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浙東文派文章批評與宋代文章學的成熟

2016-07-29 03:22:39李建軍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李建軍

(臺州學院 中文系,浙江 臨海 317000)

浙東文派文章批評與宋代文章學的成熟

李建軍

(臺州學院 中文系,浙江 臨海 317000)

摘要:宋代浙東文派是北宋中葉至宋元之際流衍于浙東地區(qū)的散文流派。該文派在文道論、文用論、文體論、文風論、文意論、文勢論、文法論等文章批評核心范疇上,都有比較成熟的觀點,具有比較完備的體系。與歐蘇古文派、道學文派、江湖文派等宋代其他文派相比,浙東文派的文章批評理論,更為周全,更為細致,更成體系,也更為成熟;同時,在文章批評體式的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上,浙東文派較之其他文派也更為突出。浙東文派文章批評體系的完備、體式的豐富,分別從內(nèi)核和載體兩個維度共同推動著文章學的成熟。文章學在宋代的成熟,浙東文派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浙東文派;文章批評;批評體系;批評體式

近年來,隨著《歷代文話》的整理與出版,文章學的研究逐漸成為學術(shù)熱點,而關(guān)于文章學成立時代的討論更是引人矚目。王水照先生認為文章學成立于宋代[1-2],祝尚書先生更進一步認為成立于南宋孝宗朝[3];而吳承學先生認為文章學成立于魏晉南北朝,并以《文心雕龍》為成立之標志[4]。筆者贊同吳先生的論斷,但認為又應充分吸納王先生、祝先生觀點的合理內(nèi)核。筆者認為,文章學成立于魏晉南北朝,但成熟于宋代,而宋代文章學的成熟,浙東文派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一、文章學的演進與成熟

(一)先宋文章學之演進

“文”本義指刺畫花紋,《說文解字》云:“文,錯畫也,象交文?!倍斡癫米ⅰ板e畫”云:“錯當作逪,逪畫者,交逪之畫也?!弊ⅰ跋蠼晃摹痹疲骸跋駜杉y交互也?!保?]425《莊子·逍遙游》“越人斷發(fā)文身”中“文”即用本義,指刺畫花紋。后來又引申為名詞,指花紋、紋理,如《左傳·隱公元年》:“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痹僖隇樽匀唤缒承б?guī)律性的現(xiàn)象,于是出現(xiàn)“天文”“地文”諸詞,如《易·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莊子·應帝王》“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再引申為人類社會某些帶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于是出現(xiàn)“人文”一詞,如《易·賁》“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再具體指禮樂儀制,如《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云:“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也?!保?]110“章”本義指音樂的一個段落,《說文解字》云:“章,樂竟為一章。從音、十。十,數(shù)之終也。”段玉裁注云:“歌所止曰章?!保?]102《禮記·曲禮下》“讀樂章”中“章”即用本義,指音樂的一個段落。后來又引申指花紋、文彩,如《詩經(jīng)·小雅·六月》“織文鳥章”,其中“織”同“幟”,“織文”指旗幟的花紋,“鳥章”指鳥的花紋,該句指旌旗畫著飛鳥的花紋。句中“文”與“章”同義互用,皆指花紋。因為“文”與“章”皆有花紋之義,先秦典籍常將二字合成“文章”一詞指花紋、錯雜的色彩,如《楚辭·九章·橘頌》云:“青黃雜揉,文章爛兮?!焙髞碛忠曛付Y樂等典章制度,如《論語·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云:“文章,禮樂法度也。”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四,第107頁。另,《論語·公治長》也有“文章”的用例:“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此處“文章”指孔子在禮樂典章制度、古代文獻方面的學問。

先秦是文章學的萌芽期。先賢不用“文章”,而是用“言”“辭”“文”等概念指稱文字、文辭,并有關(guān)于言辭、文辭重要性的精彩論述,如孔子所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又有關(guān)于言辭、文辭表達方面的重要論斷,如《周易》所云“言有物”“言有序”。

兩漢是文章學的發(fā)展期?!拔恼隆睆臐h代開始指文辭或獨立成篇的文字,如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保?]3119兩漢時期,學者們對文章寫作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將文章批評在先秦基礎上又推進了一步。

魏晉南北朝是文章學的成立期,出現(xiàn)了大量關(guān)于文章學的專題論文、論著,如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摯虞《文章流別論》、任昉《文章緣起》、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篇》、蕭繹《金樓子·立言》、蕭統(tǒng)《文選序》、劉勰《文心雕龍》等,這些論文論著對文用、文氣、文體、文原、文思、文才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闡發(fā);尤其是《文心雕龍》“論文敘筆,涵蓋文學,而以實用文章為主;它按文道論、文體論、綴文論、觀文論建構(gòu)了文章內(nèi)容和形式及其寫作、閱讀流程的完整體系,使古代文章學得以真正確立,豎起歷史豐碑”[8]4。

隋唐五代是文章學的變革期。韓柳發(fā)起的古文運動,深刻影響了中唐以后的文章觀念,為古文爭得了文章正統(tǒng)地位。與之相應,探討古文理論、揣摩古文技法、切磋古文修養(yǎng)成為那個時代文章批評的主流傾向,明道、傳道、貫道等文道論內(nèi)容更成為彼時文章批評的核心話語。這一時期,文章批評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即出現(xiàn)了“文章學”一詞,柳宗元《先君石表陰先友記》云:“唐次,北海人,有文章學,行義甚高?!保?]305張籍《祭退之》:“獨得雄直氣,發(fā)為古文章學,無不該貫?!保?0]8兩處“文章學”均指文章之學,核心是古文,已不包括詩。

(二)宋代文章學之成熟

宋代是文章學的成熟期。王水照先生《文話: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學術(shù)資源》指出:“文話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著作體裁,除具有說部性質(zhì)、隨筆式的狹義‘文話'外,還有理論性專著、資料匯編式、選本評點式等不同著作類型。這四種著作類型都在宋代開始集中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古代文章學的成立。”[1]隨后,王先生、慈波博士的《宋代:中國文章學的成立》一文又指出:“宋代是中國文章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文'的內(nèi)涵與名稱漸趨穩(wěn)定,文章創(chuàng)作成果豐碩,論‘文'之作在目錄學上也開始獲得獨立地位。宋代崇儒右文的文化政策、科舉制度的深入開展以及文章評點的日益風行都有力促進了文話這一重要文章批評體裁的興起,而時文的發(fā)展尤為個中重要契機。宋代文話奠定了這一著作體裁的體制基礎,在諸多理論領域作出了有益的探討。它的肇興標志著中國文章學的成立?!保?]

