,提供一套住房還可以帶太太隨行。一邊自修深造,一邊有家人相互照料,這是多少大歌唱家夢寐以求的生活。但廖昌永始終未曾忘記先生的囑托,先生曾慨嘆:國家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一個跟一個、一撥接一撥都走了,好苗子移植到異國土壤上,成活率究竟有多高?小廖深解先生心思,最終選擇留在上海、留在祖國。大量的舞臺實踐機會,使其迅速成長、成熟為中外歌劇舞臺上一位大放異彩的藝術家。
3月4日,凌晨。最早回應廖昌永微信的大概就是遠在歐洲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森,2013年9月,國家大劇院紀念威爾第誕辰200周年的壓軸大戲《假面舞會》中,國際組里有兩張中國面孔備受關注。一個是阿梅莉亞的扮演者和慧,一個是國王侍童奧斯卡的扮演者郭森。后者在歐洲歌劇舞臺以唱《魔笛》中的夜后、《弄臣》中的吉爾達而聞名遐邇,簽約蘇黎世歌劇院十余年,目前仍舊保持該院唯一華人大牌獨唱演員的身份。因為時差關系,她應該比我們更早獲悉周先生去世的噩耗。
郭森說,在考取上海音樂學院之前,她一首外國歌都不會唱,中國作品的程度也很低。大三唱過一些詠嘆調(diào),大四演過《茶花女》片段……但是本科畢業(yè)卻被順利保送讀研,在周小燕教授門下繼續(xù)學習。“在周老師那兒,我的聲音變化特別大,很多人聽了都說,郭森像換了一個人?!碧K黎世歌劇院藝術總監(jiān)第一次聽郭森的《魔笛》夜后詠嘆調(diào),她只用“啊…哈”唱了個無詞版。那幾個High F是鑒定一個優(yōu)秀花腔女高音是否達到藝術標準的“試金石”。習B位總監(jiān)說如果郭森把“夜后”唱下來,他敢保證歐洲至少有15家以上的歌劇院會和她簽約,而他就是第一個。從此,郭森就開始在歐洲的歌劇舞臺上嶄露頭角,第一年就成功拿下德累斯頓歌劇院的《魔笛》夜后。再后來,她和世界頭牌里格萊多里奧·努奇在《弄臣》里領銜飾演父女。郭森永遠感恩周先生,因為先生為她奠定了走向歌劇藝術高臺的重要基石。
“北京春夏之交的氣候十分干燥。2005年6月5日傍晚時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把許多原本打算出門去聽楊小勇獨唱音樂會的北京人堵在了家里。但是,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當晚的上座率仍然保持七八成以上。”
這是我聽了上海歌劇院這位男中音歌唱家北京演唱會后寫下的文字。在國內(nèi)最高音樂學府,這一特殊的“客場”,如不具備足夠的勇氣和過硬的實力,恐怕誰也不敢冒這個險。周先生的這位學生在挑戰(zhàn)中卻顯示出超凡的勇氣與實力。從容淡定的琴音,引動平和疏淡的歌聲,“天上飄著些微云……”,第一次聽楊小勇演繹藝術歌曲,感覺有些異樣。他聲色不動、用心致意,“燕子你說些什么話?”相當口語化、情感化且富于層次的表達?!敖涛胰绾巍幌胨?,最后沖頂穩(wěn)穩(wěn)站住?!案鑴∧兄幸簟钡谋旧?,在威爾第作品中真正得到充分展現(xiàn)。楊小勇的聲音造型和表情能力發(fā)揮出色,將伊阿古復雜縝密的內(nèi)心活動,刻畫得生動自然、真實可信,情緒變化中的層次感、邏輯感準確而清晰。
在中國音樂和歌劇舞臺上,“三大男高音”名聲很響亮,魏松是“三大”中的大哥,經(jīng)常發(fā)揮著帶頭人和主心骨的作用。他像“空中飛人”一般行蹤飄忽,簡直就“逮”不著。終于在2014年北京舉辦APEC會議前夕,魏松應邀參加歡迎晚會演出,大忙人百忙之中擠出空當接受采訪?!霸谔厥獾哪甏蕴厥獾纳矸?,從‘牛棚走進課堂的周小燕教授,第一次見到這個英俊壯實、戎裝在身的學員。一個標準的軍禮、一副憨實的笑容,溫暖著一顆慈愛的心?!蔽核梢涣辽?,先生一愣神,原來他入學招考時被定為男中音,周小燕聽后認定這是一個有潛質(zhì)、有前途的大號男高音,而且是相當難得的戲劇男高音?!斑@句話徹底改變了魏松的藝術道路,因為,聲部定性對一個歌者來說至關重要。周小燕先生是他終生感恩銘記的人?!?/p>
國家大劇院開業(yè)后制作的第一部經(jīng)典歌劇《圖蘭朵》在2008年3月全球首演,“中國隊”卡拉夫的魏松和戴玉強平分秋色。魏松是最令人信服的卡拉夫,其優(yōu)勢不僅限于純金屬般輝煌的英雄式高音,還在于全劇中自然而準確的角色感。資深樂評人劉雪楓感嘆;“簡直不可思議,這個中國男高音好像是多明戈、帕瓦羅蒂和卡雷拉斯三位一體,而這三大男高其實個性迥異,神了!”
