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英
﹝關(guān)鍵詞﹞積極體驗;親情;知行合一
一、緣起
傍晚五時許,小學三年級男孩小孫的媽媽打來咨詢電話:“老師,您有時間嗎?我一定要跟您聊一聊小孫的情況,我實在是沒辦法了?!闭Z氣中充滿了焦急和無奈。我讓孫媽媽慢點說,別著急。電話那頭吵吵嚷嚷的,依稀能聽出小孫正努力阻止媽媽向老師“告狀”,于是我約了孫媽媽來校面談。
媽媽描述的小孫跟我了解的小孫完全是兩個樣。媽媽說小孫特別叛逆,在家跟父母頂,在學校跟老師犟,作業(yè)不肯做,學習成績差,說除了心理課和社團課,別的課都不喜歡,希望轉(zhuǎn)學。而心理課上的小孫,特別討喜,他思維活躍,回答問題總有獨到的見解。回想之前上過的一堂心理課“有多少人為了我”,小孫說爸爸博學多識,教給自己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說媽媽溫柔賢惠,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健康成長。當時他的發(fā)言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他的臉上洋溢著的分明是感動和自豪,我相信他是真正認識到了父母的愛,那份情真意切的感恩之心不會假。而這份感恩,僅僅停留在認知層面,沒有落實到行動之中。
是什么讓親情教育流于表面,難以達到知行合一?結(jié)合多年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接觸到的相關(guān)案例,我思考著其中的原因。
二、說教式親情教育,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
這是一堂感恩主題的心理課片段,面向二年級學生。
教師在黑板上寫下“感恩”二字,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感恩嗎?
學生1:“感恩”就是感謝別人的恩情。
學生2:“感恩”就是懂得別人的好,并且回報別人。
教師通過PPT呈現(xiàn)了一段文字,讓學生齊讀:“感恩”是一種精神境界,一種傳統(tǒng)美德,一種自我行為,是作為一個小學生應當擔負的責任。(這一段話,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空洞、晦澀,即使大聲朗讀過,也難以觸動心靈)
教師:同學們,你們感恩過父母嗎?你們想想,你們每天享受著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擁有如蚌含珠的呵護,然而對于這些關(guān)心和幫助,你會感動嗎?你會報恩嗎?
學生沉默。
教師:(滿懷激情地)我們應該明白,沒有人應該為你做什么,父母之所以對你付出這樣的愛,是因為他們有責任感,有一顆仁愛之心。如果你享受了父母的關(guān)心和愛護,就要心存感謝,如果你對這些貶低、忽略,那你永遠也不會懂得愛的真諦,也不配得到這一切。
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的頭埋得很低,個個都仿佛陷入沉思。之后進行的名人故事賞析、感恩知識問答、感恩名人名言的環(huán)節(jié),看似秩序井然,但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參與的熱情。本課在朱德的一句名言“不要為你所沒有的抱怨,要珍惜你所擁有的”中結(jié)束了。
整節(jié)課以教師說教為主,高高在上的指導讓學生心生反感,聲聲“審問”讓學生不得不以沉默靜寂作為無聲的抗議,“名人感恩故事賞析”“名人名言”的選用脫離學生生活實際,這樣的心理課顯然不能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又怎能取得效果呢?
三、家長跟不上“節(jié)拍”,讓學生產(chǎn)生失望心理
一年級的感恩心理課上,教師在課的末尾讓學生用畫畫或做賀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謝,一位男生沒有動筆,無精打采地趴在桌上,當教師走近他詢問緣由時,他忍不住大哭起來:“我媽媽不會看的。”
男孩曾經(jīng)送給媽媽一幅畫,因為特別想要畫好,所以每一筆都很小心,反復修改,以至于紙被擦破,因為很多字不會寫,男孩用學得并不扎實的拼音在紙上表達想要對媽媽說的話,媽媽打開瞄了一眼,扔進了垃圾桶,說:“這是什么東西?你成天就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不要你這些,你給我好好讀書就行了!”男孩躲在被窩哭了許久,感到自己的苦心全都白費了,不僅得不到媽媽的贊許,反而遭來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試想,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感恩心理課中有認識,有領(lǐng)悟,有行動,但回到家庭中,得不到來自家庭成員的積極回饋,甚至在當前轟轟烈烈搞素質(zhì)教育的年代,有不少家庭成員還保留著傳統(tǒng)守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又怎能激發(fā)孩子的動力付諸行動呢?