王先生對文話肇興緣由的梳理絲絲入扣,對文話體制類型的闡發(fā)也非常精當,然認為宋代文話的肇興標志著中國文章學的成立,筆者淺見,“成立”二字似有不妥。上面已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文章批評方面的大量專題論文、論著,對文用、文氣、文體、文原、文思、文才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闡發(fā),標志著文章學的成立。中間經(jīng)過隋唐五代的革新,古文異軍突起,關(guān)于古文的文章批評漸成主流;到了宋代,文話大量涌現(xiàn),文章批評論著體制大致形成,文章批評理論體系趨于完備,文章批評話語范疇更加豐富,這些標志著文章學的“成熟”,而不僅僅是“成立”。學界對此已有闡發(fā)。周振甫先生《中國文章學史》認為魏晉六朝為駢文文章學的成立期,唐代為古文文章學的成熟期,宋代為古文文章學的革新期,[11]其實是將中國文章學的成立定在了魏晉南北朝,而非宋代。吳承學先生《中國文章學成立與古文之學的興起》指出:“魏晉南北朝中國文章學的基本內(nèi)涵已經(jīng)明確,理論系統(tǒng)初步建構(gòu),并且產(chǎn)生代表性成果,可以視為中國文章學成立的時代……中國文章學成立于宋代(南宋)之說是從狹義的中國文章學即以古文為中心的立場出發(fā)而提出來的。宋代古文之學不等同于宋代文章學,更不能等同于中國文章學……換言之,不能以古文文章學的成立等同于中國文章學的成立……《文心雕龍》體大思精,結(jié)構(gòu)嚴密,為集大成之作,已經(jīng)初步建構(gòu)了中國文章學的理論系統(tǒng)……無論從廣義的還是狹義的文章學標準來衡量,《文心雕龍》作為中國文章學成立的標志都是合適的?!保?]吳先生直接將《文心雕龍》定為中國文章學成立的標志。

宋代文章學的成熟,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科舉影響下文法理論的成熟。南宋之前文章批評中,探究文道關(guān)系、闡發(fā)文章功用、追溯文體源流乃至論析作家修養(yǎng)的較多,而研究文章技法的很少。宋代科舉條制愈益嚴密,既是為了約束士子寫出更為規(guī)范的場屋之文,也是為有司“較藝”“衡文”評判程文優(yōu)劣提供準繩,其結(jié)果必然是導致程文的標準化、程式化和技巧化。士子為了贏得有司的青睞,必然要在文字技巧、文章技法上下功夫,于是導致文法類著述大行其道,并由此產(chǎn)生了“筆法學”(文法之學)這一概念。陳岳崧卿為《太學新編黼藻文章百段錦》作序云:“鄉(xiāng)先生方君府博,莆中之文章巨擘,螢窗雪幾間,裒集前哲之雄議博論,取其切于用者百有余篇,以《百段錦》名之,條分派別,數(shù)體具備,亦有助于學為文也?;蛘咔抑^‘風行水上'善矣,何必規(guī)規(guī)執(zhí)‘筆法學'為如是之文也。是不然……”[12]643批駁某些論者對“筆法學”的偏見,肯定了如《百段錦》之類“筆法學”著述之價值。于此可見宋代士人對文法技巧的高度重視。由于時文與古文在技法層面有相通之處,于是研究古文法度以資時文寫作的思路應運而生,北宋末年唐庚就明確主張場屋時文“以古文為法”。他說:“自頃以來,此道(指文章)幾廢,場屋之間,人自為體,立意造語,無復法度。宜詔有司,取士以古文為法。所謂古文,雖不用偶儷,而散語之中,暗有聲調(diào),其步驟馳騁,亦皆有節(jié)奏,非但如今日茍然而已?!保?3]367南宋以后,古文評點類選本風靡一時,如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樓昉《崇古文訣》、謝枋得《文章軌范》、王霆震《古文集成》等,大都有分析古文技法以指導時文寫作的意圖,故而評點中尤其注意分析章法、句法、字法等文法技巧。南宋還出現(xiàn)了時文評點類選本,如陳傅良著、方逢辰評點《蛟峰批點止齋論祖》,魏天應編、林子長注《論學繩尺》等,更是傾心于揭示文章技法。此外,南宋還出現(xiàn)了專門的文法著述,如鄭起潛撰《聲律關(guān)鍵》專門研究場屋律賦作法;方頤孫撰《太學黼藻文章百段錦》,“取唐、宋名人之文,標其作法。分十七格,每格綴文數(shù)段,每段綴評于其下,蓋當時科舉之學”[14]2766,專門探討文章作法。另外,南宋出現(xiàn)的文話著述如陳骙《文則》等,也格外關(guān)注文法問題,書中有較多談論文法的文字。宋代尤其是南宋大量文章學著述對文章技法的探討,促成了文法理論的成熟。同時,宋代在文道論、文體論、文風論、作家修養(yǎng)論等方面,也在繼承前賢基礎上有新的推進。至此,中國的文章批評理論體系趨于完備,臻于成熟。

文章學在宋代的成熟,還體現(xiàn)在文章批評話語更加豐富,這也可以視為文章批評體系完備和成熟的標志之一。宋人在文章批評中,大量使用“綱目”“眼目”“關(guān)鍵”“波瀾”等術(shù)語闡析文法,“力勢”“文勢”等術(shù)語論述文勢,“主張”“用意”等術(shù)語揭橥文意,“大概”“體式”等術(shù)語分析文體,“合道”“扶道”等術(shù)語論析文道,“時用”“實切”等術(shù)語強調(diào)文用,“簡古”“平淡”等術(shù)語指涉文風。這些術(shù)語,有些是原來已有,經(jīng)宋人詮釋而被灌注新的內(nèi)涵;有些是宋人的創(chuàng)造,它們中的大部分后來都嬗變?yōu)槲恼屡u的話語范疇。另外,文章學在宋代的成熟,還體現(xiàn)在文章批評體式的豐富和成熟。

文章學在宋代的成熟,浙東文派起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宋代浙東文派是北宋中葉至宋元之際流衍于浙東地區(qū)的散文流派,根源于浙東事功學派,并逐漸從傳義理的學派,嬗變?yōu)橹剞o章的文派。浙東文派是南宋最為重要的散文派,宋文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持守者和文壇最具事功特色的議論派,在中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5];同時,文派在文章批評方面也有重大貢獻,其文章批評體系的完備、體式的豐富,標志著文章學在宋代的成熟。

二、浙東文派的文章批評體系

(一)“合道”“扶道”與文道論

歷代學人探討文章社會功用,大多強調(diào)為文以明天人之道,以益國家之治??鬃印墩撜Z·述而》中有“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主張,可謂文(藝)以明道的先聲。唐代出現(xiàn)了“文以明道”和“文以貫道”的論題。北宋則出現(xiàn)了周敦頤“文以載道”說和程頤“作文害道”說。南宋又出現(xiàn)了朱熹“文者道之枝葉”“文從道中流出”的論點。從周敦頤到程頤再到朱熹,道學家們揚道抑文越來越極端,文道關(guān)系的偏頗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極致。在道學家有失偏頗的文道論風靡一時的語境下,浙東文派發(fā)出了別樣的聲音。

浙東文派當然也重道,也持道主文次之論,也大都認可中唐以來的“文以明道”說,甚而有學者還認可道學家的“文以載道”說;但文派代表作家并不否認文的獨立性,而且還充分肯定“文”對“道”的能動性,提出了“合道”“扶道”的論點。

