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守仁
懷念和章仲鍔在一起的日子
文張守仁
2008年6月,章仲鍔與本文作者張守仁在江西婺源采風
《十月》創(chuàng)刊號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仲鍔離開我們快八年了。我常常想念他,想他的時候,就在書房里放一盤經典名曲《友誼地久天長》,在女聲、大提琴伴唱、伴奏下,在黑管、小號的呼喚聲中,回憶我和仲鍔三十多年親如手足的友誼,回憶我和他共同創(chuàng)辦、編輯《十月》,把這個改革開放后最早出現(xiàn)的大型文學刊物辦得有聲有色、令全國同行羨慕的幸福歲月。
仲鍔是1972年調到北京出版社的,當時辦公地點在西單新文化街,我們是共處一室的同事。當時他身體欠佳,手掌心發(fā)紅,已得了肝硬化。他平時少言寡語,埋頭于稿子中,勤勉苦干。
仲鍔生在湖南長沙,長在山東,故他對山東情況比較熟悉。1977年夏天,仲鍔、王世敏和我同到濟南組稿。我們看望了《鐵道游擊隊》的作者劉知俠、詩人苗得雨,順便參加山東文聯(lián)在南郊賓館召開的文藝大會,聽山東省省委書記白如冰做報告。休息期間,就到報告大廳外樹蔭下聊天。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談,說國家形勢有了大變,文藝界也會松動,應該抓緊時機有所作為。“文革”之后人民翹首盼著從各地回京的作家們在創(chuàng)作上的噴發(fā),打破文壇上荒蕪冷清的局面。我們越說越有勁,說要抓住這一難逢的機會,辦一個大型文學刊物,迎接創(chuàng)作高潮的到來。接著三人便想刊名,想到了“東風”“首都”“朝陽”等,都不理想,最終王世敏提到了“十月”。我和章仲鍔一致贊同,覺得這個名字響亮、大氣,紅軍長征勝利在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在十月,打倒“四人幫”也在十月,而且還可表示金秋之后大地豐收的意思。從山東回京后,王世敏便組織班子,積極籌備。
1978年4月,我和仲鍔為正在籌辦中的《十月》沿著京廣線南下組稿。第一站是保定。保定一帶出現(xiàn)過孫犁、梁斌、徐光耀、申躍中、韓映山等一批著名作家。那幾天,保定正在召開散文座談會。那次會議是河北作協(xié)張慶田主持召開的,還邀請了剛開始寫作的文學青年鐵凝參加。她當時作為知青在博野縣勞動。那次會議,鐵凝坐在我們對面,一身海軍女戰(zhàn)士打扮,短發(fā),微黑的臉,專注地聽作家們發(fā)言。我和仲鍔覺得她是有潛力的文學苗子,便鼓勵她給我們寫稿。后來她的《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在《十月》上發(fā)表。
第二站是長沙。我們找到了湖南文聯(lián)主席康濯,請他給我們介紹幾位湖南省有創(chuàng)作能力的新秀??道险f,湖南郴州歌舞團有個叫古華的年輕作家,他有創(chuàng)作潛力,你們可以找找他。于是我們連夜乘火車前往郴州。古華宰了一只肥鵝款待我們。他還帶領我和仲鍔跨越郴州上蘇仙橋,參觀了當地名勝“三絕碑(上面刻有秦觀的詞《踏莎行·郴州旅舍》,蘇軾的跋、米芾書寫的秦觀詞、蘇軾跋的真跡)。我們從古華那兒拿到了短篇《送你一支玉蘭花》,發(fā)表在《十月》。經我們介紹,古華進了講習所(魯迅文學院前身)深造,之后寫出了獲獎作品《爬滿青藤的木屋》和《芙蓉鎮(zhèn)》。