四、散打式親子活動,活動熱鬧效果不明顯
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主張把家長請進學校,與孩子一起參加活動,以達到融洽親子關(guān)系、促進親子溝通的效果。于是校園里經(jīng)??吹郊议L活躍的身影,這個月一年級親子活動,下個月二年級親子活動……每個班級每年一到二次家長進校園活動,有時跟孩子聽一場講座,有時與孩子參加一次親子游園活動,有時參與一個親子節(jié)目表演,看似活動豐富多彩,但都以追求形式多樣、場面熱鬧為主要目標,活動缺乏思想性、系統(tǒng)性、層次性,達不到貼近家庭需求、層層推進、入情入心的效果?;顒油炅?,孩子很開心,家長因為孩子開心而開心,但回到家庭中,依然要面對生活和學習的問題,一切回到原點。
以下摘錄了一些家長在參與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后填寫的反饋單上的心聲:
“聽了專家的講座,感覺講得很有道理,但是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行不通?!?/p>
“在活動中我看到自己的孩子很活潑、很可愛,但是回到家我一看到他學習的樣子就馬上要崩潰了?!?/p>
……
這樣的活動可以成為學校宣傳的一個小亮點,但花費了人力物力,效果的持續(xù)時間卻很短暫。
五、體驗式親情教育
一般來說,學生接受的感恩教育分為三層次:初始階段是認知層次,即通過教育者的語言感化、實踐示范、實例分析產(chǎn)生樸素的感恩情懷,具有基本的判斷標準;中級階段是情感層次,即經(jīng)過認知的升華,內(nèi)化為內(nèi)心的一種情感,認識到施恩與報恩是一種自覺的意識,從而在做的過程中產(chǎn)生幸福感與滿足感;高級階段是實踐層次,感恩的行為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個體的品質(zhì),外化為日常行為。這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其中認知是基礎(chǔ),情感是動力,實踐是目的。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感恩教育,讓學生僅僅停留在認知層面,道理都懂,說起來頭頭是道,行動上卻不如人意。如何讓心理課設計能夠直達學生心靈,促進親子互動,產(chǎn)生言行一致的親情教育成果?我做了粗淺的嘗試,設計了為期一學期的心理課程。
課程設計遵循以下原則:
1.以活動為載體,突出體驗性
活動是產(chǎn)生體驗的載體,學生活動的充分程度將直接影響其體驗的深度和效果。從認知到情感到實踐的過程,是一個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學生的體驗、生成和發(fā)展是教師無法替代的。所以,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活動是保證課程實效性的前提。
2.親子共同參與,突出互動性
不少教師抱怨“5+2=0”,因為“父母就是一所學?!?,“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不調(diào)動家庭這個重要資源,讓家長參與到親情教育活動中來,教育的效果一定是微乎其微的。
3.注重及時評價,突出過程性
心理課與其他課程的區(qū)別之一是課堂生成靈活多樣,難以預測,且答案不唯一、沒有對錯之分,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在課程中貫徹“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的理念,以發(fā)展性評價為主,注重課堂行為和課后實踐的過程評價,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注重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調(diào)適等能力的發(fā)展。
(一)訪問篇——走近親情(時間:二月份)
1.學生對父母進行采訪。
2.與父母一起看從小到大的照片,感受成長的歷程,初步體驗父母為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艱辛。
小學生對嬰幼兒時期的記憶是很模糊的,盡管很多父母缺乏愛孩子的正確方式,但每個孩子都是帶著一家人美好的愿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通過親子聊天活動,可以喚起濃濃的親情。特別是在“二胎”政策下,不少學生都有了弟弟妹妹,心中難免會有失落感,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設計這樣的訪問活動和回味照片的活動能讓學生理解到自己在出生時、嬰幼兒時也同樣受到了跟弟弟妹妹一樣的照顧,在成長的不同時期,父母對孩子愛的方式也會不同,從而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理解。
(二)體驗篇——感悟親情(時間:三月份)
體驗一:護蛋行動
具體要求:
1.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生雞蛋當?shù)皩殞殻o雞蛋寶寶畫上自己最喜歡的圖案,也就是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并給蛋寶寶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寫在蛋身上,每一位學生就是雞媽媽,來關(guān)愛自己的寶寶。(3月7日晚上準備好)