浙東文派前期盟主呂祖謙是一位理學家,自然重“道”尚“理”,然而重道之際并不輕文,故提出“詞章古人所不廢”[16]469,還指出“言語足以動人,文章足以聳眾”[17]48,充分肯定文辭的作用。葉適在文道關(guān)系上,也是主張以道為本,以詞為枝葉。葉適明確提出了“由文合道”的文論主張:“人主之職,以道出治,形而為文,堯舜禹湯是也。若所好者文,由文合道,則必深明統(tǒng)紀,洞見本末,使淺知狹好者無所行于其間,然后能有助于治?!保?8]696很明顯,“由文合道”說相較道學家“文以載道”說,更加強調(diào)“文”的能動性。當然,葉適所強調(diào)為文需合的“道”、需明的“理”,并非道學家抽象的道德性命,而是與實事實物融為一體的實道實理。陳亮在文道關(guān)系上,非常強調(diào)為文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有裨于政理治道,響亮地提出了“扶道”說,其《胡仁仲遺文序》云:“比得其傳文觀之,見其辨析精微,力扶正道,惓惓斯世,如有隱憂,發(fā)憤至于忘食,而出處之義終不茍,可為自盡于仁者矣?!保?9]206充分肯定了胡仁仲文“力扶正道”之功績,其實點明了“文”之于“道”的能動性。

浙東文派作家在重道輕文的時代語境下常能打破“舍道不言文”之拘囿,離“道”論“文”,立足于文自身闡發(fā)其特質(zhì)。呂祖謙評詩論文,在強調(diào)“理”的前提下也充分肯定“情”,有時甚至離“理”言“情”。呂氏指出:“詩者,人之性情而已……《詩》三百篇,大要近人情而已?!保?7]112又說:“詩有不出于真情者乎?”[20]82呂氏一方面強調(diào)情之真,另一方面又主張情之正,指出:“‘思無邪',‘放鄭聲',區(qū)區(qū)樸直之見,只守此兩句,縱有他說,所不敢從也?!保?6]598顯示出對儒家“思無邪”文藝思想的執(zhí)守。呂氏在揚“理”抑“情”的南宋文壇,講“理”又講“情”,提倡詩文中情之真與情之正,顯示出對文學內(nèi)在規(guī)律的充分體認。葉適認為“古人文字固極天下之麗巧”[18]733,明確表示要“以文為華”[21]205。葉適主張的“麗”與“巧”乃是基于充實的思想情感內(nèi)蘊的審美藝術(shù)追求,“麗”是“實”之上的“麗”,“巧”是“正”之上的“巧”,華不要忘實,巧不能傷正。葉適的“麗巧說”可謂深得文章三昧。

(二)“時用”“實切”與文用論

歷代學人一方面強調(diào)文以明道,另一方面又主張文以經(jīng)世。明道和經(jīng)世是古代正統(tǒng)文章價值觀的兩個基點,二者互相關(guān)聯(lián),但又各有側(cè)重。明道或明自然之道,或明圣賢之道,帶有形而上的哲理意味;而經(jīng)世則強調(diào)為文要有益于政事、有利于教化,更具形而下的功用色彩。

宋代論及文章功用,大要不出“致治”“教化”二端,然闡發(fā)得更為直接周詳。如王安石明確主張為文“務為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稱“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謂文也,書之策,引而被之天下之民一也”。[22]811-812再如南宋魏了翁也直截了當?shù)卣f:“書以載道,文以經(jīng)世,以言語代賞罰,筆舌代鞭撲?!保?3]463

浙東文派對文章的經(jīng)世功能特別是“致治”功用最為強調(diào),當然這與文派之來源息息相關(guān)。永嘉之學“以經(jīng)制言事功”,永康之學“專言事功”,婺學“兼君舉、同甫之所長”,都有一種強烈的經(jīng)世致用、開物成務的實踐實用精神,由這些學派演變而來的文派自然強調(diào)為文要切實用,有益于邦國,有益于民生。

陳亮論文強調(diào)有益于世,這從其編選的《歐陽文粹》可以管窺一二。陳氏《書歐陽文粹后》認為歐公之文“根乎仁義而達之政理”,經(jīng)由歐文,可以望見“先王之法度”,可以探得“祖宗致治之盛”。[19]196-197簡而言之,可以究明理政致治之道,從而酌古以用今。陳氏對歐文“致治”功用的推崇,正可見其強調(diào)經(jīng)世的文論主張。

呂祖謙非常強調(diào)文之用。呂氏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傾向是一以貫之的,體現(xiàn)在學術(shù)事業(yè)上是“學者須當為有用之學”[24]68,表現(xiàn)在文選事業(yè)上是“篇篇有意”,“有益治道”[25]12874,浸透在文章寫作中是“有不得已而作”[16]981,彰顯于文論主張上則是“文之時用大矣哉”。呂氏指出:“文之時用大矣哉。觀乎天文以察乎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謂文者,殆非繪章雕句者之為也”[16]695,表達出對“文之時用”的高度關(guān)注。

葉適講學重實事、尚實功,論文主張明實理、切實用,兩者一脈相通。葉適稱揚尹洙“早悟先識,言必中慮”,“善論事,非擅所長于空文者也”,[18]746肯定沈子壽所作“蓋宗廟朝廷之文,非自娛于幽遠淡泊者也”[21]205,贊揚李燾之文有“補于世”[21]210,稱頌鄭伯熊之文“無一指不本于仁義,無一言不關(guān)于廊廟”[21]216。這些都透露出葉適強調(diào)為文要關(guān)乎廊廟、有補于世的文論主張。

浙東文派對文章經(jīng)世功能的另一層面——文以教化,也頗為關(guān)注,多有論述。呂祖謙認為佳作應有化人之功效,而觀書當存修身之意識。呂氏云:“至書,無悅?cè)酥疁\效,而有化人之深功;至樂,無悅?cè)酥?,而有感人之余韻?!保?6]494至書(文學)至樂(藝術(shù))不以悅?cè)藶槟繕?,而以化人感人為鵠的。葉適明確提出“為文不能關(guān)教事,雖工無益也”[21]607-608,強調(diào)為文應關(guān)涉教事,有益教化。

(三)“大概”“體式”與文體論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辨體批評源遠流長?!渡袝虻洹贰霸娧灾荆栌姥?,聲依永,律和聲”的論斷,不僅點明了詩與樂的聯(lián)系,其實也揭示了詩與樂在文體形式、表達方式和語言形式上的區(qū)別,“可謂辨體批評的開端或萌芽”。[27]東漢末年,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明確的以“體”論文的文獻記載。魏晉之時,辨體批評進入自覺時期,學人對文體的分辨、歸類、比較,對文體特征的認識,對文體風格的判斷和確定等已經(jīng)比較成熟,如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摯虞的《文章流別論》等。南北朝時期,辨體批評向理論化、系統(tǒng)化邁出了一大步,出現(xiàn)了任昉《文章緣起》、劉勰《文心雕龍》等名著。隋唐五代,辨體批評仍是文學批評的重要話題。

宋代的辨體批評依然活躍,浙東文派在這方面頗有建樹。浙東文派作家重視辨體,尤其是呂祖謙、樓昉這些文章方家、古文選家更為注重區(qū)分文章體式。呂氏編選《古文關(guān)鍵》對文章“大概”“體式”格外在意。該書總論部分開篇即云:“學文須熟看韓、柳、歐、蘇。先見文字體式,然后遍考古人用意下句處?!保?8]1強調(diào)明了“文字體式”在閱文過程中居于首要地位。接下來論及“看文字法”四步驟,第一步就是看“大概、主張”。所謂“大概”,意為文章的整體,亦即文字體式。呂祖謙將“看大概”置于首要位置,也就是前文“先見文字體式”之意。

