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摘 要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深化和各類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信息傳播技術不斷發(fā)展演進,我們迎來了“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各類自媒體平臺,以其平民化、個性化等優(yōu)勢迅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由于其信息傳播的自由化、即時化和相對匿名性特點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虛假信息快速擴散、粗俗信息大量傳播、利用自媒體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等一系列負面效應。本文將對自媒體存在的諸多負面效應及其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自媒體傳播環(huán)境重構,實現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 自媒體;負面效應;傳播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009-01
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論壇等社交軟件和網絡社區(qū)進行信息傳播,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發(fā)布者、消費者,自由地向其他個體和群體發(fā)布、分享信息。即時性帶來信息的流動性、不易確定性和隨機性,以及敘事的去核心化、碎片化,極易造成謠言的傳播;信息傳播的方便性和匿名性也讓各種虛假信息、非法信息、垃圾信息等大行其道。
1 自媒體傳播帶來的負面效應
1.1 大量謠言和虛假信息擴散
自媒體傳播普遍存在把關環(huán)節(jié)缺失或把關不嚴,使得自媒體信息在傳播時過濾門檻較低,加之虛假信息大多聳人聽聞、引人注目,使得虛假信息更容易在個性化的自媒體平臺中迅速蔓延。2015年8月18日,北京鐵路局正在組織開展京津城際延伸線的安全應急演練,演練內容包括:模擬動車組故障、模擬緊急疏散旅客、模擬動車組空調故障、模擬接觸網故障等多項安全應急演練。這樣一個常規(guī)新聞事件,在網上演變?yōu)樘旖蜍娂Z城發(fā)生高鐵出軌的謠言肆無忌憚地傳播擴散,給社會輿論帶來惡劣影響。還有許多虛假科普知識、網絡謠言等也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不良影響。自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信息不易控制,使得自媒體虛假信息更容易被快速擴散,給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1]。
1.2 以盈利為目的的粗俗信息和垃圾信息傳播
自媒體傳播是大勢所趨,傳統(tǒng)商業(yè)越來越重視自媒體平臺的傳播效果和營銷價值,紛紛利用起自媒體平臺開展廣告營銷活動。同時許多擁有大量粉絲的草根自媒體平臺也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由于資本的逐利性,部分自媒體運營者為了引爆眼球,吸引受眾,利用低級粗俗和大量無意義的垃圾信息實現營銷目標,以至于造成嚴重的傳播倫理缺失,這些信息被無限制傳播嚴重影響社會道德風尚。
1.3 利用自媒體平臺發(fā)布違法犯罪信息或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自媒體平臺平民化的特點使利用自媒體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門檻極低,而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使此類案件較難偵破。犯罪分子利用自媒體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或者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發(fā)布虛假商品出售信息,實施詐騙活動;利用自媒體平臺侵害他人的名譽權、隱私權,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更有甚者利用自媒體平臺傳播有害信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tǒng)一;煽動民族仇恨、破壞民族團結等。自媒體犯罪具有高智能性、隱蔽性、犯罪行為跨地域、犯罪手段多樣化等特點,使得自媒體犯罪行為更加難以管控。
2 自媒體出現負面效應的原因分析
2.1 信息把關不嚴格
把關主要指的是媒體對信息流的過濾。傳統(tǒng)媒體的把關人主要是大眾傳媒的編輯、記者,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對所發(fā)布的信息進行取舍、編輯把關,是一種組織行為,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自媒體信息發(fā)布者個人道德水平和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對信息的甄別和判斷能力不強,使得自媒體的把關環(huán)節(jié)功能無法體現。有些自媒體平臺則為實現商業(yè)價值有意逃避傳統(tǒng)媒體把關,把不適宜放在傳統(tǒng)媒體進行傳播的信息,放在自媒體平臺任意傳播。
2.2 商業(yè)背景下的趨利性
自媒體平臺的商業(yè)化運轉,不可避免地使自媒體平臺表現出趨利性。在自媒體信息傳播中的大多是娛樂化、流行化、碎片化的,各種惡搞視頻、顛覆傳統(tǒng)價值和文化結構的內容充斥屏幕。過度的娛樂化是資本控制下信息傳播的必然產物,資本的趨利性要求自媒體放寬尺度占有受眾群以實現商業(yè)價值。商業(yè)性和公共性的沖突是時代背景下,媒體面臨的共同困境。
2.3 保護和約束自媒體發(fā)展的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
自媒體作為新生事業(yè),與之相適應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尚不完善。自媒體是信息技術發(fā)展而自主形成的個性化、私人化傳播形態(tài),大多沒有組織機構,很難找到專門適用于自媒體的法律約束。同時,政府在自媒體發(fā)展中的定位尚不明確,有些官員對待自媒體輿論潮如洪水猛獸,遇到突發(fā)輿論事件時,采取的措施多是信息封堵,甚至微博消號,關閉自媒體平臺等,使自媒體發(fā)展的空間受到限制,其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3 自媒體傳播環(huán)境的重構
自媒體已經不可逆轉地代表了新的生產力和未來發(fā)展方向。自媒體的發(fā)展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公眾和自媒體傳播者共同努力,打造健康和諧的發(fā)展環(huán)境。
3.1 完善法律法規(guī),健全保護和約束機制
傳統(tǒng)的法律法規(guī)已經不能適應自媒體傳播行為,未來需要制訂和完善與自媒體傳播特點相適應的法律規(guī)范約束自媒體傳播行為:一方面把自媒體納入現行法律法規(guī),通過傳統(tǒng)的網絡管理規(guī)范進行對各類自媒體進行監(jiān)管,同時知識產權等法規(guī)也要考慮自媒體的適用性[3];另一方面及時制訂出臺新的法律法規(guī),對自媒體信息傳播進行引導與限制。
3.2 提升自我把關能力
自媒體傳播者的信息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是決定自媒體把關能力的主要依據。自媒體的傳播者是信息傳播的主體,在進行傳播的過程中,信息把關的質量,對于信息傳播的質量起到重要的影響。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全社會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升公眾的媒介素養(yǎng)是加強自媒體把關能力的基礎,是推進自媒體健康發(fā)展的內生動力。
3.3 加強公眾監(jiān)督
除政府的參與和自媒體把關能力的提升,公眾對于自媒體傳播的監(jiān)督也是重要的因素。自媒體的傳播范圍十分廣泛,所以大眾的監(jiān)督是最有效的途徑,是自媒體健康發(fā)展的外部力量。社會監(jiān)督的主要對象是自媒體傳播者的傳播活動與信息內容,促使自媒體傳播者能夠修正自己的傳播行為,避免傳播失范的行為出現,共同創(chuàng)建和諧、健康的自媒體傳播環(huán)境。
4 結論
總之,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并非嘩眾取寵,它給人們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自媒體的出現一方面方便了人們對知識的獲取與交流,使信息傳播更加自由和便捷,但是言論自由也伴隨著責任,自媒體中的言論傳播行為正是因為未做到責任的落實,才出現了種種負面效應,針對此本文提出了應對措施,希望為自媒體的健康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張瑩嫚,張延.自媒體平臺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J].新聞采編,2012(2):34-36.
[2]孫凈潔.淺析微博自媒體的凈化[J].內蒙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2015,8(1):44-45.
[3]王艷玲,梁明.自媒體時代“人文精神”的缺失與構建[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4(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