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古人給“教師”職業(yè)的定位。有人將之理解為教師只是書本知識的傳遞者,在實踐中確實有一些教師甘于當知識的“搬運工”,常常把教學化約為教材及考綱知識點的講授。這當然是片面的。
隨著科技發(fā)展的日新月異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學校教育正面臨近代以來未有之“大變局”。智能移動互聯(lián)正“打開”學校的大門,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逼迫”學科教學重新定位,作為網(wǎng)絡原住民的新一代對傳統(tǒng)的權威發(fā)出挑戰(zhàn)……教師的角色、功能及素養(yǎng),必然要隨之作出調整。新變革時代的教師,可能不但要能熟練駕馭教材,更要能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帶領學生去享受知識探索、文明創(chuàng)造的樂趣;不但要善于“教”,更要善于從“學”的角度去構建新型教學及育人模式;不但要對所教學科有較深的造詣,而且要能夠超越學科,從培養(yǎng)完整的人的立場去觀照課堂及一切育人細節(jié)……
這是教師素養(yǎng)之“變”。
然而也有“不變”。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晤對心靈、點化生命是教師永遠不變的天職。手機、QQ.微信等社交工具,終究不能代替面對面的交流??萍荚傧冗M、教師角色如何變,默會知識的言傳身教、道德精神的示范引領、心靈情感的呵護陪伴,仍只有靠活生生的榜樣和近距離的接觸達成。讓年輕一代情感更豐富、道德更完善、精神更健全,鍛造成為一個完全意義上的“人”是教育不變的使命,也是教師素養(yǎng)不變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