浙東文派在文體分類學上也有貢獻,這主要體現(xiàn)在呂祖謙編選的北宋詩文總集——《宋文鑒》以及陳骙的《文則》?!端挝蔫b》收錄各種文體凡六十一門,并在文體類目上頗有推陳出新之處:一是改變《文選》《文苑英華》《唐文粹》按題材內(nèi)容給詩歌分類之法,將詩歌按體裁細分為四言古詩、樂府歌行、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雜體等類,顯得更有文體意識;二是率先將題跋、雜著兩種文體單列出來;三是率先收錄了民間實用文體上梁文和樂語??傊?,呂氏編選《宋文鑒》,依據(jù)北宋文學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在《文選》《文苑英華》《唐文粹》等總集的文體分類基礎上,對文體或進行重新分類(如詩歌),或增列一些新文體(如律賦、經(jīng)義、題跋、雜著、上梁文、樂語等),顯示出了一種發(fā)展的眼光,在文體分類學上有一定的價值。另外,陳骙的《文則》在文體分類上也頗有創(chuàng)新。該書根據(jù)文章功能的不同,將文體分為載事之文和載言之文,前者指以論事為主的文章,后者指以記言為主的文章;又將前者細分為“先斷以起事”和“后斷以盡事”兩類,將后者細分為“不避重復”和“避重復”兩類?!拜d事”“載言”之分,典籍中早有記載,但陳骙從文體的角度來認識區(qū)分,并具體論述兩種文體的寫作之法,可謂有新見。

浙東文派在文體形態(tài)學上也有建樹,這主要體現(xiàn)在王應麟《辭學指南》。該書作為宋代詞科學的經(jīng)典文獻,對詞科十二體,即制、誥、詔書、表、露布、檄、箴、銘、記、贊、頌、序,分體進行了詳細解析。該書的文體解析體例,與《文心雕龍》“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的文體詮釋思路相較,雖然“大同”,但亦有“小異”?!掇o學指南》對制、誥等十二體的詳細解析,及其頗具特色的解析體例,其實已經(jīng)超越詞科應試園囿,而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進而成為中國文體論史上的重要內(nèi)容。與此同時,《辭學指南》作為詞科學名著,對體制重要性也有精彩論述;在逐體闡發(fā)詞科十二體中,對文體之異同正變也時有精當論析,呈現(xiàn)出辨體批評的理論色彩。前者從具體文體解析及體例層面,后者從辨體批評理論層面,共同標示著該書的文體論價值。

浙東文派在文體源流學和文體風格學上也有真知灼見,這主要體現(xiàn)在陳骙的《文則》中。該書闡發(fā)了序、說、問等十九種文體的起源,與《文心雕龍》所論吻合者僅有說、祝、銘三種,其他十六種迥異?!段膭t》的這些論述,雖未必盡當,卻豐富了對諸種文體起源的探討,自有其價值。該書還闡發(fā)了《左傳》中的命、誓、盟等八種文體的不同風格,豐富了對文體風格的探討。

(四)“平和”“文欲肆”與文風論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對詩文風格的關(guān)注、解析是重要內(nèi)容之一,宋代浙東文派的文章批評亦是如此。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和”與“道”“氣”“興”“象”同為“元范疇”,是具有最高涵括力和統(tǒng)攝力的核心范疇。汪涌豪先生認為,“這種‘和'的思想,貫穿在從本原論、創(chuàng)作論到風格論、鑒賞批評論各個方面。既體現(xiàn)在主觀情志之于社會人事的處置態(tài)度上,也體現(xiàn)在作品的內(nèi)在機理和撰作結(jié)構(gòu)中”[29]573。古人尚“和”,落實在文風上,則是標舉“中和”“平和”。歷代相關(guān)論述不絕如縷,浙東文派在此方面也有精彩論述。

呂祖謙為人中正平和,論文也主張辭氣平和,反對疾言厲色,尤其強調(diào)“治氣”重于“治言”,“氣”和方能“辭”和。呂氏曾將“氣”與“辭”聯(lián)為一詞,并強調(diào)“和”之重要:“大凡為人須識綱目。辭氣是綱,言事是目。言事雖正,辭氣不和亦無益。”[16]719呂氏主張為文要辭氣平和,并以此為標準臧否文章。陳亮之文整體風格是剛猛粗豪,令東萊頗有微詞,但偶爾也有溫醇和易之作,讓東萊夸贊有加:“垂諭備悉,雅意再三玩懌,辭氣平和,殊少感慨悲壯之意,極以為喜。驅(qū)山塞海,未足為勇,惟斂收不可斂之氣,伏槽安流,乃真有力者也?!保?6]479呂氏一方面激賞溫醇和易之作,另一方面又批評氣躁辭激之文,曾在回復朱熹的一封書札中批評朱子來信“激揚振厲,頗乏廣大溫潤氣象”[16]397。

樓鑰論文,也主張平和。其《答綦君論文書》以水喻文,指出“水之性本平”;又以樂喻文,指出“樂之未亡也,與天地同和,可以感發(fā)人之良心”。接著以水性本平、樂尚安樂類推,提出“論文者,當以是求之,不必惑于奇而先求其平”。然后以“唐三百年,文章三變而后定,以其歸于平”,韓柳文風“蓋在流俗中以為奇,而其實則文之正體”,以及伊川《易傳》、范太史《唐鑒》“心平氣和,理正詞直,然后為文之正體,可以追配古作”為例證,說明平和乃文之正體。[30]1112-1113

陳傅良也有類似文論觀點。他送給陳益之的詩中有云:“論事不欲如戎兵,欲如衣冠佩玉嚴整而寬平;作文不欲如組繡,欲如疏林茂麓窈窕而敷榮。”[31]18吳子良《林下偶談》解釋說:“蓋陳益之年正盛,論事豪勇而作文喜為詰屈聱牙,故以此勉之?!保?2]581其“嚴重而寬平”云云,正是提倡忌豪勇、忌劍拔弩張的平淡習尚;而“窈窕而敷榮”云云,正是主張莫刻露、莫詰屈聱牙的優(yōu)游文風。這些觀點與“平和”都是一脈相通的。

當然,浙東文派的文風論,也并非鐵板一塊,既有呂祖謙、樓鑰、陳傅良等人主張的“平和”論,也有葉適提倡的“文欲肆”[21]225說?!八痢奔戎讣ち冶挤拧⑶兄笨煲獾那楦袣鈩?,又指汪洋恣肆、大開大闔的文章風格。葉適云:“自有文字以來,名世數(shù)十,大抵以筆勢縱放、凌厲馳騁為極功,風霆怒而江河流,六驥調(diào)而八音和,春輝秋明而海澄岳靜也?!保?1]210此種文論主張,既與儒家主文譎諫、溫柔敦厚的抒情范型齟齬難入,也與儒家力戒奇巧、歸于雅正的文風理想捍格難通,倒是與凌厲恣肆的縱橫家如出一轍。

浙東文派的文風論中,“平和”論與“文欲肆”說相較,可能后者更易催生雄文,也更能凸顯文派的特色。

(五)“蓄意”“意外生意”與文意論

意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范疇?!吨芤住は缔o上》就已論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33]291實際已構(gòu)建起“書(辭)——言——象——意”這樣遞相表達的邏輯鏈條。在此鏈條中,“意”無疑居于終端,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晉宋之際的范曄曾明確指出為文當“以意為主”[34]1;唐代的杜牧響亮地提出:“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35]884;到了宋代,蘇軾以錢為喻,更是形象地闡發(fā)出“意”于“文”之要:“不得錢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36]509

