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
北京史家小學的家校合作活動有非常鮮明的“史家”特色,其“家校學習共同體”的合作理念與史家小學“和諧教育”的理念、“無邊界”課程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史家小學還將“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項目移植到校園中,目前已經(jīng)有
486名教師通過學習和考核獲得了“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證書。采訪中,史家小學德育處主任李娟將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史家”故事向筆者娓娓道來。
:史家小學的“媽媽讀書會”和“爸爸運動隊”因其開展了許多有意義的家校合作活動而名聲在外。把讀書和運動作為家庭參與學校教育的切入點,是出于什么考慮?
:最早,我們推行家長義工制度,家長加入家委會成為學校的義工,承擔一些體力活兒,形式很單一。逐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在策劃各種活動時,許多具有一定專業(yè)背景的家長會給我們提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也發(fā)現(xiàn),家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這時,我們開始考慮建立“家校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雙方共同參與的學習體系。
我們秉承的理念是“母傳德,父傳責”,也就是說母親給予孩子德與行,父親給予孩子規(guī)則與責任。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由媽媽承擔主要的教育責任,而媽媽在對待孩子學習問題上很容易急躁,我們認為讀書可以讓媽媽安靜下來。同時,與孩子共同讀書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設更多的親子交流機會的過程。讀書讓人有學識,有修養(yǎng),不僅能教育孩子,也能教育家長。
爸爸普遍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孩子,更缺乏運動,我們想到了讓孩子拉著爸爸一起運動,在玩耍、活動的過程中建立親子關系。運動過程中,孩子會遇到規(guī)則的限定,也會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沖突,家長則能在運動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育問題,會想辦法與孩子共同面對、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可以慢慢學會承擔責任,家長與孩子都在運動中實現(xiàn)自我
教育。
于是,2014年6月1日,我們召開校級家委會,以“送給孩子美好的六一兒童節(jié)禮物”的名義送給孩子們“媽媽讀書會”“爸爸運動隊”和“星期六課程”。
:“星期六課程”很有意思,請介紹一下。
:我們設計“星期六課程”是為了讓孩子接觸不同的專業(yè)領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孩子們的生命埋下一顆種子。具體做法是,家長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特長或興趣愛好向?qū)W校提出開課申請,學校經(jīng)過調(diào)研后進行批復,并安排教師與家長共同備課。家長畢竟不是教學專業(yè)人士,怎樣選擇內(nèi)容、怎樣提問、怎樣設計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聽懂并參與進來,都需要與教師共同探討,仔細打磨。目前已經(jīng)開設的“星期六課程”中,有的家長講科學大爆炸,有的家長講3D電影的拍攝技術(shù),還有的家長講運載航空火箭是如何上天的。有一個家長講帆船時,還把帆船模型放進了學校的游泳館里,孩子們穿上泳衣就可以上船體驗,他們高興極了。家長和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星期六課程”。
:在構(gòu)建家校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學校、班級和家庭是如何共同運行的?
:以“媽媽讀書會”為例,校級活動由校級家委會策劃,主要是與學校的德育活動結(jié)合起來,這樣既不增加學校的工作量,也可以搭建更好的平臺。比如,上學期校級家委會的媽媽們聯(lián)系北大繁星詩社,合作開展了經(jīng)典誦讀活動,請一些老藝術(shù)家與孩子們一起誦讀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孩子們非常感動,領略了名著風采的同時,發(fā)現(xiàn)了原來名著還可以這樣讀。
年級的活動則由年級家委會推動,并與校級家委會共同負責“史家書院”的圖書購置。教師們請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孩子到班里征求同學的意見,按照喜好程度排序列出書單,同時,家長也在家長群中征詢意見。確立書單的過程中,有的孩子會問為什么我喜歡的書沒買,負責書單的孩子就要向同學解釋原因,這就是一個聯(lián)系溝通的機會,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對孩子會有引領和推薦,這也是一個共育的過程。最后,孩子們帶著書單與家長、教師一起去書店確定書單目錄,然后由學校統(tǒng)一撥款購書。
各個班級“媽媽讀書會”開展的活動形式多樣、十分豐富,有的在家庭開展親子閱讀時光;有的借助班隊會活動進行閱讀分享;有的進行專題的深入挖掘與展演;還有的聘請專家推薦圖書,給家長開設課程,指導媽媽如何給孩子讀書;還有的走出家門和校園,參與到社會生活中。
在讀書會的運作過程中,許多教育元素不斷涌現(xiàn),處處有驚喜,這是在設計的時候不曾預料到的,也讓我們的設計不斷地完善,讓學生、家長不停地受益。
:這其中一定有許多故事。
:是的。有一個班級的媽媽們策劃了一個誦讀經(jīng)典的活動,并制作了24節(jié)氣書簽,在一個節(jié)氣里完成閱讀的孩子就可以獲得一個節(jié)氣書簽,集完24個書簽就意味著完成了全年的讀書計劃,孩子們十分喜歡,踴躍地參與活動。媽媽們真的非常有創(chuàng)意。
還有個年級的媽媽們,先引導孩子們讀《我的長腿叔叔》原著和根據(jù)原著改編的劇本,然后組織孩子們排小話劇,最初是十幾個人參加,后來全班都參予進來。有資源的媽媽們又去“磨”同名話劇的導演,請求導演幫孩子們排練,導演還真的同意了。孩子們得到與“大家”對話的機會,別提多高興了!