在世界歌劇舞臺上,《奧賽羅》絕非演出頻率最高的威爾第作品,究其原因,一個字:“難”。男主角足以令所有男高音望而生畏,有自信、有實力駕馭“摩爾人”的更是寥若晨星。2004年,上海歌劇院時任院長、指揮家張國勇和副院長魏松商議,是否可以排演這部經(jīng)典歌劇。張國勇認為,摩爾將軍這個角色就像專門給魏松準備的。他正處于藝術的黃金階段,聲音條件和專業(yè)儲備最適合飾演奧賽羅。那一年,魏松正好50歲,從決定挑戰(zhàn)這個角色起,魏松“閉關”似的一天做十幾個小時的“功課”?!澳枌④姟币贿M排練場,人物的感覺一下就來了,感覺像被奧賽羅附體了。他越唱越好,越演越像奧賽羅,表演性、戲劇性越來越強。在中國男高音歌唱家里,魏松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演過全本舞臺版《奧賽羅》的特例、范例。國家大劇院歌劇制作顧問朱塞佩·庫恰說,全世界唱奧賽羅的男高音挑出前五個,魏松一定算一個。2014年,60歲的魏松已經(jīng)唱了三輪《奧賽羅》,“我怎么感覺我60歲迎來了歌劇藝術第二春,我,越來越能唱了!”
在魏松擔任上海歌劇院院長期間,該院組織創(chuàng)排演出歌劇《燕子之歌》。該劇自2013年3月在上海預演以來,引起業(yè)界高度關注,2014年5月10日、11日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筆者連續(xù)聽了兩遍。女一號第一首詠嘆調(diào)《窗外燕子在歡唱》和最后一首詠嘆調(diào)《幸運是什么?》及第三幕《黑白的琴鍵上,閃爍著熾熱的光》,優(yōu)美而抒情、溫潤又柔韌,表現(xiàn)出先生豐富而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蘊含著富于強度與寬度的戲劇性張力。
《燕子之歌》還有一個大亮點:第四幕的戲中戲,表現(xiàn)周小燕教授積極推進創(chuàng)排“心愿之作”歌劇《一江春水》的事跡。舞臺場景為該劇的排演現(xiàn)場。這場戲,男中音歌唱家楊小勇躍升為絕對主角。“江中有斷腸人,岸上有負心人……”,這是劇中男主人公張忠良的人生詠嘆。在高度濃縮的十分鐘里,一個在亂世中理想破滅、靈魂墮落、道德淪喪,面對因絕望與悲哀而跳江自殺的亡妻,無比悔恨、無限感慨、仰天長嘆的“曾經(jīng)的愛國熱血知識分子”,呼之欲出、栩栩如生,這場戲帶給了觀眾異乎尋常的強烈震撼。
全世界的聲樂教學與舞臺實踐,無不都從唱練聲曲通向藝術之路,開啟藝術之門。在《燕子之歌》的尾聲中,作曲家奚其明大量采用聲樂課堂教學常規(guī)練聲曲為基本素材?!皬膯握{(diào)的練聲曲演化而成豐富的合唱曲,異常精彩、相當感人。燕子和她的學生,聲樂教師和聲樂學生,第一堂課和無數(shù)堂課,無不始于練聲曲,躲不掉、繞不開,這是學習聲樂的始發(fā)起點?!边@首高手獨創(chuàng)的合唱練聲曲,形象生動,帶給聽眾無限遐思、無盡想象。“燕子的藝術人生、職業(yè)修為、終身成就,深層內(nèi)涵不言而喻。還有什么比這首《練聲曲》作為全劇結語終曲,更為恰當妥帖、更富于說服力感染力?”這部歌劇已超越為一位專家教授樹碑立傳的原初動機,成功實現(xiàn)在藝術語言表達層面上,向“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偉大職業(yè)群體的禮贊與致敬。