《十月》終于在1978年8月出了第一期。此后,獲得改正的“右派”作家們陸續(xù)從外地回京。仲鍔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奔波于北京街頭,向他們約稿。當時鄧友梅在北京沒有住處,臨時擠住在妹妹家,睡的床鋪竟是搭在廁所浴盆上的一塊木板。仲鍔向他約到了小說《追趕隊伍的女兵們》,后來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還拍成了同名電影在全國公演。仲鍔遠赴通縣儒林村,坐在劉紹棠炕頭上約到了他一生的杰出作品《蒲柳人家》,后來也獲了中篇小說獎。從維熙從山西回京之后,擠住在東四魏家胡同內南吉祥胡同的小屋里。十平方米的小屋住著他母親、他兒子從從和他三代人。走進小屋,人都轉不開身子。仲鍔向維熙約到了中篇小說《第十個彈孔》。他還編發(fā)了張潔獲茅盾文學獎的長篇《沉重的翅膀》以及當時已從北京十三中調到北京出版社當編輯的劉心武的《如意》《立體交叉橋》。我還在仲鍔東四四條的家里遇見了從銀川來的、披著破大衣的張賢亮。我們喝著啤酒、吃著高樺包的餃子,聽張賢亮講他勞改時苦難的經歷。張賢亮對我和仲鍔說,有一年他在勞教農場犯了重病,昏迷不醒,農場的人認為他死了,把他抬到了太平間里。躺了一天,他醒了過來,發(fā)覺周圍都是死尸,立即掙扎著向太平間門口爬過去。他用無力的手,拉拉門,但門緊閉著,他又昏了過去。他一位當醫(yī)生的“右派”朋友從附近農場看病回來,聽說張賢亮死了,吃了一驚。他根據平時對張賢亮體質的了解,認為他絕不會死去。他趕到太平間,打開門,把張賢亮救了出來。張賢亮說:“我既然從太平間里爬了出來,就一定能夠堅強地活下去。從那之后,什么困難、艱辛、貧窮、受辱都不在話下了。我已經得起各種各樣的摔打?!敝螅瑥堎t亮把《土牢情話》交給仲鍔編發(fā),把《綠化樹》交給我發(fā)在《十月》上。
仲鍔在《十月》草創(chuàng)時期是功臣之一?!妒隆纺菚r的光輝,有他一份功勞。但事情發(fā)生了意外的轉折,原因是白樺把《苦戀》文學劇本交給仲鍔發(fā)表在《十月》上。長影青年導演彭寧按此劇本拍成了電影《太陽和人》遭到禁演,同時批判文學劇本,釀成一次文藝風波。這樣,出版社的領導就讓仲鍔靠邊站了。當時《當代》主編孟偉哉約我到他東城區(qū)紅星胡同的小院里談話,想把我從《十月》調到《當代》工作。我想仲鍔因為《苦戀》事件已成為《十月》的邊緣人物,正處在困難之際,便向老孟力薦章仲鍔的編輯能力,希望他改調仲鍔去《當代》。這樣,仲鍔1982年調至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十月》編輯部。
仲鍔在《當代》《文學四季》《中國作家》工作期間,我一直和他頻繁交往。他在那些刊物上又編發(fā)了許多佳作,如劉心武的《鐘鼓樓》、王朔的《空中小姐》、柯云路的《新星》、鐵凝的《玫瑰門》、張賢亮的《習慣死亡》、莫言的《十三步》、趙瑜的《馬家軍調查》、何建明的《落淚是金》……仲鍔是唯一一位在首都四個文學大刊物上都工作過、編發(fā)過名篇的文學編輯,于是他聲名鵲起,被首都文學界譽為“章大編”。在仲鍔離休前后,我和他一起到北戴河參加中國野生動物協(xié)會舉辦的觀鳥活動,共去太行山下贊皇縣采風、拜謁革命圣地西柏坡,遠去新加坡參加海外華人舉辦的“人與自然環(huán)境”文學研討會;東赴日本在華裔日本作家華純帶領下參觀東京市容、觀看在東京灣填海造成的迪斯尼樂園里的精彩節(jié)目。我和仲鍔、高樺、劉茵還一起編了一套360多萬字的“碧藍綠文叢”交由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盡管不在一個單位了,我和仲鍔始終在一起參加各種文學活動,互幫互助,切磋編藝,推薦新人,為文學事業(yè)竭盡綿薄之力。
仲鍔生性木訥,少言寡語,但冷不丁說出來的話頗為幽默,像他的雜文那樣帶著刺。只要我倆相遇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正如高樺所說,我們兩人互相揭短,從彼此爭論中獲得無窮樂趣。他常批評我說話南腔北調,不會說普通話;我說他不懂禮貌,宴會上主人沒有發(fā)話就自己拿起筷子先夾菜吃;他說我下棋太差,是個臭棋簍子;我說他毫無生活能力,竟用去污粉當鹽煮魚吃。他還用生僻的繁體字、少見的成語考我。我答不上來,面露窘態(tài),他就抿嘴自樂。