2.要求學生在3月8日這天護送雞蛋從家到學校(用一個保鮮袋裝好)。一天中要像媽媽呵護孩子一樣精心呵護蛋寶寶,除體育課或其他劇烈運動時間外,要時時刻刻把雞蛋帶在身邊,讓雞蛋時時刻刻感受到雞媽媽的溫暖,盡力保護好它,不讓它打破,更不能讓別人來損壞它。到下午放學時生雞蛋還完好無損的學生就獲得了成功。
3.雞蛋打碎了,要記錄雞蛋打碎的時間,并把打碎的原因及打碎后的感受和思考記錄下來。一日護蛋成功的學生將雞蛋煮熟后送給媽媽吃,護蛋失敗的學生可通過幫媽媽分擔家務,給媽媽洗腳、捶背,和媽媽聊天,逗媽媽開心等感恩方式,讓媽媽度過美好的一天。
4.護蛋活動結(jié)束后,請學生靜下心來想一想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想與心得,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寫一份護蛋日記。
體驗二:換位體驗
活動要求:
由孩子和父母一起選取生活中的片段或場景,交換角色,進行表演。通過角色的互換,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做父母的辛苦,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
場景一:爸爸叫孩子去寫作業(yè),孩子拖拉,找各種借口不肯做作業(yè)。
場景二:媽媽因為孩子撒謊而生氣。
場景三:爸爸(或媽媽)扶著孩子走路。
體驗三:愛的天平
活動要求:
1.在黑板上畫一個天平,一邊代表“父母為我做的事”,一邊代表“我為父母做的事”。
2.討論:爸爸媽媽為了我們,付出了多少?而我們又為爸爸媽媽做過些什么呢?在愛與被愛的這架親情天平上,我們是否做到了平衡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父母為你做的事和你為父母做的事。共同完成黑板上的“愛的天平”。
通過三個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當父母的辛苦,看到父母為自己做的遠遠超過自己為父母做的,喚起感恩之心和歉意之情,激發(fā)學生要回報父母的情感。
(三)溝通篇——學會表達(時間:四月份)
體驗一:親子作畫
1.孩子和家長要共同完成一個任務,活動規(guī)則:孩子在座位底下拿出畫板和水彩筆,想好了再畫。30秒后停筆,畫到哪里是哪里,30秒后,由爸爸或媽媽接著畫。要求:不能說話。
2.任意采訪兩名學生:你本來打算畫什么?之后出示畫,問:這是你想畫的嗎?
3.爸爸媽媽與孩子做簡單的交流:本來打算畫什么,爸爸媽媽畫成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4.從剛才的繪畫活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讓孩子和父母都意識到:如果不作言語的交流,彼此就會誤會;一個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另一個人的想法,必須交流溝通。
5.小結(jié):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一個人的想法不能代替另一個人的想法。為了不引起誤會,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在活動中明確:愛要大聲說出來。
體驗二:情境表演
1.我們每個人都會說話,但說的話真的會讓對方舒服嗎?讓我們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2.傷人的言語
(1)出示案例
小林在學校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他放學回到家。媽媽很高興,滿臉微笑地迎上去:“小林回來啦?”
小林把書包一扔,說了聲“嗯”,去找零食吃。
媽媽問:“今天在學校表現(xiàn)怎么樣?”
小林說:“你每天都問同樣的問題,煩不煩?”打開電視看。
媽媽說:“快去做作業(yè)吧,做完作業(yè)再看電視?!?/p>
小林:“都學了一天了,還不讓我休息一會兒???就看一會兒?!?/p>
媽媽搖了搖頭。
晚飯時,小林坐到飯桌前,把最愛吃的菜放到自己面前,大口吃起來。
媽媽問:“怎么樣?味道好嗎?”
小林:“還行?!?/p>
吃完飯,小林把碗筷一推,去書房了……
(2)孩子演家長,家長演孩子,用心體會,表現(xiàn)人物的表情、動作和所說的話。
(3)請孩子說說:媽媽的心情溫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小林的哪些話會讓媽媽的心情溫度越來越低?分析缺乏禮貌、體貼、贊美的話。
(4)小林在學校是個好孩子,為什么在家會這樣傷害自己的媽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身上也存在著的問題:覺得媽媽是家里人,可以隨意一點;覺得媽媽是最愛自己的,沒什么關(guān)系;習慣了家人對自己的好,覺得一切天經(jīng)地義,缺少感恩的心……
(5)小林已經(jīng)說出了傷害媽媽的話,該怎么辦?小林該怎么道歉?(學生答)
提問家長:孩子這樣道歉,您是否能原諒他?
(6)小結(jié):如果我們能學會說溫暖的話,就能避免給父母的傷害。
(7)情境重現(xiàn):
我們一起來改寫這個劇本吧。每一幕請一個學生和家長演。
第一幕:
放學回到家,媽媽很高興,滿臉微笑地迎上去。
小林:……
第二幕:
媽媽問:“今天在學校表現(xiàn)怎么樣?”