宋代浙東文派繼承了“文以意為主”的傳統(tǒng),而且有新的推進。當然,這應該與科舉考試有一定關(guān)系。宋代科舉制度已比較完善,到北宋中葉時,策論已成為場屋必考科目,而策論最重立意。浙東文派與科舉考試關(guān)系頗為密切,文派中堅幾乎都是擠過科考獨木橋的進士,文派還有不少人如呂祖謙、陳傅良等曾肆力于科舉教育,他們在學習和傳授策論寫作時自然非常強調(diào)立意,并進而影響到他們對包括策論在內(nèi)的所有文章立意的高度重視。陳骙《文則》響亮地提出“辭以意為主”,認為“辭有緩有急,有輕有重,皆生乎意也”。[37]144-145呂祖謙論“文”也非常重視“意”,并在前賢基礎上又有新的推進。呂氏《古文關(guān)鍵》總論部分看文字法,有云“先見文字體式,然后遍考古人用意下句處”,將“遍考古人用意下句處”緊隨“見文字體式”之后;接著論及“看文字法”四步驟,認為“第一看大概、主張”,所謂“主張”,即“主意”“大意”,就是文意。呂氏將“主張”(文意)與“大概”(文體)同置于“看文字法”之第一步,且將文意緊隨文體之后,可見在呂祖謙看來,立意是僅次于文字體式的文章要素。

浙東文派不僅闡發(fā)“重意”之主張,而且揭示“煉意”之途徑,這主要體現(xiàn)在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該書“論作文法”明確提出了“題常則意新”“意深而不晦”“意常則語新”的煉意要津。

浙東文派重視文意表達的含蓄性和豐富性,這主要體現(xiàn)在陳骙《文則》、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陳氏明確提出:“文之作也,以載事為難;事之載也,以蓄意為工?!保?7]138-139呂氏則首肯“意外生意”,強調(diào)文意的言近旨遠、豐富新穎?!豆盼年P(guān)鍵》中,蘇轍《春秋論》有云:“然則假天子之權(quán)宜如何?曰:如齊桓、晉文可也。夫子欲魯如齊桓、晉文,而不遂以天子之權(quán)與齊、晉,何也”,呂氏在“夫子欲魯如齊桓、晉文”旁批云:“此意外生意”,[28]67指出此處文意表達的折里有折、曲中再曲。

浙東文派還有鼓勵出新的“創(chuàng)意”主張,這主要體現(xiàn)在葉適身上。葉適不僅在思想學術(shù)上“喜為新奇,不屑摭拾陳語”[14]1573,不憚立異,敢于出新;在文學上也主張創(chuàng)新,反對因襲。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卷三“水心文不蹈襲”條載,葉適強調(diào)作文要有“自家物色”,就是要“融會古今文字于胸中,而灑然自出一機軸”。[32]562簡言之,就是要有創(chuàng)新和特色?;诖死?,葉適一方面對蹈襲之文疾言厲色,批評“出奇吐穎,何地無材,近宗歐曾,高揖秦漢,未脫摹擬之習,徒為陵肆之資”[21]610之類文章;另一方面又對出新之作大加贊賞,如稱揚鄭伯英之文“片辭半簡,必獨出肺腑,不規(guī)仿眾作也”。[21]217抑揚之際,可見葉適強調(diào)創(chuàng)新的文論主張。

(六)“曲折”“雄健”與文勢論

“勢”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重要范疇。先秦時期,“勢”已成為兵法、政論等著述闡析的重要話語,《管子》有《形勢》篇,《孫子兵法》有《勢》篇,《孫臏兵法》有《勢備》篇,《呂氏春秋》有《慎勢》篇,等等。漢末魏晉,“勢”開始被用于評書論畫,如蔡邕《九勢》、衛(wèi)恒《四體書勢》、索靖《草書勢》等以“勢”評書,又如顧愷之等以“勢”論畫。就在這個時期,“勢”也開始被用于論文?!敖ò财咦印敝坏膭E曾曰:“文之體指實強弱(一本為“文之體勢,實有強弱”,引者注),使其辭已盡而勢有余,天下一人耳,不可得也?!保?8]531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劉勰《文心雕龍·定勢》這一最早系統(tǒng)論述文勢的專篇。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極其繁盛,出現(xiàn)了較多以“勢”論詩的論斷,如《文鏡秘府論》地卷所錄王昌齡論詩“十七勢”,皎然《詩式》有《明勢》等。宋代則出現(xiàn)了較多以“勢”論文的言辭,如洪邁《容齋三筆·韓歐文語》:“歐公文勢,大抵化韓語也?!保?9]437

宋代浙東文派繼承了以“勢”論文的傳統(tǒng),為文頗有“文勢”,論文亦重“文勢”。文派作家不少人為文,其“勢”皆非常突出,可圈可點。呂祖謙《左氏博議》“能近取譬,尤巧設喻,波瀾頓挫,蓋源出蘇軾而能變化”[40]640,頗類蘇軾之文,頗具雄健文勢。陳亮之文“海涵澤聚,天霽風止,無狂浪暴流,而回漩起洑,縈映妙巧,極天下之奇險”[21]596,文勢雄放。葉適“文章雄贍,才氣奔逸,在南渡后卓然為一大宗”[14]2145,其文勢亦不同凡響。陳耆卿之文“波浩渺而濤起伏,麓秀郁而峰崚嶒,戶管攝而樞運轉(zhuǎn),輿衛(wèi)設而冠冕雍容,其奇也非怪,其麗也非靡,其密也不亂,其疏也不斷”[41]19,其文勢亦超乎流俗。浙東文派論文也強調(diào)“文勢”。葉適主張“文欲肆”,提倡雄肆的文風,此種文風自然與雄放的文勢相生相伴。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評點古文更是將“文勢”作為重要內(nèi)容。該書《總論》談到“看文字法”四步驟,第一步看大概、主張,第二步看文勢、規(guī)模。呂氏將文勢緊接于“大概”(文體)、“主張”(文意)之后,可見其對“文勢”的高度重視。

浙東文派的“文勢論”,最重要的價值在于通過細致的評點,揭示出佳作造勢之術(shù),即釀造文勢的堂奧,這主要體現(xiàn)在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該書評點,對曲折自然而成“勢”之作頗多闡釋。曾鞏《送趙宏序》首批云:“句雖少,意極多,文勢曲折,極有味,峻潔有力”[28]123,點出曾文的“文勢曲折”與“峻潔有力”,可謂恰中肯綮。

《古文關(guān)鍵》的評點,還對雄健脫灑而造“勢”之作頗為激賞,并詳細點出其文勢釀造的具體技法,如用字反復、用力繳結(jié)、催生波瀾等方面的匠心。呂氏對蘇軾文章氣勢的釀造之法多有揭示。如對《潮州韓文公廟碑》“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呂氏旁批云:“五個‘失'字,如破竹之勢”;對“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呂氏旁批云:“此四‘不'字亦是有力”[28]108,指出蘇軾連用五個“失”字、四個“不”字,營造出一種異常雄健的破竹之勢。