毫無疑問,周小燕教授是幸福的,先生的學生出類拔萃。魏松、廖昌永不僅歌藝超群而且人品出眾,在有能力、有作為時就會盡心竭力幫助先生實現(xiàn)人生的夢想。在《燕子之歌》中出現(xiàn)“動機”的歌劇《一江春水》,終于,從舞臺上的周小燕教授回到現(xiàn)實,親任由郝維亞作曲的這部歌劇的藝術總監(jiān),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擔任總策劃并在首演中領銜男一號張忠良。2014年10月,該劇在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全球首演成功。2016年1月,該劇在天津大劇院再度公演,2016年5月,該劇又將在國家大劇院三度梅開。筆者曾聽了《一江春水》在天津的演出,全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張忠良結發(fā)妻子于素芬的扮演者,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
關于先生這位高徒的故事與成就,本文不再贅述。我想強調(diào)的是,可能出于劇作家與作曲家對這個人物的偏愛,素芬在劇中演唱的分量很充足,這個角色的詠嘆調(diào)完整而流暢。最難能可貴的是,已經(jīng)在國外歌劇舞臺闖出一片自由天地的女高音歌唱家,且不論她演唱中國歌劇在聲音上、音樂上的優(yōu)勢,重要的是李秀英的行腔吐字是所有演員里最突出的一個,可以說,從頭聽到尾,唯有素芬演唱的中文劇詞,根本無需去看字幕,字字句句清晰精確、悅耳入心。聽著李秀英的演唱,我不由自主想到2008年2月間,在國家大劇院聽上海歌劇院演出莫凡的《雷雨》,舞臺上,高曼華飾演的繁漪和魏松飾演的周萍,也絕對是中文唱得最棒的角色。
周先生的教學理念中有一條:中國人演唱中國作品,一定要讓中國觀眾聽得懂,否則那就是聲樂教學的失敗。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先生在課上不斷強化這一教學理念,羅良璉教授當時演唱的鋼琴伴唱《紅燈記》、鋼琴弦樂五重奏《海港》和交響音樂《沙家浜》,用西方傳統(tǒng)發(fā)聲方法,結合中國傳統(tǒng)戲曲吐字歸韻,深受業(yè)界好評。男中音歌唱家一般容易出現(xiàn)“重聲音”“輕吐字”的偏差,而周先生的學生楊小勇、廖昌永等,基本不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先生豈能放過學生中文吐字含混的毛病而不予糾正?
在聞悉先生去世的這幾日,我反復聆聽她原版原唱的《夜鶯》等經(jīng)典,要什么字幕?絕對一字一句都聽得真切,且絕對不影響聲線的通透圓潤、靈活流麗。再聽廖昌永演唱的中國藝術歌曲《叫我如何不想她》,同樣也有這樣的藝術效果,高妙機巧、行腔獨特、極富魅力。
悲乎?哀哉!中國近現(xiàn)代聲樂界“四大名旦”,周小燕最后一位謝幕。黃友葵(1908-1990,年82歲)、喻宜萱(1909-2008,年99歲)、郎毓秀(1918-2012,年94歲)先于周小燕相繼去世。在“四大名旦”中,周小燕教授的優(yōu)秀弟子,從數(shù)量到質(zhì)量、從藝術成就到社會影響,可謂首屈一指、堪稱翹楚。她這一生離不開學生,學生又怎能離得開她!
這篇祭文收筆當天正值周小燕教授告別儀式,全國各地音樂界人士自發(fā)自愿趕往上海市龍華殯儀館大廳,同社會各界群眾一起為先生送行,人群中,今年89歲的郭淑珍教授,她滿頭銀發(fā)、一臉肅然。同日,上海《解放日報》刊登趙蘭英文章,有一句話道明了所有人的心聲——先生,真希望您沒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