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育
(江西省宜春中學,江西 宜春 336000)
試論語文校本課程教學方式
羅超育
(江西省宜春中學,江西 宜春 336000)
校本課程作為中學素質(zhì)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但開發(fā)和實施尚處探索階段,因此,對其教學方式的探討顯得極為重要。文章將從校本課程的概念、校本課程的誤區(qū)、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三方面來闡述對語文校本課程的淺顯認知。
校本課程;相關誤區(qū);教學方式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①指出: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轉(zhuǎn)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zhì)的軌道。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校本課程開發(fā)作為切入點之一來實施素質(zhì)教育,涉及到了課程結構的調(diào)整和改變。
校本課程,即學校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先系統(tǒng)評估學生的興趣、需求,結合本地的課程資源,自主研發(fā)設計一系列相關的內(nèi)容,編制出來的課程。校本課程具有地域性、實效性、實踐性等特點,是普通課程的有效彌補和豐富補充。
我們響應課程改革號召,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發(fā),但因為校本課程教學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師生對校本課程難免會存在一些誤解。
誤解一:校本課程即學校的自編教材。這一誤解沒有看到:校本課程是一種結果,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辦學理念。
誤解二:部分師生認為校本課程課與高考無關,此課可上可不上,因此有些班級的校本課程課形同虛設,有的老師甚至占用校本課程課,而學生在上校本課程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
誤解三:部分教師把語文教材(人教版)和校本課程進行區(qū)別對待。有的教師對于語文課本教學,無論是備課、上課、復習、考試等都認真對待,而對校本課程就很隨意,不知道該怎樣上,甚至不備課或照本宣科。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為了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以,語文校本課程的開展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下面,筆者就語文校本教程的開發(fā)和教學方式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語文教師要有課程資源意識
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掘與當?shù)赜嘘P的文化資源,將其與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加強語文校本課程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二)教師要注重學生對知識多樣性的渴求
教師在編寫語文校本課程時,既要考慮到教學內(nèi)容有時代性、文化性與哲理性,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與文化品位;也要考慮教學不能占用學生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選文要“少而精”“廣而博”,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
(三)教師應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性
語文校本課程教學不僅僅是文本教學,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開展詩歌朗誦會、詩歌接力賽、讀書成果展示會、故事會、才藝大比拼等系列活動,創(chuàng)辦“記者站”、班級期刊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實踐、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語文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以下著重探討主題類和活動類校本課程開發(fā)模式。
(一)主題類校本課程
主題類校本課程開發(fā)可以采用橫向拓寬的方式整合多方面資源,進行整體性、結構化的持續(xù)研發(fā),從而形成可供選擇的系列課程。比如,以誦讀中華古典詩文為核心的“奠基性閱讀”課程、以閱讀教材相關讀物為核心的“輻射式閱讀”課程和以選修專題自主閱讀為核心的“個性化閱讀”課程,共同構建起網(wǎng)絡化、交互式課程體系,極大滿足了不同層面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要。
(二)活動類校本課程
學校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構建具有特色、形式活潑、新穎有趣的校本課程。如文學講習班、課本劇表演、小記者采訪、演講賽、辯論會、新聞發(fā)布會、讀書報告會、時文賞析會……讓學生認識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比如,開展“經(jīng)典詩文誦讀活動”,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各年級教師可在教務處的安排下,有計劃地組織經(jīng)典詩文誦讀活動,并選出優(yōu)秀節(jié)目進行再指導,以便于在經(jīng)典詩文教學展示課后進行匯報演出。又如,學??梢詣?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有文學趣味的校園環(huán)境。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校園,教師應充分利用校園、教室等便于學生集中的場地,并賦予其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使我們的語文校本課程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樣,語文課就不再局限于教育部統(tǒng)一編寫的必考教材,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將興趣與知識相結合,真正實現(xiàn)“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②的學習局面,素質(zhì)教育也將不再流于淺表甚至空談。試想,學生看到教室里張貼著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看著自己精心布置班級的“圖書角”“閱讀欄”“我會讀”“我真行”評比欄,看著“看誰寫得棒”的習字欄,在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領悟到語文之美,能時時學習,處處感受,在充滿真、善、美的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推進語文校本課程教育,我們要加強課程資源意識,尋求語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多種渠道,發(fā)掘豐富多彩的各類實踐活動,更要大力開發(fā)傳統(tǒng)優(yōu)勢資源,開發(fā)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程,讓語文教學有豐富的傳統(tǒng)情懷。
素質(zhì)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一項國策,一直都在艱難而有序的進行,而校本課程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學思想、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法等都需要我們探索和研究。校本課程的最大特點是結合教育實際,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如果我們都能理論結合實際,踏踏實實帶領學生走下去,遇到問題勇敢面對,虛心探討,積極解決,校本課程教育一定會越來越系統(tǒng)、規(guī)范,且有實效。
注釋:
①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國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17頁.
② 金良年譯注,《論語譯注》.上海書店,2002年11月1日出版, 第33頁.
[1] 李桂林.為語文教學引入源頭活水——兼談校本課程開發(fā)[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7(11).
[2] 馬康.談語文校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地方特色兩漢文化”語文校本課程為例[J].語文天地,2012(4).
[責任編輯 趙景霞]
Discussion on Chines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Way
LUO Chao-yu
(Yichun Middle School, Yichun Jiangxi, 336000, China)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s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s still in exploring stage in middle school,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wa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will explain from the concept, the pitfalls and teaching way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o elaborate on the shallow cognition of Chines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levant error; teaching methods
G63
A
1673-9132(2016)11-0360-014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10
羅超育(1980- ),女,漢族,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