小林說:……
第三幕:
小林覺得上了一天的課,有點累,想看一會兒電視。
媽媽說:“快去做作業(yè)吧,做完作業(yè)再看電視。”
小林說:……
第四幕:
晚飯時,小林坐到飯桌前,吃著媽媽做的飯菜。
小林對媽媽說:……
第五幕:
吃完飯,小林說:……
采訪家長:如果孩子對您送上了這些話,您的心情溫度是多少呢?
小結(jié):禮貌的話、贊美的話、體貼的話以及做錯事后的道歉,都是溫暖的言語。
通過呈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真實的案例,讓學生和家長領(lǐng)悟不當?shù)难哉Z可能帶來的傷害,學會使用溫暖的言語。有一個男孩在這一活動結(jié)束后趴在桌上痛哭不已,媽媽悄悄地告訴我:“他就是那個‘小林’?!弊钯N近生活的就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情境表演好比是鏡子,能照出里面有沒有自己的影子,發(fā)人深省,觸動到內(nèi)心的情感,才能引發(fā)學生行動上的改變。
體驗三:“陽光語露”征集活動
1.向全班學生和家長發(fā)放征集表,各自寫出“父母最喜歡聽的孩子說的話”和“孩子最喜歡聽的父母說的話”,每人八至十條。
2.孩子和家長共同學習“陽光語露”,給自己打分、互相評分,共同制定進步計劃。
在親子課堂中,父母和孩子都是需要成長和提升的個體,征集而來的陽光“語”露貼近生活,符合心理需求,不帶說教的成分,自然能夠促進親子雙方的積極互動。
(四)行動篇——回報親情(時間:五月份)
有些學生會說:“等我長大了,我要報答自己的父母,那時我有錢了,可以讓他們享受生活?!钡聦嵣希葱⑿氖遣荒艿却?,作為一個小學生,可以為父母做的,很多很多。學生討論后行動:
1.給父母一份禮物
(1)自己設計的賀卡或小制作;
(2)寫一封感謝父母的信;
(3)幫父母洗一次腳;
(4)通過努力取得進步向父母匯報好消息。
2.幫父母做家務事
在家給自己設立一個勞動崗位,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向父母表示關(guān)愛。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主動與父母聊聊,說說學校發(fā)生的事、同學之間的事以及自己的心情,同時聽父母說說工作的事、家庭的事,在溝通中積累情感。
四月份,在我校江蘇省重點課題“小學生積極品質(zhì)體驗課程的實踐研究”推進會上,我向省市專家展示了一個活動片段,即“親子溝通篇”,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說:“課上得非常好,我真的是流淚了。媽媽戴著眼罩,孩子牽著媽媽的手走進來,媽媽說,‘我真希望將來老了我的女兒就這樣牽著我走,我慢慢變老……’我深深地感動了。這些都很真實,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所以,體驗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沒有真實性就無所謂體驗,無所謂情感的經(jīng)歷。只有在真實的情境中才會有真實的體驗,才會有真實的發(fā)生。我采訪了一個男孩,他真的領(lǐng)悟到了感恩這種情感,盡管他朦朦朧朧,但是這顆種子埋下去以后,對他的發(fā)展是非常有用的,好比播下一顆顆良好的種子不斷地發(fā)芽,最后生長成參天大樹。”江蘇省教科院彭鋼所長、馬維娜研究員等專家認為,該課程設計突出了“兒童本位”“真實性”“實踐性”“為兒童終身發(fā)展服務”,是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超越國家課程的創(chuàng)意性校本課程。
一個學期的課程只是一個引子,把“親情”“感恩”這些并不新鮮的話題用一系列的體驗活動串起,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注重體驗活動形式的多元化,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采訪父母、角色扮演、案例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和家長投入地參與活動中去,真正實現(xiàn)親子雙方的心靈觸動,在充分的情感體驗中激發(fā)了愛父母、愛孩子的情感,并化為實實在在的愛的行動。家長們紛紛感嘆,一個學期的主題活動,孩子像換了個人似的,變得懂事、貼心,當然,家長也在活動中感悟反思了許多自己平時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不當之處,跟孩子一起成長和提升,改善了親子關(guān)系,并獲得了心靈的凈化和人格的提升?;氐轿恼麻_頭提到的小孫,他的父母因為對兒子的教育已經(jīng)黔驢技窮,兩人全程參與了親子課,反思深刻,他們說:“原本我們有一些自以為是的教育理論,但事實上我們根本不懂教育。我們不會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信任他,關(guān)愛他,有的都是挑剔、指責、懲罰,所以孩子才會跟我們擰著干?!斌w驗式親子心理課,讓父母改變了,孩子改變了,實現(xiàn)了共同改變,良性互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文萃小學,蘇州,215006)
編輯/張 帆 王抒文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