《古文關(guān)鍵》的評點,對藏鋒不露而蘊“勢”之作也頗為首肯。曾鞏《戰(zhàn)國策目錄序》首批云:“此篇節(jié)奏從容和緩,且有條理,又藏鋒不露。初讀若大羮元酒,須當子細味之。若他練字,好過換處,不覺其間又有深意存”,指出曾文的“從容和緩”與“藏鋒不露”。該文末段“或曰:邪說之害正也,宜放而絕之,則此書之不泯,其可乎”云云,呂氏旁批云:“雖平易中有千鈞之力量,至此一段甚有力勢”[28]121-123,揭橥曾文的力勢含蘊于平易之中,可謂知音之言。

(七)“綱目”“關(guān)鍵”與文法論

先秦時期,先賢已有關(guān)于“言”“辭”表達方面的精彩論斷,可以視為文法論的萌芽?!蹲髠鳌匪爬ǖ摹啊洞呵铩肺謇?,前四例總結(jié)《春秋》的修辭原則,實則也涉及文法。漢魏六朝,探究文道關(guān)系、闡發(fā)文章功用、追溯文體源流乃至論析作家修養(yǎng)的較多,而研究文章技法的較少。但頗可一提的是,《文心雕龍》的《聲律》《章句》《麗辭》《比興》《夸飾》《事類》《練字》《隱秀》《指瑕》共九篇詳細探討用字造句和修辭方法等內(nèi)容,也可算是比較系統(tǒng)的文法論了。隋唐五代,文法論的探討,最主要地集中在古文技法的闡析上。

宋代是文章學的成熟期,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文法理論的成熟。歐陽修吸納“《春秋》義法”之精髓,提倡“簡而有法”,蘇軾提出“辭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文理自然”“隨物賦形”等散文理論主張,都涉及文法論。當然,歐蘇與韓柳等古文大家一樣,在文法論方面的主要貢獻,并不在于理論上的探討,而在于以創(chuàng)作立法,即后人所謂“文成法立”。宋代文法技巧的探討、文法理論的闡揚,真正達到繁盛,是在南渡以后。這個時期,涌現(xiàn)了大量文章學著述探討文章技法,促成了文法理論的成熟。這當中,浙東文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浙東文派的文法論,在繼承前賢的基礎上,又更為細密、更為廣泛、更有體系。文派中堅人物大多重視文法。陳骙對文之法則分外留意,編撰《文則》以揭橥、闡發(fā)之。呂祖謙對文法高度重視,其《古文關(guān)鍵》精心選評古文以洞悉文法堂奧。該書總論部分“看古文要法”:“第一看大概、主張,第二看文勢、規(guī)模,第三看綱目、關(guān)鍵,第四看警策、句法。”其中第二涉及文法,第三、第四就是專門看文法。在“論作文法”和“論文字病”中,更是具體論及字法、句法、章法等文法內(nèi)容。而在具體的評點中,文法與文意一樣,都是東萊關(guān)注的“關(guān)鍵”。吳子良對文法也甚為關(guān)注,認為“為文大要有三,主之以理,張之以氣,束之以法”[42]24,將“法”與“理”“氣”同列為作文三要素。

浙東文派通過非常細致的古文評點,將古文的篇法、句法、字法一一揀出,這主要體現(xiàn)在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與樓昉《崇古文訣》,而前者尤為典型。篇法層面,《古文關(guān)鍵·總論》談到“看文字法”四步驟,第二步看文勢、規(guī)模。所謂“規(guī)?!保肝恼碌牟季?,指謀篇之法、結(jié)構(gòu)之術(shù)。呂氏在評點中論析謀篇布局,涉及綱目、關(guān)鍵、起頭、繳結(jié)等多個層面的篇法技巧。句法層面,《古文關(guān)鍵·總論》“看文字法”四步驟,第四步看警策、句法,即看“如何是一篇警策,如何是下句、下字有力處,如何是起頭換頭佳處。如何是繳結(jié)有力處,如何是融化屈折、剪截有力處,如何是實體、貼題目處。”呂氏善于總結(jié)古文中運用句型、句式之法,強調(diào)長短結(jié)合、整散結(jié)合、句型穿插,又主張句子銜接要緊湊,上句為下句鋪墊,下句從上句引出。字法層面,《古文關(guān)鍵·總論》指出了諸多文字?。骸吧睿?,怪,冗……”[28]1-3呂氏在評點中常將好的造語、下字標示出來,并主張造語當健壯、下字須不茍,以避免上述文字病。

呂氏《古文關(guān)鍵》在評點中不僅論及篇法、句法、字法這些層面的定法,也論及貫通這些層面的活法?!豆盼年P(guān)鍵·總論》“論作文法”云:“筆健而不麄,意深而不晦,句新而不怪,語新而不狂。常中有變,正中有奇”,指出用筆行文應達到一種辯證、適度之境界?!罢撟魑姆ā边€提及“上下、離合、聚散”等格制,這些其實都涉及文法運用的辯證性,乃是跳出定法苑囿的行文活法。這些活法源于定法,但又高于定法,用呂氏之言概括之,即“常中有變”“正中有奇”。[28]1-3

浙東文派對文法修辭的探討也頗為詳備,涉及修辭原則、語法修辭、篇章修辭和辭格運用,這主要體現(xiàn)在陳骙《文則》。修辭原則方面,提出了“言有宜也”“文協(xié)尚矣”“文貴其簡”“少施斵削”的修辭表達原則和“究意深考”的修辭接受原則。語法修辭方面,闡發(fā)使用助辭的重要性和使用方式的多樣化,還注意到助辭與轉(zhuǎn)類辭(詞類活用)的關(guān)系。篇章修辭方面,總結(jié)出“先總而后數(shù)之”“先數(shù)之而后總之”“先既總之而后復總之”三種數(shù)人行事之法,又總結(jié)出“先事而斷以起事”“后事而斷以盡事”兩種篇章貫串照應之法。辭格運用方面,闡發(fā)了取喻之法、援引之法、繼踵之體、交錯之體、同目之法、類字之法、對偶之法、析字之法等辭格用法。

三、浙東文派與文章學的成熟

(一)文章批評體系的完備和成熟

浙東文派文章批評方面的理論建樹,基于歷時性角度,置于中國文章學史進行縱向觀照,可以更清楚地彰顯出重要價值。

文道論上,浙東文派最重要的貢獻,是在道學家“作文害道”“文從道中流出”之類偏頗論斷盛行的時代語境下“重道而不輕文”,每每能從“文”自身規(guī)律出發(fā)揭橥其特質(zhì)。如呂祖謙講“理”又講“情”,提倡詩文中情之真與情之正;又如葉適認為“古人文字固極天下之麗巧”,明確表示要“以文為華”??梢哉f,浙東文派的文道論繼承了中國文章學關(guān)于文道關(guān)系的正確認知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文章學史上具有糾偏扶正、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文用論上,浙東文派對文章經(jīng)世功能尤其是“致治”功用的強調(diào),在宋代文章流派中可謂最強音。比較而言,道學派文章家在文章價值觀之明道、經(jīng)世這兩個基點中,更為強調(diào)明道;當然他們也提“書以載道,文以經(jīng)世”,但所言“經(jīng)世”往往更側(cè)重于“文以教化”,而非“文以致治”。而其他的文章流派如江湖文派,因其主體為“處江湖之遠”的中下層文人,大多數(shù)屬于“體制外的不入仕作家”,故而“對現(xiàn)實政治保持一定的疏離”,他們對“文以致治”的認知肯定不如浙東文派這一“體制內(nèi)的入仕作家群”真切。放在這樣的語境下,浙東文派對文章經(jīng)世致治功用的強調(diào)更顯得彌足珍貴。

