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艷,李 勇,張麗麗,馬 艷
?
·護理學·
心理護理對頭面部燒傷患者的干預效果
常艷,李勇,張麗麗,馬艷
目的:探討護理心理干預對頭面部燒傷患者的影響。方法:收集80例成年人頭面部燒傷患者,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40例采用燒傷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0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抑郁、焦慮、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治療依從性。結(jié)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評分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P<0.01),觀察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jié)論:對頭面部燒傷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自信,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具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
燒傷;頭面部;心理護理
頭面部燒傷是一種常見而又特殊的燒傷,可導致容貌損毀,易造成巨大心理傷害,產(chǎn)生焦慮、恐懼、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1],甚至喪失自信心,出現(xiàn)輕生念頭,因此我們對于頭面部燒傷患者治療不僅是挽救生命及治療創(chuàng)面,還應針對患者不良心理問題進行更多的關注。本研究運用心理護理方法對頭面部燒傷患者實施干預,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12月我科住院成年人頭面部燒傷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選取2014年1-8月40例作為觀察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18~71歲;熱液燒傷35例,火焰燒傷41例,化學燒傷4例;燒傷面積2%~9%,Ⅱ~Ⅲ度。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僅采用燒傷常規(guī)護理。2014年1月起我科開展燒傷患者優(yōu)質(zhì)護理細化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干預時間3周,為入院第1~21天。具體措施:(1)燒傷早期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第1~3天內(nèi),向患者講解頭面部燒傷病情的發(fā)展及自身注意事項,使患者了解病程經(jīng)過,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逐漸消除抑郁、焦慮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指導,鼓勵家屬和患者多溝通,多關心、關注患者,穩(wěn)定患者情緒,幫助其樹立信心。(2)治療期間心理護理。入院后第4~21天,此期病程較長,病情多變,主要結(jié)合患者病情,針對性對單個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包括①心理疏導,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內(nèi)心想法,引導患者釋放不良情緒,給予患者適當解釋和安慰,根據(jù)不同病情讓患者了解相應治療方法的優(yōu)勢及預后規(guī)律;②家屬指導,對患者家屬進行指導,以配合我們給患者做思想工作,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樂觀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③認識行為療法[2],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貝克針對抑郁癥創(chuàng)立的一種定式的、短期的、針對現(xiàn)在的心理治療方法,并修正適應不良的認知和行為;④音樂療法,部分頭面部燒傷患者面部水腫明顯,雙眼腫脹視物不清或不能睜眼,因此適當應用音樂療法可使患者緩解不良情緒,選擇節(jié)奏舒緩音樂,每天上、下午各0.5h。
1.3評定方法護理干預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對患者進行評分,由護理人員做相應的解釋和指導,幫助患者正確完成。SDS正常上限參考值為53分,≥53分判定為抑郁;SAS正常上限參考值為50分,標準分≥50分判定為焦慮;GSES采用4點量表形式,各項目均為1~4評分,對每個項目,患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完全不正確”記1分,“有點正確” 記2分,“多數(shù)正確” 記3分 ,“完全正確”記4分[3]?;颊叻e極配合護理及治療評為治療依從性良好,反之評為治療依從性差[4]。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χ2檢驗及四格表確切概率法。
2.12組患者干預前后抑郁發(fā)生率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抑郁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1.000),心理干預后觀察組抑郁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抑郁發(fā)生率比較[n;百分率(%)]
*示四格表確切概率
2.22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發(fā)生率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焦慮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干預后觀察組焦慮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和GSES評分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SAS、SDS和GSE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SDS和GSES評分均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1)(見表3)。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發(fā)生率比較[n;百分率(%)]
2.4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心理干預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和GSES評分比較(分)
表4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百分率(%)]
頭面部為人體暴露范圍最廣的部位,因此頭面部燒傷較為常見。頭面部燒傷除有疼痛、易感染、水腫的特點外,愈合后亦會造成面部瘢痕,嚴重者器官扭曲畸形,對患者的心理沖擊大,因此心理護理是整個護理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消除患者的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5]。有研究[6]表明燒傷患者早期的心理狀態(tài)與后期心理疾病的發(fā)生有顯著相關性,而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可加重不良情緒,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早期采用合理有效的護理心理干預,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影響,不但對治療有所幫助,而且對患者適應社會、減少遠期心理疾病的發(fā)生也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不良情緒改善情況明顯要優(yōu)于對照組,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即個體應付各種不同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或面對新事物時的一種總體性的自信心明顯提高,而且治療依從性也明顯改善。
因此,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結(jié)合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包括心理疏導、家屬指導、認識行為療法以及音樂療法等,可在較短時間內(nèi)明顯改善不良情緒,增強面對疾病時的自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1]江敏君,賴文娟,廖新芳.認知行為干預在青年女性面部燒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7):24.
[2]姚樹橋,傅文倩,唐秋萍,等.臨床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周正猷,張載福.咨詢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158.
[4]戴微微.重度燒傷患者康復過程中的護理干預效果探討[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7(3):21.
[5]馮國珍.重癥頭面部燒傷患者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3):713.
[6]張素玲,孫悅及,林春雷,等.燒傷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危險因素及預測因素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8):766.
(本文編輯周洋)
2015-11-02
單位]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燒傷整形科,233000
[作者簡介] 常艷(1988-),女,護師.
1000-2200(2016)07-0977-02
R644;R47
A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7.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