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夢依
(山東師范大學(xué),山東 濟南 250014)
淺析明代貞女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
史夢依
(山東師范大學(xué),山東 濟南 250014)
明朝是中國古代貞女現(xiàn)象突出的時代。盡管明代的父母基于對子女的關(guān)愛反對女兒選擇做貞女,明代士人對貞女也多有質(zhì)疑,但這依然無法阻止年輕女性做出此種選擇。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對明代的旌表制度、士人的贊頌以及貞女的個人選擇三個方面對貞女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明代;貞女現(xiàn)象;原因
貞女作為中國古代節(jié)烈婦女中的一員,為了忠于死去的未婚夫誓不改志,甚至“以死殉夫”。這一現(xiàn)象在明代以前便已出現(xiàn),劉向的《列女傳》中就曾講述了一位春秋時期本應(yīng)嫁去衛(wèi)國的“齊候之女”,未至城門她的未婚夫便死了。雖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對,但她堅持為死去的未婚夫守喪三年。①可見早在漢代為未婚夫守志的貞女觀念便已形成。時至明代,這一思想更為盛行,貞女的行為已不是個案,終明朝一代她們分布于全國的各個地區(qū),成為了明代社會的突出問題。
(一)貞女的生活。雖然同為守志,但貞女們的選擇卻各有不同。有的決定前往夫家繼續(xù)完成婚禮、照顧公婆。江夏的歐陽金貞,在經(jīng)歷了失去未婚夫的悲痛后,“告父母曰:‘有婦以事姑也。姑既失子,可并令無婦乎?愿歸羅,以畢所事?!改笍闹?。后父知廣元縣,姑病卒,女乃歸寧”②。有的則選擇為死去的未婚夫立嗣以延續(xù)“血脈”。慈谿人王氏被許以慰藉、照顧久病的陳佳。但尚未成婚,陳佳便已病死。王氏在多方的反對與阻撓中依舊選擇了為陳佳守志,甚至不惜“截發(fā)毀容”。當她最終留于夫家后,則“鞠從子梅為嗣,教之。成化初領(lǐng)鄉(xiāng)薦,卒昌其家”③。然而,明代更多的貞女則是“以死殉夫”,以期在另一個世界與未成婚的丈夫相聚。
(二)家庭與社會的反對。無論貞女選擇以何種方式守貞,都從不同程度上體現(xiàn)出其命運中悲苦的一面。在一些記述明代貞女的事跡中,父母往往會阻止女兒走上貞女的道路。明代溆浦的貞女丁美音就被父母勸阻道:“未嫁守節(jié),非禮也。何自苦如此?”④除了家人的反對,明代士人對貞女的行為也多有爭論。歸有光就曾在他的《貞女論》中提出“女未嫁而為其夫死,且不改適,是六禮不具,婿不親迎,無父母之命而奔者也,非禮也。陰陽配偶,天地之大義也。天下未有生而無偶者,終身不適,是乖陰陽之氣,而傷天地之和也”⑤。
既然貞女的選擇通常不被父母認可,那么她們在士人非議中所選擇的這條孤獨之路便非常值得探討了。
(一)明代旌表制度下的鼓勵。明朝自朱元璋時起就定下了提倡婦女節(jié)烈行為的一系列旌表制度,貞女被表彰的事跡也并不鮮見。嘉靖朝以后,隨著貞女被旌表的愈加規(guī)范,貞女被旌表的數(shù)量進一步增多。其中“以死殉夫”的貞女更是占據(jù)多數(shù)。⑥然而活著的貞女被授予旌表往往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洪武21年就曾規(guī)定: “凡民間寡婦, 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節(jié)者, 族表門間,除免本家差役”⑦。鄒平的王貞女在九歲的未婚夫死后便守志不另嫁,直到“壽至八十四歲。嘉靖四十二年題旌,建坊立祠?!薄"嗟且唤?jīng)被授予旌表,其家庭所獲得的利益是十分可觀的。其中不僅有“大者賜祠祀,次亦樹坊表”⑨這類光耀門楣的榮譽性獎勵,也包含免徭役、賜粟帛的物質(zhì)獎賞。這些對明代社會的家庭而言是極具誘惑力的。因此一些地方、宗族、家庭為獲此殊榮,也會對女性的貞潔行為給予鼓勵和支持。