文體論上,浙東文派對“體式”的標舉彰顯出強烈的辨體意識。呂祖謙《宋文鑒》在總集文體分類基礎上的推陳出新,陳骙《文則》根據(jù)文章功能進行的文體分類,在文體分類學上都頗有價值。王應麟《辭學指南》逐體闡發(fā)詞科十二體,其頗具特色的解析體例,以及對文體異同正變的精當論析,呈現(xiàn)出辨體批評的理論色彩,在文體形態(tài)學上頗有貢獻。另外,陳骙《文則》在文體源流學和文體風格學上也有真知灼見??梢哉f,浙東文派通過文章選本、詩文總集、文話著述等,在文體分類學、文體形態(tài)學、文體源流學和文體風格學等方面的建樹,在宋代文章流派中應該是最有實績,同時在整個中國文章學史上也是頗為顯眼,值得我們充分重視。

文風論上,浙東文派善于運用細讀法、比較法、溯源法等方法闡發(fā)典籍、文章之風格,解讀往往非常精到,其方法值得重視。同時,文派在承繼傳統(tǒng)的“平和”文風論時,論析也常有新見,如呂祖謙強調(diào)“治氣”重于“治言”,“氣”和方能“辭”和,樓鑰以水喻文,說明平和乃文之正體,都較有新意。更重要的是,葉適提倡的“文欲肆”說,可謂南宋最有特色的文風論,真正凸顯了文派的特色。在南宋道學文論風靡一時,導致文章因過分內(nèi)斂而走向細弱,質(zhì)木無文而淪為粗拙之際,“文欲肆”說可謂最有針對性的引導文章健康發(fā)展的文論觀點。

文意論上,浙東文派不僅闡發(fā)“重意”之主張,而且揭示“煉意”之途徑,主張“題常則意新”“意深而不晦”“意常則語新”。同時,文派重視文意表達的含蓄性,強調(diào)“蓄意為工”“意外生意”,強調(diào)文意的含蓄蘊藉、豐富新穎。另外,文派還有強調(diào)“自家物色”“自出一機軸”的“創(chuàng)意”主張。文派“重意”“蓄意”“創(chuàng)意”之主張,承繼傳統(tǒng)又有新的發(fā)展,自有其價值;而“煉意”途徑之揭示,在中國文章學史上乃是較早之相關(guān)論述,更不可小覷。

文勢論上,浙東文派最重要的價值在于通過細致的評點,揭示出釀造文勢的具體技法,或曲折自然而成“勢”,或通過用字反復、用力繳結(jié)、催生波瀾等手法,雄健脫灑而造“勢”,或藏鋒不露而蘊“勢”等等。浙東文派的文勢論,尤其是對文勢釀造技法的精細解析,在中國文章學史上較早也較為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價值。

文法論上,浙東文派通過古文評點和文話著述所進行的文章技法解析,不僅論及綱目關(guān)鍵與起首結(jié)尾之篇法、句型穿插與句子承應之句法、造語健壯與下字不茍之字法,還論及超越上述定法、追求“常中有變”“正中有奇”之活法,同時還揭示出語法修辭、篇章修辭、辭格運用等文法修辭方面的法則,實際上已經(jīng)具有“定法(篇法、句法、字法)——活法(常變、正奇)——文法修辭(語法修辭、篇章修辭、辭格運用)”這樣一個文法論體系??梢哉f,浙東文派以文法解析為核心的文法論,比前賢和同儕都更為細密、更為廣泛,也更有體系,為宋代文法理論的成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文法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總之,浙東文派在文道論、文用論、文體論、文風論、文意論、文勢論、文法論等文章批評核心范疇上,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觀點,構(gòu)建出比較完備的文章批評理論體系,在中國文章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浙東文派文章批評方面的理論建樹,基于共時性角度,置于宋代散文流派之林進行橫向比較,也顯示出重要價值。

宋代文人有比較強烈的群體意識,同氣相求,同聲相應,由此而形成眾多的文學流派。就散文而言,北宋最有影響的是歐陽修、蘇軾為代表的歐蘇古文派,以及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為代表的道學文派。南宋最有影響的是呂祖謙、葉適為代表的浙東文派,以及朱熹、陸九淵為代表的道學文派,另外林希逸、方岳為代表的江湖文派也有一定影響。這些文派之中,歐蘇古文派最具文學造詣,最有文學實績,同時在文意論、文勢論、文風論、文體論等方面都有精見卓識,但在文章學的重要范疇文法論上主要是以創(chuàng)作立法,理論探討相對較少。兩宋的道學文派聲勢浩大,在創(chuàng)作上也有一定的成績,在文道論、文用論、文風論等方面也有一些影響很大的論斷,但在文意論、文勢論等方面論述較少,在文法論方面更是不屑為之。江湖文派主要成員是“體制外的不入仕作家”,他們“處江湖之遠”,疏離、淡化文章的社會功用,而偏好其怡情的審美功用,在文意論、文風論等方面有一些精彩論斷,但在文章學的其他方面理論貢獻不大。相比上述文派,浙東文派的科舉色彩最為濃厚,核心成員中三分之二都是進士出身,同時呂祖謙、陳傅良、葉適等還是從事科舉教育的名家,他們幾乎都擅長科舉文章,都認真鉆研過時文套路、文法技巧,故而在文法論上最有成就。同時,文派主要成員都是能文之士,故而論述文道、文用、文體、文風、文意、文勢等也大多能恰中肯綮。更為重要的是,浙東文派作家所撰文話著述、所編文章選本在宋代文派中數(shù)量最多,影響最大,這些文章批評論著闡發(fā)文章學思想的全面、細致和成熟,是其他文派難以企及的。

總之,與歐蘇古文派、道學文派、江湖文派等宋代其他文派相比,浙東文派的文章批評理論,更為周全,更為細致,更成體系,也更為成熟,可以說是宋代文章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文章學在宋代的成熟,浙東文派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①祝尚書先生《論中國文章學正式成立的時限:南宋孝宗朝》認為理學事功派是文章學正式成立的主力,并明確指出呂祖謙、陳傅良、陳亮等在孝宗朝創(chuàng)立文章學。其實,祝先生所謂“理學事功派”,其主體即是浙東事功學派,亦即筆者本文所謂的浙東文派。筆者認為,呂祖謙、陳傅良、陳亮等為主的浙東文派并非“文章學正式成立的主力”,而是“文章學正式成熟的主力”,與祝先生之論異(“成立”與“成熟”之異)中有同(“主力”)。

綜上所述,不管是基于歷時性角度,從中國文章學史進行縱向觀照,還是基于共時性角度,在宋代散文流派之林進行橫向比較,宋代浙東文派的文章學貢獻都是非常顯著的??梢哉f,宋代浙東文派文章批評理論體系的完備和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文章批評理論的成熟。