有個班每周日下午6:00—7:00都會開展讀書心得微信宣講會,并且在一次班會中,將網(wǎng)絡宣講移到了課堂。這個班有一個小女孩,性格非常靦腆,以前很少說話,但是那天的班會上,她勇敢地站上了講臺,從容淡定,絲毫不怯場。她的宣講主題是“收獲膽量”。她說,“以前,所有的活動我都是默默地看著。老師在假期組織網(wǎng)絡讀書會的時候,我看到有的同學用語音讀書,有的拍成視頻分享,心里可癢癢了,就試著讓媽媽給錄了視頻,發(fā)到群里,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給我點贊,于是迫不及待地在第二周繼續(xù)分享……”一次活動就改變了孩子的發(fā)展軌道,這是當初家長和教師設計活動時無論如何也預想
不到的。
:“媽媽讀書會”的活動太精彩了,那么“爸爸運動隊”的精彩又是怎樣展現(xiàn)的?
:“爸爸運動隊”也有定期的活動,爸爸們的參與率達到了80%。比如,在優(yōu)秀教練員、運動員的帶領下,爸爸與孩子一起體驗不同的運動項目,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體操、藝術(shù)體操、健美操等。爸爸們還邀請了中國女足、男足的隊員,以及馬布里、姚明、劉國梁這些世界級運動明星來到學校,跟孩子們一起運動,給孩子們講述他們成長的艱辛,希望孩子們能夠從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爸爸運動隊”還組織開展“我是運動小超人”比賽,讓孩子們“和鍛煉前的我比”“和其他班級同學比”“和外校同學比”“和爸爸媽媽比”“走出國門比”。通過組織一定形式的比賽,激發(fā)孩子們的運動熱情,培養(yǎng)他們正確面對輸贏的良好心態(tài)。
運動隊也有靜態(tài)的活動,比如為孩子們推薦《孩子快跑》《啦啦隊長》《沖鋒陷陣》等影片,帶孩子們走進大屏幕中的體育世界,觀看、欣賞、理解體育電影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體育精神與美德。
:史家小學還有一個特殊的家校合作項目,就是將“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引進了校園,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這個項目是2015年1月啟動的。我們在長期的家校溝通工作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育問題的背后都潛藏著一個問題家庭,而一線教師對此缺乏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與判斷能力,急需專業(yè)人士的指導與幫助。在這樣的契機下,我們將“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引進校園。第一期培訓課程歷時一年,共40課時,每周還給各年級家長一部分旁聽名額。
:經(jīng)過培訓,教師們感覺到在哪些方面對自己的教育活動有影響呢?
:首先是思路開闊了。許多學科教師認為,跟家長談的就是學習,但學習問題是源于方方面面的問題,如果只談學習問題,教師和家長就都鉆入了牛角尖。比如,孩子不會做數(shù)學題,經(jīng)過深入探討,發(fā)現(xiàn)這是學習習慣的問題,教師就可以與家長討論如何幫助孩子改正學習習慣,而不會導致家長回家責備甚至打罵孩子的結(jié)果。
其次,通過學習,教師們還提高了與家長的溝通技巧。在以前的交流中,教師容易專注在孩子的弱項上。而現(xiàn)在,教師會反省為什么自己總是關注孩子的弱項,會注意從不同的方面來幫助孩子提升。跟家長交流的時候也不再說孩子哪里做得不好,而是說又取得了什么進步,也就是不再盯著孩子的短板,而是關注孩子的成長。
二年級的杜建萍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在書寫上有很大問題,連一個簡單的“橫”都寫不好。最初她以為是視力問題,通過跟家長交流,發(fā)現(xiàn)是閱讀障礙癥造成的。杜老師就對孩子說,老師很喜歡你,以后每天老師都把著你的手教你寫字,慢慢地,你就會越寫越直。慢慢地,這個孩子真的能把字寫工整了。他還寫了這樣一段文字—還記得我剛上學時,一個字都不認識,更不會書寫??墒俏抑烙霉蜁惺斋@,所以我堅持用功學習,現(xiàn)在我不僅能認識很多字,還能寫很多字。杜老師請他在廣播里給大家念了這段話。孩子的家長聽到廣播時潸然淚下,說從來沒有想到孩子會這么喜歡學習,一直都以為是孩子不努力……
這個故事被我們命名為“三毫米的希望”,就是無數(shù)個“三毫米”傳遞著教育的溫暖與幸福。
:聽了這么多“史家”故事,非常感動。那么史家小學是如何理解家校學習共同體的呢?
:家校學習共同體,家校共育的過程就是家校共同學習的過程。以前我們講育人是育學生,現(xiàn)在要講育教師、育家長、育學生。
家校學習共同體有四個要素:第一,要有共同的愿景,就是給孩子成長賦予無限的可能性;第二,要分享教育的權(quán)利和責任,學校有教育的權(quán)利和責任,家長有參與學校建設的權(quán)利和責任,不是置身于學校之外的;第三,要有合作的機制,比如我們的三級家委會和各種活動與課程就構(gòu)成了合作學習的機制;第四,要有信任與支持的文化,教育是一個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行動,教師的生命影響孩子,孩子的生命影響著家長,家長的生命影響著其他的家長,這種影響就是和諧,就是無邊界,就是教育。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