(二)士人詩文傳記中的贊揚。此外,明代社會中雖有《貞女論》這樣的質(zhì)疑,但更多的詩文傳記則表達了對貞女的贊美。一方面這是受理學(xué)盛行的影響。明代理學(xué)對人們道德修養(yǎng)的號召,使人們以一種極端化的道德標準作為自我約束。貞女的矢志不渝與忠臣的英勇無畏同樣被看作是道德修養(yǎng)的典范。當明中后期宦官與奸臣當?shù)乐畷r,士人通過為貞女作傳,借貞女之“貞”提倡臣子之“忠”。李夢陽曾在“言六烈女事”時,借之以抒發(fā)對劉瑾亂政的批判。⑩另一方面則與明代的家國境遇有關(guān)。明代的特殊性在于它處于元、清兩個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王朝之間,士人以贊揚貞女的節(jié)烈行為表達對漢族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明末士人更是借“貞女不更二夫”表達“忠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愛國思想。
(三)貞女自我情感的表達。政府的旌表制度、士人的贊譽以及女德觀念的教化,使貞潔觀念深入明代女性的意識當中,為夫守志已經(jīng)演變成貞女們的內(nèi)在要求。而作為個人選擇,貞女的私人情感也不容忽視。明代杞縣的史貞女在未婚夫死后“欲往殉之,母不許。女七日不食,母持茗逼之飲,雙蛾適墮杯中死,女指示曰:‘物意尚孚我心,母獨不諒人邪!’”11史貞女用雙蛾自比,以求追隨死去的未婚夫,可見其對“亡夫”的情義。明代的女性通常幼年訂婚,有的甚至是表親婚或童養(yǎng)媳。因此女性在長期的婚約中已將自己看作是未來夫家的一員。更有甚者在生活中已與未婚夫相識、接觸,從而增進了雙方之間的情義。如此貞女的極端守節(jié)行為也就變得易于理解了。
明代特定的文化與社會環(huán)境造成了貞女現(xiàn)象的盛行。在旌表制度與士人的雙重鼓勵下,矢志不渝的貞女們選擇了此后艱苦的一生,而許多父母也因此飽受痛苦。與此同時,士人們通過以“貞”倡“忠”將女性的貞潔觀政治化。貞女成為了倡導(dǎo)士人忠君思想的積極典范。然而明代盛行的節(jié)烈思想不僅造就了本朝突出的貞女現(xiàn)象,對承襲明制的清朝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注釋:
①劉向:《列女傳》卷四《貞順傳》,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7頁
②《明史》卷三百一《列女一》,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第5157頁。
③《明史》卷三百一《列女一》,第5158頁。
④《明史》卷三百一《列女一》,第5160頁
⑤歸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三《貞女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8頁。
⑥蘆葦菁:《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xiàn)象》,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4~35頁。
⑦《大明令·戶令·節(jié)婦免差》,見:蔡凌虹,《明代節(jié)婦烈女旌表初探》,《福建論壇(文史哲版)》 1990年06期,第45頁。
⑧ 道光《濟南府志》卷五十七《列女一》,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1616頁。
⑨《明史》卷三百一《列女一》,第5149頁
⑩李夢陽:《空同集》卷五十八《六烈女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62-529。
11《明史》卷三百一《列女一》,第5161-5162頁
K248
A
1671-864X(2016)08-0064-01
史夢依(1990—),女,漢族,山東萊西人,碩士在讀,單位:山東師范大學(xué)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xué)院,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