(二)文章批評體式的豐富和成熟

文章學在宋代的成熟,除了文章批評體系的完備和成熟,還有文章批評體式的豐富和成熟。評點類選本(如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等)、雜記類文話(如樓昉《過庭錄》等)、資料匯編類文話(如王正德《余師錄》等)、理論著作類文話(如陳骙《文則》等)等文章批評論著體制逐漸成型,并為后世所承襲。宋代文章批評體式的豐富和成熟,浙東文派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浙東文派的文話著述與文章選本數(shù)量多,質(zhì)量佳,在宋代文章批評論著中舉足輕重。從文章批評的最重要載體——文話著述來看,宋代該類著述流傳至今者有二十種,浙東文派有八種,占到四成;并且文話著述的四種類型中,浙東文派就有三種類型,可謂類型豐富;尤為難得的是,宋代文話著述中最有系統(tǒng)性的理論著作類文話,總共三種,其中兩種都為浙東文派著述,詳見表1②依據(jù)王水照先生主編《歷代文話》(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整理而得,某種文話具體歸入某類參照了慈波《文話發(fā)展史略》(復旦大學2007年博士論文)相關(guān)論述。。

再從文章批評的另一種重要載體——文章選本來看,宋人所編通代選本有名者如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樓昉《崇古文訣》、真德秀《文章正宗》、謝枋得《文章軌范》、王霆震《古文集成》、湯漢《妙絕古今》等,其中前兩種即為浙東文派著述;宋人選宋文之知名選本如呂祖謙《宋文鑒》,江鈿《宋文海》,葉棻、魏齊賢《圣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葉棻《圣宋名賢四六叢珠》,虞祖南、虞夔《二十先生回瀾文鑒》,無名氏《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等,其中浙東文派作家呂祖謙的《宋文鑒》乃該類選本之典范;宋人所編數(shù)人或個人文章選本知名者如呂祖謙《東萊標注三蘇文集》、陳亮《蘇門六君子文粹》、陳亮《歐陽文粹》、黃大輿《韓柳文章譜》、杜仁杰《歐蘇手簡》、饒輝《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無名氏《南豐文粹》等,其中前三種為浙東文派著述。由此可見,宋人所編文章選本中,浙東文派作家所編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章批評體式的創(chuàng)新方面,浙東文派更是可圈可點。陳骙《文則》是現(xiàn)存文話第一書,開創(chuàng)了以文話形式進行文章批評的新紀元;謝伋《四六談麈》與王铚《四六話》一道,共同開創(chuàng)了“四六話”這種駢文批評新形式;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是現(xiàn)存評點第一書,開創(chuàng)了評點式選本批評法。這些文章批評體式的創(chuàng)新,有力地推動了文章學的發(fā)展。這些體式創(chuàng)新中,尤以評點式選本批評法的開創(chuàng),價值更為明顯,影響更為深遠。呂氏《古文關(guān)鍵》熔選、評、點為一爐,創(chuàng)建了文章選本評點比較完備的體例。樓昉《崇古文訣》繼承了該書體例,并進一步完善。從《古文關(guān)鍵》到《崇古文訣》,體例更加完備,隨文評點式的新型選本批評法更加成熟,并為后來者所繼承,成為文章選本評點的經(jīng)典范式。

總之,在文章批評體式的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上,浙東文派較之其他文派更為突出。如果說文派文章批評體系的完備和成熟,從內(nèi)核維度推動著文章學的內(nèi)涵發(fā)展;那么文派文章批評體式的豐富和成熟,則從載體維度完善著文章學的呈現(xiàn)方式。兩者和合,共同推動了文章學在宋代的成熟。

表1宋代文話著述歸類一覽表

參考文獻:

[1]王水照.文話: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學術(shù)資源[J].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4).

[2]王水照,慈波.宋代:中國文章學的成立[J].復旦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2).

[3]祝尚書.論中國文章學正式成立的時限:南宋孝宗朝[J].文學遺產(chǎn),2012(1).

[4]吳承學.中國文章學成立與古文之學的興起[J].中國社會科學,2012(12).

[5]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7]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8]曾祥芹.文章本體學[M].鄭州:文心出版社,2007.

[9]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0]張籍.張司業(yè)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1]周振甫.中國文章學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12]方頤孫.太學新編黼藻文章百段錦[M]//續(xù)修四庫叢書:第17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唐庚.眉山文集卷八·上蔡司空書[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4]永瑢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M].《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15]李建軍.宋代浙東文派的散文史價值與文章學貢獻[J].浙江學刊,2012(3).

[16]呂祖謙.東萊呂太史集[M]//呂祖謙全集:第1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17]呂祖謙.麗澤論說集錄[M]//呂祖謙全集:第2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18]葉適.習學記言序目[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9]陳亮.陳亮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0]呂祖謙.增修東萊書說[M]//呂祖謙全集:第3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21]葉適.葉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1.

[22]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3]魏了翁.鶴山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4]呂祖謙.左氏傳說[M]//呂祖謙全集:第7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25]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6]呂祖謙.左氏博議[M]//呂祖謙全集:第6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27]張利群.中國古代辨體批評論[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998(4).

[28]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M]//呂祖謙全集:第11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29]汪涌豪.中國文學批評范疇及體系[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0]樓鑰.答綦君論文書[M]//樓鑰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31]陳傅良.送陳益之架閣[M]//陳傅良先生文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

[32]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M]//歷代文話:第1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3]孔穎達.周易正義[M]//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李學勤主編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4]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M]//后漢書·卷末附錄.北京:中華書局,1965.

[35]吳在慶.杜牧集系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6]葛立方.韻語陽秋[M]//何文煥.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

[37]陳骙.文則[M]//歷代文話:第1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8]劉勰.文心雕龍注[M].范文瀾,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39]洪邁.容齋隨筆[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0]錢基博.中國文學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3.

[41]吳子良.筼窗續(xù)集序[M]//全宋文:第341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42]吳子良.筼窗集跋[M]//全宋文:第341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I20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794(2016)03-0017-12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宋代浙東文派與中國文章學研究”(10CZW028);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宋代浙東文派與中國文章學研究”(20100480082)

作者簡介:李建軍(1974—),男,四川大竹人,教授,博士,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宋代文學。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cle Criticism of Zhedong Literary Faction and Maturity of Chinese Article Studies in the Song Dynasty

LI Jianjun
(Chinese Department,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

Abstract:Zhedong Literary Faction is a popular prose faction from the middl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junction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in the eastern area of Zhejiang.The Literary Faction holds its mature views of the core categories of article criticism,such as moralization,functionalism,stylistics,literary style,meaning theory,potential theory and grammar theory.Compared with Ou Yangxiu and Su Shi prose faction of,Daoism prose faction,Jianghu prose faction and other factions in the Song Dynasty,the criticism system of Zhedong Literary Faction is more comprehensive,meticulous,systemic and mature.Meanwhile,it is more prominent in its prolific and creative critical types and patterns.The maturity of criticism system and pattern pushed the Chinese Article Studies into maturity through the inner sense and the carrier respectively.In a word,Zhedong Literary Faction plays a primary role in the maturity of Chinese Article Studies in the Song Dynasty.

Key words:Zhedong Literary Faction;article criticism;criticism system;criticism pattern

昌平区| 长葛市| 富顺县| 凤冈县| 宜春市| 吐鲁番市| 兴义市| 桐庐县| 广宁县| 女性| 山阴县| 吉水县| 沙洋县| 阿荣旗| 瓦房店市| 潢川县| 桐梓县| 兴安县| 南宁市| 新丰县| 扶绥县| 恩施市| 上虞市| 巍山| 田东县| 蛟河市| 富顺县| 呼伦贝尔市| 云梦县| 柏乡县| 武义县| 天全县| 彰武县| 孝昌县| 绿春县| 邳州市| 新乡县| 宣恩县| 将乐县| 晋江市|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