在我們這一波老編輯中,他的案頭功夫最硬,在看稿、看校樣時,他像只啄木鳥似的,能飛快地啄出行文中的“害蟲”(錯別字、病句)。他看電視劇、讀銀屏字幕,或翻閱新書,或聽演員、主持人講話,常能發(fā)現(xiàn)用錯、念錯的字。他說像吃飯時硌到了沙子那樣膈應,便咬文嚼字地寫出一批糾錯文章,以正視聽。他這種火眼金睛的本領,活字典式的博學,令我佩服。
歲月流逝,人生易老。2008年10月3日中午,我正在翻閱《文學界》2008年第9期上所載仲鍔專輯中的文章,電話鈴響了,拿起話筒,一聽竟然是他女兒章則哭著告訴我:“張伯伯,我爸爸今晨走了!”“什么???國慶節(jié)前我還跟他通電話,好好的怎么突然走了?”章則說:“先是發(fā)燒,后轉為肺炎、心衰,就沒有挺過去?!蔽艺f:“新新(章則小名),你先陪著你媽媽,我立即就來。”
放下電話,沖下樓,打的奔往潘家園。一路上思緒混亂,我和仲鍔友好相處的點點滴滴,像電影似的在腦海里翻騰。從北三環(huán)路趕到潘家園,的士整整走了半個小時,我沖上仲鍔在第17層的寓所,見他的親人都在。新新迎過來對我說:“張伯伯,您跟媽媽說說話,勸勸她?!蔽易哌M臥室見高樺倚靠在床上,她一見我哭著訴說:“守仁,他怎么就突然走了呢?我有責任,我沒有叫人及時給他安起搏器?!蔽亿s緊過去輕拍她的背,安慰她:“你別這樣說,仲鍔能活到今天,全是你照顧得好。1975年我和他同一個辦公室,就見他手掌心是紅的,當時就已肝硬化。多年來,是你不斷叫他按時服藥,服侍周到,他才能活到今天?!毙滦抡驹诖策呎f:“媽,幾十年來張伯伯是見證人,您別自責,別太難過了。”我說:“高樺,仲鍔這幾十年能一心撲在工作上,編出這么多好稿,這軍功章的功勞有你一半,不,一多半,這是有目共睹的事。仲鍔身前還希望編一本自己的雜文集、一本評論集,你要節(jié)哀,保護好自己身體,才能完成他的遺愿啊。”
仲鍔“磨稿齋”書房里已經布置了簡單的靈堂。在他遺像兩側已有鐵凝、金炳華送來的花圈。我向仲鍔遺像鞠了三躬,見高洪波、石灣等人來了,便離開他家,遵高樺囑咐,打電話通知李存葆、崔道怡、趙大年等文友以及北京作家協(xié)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等單位。
是夜,我難以入眠。這半輩子,我和仲鍔算得上摯友、諍友、情同手足,真正稱得上是黃金搭檔。
如今你突然走了,今后還有誰能像親兄弟似的指出我的短處,如頑童似的跟我斗嘴取樂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走了,何時我才能到你去的那個世界會面敘舊呢?我內心傷痛,不禁欷歔暗泣……
今年初春,《中國作家》雜志的主編王山和副主編程紹武、高偉要我給他們編輯部的年輕人講講如何才能當好文學編輯。會場上人齊之后,我說,今天是3月4日,是國際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的生日,貴刊創(chuàng)辦者、首任主編馮牧以及1991年以后當常務副主編的章仲鍔,生前就是用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從事文學編輯工作的典范。他們不是把編輯工作當作謀生的職業(yè),而是用全部精力、整個生命為之獻身。尤其是章仲鍔,是文壇伯樂,一生推出了那么多文學新人,經手編發(fā)了包括榮獲茅盾文學獎、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多部名作。他廢寢忘食、德藝雙馨,是全國文學編輯的楷模,為當代文學作出了重要貢獻,所以他去世之后,全國有八十多位包括王蒙、鐵凝、徐懷中、鄧友梅、陳建功、莫言、邵燕祥、張賢亮、何建明、焦祖堯、梁曉聲、徐坤、徐小斌、陳祖芬、崔道怡在內的名作家撰文悼念他,可見他接觸面之廣、文學界影響之大。和仲鍔相比,我感到慚愧。他在編輯生涯中遇到的類似《馬家軍調查》等風波接連不斷,身體比我差,壓力和困難比我大,但編出的名篇比我多。他是真正的編輯家,讓我們大家,認真向他學習。
責任編輯/斯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